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提升——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7.30 MB
- 文档页数:20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城区改造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老城区的狭窄道路、老旧房屋、陈旧设施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改造老城区,使其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已成为城市规划者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还可以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的案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城市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成都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宽窄巷子的改造开始于2008年,历时两年完成,整个项目以保护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一条集旅游、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街区。
在宽窄巷子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青砖瓦房等,同时引入了现代商业元素,如网红店、特色餐饮等,使宽窄巷子成为一处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地方。
通过改造,宽窄巷子不仅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景点,还成为了成都市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上海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区,也是一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
田子坊的改造始于1998年,历经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成为上海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
在田子坊的改造中,保留了大量老建筑,如石库门、弄堂等,同时引入了一些时尚的文化元素,如文创店、艺术工作室等。
田子坊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创意、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社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田子坊的成功改造不仅保留了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还为城市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三、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北京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798艺术区的改造始于2002年,通过对老厂房的改造和利用,打造了一个集艺术、创意、设计于一体的艺术社区。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吴琼;杭进峰【摘要】在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历来是一大难题。
有别于以往盲目拆除或改建的模式,田子坊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既保留了上海独特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同时也为上海塑造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园,其运作模式以及改造方式值得其他城市学习与借鉴。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the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s always a dificult problem that how to transform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districts in the city. Diferent from the model of blind demolition or reconstruction, Tianzifang area not only reserves the special Shikumen Lane of Shanghai, but also sets up a creativity industry center that is ful of cha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hanghai. It is worth of us to learn its operation modes and the reform methods.【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78-179)【关键词】自下而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可持续发展【作者】吴琼;杭进峰【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正文语种】中文1.引言历史文化街区就如一座城市的守护者,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而且体现出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价值。
城市更新施工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施工优秀案例可以根据不同维度有不同的选择,以下是几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1. 广州“微改造”助力城市更新: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微改造”项目,通过在老城区注入新的元素和功能,实现了城市更新和保护传统风貌的双重目标。
例如,广州越秀区“微改造”项目,将原有的老旧小区、废弃工厂等重新规划设计,打造成为时尚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街区等新业态,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上海田子坊:这是一个由石库门里弄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保留建筑外貌和内部结构,注入新的业态和功能,使其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
