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的优势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在换热机组中的设计和应用【摘要】介绍了SECESPOL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在换热机组中的设计和应用,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体积小、节能效果明显,故障率低,维护保养工作量少,机组在运行期间可以采用巡检的方式,采用无人值守的方式进行运行;同时在故障时可以采用短信通知的模式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故障的排除,降低人工成本。
随着房地产面积的增加,采暖面积随之增加,为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在换热机组中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换热机组;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设计;应用0.前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镇供暖虽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是集中供热覆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仅在北方各省的主要城镇建有集中供热系统,且平均覆盖率不到50%;未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区域小锅炉的拆除和旧城区的管网建设改造等均为集中供热市场创造了巨大而持续的需求,居民采暖的热力消费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增速在不断增长,集中供热面积的快速增加给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1.SECESPOL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的优点(1)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单位面积换热能力是传统管壳换热器3-7倍,螺旋螺纹管多层盘绕。
(2)耐高温、耐高压,运行安全可靠:耐高温400℃、耐高压:1.6Mpa,全不锈钢焊接结构,统一的膨胀系数;弹性管束结构自动消除各种应力破坏。
(3)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是国产管壳式换热器的1/5左右,无需特制基础,只需和管道相连接;节省安装及基建费用,螺旋独特结构。
(4)运行噪音小:独特的100°连接,对流体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噪音。
(5)节能显著,蒸汽耗量少,换热更充分,运行费用低。
先进的弹性螺旋换热管束,强制湍流,换热充分;长换热管(为壳体高度的3至4倍);物料停留时间长,换热充分;非对称流换热设计;逆流换热。
(6)后期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清洗方便,维护费用低。
在非化工工艺中使用,保修期为8年。
螺旋缠绕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螺旋缠绕管换热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热交换设备,它能够高效地实现热能的传递。
在工业生产中,传热系数是评价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螺旋缠绕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流体性质、流动状态、结构参数等。
首先,流体的性质对传热系数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同的工质具有不同的传热特性,如导热系数、比热容等,这些性质会直接影响传热速率。
其次,流动状态也会对传热系数产生显著影响。
在螺旋缠绕管换热器中,流体可以处于层流或湍流状态,湍流状态下的传热系数通常比层流状态下的传热系数要高。
螺旋缠绕管换热器的结构参数也对传热系数起着重要影响。
例如,螺旋缠绕管的直径、螺距、转数等参数会影响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情况,从而影响传热效果。
通常情况下,螺旋缠绕管的直径越小,螺距越大,转数越多,传热系数就越高。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操作因素也会对传热系数造成一定影响。
例如,流体的流速、入口温度、出口温度等都会对传热系数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流速越大,传热系数越高;而温差越大,传热系数也越高。
螺旋缠绕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流体性质、流动状态、结构参数以及操作因素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
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和操作条件,以提高传热系数,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效率。
通过合理设计和操作,螺旋缠绕管换热器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实现高效的热能传递。
螺旋缠绕式换热器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它在设计上完全突破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思路,从材料选择到结构形式、外形体积等方面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均有大幅度变化,多项技术创新使该换热器从外观到性能等各方面明显超越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改变了传统换热器结构简单、体积庞大、外形粗糙、效率低下的特点,是传统换热器的更新换代产品。
中文名: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性质:换热设备特点:新型高效节能优点: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应用:汽-水换热领域组成:芯体和壳体1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技术优势: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最大特点来自于它超高的换热系数,一般可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2-3倍,同时具备较好的节能效果,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可节能10%以上。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外面也一改传统换热器的粗放形象,外壳从筒体到法兰,全部选用不锈钢材料,换热器外表面做镜面抛光处理,美观性大大提高。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优势还来自于它体积和重量仅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几分之一,安装过程不再需要复杂的起重工具和设备,人工即可完成。
