第十二章 采区巷道和采区煤仓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78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1204采矿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
1.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角的岩石平巷。
2.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之为开采水平。
3.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走向,按一定的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一个部分长条称之为阶段。
4.开拓巷道:一般来说,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巷道.。
5.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称为准备方式。
6.回采巷道:仅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延煤层倾斜线或者伪斜线开掘的斜巷。
7.矿井工业储量:指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和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清晰,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
8.矿井可采储量:是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Z=(Zc-P)C。
9.运输大巷:沿煤层走向布置的担负水平运输任务的水平巷道。
10.辅助水平:设有阶段大巷,担负阶段运输、通风、排水等任务,但不设井底车场,大巷运出的煤要运达开采水平。
11.倾斜长壁采煤法:沿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沿煤层倾向推进的采煤法。
12.下山:服务于一个采(盘)区的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下的煤层的倾斜巷道。
13.放顶煤采煤法:在厚煤层底部布置一个ruhe2-3m的长壁工作面,采用常规方法回采,并利用矿山压力作用或人工松动的方法,使指甲上放的顶煤破碎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放出,并由刮板输送机运出工作面。
14.采煤工艺: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15.采区采出率:指工业储量中,设计或实际采出的那一部分储量,约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
16.矿井生产能力: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以万t/a或Mt/a表示。
17.盘区:开采近水平煤层时的一种采区巷道布置方式,通常依煤层延展方向布置大巷,在大巷两侧划分成若干块段,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称盘区或带区。
18.大采高综采:缓倾斜厚煤层采用机械化一次采全厚的单一长壁采煤法。
3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是煤矿开采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采煤方法以及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煤方法1.连续采煤法连续采煤法是一种高效的采煤方法,主要适用于煤层较厚、倾角适中的工作面。
该方法主要设备包括采煤机、运煤机、控制装置等。
采煤机负责切割煤层并将煤炭切割下来,运煤机将切割下来的煤炭运送到地面。
该方法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能够实现连续采掘和运输,节约人力资源。
但是,该方法的设备成本高,对煤层的适应性较差。
2.综放采煤法综放采煤法是一种将掘进和支护相结合的采煤方法,主要适用于煤层较薄、顶底板条件较差的工作面。
该方法主要设备包括掘进机、支架、运输设备等。
掘进机负责掘进煤巷,支架负责支护巷道,运输设备负责将煤炭运送到地面。
该方法的优点是适应性强,能够应对复杂的煤层条件,对矿井的资源利用率高。
但是,该方法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工作面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3.综合采煤法综合采煤法是一种将连续采煤法和综放采煤法相结合的采煤方法,主要适用于煤层良好、顶底板条件相对较好的工作面。
该方法通过采煤机进行切割煤层,并在切割过程中及时进行支护,确保工作面的稳定和安全。
该方法的优点是兼具连续采煤法和综放采煤法的优点,同时具备高效生产和安全稳定的特点。
缺点是设备及设施投资较大。