田子坊的成功在于通过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实现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同时也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 北京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的老城区,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自主更新”模式,保留了原有胡同肌理,实现了居民回迁和业态升级。
如今,南锣鼓巷已经成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这些案例都是城市更新施工的优秀代表,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风貌。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报道。
中国城市再生案例今天咱来唠唠中国城市再生的超酷案例——上海田子坊。
以前啊,田子坊那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弄堂,有点像那种被遗忘在角落的老街区。
房子破破旧旧的,到处都是岁月的痕迹。
但是呢,上海这个充满魔力的城市可不会让这样有潜力的地方一直“灰头土脸”。
一些有创意的人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盯上了这片地儿。
他们开始把那些旧厂房、旧民居进行改造。
你想啊,那些老房子的结构很独特,窄窄的小巷子、小小的阁楼,充满了老上海的韵味。
于是,艺术家们就把工作室搬了进来。
画家们在这儿画画,墙壁上开始出现各种充满艺术感的涂鸦;雕塑家也把那些未完成的作品放在工作室里,游客走过的时候都能看到艺术创作的过程,这就像走进了一个超大的艺术现场。
接着呢,一些小资的咖啡馆、特色的小餐馆也跟着来了。
咖啡馆的装修很有特色,可能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保留着老房子原来的红砖墙,桌子椅子也是那种很有设计感的复古风格。
小餐馆就更厉害了,把上海本帮菜做得精致又美味,还在菜单上加上了很多创意菜品。
慢慢地,田子坊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从一个无人问津的老旧街区变成了游客必去的打卡地。
现在你走在田子坊里,既能感受到老上海的烟火气,听到上海阿婆用上海话唠家常,又能被那些时尚的艺术元素所震撼。
这里就像是一个时空交错的地方,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而且啊,因为田子坊的再生成功,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周边的小店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活力源”,让整个区域都充满了生机。
咱再说说北京的798艺术区。
这个地方以前可是工厂区,到处都是冷冰冰的大厂房,生产着各种工业产品。
后来呢,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老工厂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生产功能。
可是啊,这么大一片地儿可不能就这么荒废了。
一些有远见的艺术家就发现了这里的独特魅力。
那些高大的厂房空间超级大,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简直就是创作的天堂。
他们开始把这些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画廊。
你一走进798,就能看到那些保留着工业风格的建筑外观,大烟囱还高高地耸立着,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日晖路的一个文化艺术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围绕田子坊的历史、建筑风格、商业开发与文化活动等方面展开,着重分析田子坊在当地文化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田子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旧时的弄堂文化,弄堂是上海特有的住宅形式。
田子坊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弄堂建筑,并在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注重保持其原貌。
这使得田子坊成为了一个用以展示上海独有文化的重要场所。
其次,田子坊的建筑风格以老洋房为主,这些建筑多以三层为主,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欧式或中式风格。
这样的建筑风格使得田子坊成为了上海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要一环,并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游览体验。
再次,田子坊的商业开发相对来说是先于文化活动的。
田子坊作为一个商业街区,聚集了各类创意店铺、咖啡馆、餐厅等商业设施。
这些商业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田子坊的知名度,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最后,田子坊的文化活动也是其重要的亮点之一。
田子坊举办了大量的文化展览、艺术活动、音乐演奏等,丰富了周边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此外,田子坊还通过举办市集、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为当地的手工艺品产业提供了一个平台。
综上所述,上海田子坊作为一个文化艺术街区,通过保护和修
复历史建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商业开发等方式,成功地将上海独有的文化融入到街区的方方面面中。
田子坊成为了展示上海城市文化的窗口,也为上海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优秀案例那我得给你讲讲成都的宽窄巷子,这可算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超棒案例呢。
以前啊,宽窄巷子就是那种有点破旧,感觉像是被时间遗忘在角落里的老街区。
房子虽然有老成都的韵味,但很多都破破烂烂的,基础设施也差得很,住在里面的人觉得不方便,外面的人也不太愿意进去晃悠。
后来啊,当地政府和一些有眼光的团队就开始琢磨着怎么让这个地方重新焕发生机。
他们可没有搞那种大拆大建的傻事儿,而是小心翼翼地保留着原来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痕迹。
那些青石板路啊,一砖一瓦都尽量保持原样,就像对待一个老宝贝一样。
然后呢,他们在里面引入了各种各样的商家。
有传统的茶馆,你一进去就能听到四川人摆龙门阵的热闹声音,茶香四溢。
还有一些做传统小吃的店,像糖油果子、蛋烘糕之类的,那味道正宗得很。
而且还不只是传统的东西,也有一些充满创意的小店,把老成都的文化元素和现代的创意结合起来,比如有些文创店,把川剧脸谱做成超酷的手机壳或者钥匙链。
宽窄巷子更新之后,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本地人爱去,因为那是老成都的根儿,能找到小时候的感觉。
外地人也爱去,到了成都不去宽窄巷子就像到了北京不去故宫一样。
