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关系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影响斜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主要是时斜坡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除此之外还有岩石的风化、地表水及大气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的工程活动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部分,内在因素包括斜坡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外在因素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地震和人类活动。
1、内在因素(1)岩土类型及性质影响组成斜坡的岩土体的性质是决定斜坡抗滑力的根本因素。
不同的岩层组成的斜坡其稳定性各有差异,表1所示为不同性质的岩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表1 不同岩性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斜坡岩性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影响斜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主要变形破坏形式侵入岩类如花岗岩、闪长岩。
岩性均一,强度较高,一般呈块状结构,常形成陡坡节理裂隙切割特征崩塌、松弛张裂,沿软弱结构面滑动喷出岩类如玄武岩强度差别较大,裂隙发育。
有时具层状孔隙性大,斜坡形态受产状控制岩层产状、节理、软弱夹层性质崩塌、沿软弱夹层、节理滑动碎屑沉积岩如砂岩、砾岩页岩。
强度差别较大,具层状结构斜坡受岩层产状控制岩层产状和岩体结构特征沿层面滑动,崩塌,松动。
倾倒或挠曲碳酸盐岩类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强度一般较高,具层状结构斜坡形态受岩层产状和节理裂隙发育控制岩层产状及岩溶发育状况崩塌,松弛张裂,顺层滑动夹层沉积岩如夹有泥化夹层的砂岩、页岩等。
具有层状结构软弱夹层产状及性质沿软弱夹层的蠕动,各类蠕动变形变质岩类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等强度差别较大,多呈片状或层状,岩体完整性差岩性及岩层产状滑坡或蠕动变形(2)地质构造影响斜坡中的各种结构面对斜坡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斜坡稳定起很大作用),由于这种关系多种多样因此稳定性也各不相同,可大致分为5种情况1)平叠坡:主要软弱结构面是水平的。
这种斜坡一般比较稳定。
2)顺向坡:主要是指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平行或接近平行,且倾向一致的斜坡。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村村通公路”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在地形困难路段修建的公路越来越多。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填、大挖方路段频繁出现,相伴而来出现了较多的路堤边坡失稳,边坡及路堑边坡坍塌等地质灾难现象,给公路建设、运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需要选用合理的方法评价其边坡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合理的边坡治理措施进而做到既保证公路运营的安全,又节约投资。
由此看来,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滑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为二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公路边坡病害的分类边坡病害可分为以下3类。
1、1滑坡滑坡是路基山坡土体或岩体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沿着一定软弱面向下滑动。
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可延续相当长时间,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
推移式滑坡是上部岩土挤压下部岩土体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分布的斜坡地段。
1.2崩塌所谓崩塌是整体岩土块脱离母体,忽然从较陡的斜坡上崩落下来,并顺斜坡猛烈翻转、跳跃,最后堆落在山脚。
其具有突发性,危害较大,与滑坡的区别是崩塌发生急促,破坏体散开,并有倾倒、翻滚现象。
而滑坡体一般总是沿着固定滑动面整体、缓慢地向下滑动。
1.3剥落所谓剥落是指边坡表层受风化,在冲刷和重力作用下,不断沿斜坡滚落。
2边坡稳定性评价依据在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之前,需要搜集工程地质环境资料,这既是选取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依据,也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性资料。
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条件等,可以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调查访问及地质勘探获得”。
2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根据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得出统一结论,确定该边坡的治理措施。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滑坡是在一定的内因、外因等地质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气候及迳流条件、其它因素。
就本滑坡隐患体而言,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如下:①地质条件岩土体的本身特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岩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软弱结构面存在与否及其强度、结构面特别是主要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结构面的结合情况、渗透性、与临空面的相对关系;对土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土体强度、软硬接触面的渗透性。
滑坡隐患体及边坡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佘田桥组,岩性为砂岩,受地形地貌、构造侵蚀、剥蚀及风化作用影响,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变化较大;原始地形较平缓的人工切坡坡面及坡顶局部地段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大。