该换热器由于管程阻力较大不适合汽源压力较低及水/水换热工况。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由芯体和壳体两部分组成,芯体主要由换热管组成,壳体由筒体和封头等组成,上下封头各设两个开口,同一封头上的开口中心呈90°角,使换热器全部参与换热,无死区。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应用领域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具有高效的换热性能,在汽-水换热领域表现极佳,广泛应用于暖通和生活热水方面,同时在深冷装置上也有优异表现,在化工和医药等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
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优点(一)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热效率高,更加节省能量(蒸汽)内部独特的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结构,以逆流方式换热,使蒸汽在换热管束中得以充分冷凝,无须经过二次换热,故可以节省大量蒸汽;(二)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为全不锈钢焊接,耐高温高压由于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管束和壳体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统一的膨胀系数,其最高承压1.6MPa,最高耐温400℃,不会由于压力和温度不稳定而引起换热器的变形;无需减温减压装置。
济宁宁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研发背景: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由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设计都是采用直管或者是U型管。
所以困扰着设计工程师的一个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换热管变长,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加大,逆流换热而导致热传导由于结构的原因从根本上维持在一个理想的状态,同时换热设备本身体积要缩小,安全性能要更强。
为此宁鲁工程螺旋式换热管束缠绕技术的研发成功并日趋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司利用这一技术成功研发了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
产品特点:1.结构特点:(1)任意一层相邻两换热管之间的净距相同。
(2)任意相邻两层换热管之间的净距相同(3)每一层换热管的根数由内层至外层的顺序递增,关键在于递增的结果应保证任意一层上、任意两相邻换热管之间的间距相同。
(4)同一层上的螺旋状换热管的螺旋角应相同。
(5)任意相邻两层螺旋换热管的螺旋角应互为相反数。
2.换热特点:(1)由于介质在螺旋流动的过程中将产生二次环流,故壳内及换热管内喘流度高,流束内外部热交换充分,所以热交换能力强。
(2)由于相邻两层螺旋管的螺旋角为相反数,故可以大大的增强壳体内相邻两流层的喘流度,增强热交换能力。
(3)由于换热管是螺旋状缠绕的,因此换热管的长度将远远大于换热器的长度,所以极大地增大了换热面积。
(4)因为螺旋管道的长度远远大于换热器的长度,故在介质流速为定值的情况下,将大大的延长换热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5)根据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布局特点不难发现壳体内任一空隙位置的换热环境均相同(壳体内任一空隙位置的大小相同),故可以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多股流的热交换。
产品优势: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能耗少、运行费用省、结垢倾向低、占用空间小,喘流度高,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空间利用效率高,无换热死区等诸多性能优势。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能力是传统换热器的4-8倍,换热系数最高可达15000W/㎡℃,同等换热量、相同的工况下,体积约为传统换热器的1/10,可为您节省宝贵的土地、空间资源。
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在换热机组中的设计和应用作者:杨克素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7期摘要: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又称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传热系数的换热器,主要适用于介质为汽液的换热。
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体积小、节能效果明显,故障率低,维护保养工作量少,机组在运行期间可以采用巡检的方式,采用无人值守的方式进行运行;同时在故障时可以采用短信通知的模式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故障的排除,降低人工成本。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在换热机组中的设计和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换热机组;设计;应用1、前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镇供暖虽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是集中供热覆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仅在北方各省的主要城镇建有集中供热系统,且平均覆盖率不到50%;未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区域小锅炉的拆除和旧城区的管网建设改造等均为集中供热市场创造了巨大而持续的需求,居民采暖的热力消费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增速在不断增长,集中供热面积的快速增加给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2、螺旋管缠绕式换热器的换热机理螺旋缠绕管内的流体在弯曲通道内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在流道的横截面上形成二次流。