采区巷道的布置是保障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巷道布置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煤层的倾角、煤层的良好程度、地质条件等。
1.主采巷道主采巷道是连接工作面与井口的主要通道,负责将采出的煤炭运至井口。
主采巷道的布置应符合矿井的开采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
主采巷道通常位于煤层顶板下方,保证煤层的稳定。
主采巷道的布置要考虑采煤机的运输要求,保证煤炭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2.回采巷道回采巷道是采煤工作面与主采巷道之间的通道,负责支持主采巷道的运输工作。
回采巷道的布置要充分考虑采煤机的切割要求和支架的支护要求,保证回采巷道的通畅和安全。
3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3.1 煤层地质特征3.1.1 煤层赋存情况采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一1煤。
二1煤厚0~9.38m之间,平均厚度为2.70m。
煤层倾角平均17°,煤层赋存稳定。
一1煤厚0~4.41m之间,平均厚度为2.46m,煤层倾角与二1煤相近,煤层结构简单。
3.1.2 煤质与地质情况1、煤质分析采区内一1煤为中灰、低挥发分、高硫分、低磷分、高热值、中等软化温度灰、呈小块状及碎粒状的贫煤。
二1煤为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低磷分、特高热值、较高软化温度灰、粉状贫煤。
煤的抗碎强度特低,可磨性指数属易磨煤,CO2反应性较弱,高热稳定性,结渣性中等。
2、煤层顶底板①二1煤:煤层直接顶以中-细粒结构的大占砂岩为主,煤层底板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局部含夹矸。
②一1煤:煤层直接顶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煤层底板以砂质泥岩、泥岩和石灰岩为主,煤层位稳定,结构简单,偶含1~2层夹矸。
3、水文地质本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尚属简单,主要充水因素有:二1顶板砂岩和断层破碎带裂隙淋水、一1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和大气降水。
全井田的正常涌水量465.46m3/h,最大涌水量为805.25m3/h。
3.1.2 煤层瓦斯、自燃、发火特征①一1煤层只有一个孔取到瓦斯样,瓦斯资料没有或较少,勘探报告没有评述。
二1煤层瓦斯含量0.093~17.391 m3/t²daf,平均5.354 m3/t²daf。
②本区二1煤火焰长度为5mm,加岩粉量为10%,二1煤层的煤尘具有爆炸性。
一1煤未做煤尘爆炸性试验,根据邻区郜城井田试验结果:加岩粉50~55%,火焰长度达25~30mm,一1煤层的煤尘具有爆炸性。
③一1煤自燃倾向等级属不自燃-易自燃,二1煤属不易自燃。
3.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2.1采区及首采区划分根据矿井煤层及地质分布,本井田设计单水平开采,共划分为四个采区,其中二1煤上下山各一采区,一1煤上下各一采区。
采区巷道有关知识采区巷道有关知识采区巷道是指为一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如采区的上山、下山、车场、硐室、变电所、工作面上、下顺槽、切眼等。
运输巷道是指按运输方式分类:如井底主要运输大巷,运输煤炭一般采用轨道电机车或皮带机。
运输材料等一般采用轨道电机车。
采区运输:运输煤炭一般也是皮带机或轨道,运输材料矸石等采用轨道。
进风巷、回风巷是指按风流分类:矿井一般是主要运输大巷进风、总回风巷回风。
采区一般是轨道上山进风、皮带机上山回风。
工作面一般是下顺槽(皮带机顺槽)进风、上顺槽(轨道顺槽)回风。
准备、回采巷道是指按服务范围分类:为全矿井或一个生产水平服务的巷道,如主要运输大巷、综回风巷等叫开拓巷道。
为一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叫准备巷道,如采区里的轨道上山(下山)、皮带机上山(下山)、采区车场、变电所、石门等。
为一个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叫回采巷道,如工作面上、下顺槽、切眼采区巷道是个大的概念,是一种巷道类别。
它在与主要井筒、运输水平大巷、总回风巷在一起叙述时,用以表示一个采区单元的所有巷道,采区巷道是一个采区所有巷道的总称,有采区上山(或下山)、采区各种车场、采区进回风巷、采区各类硐室、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和专用排瓦斯巷及运输巷等。
并由这些巷道构成。
准备巷道、回采巷道也是一种巷道类别,准备巷道主要是用于划分准备煤量时用的,它包含了采区的各条上(下)山、采区石门等,并由这些巷道构成。
回采巷道主要是用于划分的回采煤量时用的。
回采巷道主要是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和专用排瓦斯巷及运输巷等,并由这些巷道构成。
工作面运输巷及工作面进风巷、工作面回风巷、采区运输巷及采区进风巷、采区总回风巷、上部车场、采区轨道上(下)山、人行通风上山等,是根据每一条具体巷道的用途进行准确命名后的具体名称。