第四系坡残积土其孔隙性大且含较多碎石,抗剪强度较低,坡度较陡时其自稳性差;中上部基岩埋藏多较浅且表部风化较强烈;整个山体岩体裂隙发育,地层及裂隙产状较杂乱(图2-1),地层产状多近坡向或与坡向小角度斜交,岩体呈碎裂结构、电阻较高,结构面结合多数差~较差,易产生松动变形。
②地形地貌因素勘查区属中低山地貌,高差较大,山脊地形坡度较陡(坡度25~30°),两侧地形陡峻(坡度40~45°),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沟谷处及外围天然斜坡未见有滑坡现象,天然条件下斜坡是稳定的;但切坡以后,山体前缘产生高陡临空面,所形成的上缓下陡地形不利于斜坡的稳定。
③人类活动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在自然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岩土体应力进行重新分布,斜坡产生变形,当岩土体中应力无法平衡时,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
就本区而言,切坡产生高陡地形,形成临空面,产生滑坡隐患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类工程活动—切坡。
④气候因素勘查区多年(1971~1998年)平均降雨量为1885mm,降雨量最多的1997年为2516mm,降雨量最少的1978年为1407mm。
3~8月平均降雨量为1334.7mm,尤以5、6月为甚,降雨量达508.6mm。
探讨土质边坡滑坡机理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基础交通公路,铁路等土木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很多工程的建设及使用都遇到了土质边坡不稳定的问题,较为常见的土质边坡不稳定都是由滑坡所造成的,土质边坡的滑坡,不仅会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解决土质边坡滑坡的问题极为重要。
本文就土质边坡的滑坡机理以及其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论述,旨在希望降低此类问题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土质边坡;滑坡机理;防护措施云南是一个多山地区,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也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山脉、高原、盆地、河谷四个部分。
由于地形起伏大,所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容易收到限制,因此需要对土方进行深挖或者加固,容易形成高边坡。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高边坡很容易发生滑坡、塌方现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所以,必须对土质松散、容易滑坡的地进行有效的处理,提高边坡的稳固性。
一、土质边坡滑坡发生的原因及其破坏机理土质边坡滑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下文列举较为常见的方面进行阐述讨论滑坡发生的原因:(一)地质坡体有可发育成主滑带的一层,是造成滑坡现象的重要原因。
首先可能由于岩性强度较低,应力作用下,使其体内含水过度集中化,致使岩体软化变形。
其次水化性过强,导致遇水后剪切强度锐减,也会导致剪切破坏。
具体来说,就是坡体临空面有组成向其倾斜的不良岩性层,主滑带就会因此发育生成,造成滑坡。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滑坡都发生在生成较晚的第四系土层,因为该土层的固结度低,含水量大,且质地较软。
由于风化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岩质变为粘性土,粘性土遇水膨胀造成其软化,从而形成了滑坡的内部因素。
(二)地形地形的改造造成了岸体边坡滑坡的形成,其变形易发的部位是地形坡度陡变位置,变形的程度取决于岸坡高度。
(三)渗透水很多自然外因例如降雨降雪等都有可能造成滑坡,其产生现象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由于雨雪天气,水渗透入土体,致使土体抗剪强度降低,造成滑坡;其二是由于降雨降雪所导致的河流冲刷力增大或是地下水位增高,同样是使土地抗剪强度明显降低,造成滑坡。
2024年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2023年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是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是一个____字的治理方案:第一部分:问题分析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如软弱层、滑坡体、地下水、地震等)导致的坡面不稳定,并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的现象。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如大量的土地开发和不恰当的土地利用,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治理方案1.灾害评估和预测首先,必须对潜在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包括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监测,了解土地的地质构造、土壤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卫星监测、地质雷达等,进行灾害预测。
这样可以提前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2.土壤保持和植被恢复土壤保持和植被恢复是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取土地复垦、植被覆盖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击能力,抑制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
此外,植被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地下水位的升高,从而降低滑坡和崩塌的风险。
3.工程措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来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例如,可以采用挡土墙、护坡、加固措施等来加强坡体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排水工程,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滑坡和崩塌的可能性。