螺旋管的几何形状产生的离心力在流动截面上形成一对对称的漩涡,与主流叠加流体在螺旋管内形成螺旋运动,从而大大增加了换热效果,同时,二次流的冲刷使污垢不易沉淀。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壳侧螺旋缠绕管缠绕方向逐层相反,缠绕角与纵向间距设计制造均匀,且管长相同。
因此,随着螺旋缠绕管缠绕直径的增加,各层螺旋缠绕管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这些螺旋缠绕管组成管芯,在壳侧所形成的流道随圆周方向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相邻两个盘管呈直列、错列的变化,则流道构成变成为由螺旋缠绕管布置为直列、错列组合排列时的管外流动。
3、螺旋管缠绕式换热器的特点(1)成套设备,安装简易,体积小,(2)可直接利用高压蒸汽换热,无需二次减压;(3)无需密封垫,永不泄漏。
卫生级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设备工艺原理介绍卫生级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以下简称螺旋管换热器)是一种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的特殊换热器。
它主要由管板、进出口法兰、内、外罐、螺旋缠绕管等组成。
这种换热器能够在保证热量传递效率的同时,避免了介质外泄和污染的可能性。
设备构造螺旋管换热器由内罐、螺旋缠绕管、外罐、管板、进口、出口法兰、支承脚等组成。
内罐内罐主要起到介质的存储作用,因此需要采用符合食品级标准的材料,如304不锈钢等。
螺旋缠绕管螺旋缠绕管是螺旋管换热器的核心部件,它采用优质钢材,形成一条螺旋形的管道,且具有强大的自清洁能力,因而能有效减少管壁和介质之间的热阻,加强换热效果。
外罐外罐主要是起到保护内罐和螺旋缠绕管的作用。
通常采用冷轧板等优质金属材料。
管板、进口、出口法兰和支承脚这些部件主要是用于螺旋管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同时也能够增强螺旋管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工艺原理内部螺旋管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传热设备,它采用了特殊的螺旋形缠绕管设计,使得介质能够在管壁和管道之间好气密性地通过,从而实现了高效的传热效果。
螺旋管的螺旋形状能够有效增大内部传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传热效率。
外部螺旋管换热器在外部环境上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换热器的外部结构具有平滑性和强度,并可以耐受化学反应和腐蚀性介质的作用。
因此,它可以应用于很多工业领域。
应用螺旋管换热器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中。
主要应用在处理各种液体的热交换和恒温。
例如,它可以在高温下处理黄油或乳制品中的微生物。
此外,由于螺旋管换热器具备耐腐蚀性,在化学工业和环保工业中也非常普遍。
结论螺旋管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传热设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和环保等领域。
在未来,随着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
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板式的对比结构比较板换是由若干传热板片叠置压紧组装而成,流道很窄,只有2-3mm,所以非常易堵塞。
板换的一个优点就是金属耗材较低,结构紧凑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最小的热交换管径到8mm,还有10mm,12mm。
相对来说,管道流畅,不易堵塞。
螺旋螺纹管换热器克服了原先的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不紧凑,耗材大的缺点,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由若干螺旋螺纹管紧密有序地盘绕在一起,结构非常紧凑,体积非常小。
性能比较板换的换热系数最高能达到7000W/㎡·℃,通常在水水换热中能达到3000~4000 W/㎡·℃,在汽水换热中只能达到1000~3000 W/㎡·℃板换有卡装式和钎焊式几种形式,对于目前普遍应用的卡装式换热器适合用于水水换热和4公斤饱和蒸汽以下的换热,如果要应用在汽水换热中需安装减稳减压和一级换热装置,不但投资高而且复杂;钎焊式的板换由于流道非常窄,只有0.7mm左右,所以非常容易堵塞和结垢,我们知道如果换热器结垢严重的话,就会影响换热器的正常换热,给用户运行带来不便。
而对于钎焊板式换热器,如果堵塞的话,那么意味着无法检修。
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由于结构的特点,使得介质的流速加快,湍流强烈,换热系数最高能达到14000 W/㎡·℃,通常情况下也能达到5000~9000 W/㎡·℃,换热优势明显。
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继承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点,耐高温(最高耐温400℃),耐高压(1.6MPa),非常适合有相变的场合。
由于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独特的螺旋缠绕结构和不锈钢材质的光洁度高,使其不易结垢和堵塞。
后期维护比较板换由于流道较窄,易堵塞,易结垢,维护较为繁琐。
板换遇到堵塞和结垢严重的情况下,要进行拆卸,清洗非常不方便,每一次拆卸,垫片必须重新更换,而垫片的费用要占换热器造价的三分之一,维护费用非常高;在高温的蒸汽换热中,选择密封垫板式换热器不是很合适,而选择钎焊板式换热器的话,一旦换热器中出现泄露点,整台换热器就会报废,其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一、概述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之一。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它在设计上完全突破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思路,从材料选择到结构形式、外形体积等方面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均有大幅度变化,多项技术创新使该换热器从外观到性能等各方面明显超越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改变了传统换热器结构简单、体积庞大、外形粗糙、效率低下的特点,是传统换热器的更新换代产品。
综合其设计理论依据,结构特点,性能分析,它同时具有安全、高效节能、体积小、表面光洁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相对于传统换热器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能产品。