这里白天人来人往,大家在巷子里穿梭,感受着成都的悠闲和历史底蕴;晚上灯火辉煌,酒吧里传出悠扬的音乐,又有另外一番风情。
再说说上海的田子坊,这也是个很有趣的例子。
田子坊原本就是上海的老弄堂,充满了石库门建筑。
以前这里住着很多普通老百姓,到处都弥漫着生活气息,当然也有点杂乱。
更新的时候,他们充分利用了这里的空间特点。
那些小小的弄堂里,一间间房子被改造成了各种特色小店。
你能看到一些外国的艺术家在这儿开工作室,把西方的艺术和上海的海派文化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还有很多卖复古饰品的小店,在那些老房子里,摆着闪闪发光的饰品,就像老上海的摩登小姐藏在阁楼上的宝贝被发现了一样。
而且啊,田子坊里保留了很多居民的生活场景。
你走着走着就能看到有老太太在门口晒太阳,旁边就是一家很潮的咖啡店。
文化融合的案例【篇一:文化融合的案例】案例——以文化为魂,创新主题公园与旅游演艺双赢发展——宋城集团 2011 年10 月15 日-18 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全会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借此,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因而,在文化休闲旅游愈来愈受到广大游客的亲睐的趋势带动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宋城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将文化主题公园与旅游演艺项目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宋城”、“千古情”品牌,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之路,同时也成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2010 年12 日,由宋城集团直接控股的宋城股份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第一股。
根据宋城股份报告,201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8 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达1.9 亿元,同比增长32%。
1.模式为王,选择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目前,全国约有2500 家主题公园,70%亏损,20%收支持平,仅有10%赢利;纯粹做演出平均只有10%的利润,而单纯的主题公园平均收益只能达到30%,但如果将两者融合,则会产生令人惊喜的叠加效应。
因此,宋城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模式为王”,打破传统旅游行业经营模式单一、成长性还不足的定律,选择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
一是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宋城景区秉承“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打造了怪街、佛山、市井街、宋城河等景点,较好地还原了宋代都市风貌,并通过铜锣说书、燕青打擂、捉拿武松、王员外家小姐抛绣球招女婿等民俗表演,让游客亲身体验南宋时期的市井民风,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地。
城市区域更新案例
你知道吗?以前的田子坊啊,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街区,到处是那种有点破旧的弄堂房子。
好多居民在那过着平平淡淡的小日子,房子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那种充满着老上海烟火气,但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有点落后的地方。
但是呢,有人就发现这里有很大的潜力。
他们没有像一般人想的那样把老房子都拆了重建,而是开始搞起了很有创意的区域更新。
他们保留了老弄堂的格局和那些老房子的外观,这就像是给老上海保留了一个时光的标本。
然后呢,一些很有想法的艺术家、设计师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涌进了田子坊。
他们把那些老房子的内部改造成了各种各样超级酷的工作室、小店。
比如说,一个小小的旧屋子,被改造成了一家精致的手工饰品店,店里到处都是那种亮晶晶的小饰品,墙上还挂着店主自己画的超有艺术感的画。
还有那些卖复古衣服的店,在老房子里挂着各种各样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古着,走进去就像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时尚舞台。
慢慢地,田子坊就变成了一个超级热闹的地方。
游客们也都闻风而来,想要体验这种老上海风情和现代创意融合的独特氛围。
当地的居民也受益了,有些居民把自己的房子租给这些小店主,有了额外的收入。
而且啊,周围的基础设施也跟着改善了,街道变得更干净整洁,交通也更方便了。
现在的田子坊就像是一颗闪耀在上海的创意明珠,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活力,就像一个老祖母穿上了时尚的新衣裳,变得又潮又有内涵。
卢湾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新天地、田子坊一、改造背景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下,上海的旧城改造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纵观上海过去和当前的旧城改造,从小规模渐进式成套改造到成片拆旧建新式改造,到注重城市历史风貌、局部保留改造,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改造模式。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的加深,旧城改造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海,历史风貌的保护是上海旧城更新改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发展是一个过程,应该让后来者看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烙印,这是不能割裂的城市文脉。
在上海,保存着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难题之一。
石库门曾经庇护了六成的上海人,浓浓的“石库门情结”,凝结的是上海的风俗文化。
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库门居住区已成为城市中居住环境较差的部分,成为上海老城区改造的主要对象。
正是石库门这样的特色建筑的改造,也让上海的城市更新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模式,让城市的形态更加丰富和多彩。
新天地和田子坊就是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相结合的两个典型代表。
新天地一、石库门建筑的简介石库门建筑因其最外之门选用石料为门框,故称石库门。