在进行工程措施时,必须注意技术可行性,并谨慎选择施工材料和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4.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安装地质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地质运动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法律和政策支持最后,为了有效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山地斜坡工程地质区的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因素及特点摘要:在山地斜坡工程地质区中,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在地质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以及环境地质效应评价中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破坏性地质作用。
斜坡工程地质区独特的地质历史过程和现状控制影响因素,使得不稳定斜坡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研究之变形趋势、预测之最终结果、防治之不利过程和灾难,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过程研究和工程建设场地趋利避害的首要前提。
关键词:斜坡工程地质区;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1. 不稳定斜坡分类概述斜坡系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面的地质体,分为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两种。
不稳定斜坡包含有:土质斜坡、岩体斜坡和土质岩质二元结构斜坡。
土质斜坡在人类活动地域的自然地质环境中是最普遍出现的不稳定斜坡土质岩质二元结构斜坡,山区斜坡工程地质区中最普遍的是这一类的斜坡。
2. 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和方式2.1斜坡碎屑流包括碎屑流和土滑。
地质剥蚀力(重力、冻胀力、风力、体积力等)将斜坡块体由基岩拆离开来,这些岩块、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落滑,在斜坡中部、凹型坡体部形成体积大小不一、高度较大的倒石锥或土流体。
这些松散堆积的碎块石倒石锥体,极不稳定。
2.2斜坡块体运动(崩块或滚石)包括滚石和块体崩落,斜坡地质作用力(水平分力、垂直分力)将斜坡块体由基岩拆离开来,这些岩块、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快速崩落、崩滑,表现为岩落、岩滑、碎屑落、碎屑滑。
危害表现为有的位于人类活动场所地斜坡的中上部形成威胁。
2.3崩塌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向临空面突然崩落的现象。
山地斜坡工程地质区崩塌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斜坡崩塌变形体数量约占斜坡变形体总数的90%以上。
山地斜坡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分布崩塌点密度高。
2.4滑坡滑坡斜坡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这些滑坡变形体有着形成周期慢、现状欠稳定或较稳定和隐蔽性强的特点。
滑坡失稳趋势滑坡失稳趋势滑坡是指在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导致斜坡上部土壤岩石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失稳趋势是指滑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平衡,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的趋势。
滑坡失稳趋势的研究对于滑坡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滑坡失稳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滑坡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地质条件包括土壤岩石的性质和结构等。
例如,黏土、软黏土和弱水泥土等高含水量的土壤容易发生滑坡。
而岩石的结构疏松,变形性能差的地区也容易发生滑坡。
地质条件会影响滑坡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滑坡的失稳趋势。
2. 地形条件:地形条件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因素。
陡坡、长坡、冲沟和岩层倾斜等地形条件会增加滑坡的发生几率。
地形条件不利于土壤固结和排水,这会造成土壤松动,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地形条件是滑坡失稳的主要动因之一。
3. 人为活动:人类的开发和建设活动是滑坡失稳趋势的重要因素。
例如,土地开垦、采石和挖掘等活动都会改变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人为活动会破坏地质环境的平衡,使得滑坡的失稳趋势愈发显著。
滑坡的失稳趋势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 斜坡变形:滑坡的发展是以斜坡的变形为基础的。
通过监测斜坡的位移、变形和应力等参数,可以了解滑坡的变形速度和变形量,从而判断滑坡的失稳趋势。
2. 斜坡安全系数:斜坡安全系数是评价滑坡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斜坡的稳定性分析,计算出斜坡的安全系数,从而判断滑坡的失稳趋势。
安全系数越小,滑坡的失稳趋势越明显。
3. 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当土壤含水量增加时,土壤的黏着力和内摩擦力会降低,从而增加滑坡的发生几率。
通过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可以判断滑坡的失稳趋势。
滑坡的失稳趋势研究对于滑坡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滑坡的失稳趋势进行研究,可以及早发现滑坡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总之,滑坡的失稳趋势是影响滑坡发展和防治的重要因素,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监测。
不稳定斜坡整治措施不稳定斜坡是指斜坡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崩塌等不稳定现象的地质体。
不稳定斜坡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不稳定斜坡进行整治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本文将从不稳定斜坡的特征、整治措施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不稳定斜坡的特征不稳定斜坡具有以下特征:坡体松散、土质松软、坡面开裂、滑动面发育等。