二、结构特点螺旋螺纹管换热器较传统换热器,依据国际先进设计理论,计算准确,设计合理。
1.螺旋螺纹管设计,双侧强化传热设计。
2.利用欧文(OWEN)湍流抖振频率准则原理,消除换热器湍流抖振现象,热应力自消除。
3.利用声共鸣许用准则(Eisinger准则和Bevins 准则),抑制声驻波,降低运行噪音。
4.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FEM(有限元技术),提高计算精度。
螺旋螺纹管换热器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显著提高换热系数,实现高效节能。
1.材质: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换热管为不锈钢316L材质,壳程为不锈钢316材质,以满足不同复杂物料的换热要求。
最高耐温400℃,最高耐压1.6Mpa。
2.螺纹管束:螺旋螺纹管换热器采用高效不锈钢双螺纹管。
该管束表面设计周期变化的环形螺纹,当换热管内外物料流动时,由于流通截面和流动方向的不断变化,破坏层流底层,提高流体湍流强度和湍流的给热能力。
3.换热管螺旋缠绕结构:换热管束经特殊工艺加工成盘旋缠绕结构。
换热管束两端通过先强度胀接后焊接的工艺固定在管板上,管束与管板封装在换热器壳体内,管板焊接在两端封头上。
单位体积内增大换面积,经盘旋缠绕后的换热管束拉伸后长度可达壳体长度的4-6倍,使热媒体在换热管内停留时间长,换热更充分。
缠绕管换热器结构缠绕管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等行业中。
它通过将冷热介质分别流经内外两根缠绕在一起的管道,实现了热量的传递。
本文将从结构、工作原理、优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缠绕管换热器。
一、结构缠绕管换热器的主要结构由内管、外管和夹套组成。
内外管分别用冷热介质流经,而夹套则用来传递蒸汽或冷却水等介质,以调节内外管的温度。
内外管之间通过一系列的支撑件固定,确保管道的稳定性。
此外,缠绕管换热器还配备了进出口管道和排污口,方便介质的进出和系统的维护。
二、工作原理缠绕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当冷热介质分别流经内外管时,由于温度差异,热量会从温度高的一侧传递到温度低的一侧。
具体而言,热量会从热介质通过内管传递给外管,然后再通过外管传递给冷介质。
这样,热量在内外管之间传递,实现了换热的效果。
三、优点缠绕管换热器相比其他换热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 效率高:由于缠绕管换热器的内外管紧密缠绕在一起,热量传递的距离短,换热效率高。
这使得它在相同工况下能够实现更高的热量传递效果。
2. 适应性强:缠绕管换热器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介质,包括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等。
它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工艺要求。
3. 结构简单:相比其他换热设备,缠绕管换热器的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
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方便灵活。
四、应用领域缠绕管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包括化工、制药、冶金、食品等。
具体应用领域包括:1. 化工:在化工生产中,缠绕管换热器常用于各种反应器、蒸馏塔等设备中,用于控制和调节介质的温度。
2. 制药:制药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和冷却产物,缠绕管换热器可以提供高效的换热效果,满足制药工艺的要求。
3. 冶金:在冶金过程中,缠绕管换热器常用于冷却高温的金属熔融液体,保证冶炼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缠绕管换热器用于调节食品的温度,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螺旋缠绕式换热
螺旋缠绕式换热是一种高效的换热方式,它利用了螺旋缠绕的结构,将两种介质进行热交换。
这种换热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高效、节能、占用空间小等。
螺旋缠绕式换热器的结构是由两个螺旋缠绕的管道组成,内部的管道是热源介质的流通管道,外部的管道是被加热介质的流通管道。
当热源介质流经内部管道时,它会将热量传递给外部的管道,从而使被加热介质升温。
这种换热方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将两种介质的温度差最大化,从而实现高效的热交换。
螺旋缠绕式换热器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节能性。
由于它可以将两种介质的温度差最大化,因此可以在相同的热交换效果下,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由于螺旋缠绕式换热器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因此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效的热交换,从而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除了高效和节能之外,螺旋缠绕式换热器还具有其他的优点。
例如,它的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清洁。
此外,由于它的结构紧凑,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如化工、石油、制药等领域。
螺旋缠绕式换热是一种高效、节能、占用空间小的换热方式。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两种介质的温度差最大化,从而实现高效的热交换。
此外,由于它的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清洁,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工
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缠绕管式换热器介绍缠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用于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中。
它由一根或多根管子绕成螺旋形,形成流体流通的通道。
该设计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并降低设备的尺寸。
本文将介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领域。
原理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和流体流通。
