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预测题10道古诗词鉴赏精选试题

(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预测题10道古诗词鉴赏精选试题

(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预测题10道古诗词鉴赏精选试题
(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预测题10道古诗词鉴赏精选试题

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预测题10道古诗词鉴赏精选试题古代诗歌

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诗词鉴赏考试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诗魔白居易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6分)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 磨围山月正苍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做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

2.①依恋与不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②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山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

豪放鼻祖——苏轼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词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2分)从这两句词来看,词人并非真的想要归隐。(2分)上阕的饮酒赏月,淡看名利,不过是自我解脱而已;下阕的“归去”“作个闲人”不过是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牢骚之语。(2分)

示例二:词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2分)从这两句词来看,词人真的想要归隐。(2分)上阕写放着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却要劳神费力,追名逐利,太不值得;人生苦短,稍纵即逝,不及时行乐就来不及了;下阕写怀才不遇,才华又有何用?还不如归隐以保全天真,顺应性情。(2分)

文林猛士——辛弃疾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远去的惋惜,对青春逝去、光阴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愁闷以及隐约透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上片中“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蕴含着无尽的痛惜之情。下片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羞去上层楼”则委婉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结合具体词句给2分)

词家之冠——周邦彦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请简析,全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6分)

【参考答案】

全词塑造了一个谪宦楚地、凝伫望归、愁苦郁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暮春时节,词人登台远望,“披襟”台上、“极目平芜”、长久“凝伫”,词人看到快风残雨、柳丝飞絮的凄凉景象,听到黄昏村落歌鼓之声,内心不禁产生凄苦的情绪。(内容概括1分,手法分析2分,形象概括3分)

诗中豪杰——刘禹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6分)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诗人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华表:指路的路牌。⑤才:隐约。⑥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东瀛,东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景象。

D.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E.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2.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年。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AC(2分)[B项颔联虽有“牧竖”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于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行人看石麟于陌上,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的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D项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E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错,应是诗人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精神。] 2.相同点:遥望春景的荒芜、破败、凄凉。(1分)

不同点:①《春望》描写战乱中的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战乱后的遗迹;(1分)②《春望》描写国都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1分)③《春望》描写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1分)

江西鼻祖——黄庭坚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5分)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六出玉盘金屈卮①,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注]①卮:酒杯。②水沉:沉香木。③酴醵(tú mí):花名。

问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5分)

【参考答案】

同: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水仙花如“玉盘”“玉肌”,表现了水仙花花瓣的晶莹澄澈之美。(比喻1分,分析1分)

异:①第一首则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水仙花与酴醵、寒梅对比,衬托水仙花的幽香。(拟人、对比各1分,语言表达通畅、准确1分)

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用“自信高群品”,敢于“与江梅相并时”表现花的清香。

中兴诗人——陆游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6分)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每点1分)

大李杜专题——李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6分)

江夏别宋之悌①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②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①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昌)设宴送之。②谷鸟:山中或水边的鸟。

“兴在一杯中”的“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对友人被贬千里之外的遭遇的同情与担忧之情。(2分)②以江海可相通和千里共杯酒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之情。(2分)③在分别之际的泪雨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极度难舍之情。(2分)

大李杜专题——杜甫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5分)

后游①

[唐]杜甫

寺②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①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

②寺:指修觉寺,在新津县的修觉山上。

试析尾联所表达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①尾联以感慨收束全诗。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除了这儿还能去哪儿呢?(2分)②表面看来风景绝佳因而感情上客愁全消,心情舒畅,而实际上是说自己除了修觉寺无处可去,表达的是诗人流落客居、有志难伸的满腹愁愤与对国家山河破碎、民生多艰的深沉忧虑。(2分)③“全为减”是以“喜”写哀,以“喜”衬哀的手法,达到了倍增其哀的表达效果。(1分)

“花间美人”——王实甫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集贤宾·退隐

王实甫

拈苍髯笑擎冬夜酒,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①,梦无凭见景的庄周。免饥寒桑麻愿足,毕婚嫁儿女心休。百年期六分干到手,数干支周遍又从头。笑频因酒醉,烛换为诗留。

[注]①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

本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本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抱负不凡,却官场失意,晚年归隐,诗酒自娱,笑傲王侯的书生形象。(2分)①归隐后的喜悦,作者年过花甲,一手拈着灰白的长髯,一手端着酒杯,笑眯眯地。远离是非,自得其乐;(2分)②闲适而满足,他对于个人,没有什么希求,只要有布衣粗食,免于饥寒,有诗有酒,足矣。(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