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斜坡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从而导致滑坡、崩塌等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针对不稳定斜坡的特征,可以采取以下整治措施:1. 加固土质:通过改良土质的方式,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加固土体、加固坡脚等。
2. 排水排涝:通过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土体的含水量,减少土体的饱和度,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等。
3. 锚杆加固:通过设置锚杆,将土体与锚杆相连,提高土体的抗滑能力。
锚杆加固是一种有效的土体加固技术,适用于不稳定斜坡的整治。
4. 建设挡土墙:在斜坡上设置挡土墙,将土体与挡土墙相连,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挡土墙是一种常用的斜坡整治措施,可有效防止斜坡的滑动和崩塌。
5. 绿化种植:通过在斜坡上进行绿化种植,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加强土壤的抗剪强度,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绿化种植是一种环保、经济的斜坡整治方法。
6. 监测预警: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斜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斜坡的不稳定现象,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监测预警是一种有效的斜坡管理方法,可以提前发现不稳定斜坡,防止灾害的发生。
三、不稳定斜坡整治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整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斜坡的稳定性,降低滑坡、崩塌等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概率。
整治后的斜坡不仅能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够提供可靠的土地资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不稳定斜坡整治措施的实施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固土质、排水排涝、锚杆加固、建设挡土墙、绿化种植和监测预警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斜坡的稳定性,降低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概率。
139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不稳定斜坡的勘查要点及边坡防治分析姜德民,邢 鹏,李林之(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江苏 镇江 212001)摘 要: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不仅国家综合实力有了稳步提升,亦带动了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与全面升级。
然而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环境危害,人类各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再加上大气、地质应力、生物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都加剧了山体表层的损坏速度,导致不稳定斜坡的形成。
此类问题如若不及时加强勘查,很有可能在未来酿成巨大灾害,包括泥石流、崩塌等,造成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鉴于此,本文就不稳定斜坡的勘查要点以及边坡防治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不稳定斜坡;勘查要点;边坡防治;方案建议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9-0139-2收稿日期:2020-10作者简介:姜德民,男,生于1986年,山东泰安人,研究生,中级,研究方向:地灾勘查设计、水工环、矿山治理。
所谓不稳定斜坡,其实就是指地质上易发生滑动的各类斜坡,或者具潜在滑动几率的斜坡,与滑坡有一定区别。
当前学术界对于不稳定斜坡还不存在权威性释义,通常可以将其理解为处于临界状态(即将失去稳定性)的斜坡。
与滑坡相比,不稳定斜坡不一定有明显滑动面。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事业的发展,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必须立足长远,不断充实自身,用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角度来加强边坡防治。
如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相关的地质工作实践,以某地段不稳定斜坡勘查为案例,首先就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环境展开综合论述,将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与边坡稳定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稳定斜坡的边坡防治方案。
1 地质环境条件1.1 地形地貌客观而言,勘查区西南侧较高,发育山体斜坡,整体高差大约260m,属于剥蚀低中山地貌单元。
残坡积物及植被发育,河溪、沟谷纵横交错,山势偏高,坡陡较多,而且河溪、山脉连绵起伏。
关于伊宁市阿依墩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研究发布时间:2023-03-27T06:57:08.84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第1月第1期作者:牛生宏[导读]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牛生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新疆伊宁 835000摘要: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滑坡、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以及不稳定边坡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本文以笔者参与的伊宁市阿依墩村居民区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能为深入了解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伊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考虑到伊宁市阿依墩村居民区不稳定斜坡可能对周边地居民区及地质环境造成威胁,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等要求,特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对伊宁市阿依墩村居民区不稳定斜坡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交通与位置伊宁市阿依墩村居民区不稳定斜坡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南西方向约228°,地理坐标为东经81°18′1.6″,北纬43°53′30″。