将需要传热的流体(通常被称为工作流体)流动在内层管道中,而被加热或被冷却的流体(通常被称为传热流体)流动在外层管道中。
通过传热流体和工作流体的接触,热量从传热流体传递到工作流体中。
在缠绕管式换热器中,传热流体和工作流体分别通过内外两层管道进行流通。
传热流体在外层管道中流动,而工作流体则在内层管道中流动。
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小化传热流体和工作流体之间的热阻。
结构缠绕管式换热器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壳体和管束。
壳体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壳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或碳钢。
壳体包裹着管束,用于保护管束并提供流体流通的通道。
壳体通常具有进口和出口,用于引导传热流体和工作流体进出换热器。
管束管束是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核心部分,由一根或多根管子组成。
这些管子被绕成螺旋形,形成流体流通的通道。
管束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不锈钢或钛合金,以确保其耐腐蚀性和高强度。
密封件和支撑装置缠绕管式换热器中的密封件和支撑装置用于保持管束的稳定性,并避免流体泄漏。
这些部件通常由橡胶或金属制成,并安装在壳体的进口和出口处。
应用领域缠绕管式换热器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石油和化工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油田热采、化工反应器、蒸馏塔等设备中的热交换过程。
2.食品和饮料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食品加工、饮料生产等过程中的热能回收和温度控制。
3.化纤和纸浆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化纤生产中的溶剂回收和纸浆生产中的热能回收。
4.电力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电力厂中的汽轮机、锅炉等设备的余热回收。
5.制药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药品生产中的热能回收和温度控制。
缠绕管式换热器技术特色及介绍缠绕管式换热器(Spiral Wounded Heat Exchanger)相对于普通的列管式换热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适用温度范围广、适应热冲击、热应力自身消除、紧凑度高,由于自身的特殊构造,使得流场充分发展,不存在流动死区,尤其特别的,通过设置多股管程(壳程单股),能够在一台设备内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
缠绕管式换热器是一款高效紧凑的换热器,不但可以利用余热,在节能环保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复杂,造价成本高,并且位于装置的关键部位。
缠绕管式换热器相对于普通的列管式换热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其适用的温度范围广,适应热冲击,能够自身消除热应力,紧凑度非常高,由于自身具有特殊的构造,使得其流场充分发展,不存在流动死区,其中更特别的是,通过设置多股管程(壳程单股),能够在一台设备内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
绕管式换热器是在芯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内将传热管按螺旋线形式交替缠绕而成的,相邻两层螺旋状传热管的螺旋方向是相反的,并采用具有特殊形状的定距件,使之能够保持一定的间距。
技术特色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三大技术特色或者说是技术精髓为:精准的换热管间距、合理的管层数量以及层间距、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焊接流程。
1、精准的换热管间距不绣钢管材因为其材质的而导致了在弯曲或者缠绕的时候很难具有塑性,为实现所有换热管的间距都是统一的这要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工时需要完备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正是原装的高精度设备和顶尖的缠绕工艺为我们机械的生产提供了基础。
2、合理的管层数量以及层间距在换热管束缠绕时,每层相对的管径都在发生着变化,盘绕角度又要保持一致,要保证每根换热管的长度基本相同确实是很难做到的。
而设计师设计出了每层换热管不同数量,以及合理的层间距就很好地攻克了这—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复杂换热条件下的流道要求。
3、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焊接流程在设备生产的过程当中,采用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焊接,以保证所有焊点尤其是在管板焊接都实现了标准统一,安全性能高。
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的优势
【学员问题】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的优势?
【解答】①与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相比,每一根换热管束均以螺旋结构按一定规律均匀缠绕在壳体内。
这种结构一方面延长了管程长度,换热充分;另一方面极大的改变了壳程内流体状态,使流体呈强烈的湍流状态流动,强化传热,大大提高换热系数。
同时,螺旋缠绕弹性管束设计,可有效消除管道振动和因热胀冷缩变形产生的应力。
②螺旋螺纹结构、独特的表面处理工艺以及两侧介质的逆流换热,实现了流速高、温度梯度小、污垢系数小的特点,结垢倾向低。
③换热器体积只有与其相当的一般国产管壳式换热器体积的1/10左右,节省空间;同时也因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拆卸和清洗,减少了一次安装及后期维护费用;可以不用安装基础,直接与管道连接。
④换热系数的高低反映了换热器性能优越与否,特定工况下,换热系数最高可以达到14000w/㎡*℃。
⑤利用欧文(OWEN)湍流抖振频率准则原理,采用换热管束最小间隙设计,有效消除了湍流抖振现象。
换热器全不锈钢材质,本换热器的设计寿命按照ASME规定为40年。
⑥最高耐温400℃,耐压1.6MPa,由于本换热器的换热管束和壳体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统一的膨胀系数,不会因为压力和温度不稳定而引起换热器变形;换热器耐高温、高压,无需减温减压装置。
⑦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共振问题,有效抑制了声驻波震动现象,最大限度的限制了运行噪音,换热器运行时几乎没有噪音。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