石库门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特征,它选用黑色厚重的木料为外门扇,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
石库门门框上欧式的花纹,欧式的屋顶,排联式的结构,都是西洋建筑的特征。
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华洋混居的开始,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地方文化,上海石库门的生活方式引出了弄堂文化,也影响了上海人的群体性格。
海派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石库门上。
二、上海新天地的改造背景太平桥地区是卢湾区历史上发展较早的地区,房龄较长,环境较差,该地区从“九五”时期开始就列入了卢湾区的重点改造地区。
太平桥总体开发项目规划占地51公顷,上海新天地位于太平桥规划改造地区,项目于1998年正式启动,范围在黄陂南路以西、马当路以东、太仓路以南、自忠路以北,占地约3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一、上海田子坊开发背景:上海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用地转型主要策略,区政府也希望藉盘活空置厂房资源,提升地区经济简介:由上世纪50年代弄堂工厂及居民区组成,现成为具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区位: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心地段投资主体:租户投资为主体,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商业规模: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开发时序:210弄(1998年)-> 248弄、274弄(2004年)游客量:日均2万人次权属情况:由居民分散持有租金收益分配:按照管委会:居民 = 2:8的比例分成业态结构:目前有各类特色商户400余家♢田子坊发展历程和策略工业厂房改造,艺术家集聚(1998-2003年)1988年,陈逸飞、尔冬强、王家俊等艺术家入驻,集中于弄堂工厂,2002年,创意产业集聚,共83家艺术商店、艺术创作室和展示厅入驻;文创工厂规模效应外溢(2004-2007年)2004年,居民房开始对外出租,文创企业开始向居民区蔓延2005年,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授牌田子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外延扩大,成为城市地标(2008-至今)2008年,田子坊定位为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题演绎地,其范围进一步向外扩散,餐饮、服务等业态比例大大提升,成为旅游和体验式文化集聚地。
文创活化:街道办与文化商人合作创办“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将空置厂房使用权转租,由后者运用市场化手段招徕艺术家入驻,激发了片区活力,为后续改造树立了示范效应;适时借力突破制度边界:将公用房交由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出租规避政治风险,掀开“居改非”大幕。
在政府计划对片区实施拆迁开发后,联立居户、艺术家及社会人士向政府抗辩,使得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借势宣传:借力世博会举办契机,申报世博会旅游示范点,并邀请国内外政要精英到访,引发社会关注。
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其由居民及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按照市场导向自发调整使用功能、逐步演替扩展,进而实现再生。
田子坊:旧时魅力与艺术氛围交融的街区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浓厚艺术氛围的街区。
它是上海著名的网红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田子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景观。
田子坊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的民国时期,那时这里是一个传统的石库门老街区。
石库门是上海独特的建筑风格,将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独特而美丽。
这些建筑通常由灰褐色的石头构成,拥有精美的门楼和石雕装饰,呈现出一种上海独特的复古风情。
进入田子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窄小的街道两旁,保留着悠久的历史,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无论是幽静的庭院,还是布满青石板的街道,都散发着一股宁静的魅力。
此外,细节之处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店铺,出售着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和艺术作品。
田子坊并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街区,它还拥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在这里可以找到众多的艺术工作室和画廊,艺术家们在这里创作和展示他们的作品。
你可以在这里发现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从绘画和雕塑,到音乐和舞蹈,无处不展现着创意和独特之美。
漫步在街头巷尾,不时还能看到艺术家们正在创作的过程,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田子坊还有着丰富多元的商业文化。
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店和餐厅,为游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和美食选择。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独特的手工艺品、潮流时尚的服装和配饰,同时还能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当地小吃和国际美食。
无论是购物还是用餐,你都能感受到田子坊独特的氛围和特色。
田子坊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慕名而来。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田子坊以其浪漫的夜景而闻名。
灯光照亮了古街巷道和历史建筑,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夜晚的田子坊,更是展现出了它迷人的一面,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和拍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子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到来,许多传统街区逐渐被拆除并让位于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