斜坡区距离县城平距约4.6km,之间有省道S313连接,交通方便。
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伊宁市阿依墩村居民区不稳定斜坡东侧紧邻居民区,最近直距40cm,体积规模属小型不稳定斜坡。
据现场调查访问,该不稳定斜坡直接威胁农户27户10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50万元。
3调查评估区地质环境概况 3.1地形地貌伊宁市阿依墩村居民区不稳定斜坡位于伊宁市阿依墩村,紧邻伊犁河右岸,直线距离750m。
工程点地理坐标为东经81°18′1.6″,北纬43°53′30″,海拔标高613.66m~622.24m,相对高差8.58m。
场地属低山地貌,总体地势东高西低。
不稳定斜坡的概念和特征不稳定斜坡,这听起来像个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说白了就是那种你一脚踩上去,心里就“咯噔”一下的地方。
你想想,平时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像走在细绳上一样。
那些不稳定的斜坡,真是让人心慌意乱。
比如下雨的时候,路面湿滑,哎呀,谁能保证不会摔个狗吃屎呢?真是险象环生。
你知道的,斜坡本来就有点倾斜,稍微不小心就容易滑倒。
想象一下,一个大叔正打算在公园里散步,结果一不留神,哎哟,屁股直接亲吻大地,那画面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不稳定斜坡的特征嘛,简直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变化无常。
说真的,坡度、土质、天气这些因素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今天高兴了,明天就生气。
你以为今天可以轻松走过去,结果明天就变成了冒险游戏。
哎,坡度稍微大一点,踩上去就像骑上了过山车,一下子就刺激到你心跳加速。
土质也是个大问题,湿了就像泥潭,干了又硬得跟石头似的,真是让人无奈。
还有天气,老天爷的脾气谁也捉摸不透,今天阳光明媚,明天乌云密布,真是风云变幻。
说到这些不稳定斜坡,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有时候它们让人觉得无比刺激,像是在玩个真人版的超级玛丽,四处躲避危险,心里那种小紧张感,绝对是绝妙体验。
想象一下,和朋友一起在山上徒步,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个不稳定的斜坡,大家都停下来互相鼓励,“来吧,谁敢先走?”这瞬间的默契,简直就像回到了童年,没事儿就爱挑战的那种。
然后,一个个地试探着,像小兔子一样蹦来蹦去,真是乐趣无穷。
但是,不能忽视的就是那些潜在的风险。
谁知道那一脚下去,能不能稳住呢?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这小腿力量杠杠的”,结果一不小心,可能就成了“摔跤王”。
所以,去玩的时候,还是得小心点儿,安全第一嘛。
想起我朋友上次去爬山,非要挑战那条特别陡的斜坡,结果摔了个四脚朝天,衣服都沾满了泥。
你说他当时心里是多么懊悔,回头看看自己,真是像个行走的泥巴怪。
就这样被我们笑了好几天,真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说到这里,不稳定斜坡不仅仅是个物理现象,更是生活中的一种象征。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主要有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
除此之外,还有水的作用、地震作用、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两大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因是最根本的因素,决定着斜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和规模,对斜坡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促使斜坡变形破坏的发生和发展,外因常常成为斜坡变形破坏的触发因素。
1.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内在因素1.1地形地貌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的形态,对边坡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
边坡的形态指边坡的高度、坡角、剖面形态以及边坡的临空形态等。
对于均质斜坡,其坡度越陡,坡高越大则稳定性越差。
对边坡的临空条件来讲,工程地质条件相类似的情况下,凹形坡较凸形坡稳定。
1.2岩土体类型与性质斜坡岩土体的类型与性质就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显然因素。
包含岩土体的成因类型,共同组成矿岩土体的矿物成分,岩土体的结构和强度。
柔软完备的岩石,例如花岗岩、石灰岩等,能构成很陡峭的高边坡而维持存有较低的稳定性;而懦弱岩石或土体就可以构成石纹的斜坡。
由岩浆岩组成的斜坡较好,但原生节理发育也常发生崩塌,特别在风化强度强烈地区,由于风化营力的作用,使风化带内的岩石强度降低,常导致斜坡崩塌。
沉积岩共同组成的斜坡由于具备层理结构,而层理面常常掌控斜坡的稳定性。
沉积岩层常缠存有懦弱夹层,例如厚层灰岩中缠泥灰岩,砂岩中缠泥岩等,这些懦弱面常易形成滑动面。
变质岩组成的斜坡,尤其深变质岩,如片麻岩、石英岩等其性质与岩浆岩相近,所以斜坡稳定性一般比沉积岩好。
由黄土和粘性土组成的斜坡,强度较低,所以滑坡、崩塌较发育。
特别是由膨胀土组成的斜坡,当边坡很平缓时仍能发生破坏。
黄土斜坡的稳定性取决于黄土的密实度和结构特征,因其垂直节理发育,其斜坡破坏形式主要为崩塌。
11.3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岩质斜坡中的懦弱结构直面斜坡的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整体表现在:(1)懦弱结构面与斜坡之南空面的关系:①平叠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为水平的,斜坡一般比较稳定;②顺向坡:主要指懦弱结构面的迈向与斜坡的迈向平行或比较吻合,且女性主义一致的斜坡。
关于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关系的探讨
摘要:对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关系进行探讨,不稳定斜坡是否属于滑坡,不稳定斜坡是否属于不良地质现象。