风桥是为了解决两条巷道平交时通风风流不能混合时设置的桥形巷道,通俗的理解就是一个巷道在另一个巷道的上方或者下方跨过去,风流不混合风门是为了隔断风流而设置的设施,有调节风门和风门之区分切眼是开掘出的巷道用来安装采煤设备的场所,回采期间就成为工作面了运输顺槽是连接工作面的一条巷道,一般安装带式输送机运出工作面采出的煤炭。
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巷道布置目录一.采区布置 (2)二.采区下山 (2)三.采区车场 (2)四.区段平巷布置 (3)五.采区硐室 (3)六.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3)1.采区通风系统 (3)2.采区风量设计 (4)七.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 (4)八.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6)九.局部通风设备的选择: (6)十.通风设施及构筑物 (6)十一.运输系统 (6)1.运煤系统 (6)2.工作面运输设备的选择: (7)十二.排水系统 (7)十三.瓦斯管理 (8)十四.灾害预防措施 (9)1.瓦斯灾害 (9)2.防止出现引爆火源 (10)3.自救方式与抢救方法 (11)4.施工准备 (12)5.探放水措施 (14)采区巷道布置一.采区布置即将该水平划分四个采区:东一三采区、西二四采区,二采区在距五2西下山200米处布置两条下山,落差至-200米水平,采区走向长1200米,倾斜长700米,四采区在距五2西下山1500米处布置两条下山落差至-200米水平,然后由下向上布置采面进行回采,斜巷采用皮带运输。
此方案优点:生产系统比较完善、简单、合理,采区生产能力大,采掘相对独立,便于管理,斜巷运输人员少,运输能力大。
缺点:初期工程量大,工期长,下部资料不详,直接落底风险性大,每个采区都要布置一个独立的生产系统。
二.采区下山根据采区地质情况及采面布置情况,该采区布置两条下山,布置在采区中间即距五2 西下山200m处,两条下山均沿煤层底板布置在煤层中,一条运输下山作采区运输、进风用;另一条轨道下山,作采区行人、回风、运料用,两条下山间距40m。
采区下山采用锚喷支护,设计断面9.0m2,巷道形状采用圆弧供形。
三.采区车场在采区上部充分利用一水平±0大巷车场,在轨道平台设计一顺向平车场,采区中部、下部设计为甩车场。
采区总回风巷布置在煤层中,距五±0大巷以下110m处,开口于轨道下山,向东与东下山贯通。
四.区段平巷布置为了减少煤柱损失,提高煤炭回收率,设计采用沿空掘巷方式布置采面机风巷,采用单巷布置,根据五2煤层顶底板岩性,设计机风巷沿走向布置在煤层中,距采空区边缘2-5m。
采区巷道的概念采区巷道是在矿山开采中用来获取矿石或地质资料的重要设施。
它是在地下进行挖掘和开凿,形成的一系列通道和巷道网络。
采区巷道的设计和布置对矿山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采区巷道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采区巷道是指连通矿区内各个工作面的通道系统。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矿石或矿层的开采往往需要进行巷道的掘进,以便获取矿石或地质资料。
采区巷道可以分为主巷道(也称主要通道或主巷)和分支巷道。
主巷道是矿山内从主井口到矿井工作面的主要通道,它为矿工提供了进出矿井工作面的通道。
分支巷道是从主巷道延伸出去的次要通道,它用于开启新的工作面或连接不同地点的采区。
采区巷道的网络结构在矿山的规划和运营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采区巷道的设计和布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矿藏或矿层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采矿工程师需要依据矿石或矿层的形态、规模和勘探结果,确定最合适的巷道设计方案。
其次是矿井的生产能力和开采规模。
不同的矿井具有不同的开采能力和生产规模,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巷道的数量和尺寸。
此外,采区巷道的设计还要考虑矿井的通风、排水和供电等工程问题,以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
采区巷道的挖掘方法和技术也是矿山开采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巷道掘进方法包括机械掘进、爆破掘进和手工掘进等。
机械掘进是运用钻机、掘进机或盖板机等机械设备对巷道进行快速掘进的方法。
爆破掘进是使用炸药对巷道周围的岩石进行爆破破碎,然后进行清理的方法。
手工掘进则是利用人工劳动力进行巷道开凿和挖掘的传统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采需求选择合适的巷道掘进方法。
采区巷道的维护和管理也是矿山运营的重要工作。
巷道维护包括巷道支护、巷道疏通和巷道照明等方面的工作。
巷道支护是指对巷道的围岩进行加固和支护,以防止巷道塌方和地陷等事故的发生。
巷道疏通是在巷道内清理和除去堆积的杂物和矿石残留物,以保持巷道的畅通。
巷道照明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光线照明,方便矿工工作和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