关键词:不稳定斜坡滑坡关系
abstract:the approach about relationship of slope instability and landslide, if slope instability.belongs to landslide, if slope instability belongs to bad geological phenomenon
key words: slope instabilitylandsliderelationship
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在勘察、施工、专家审查以及对相关规范、行业标准的研究中,发现在工程界,对滑坡与不稳定斜坡的概念及区别混肴不清,现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 概念及相关标准
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滑坡为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不稳定斜坡则暂未见较权威定义,但在工程实践及各类论文上较常见。
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相关章节,滑坡形成的条件如下:
地质条件:
岩性;在岩土层中,必须具有受水构造、聚水条件和软弱面等,才可能形成滑坡。
地质构造:岩体构造和产状对山坡的稳定,滑动面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一般堆积层和下伏岩层接触面越陡,则其下滑力越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也愈大。
地形及地貌:从局部地形可以看出,下陡中缓上陡的山坡和山坡上部成马蹄形的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较大时,在坡积层中或沿基岩面易发生滑动。
气候、径流条件:①气候作用②地表水作用③地下水作用等
其他因素:如地震,人为破坏边坡坡角、破坏自然排水系统,坡顶堆载等都可能引起滑坡。
判别滑坡的标志如下:
地物地貌标志:滑坡在斜坡上常造成环谷地貌(如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使斜坡上出现异常台阶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等现象。
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其高程和特征与外围阶地不同。
滑坡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有双沟同源现象。
有的滑坡体上还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醉汉林、马刀树和房屋倾斜、开裂等现象。
岩、土结构标志:滑坡范围内的岩、土常有扰动松脱现象。
基岩层位、产状特征与外围不连续,有时局部地段新老地层呈倒置现象,常与断层混淆;常见有泥土、碎屑充填或未被充填的张性裂缝,普遍存在小型坍塌。
水文地质标志:斜坡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
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
滑坡边界及滑坡床标志: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滑坡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坡床常具有塑性变形带,其内多由黏性物质或黏粒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很光滑,其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2 滑坡及不稳定斜坡的区别
首先,从以上滑坡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判别标志可以看出滑坡的一个重要特点:已发生滑动。
滑坡边界、滑床等作为滑坡的判别标志,都是已经发生滑动后才会出现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定义,滑坡应主要为已发生滑动的岩土体。
其次,滑坡可以受人工影响,即人为也可以制造滑坡。
这种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少见,施工过程中种种随意堆载,光开挖、不支护或急开挖、慢支护现象,既有施工队伍水平低劣、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也不无人为制造地质灾害,获取设计变更的因素。
而对于已发生的滑坡,在勘察过程中,通过现场踏勘及走访附近居民,是最易调查也最易发现的。
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新的滑坡,在这些滑坡发生前,可视为不稳定斜坡(有时称为潜在滑坡、潜在不稳定斜坡)。
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种种交涉中,往往将不稳定斜坡统称为滑坡,这是不客观也不准确的。
3 不稳定斜坡的定义
现代施工机械及技术日新月异,可以说,只要施工单位有主观需要,通过坡顶加载、坡脚开挖、定向爆破等手段,可以将任意边坡(山坡)改造为滑坡,这些滑坡虽然客观发生,但不属于也不应属于不稳定斜坡范畴内。
不稳定斜坡,应为在天然状态(含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状态)下,处于或接近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斜坡,或在正常的工程施工过程及工程使用过程中,处于或接近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斜坡。
4 划分不稳定斜坡的意义
将不稳定斜坡单独划出,有助于显著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以加强斜坡稳定性的设计方案为主,杜绝大挖大填等降低斜坡稳定性的设计,并在设计图纸中注明相关注意事项。
其次,可以对不稳定斜坡进行针对性设计和防护,防患于未然。
不稳定斜坡属于并未滑动过的斜坡,自身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在施工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时,可主动设置挡墙等抗滑措施进行补偿,避免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动。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不稳定斜坡,相对于普通的高边坡、深路堑,也应给予更高的重视,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施工形式提出了更高、更安全的要求,也为监理部门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监理重点。
综上,在不良地质作用的勘察中,有必要将不稳定斜坡单列作为
一个种类,又或将滑坡作为不稳定斜坡中的一个子门类,方能更好的与实际结合,有效降低施工风险,增强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第二版)[s],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