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斜坡调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
086地质环境DI ZHI HUAN JING1 基础地质条件1.1 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区,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微地貌为黄土陡坡,东侧坡体北中部呈上下两阶台阶状,南部坡体一坡到顶。
坡体坡脚分布着大量房屋,由于道路及房屋修建,对坡脚进行了切坡,形成不稳定斜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地层岩性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沟谷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及中更新统卵石、坡体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及中更新统粉质黏土夹粉土。
1.3 地质构造项目区构造总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6°,勘查区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地质构造条件简单。
1.4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勘查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黄土丘陵区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粉土组成,主要分布在梁峁之上。
由于沟谷坡度大,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对地下水补给有限,多为透水而不含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径流方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受地形起伏的控制,顺沟谷排泄或垂直补给下伏含水层。
勘查区坡体岩性主要为粉土及粉质黏土,富水性差。
2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2.1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不稳定斜坡平面形态近似呈弧状型。
斜坡顶部高程1005.0m,底部高程901.0m,最大高差104.0m,斜坡底部宽约230.0m,斜坡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西南—西北,坡度30-65°。
坡体表面凹凸不平,坡面上主要植被为杂草,坡顶为树木。
斜坡顶部主要岩性为Q粉土,中下部为Q粉32土、粉质黏土,坡脚为Q卵石。
不稳定斜坡形成的主要原3因是斜坡高度较高,坡度较陡,造成高陡临空面,坡体植被不发育,修建房屋开挖坡脚。
不稳定斜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人为影响等不利工况下,可导致斜坡失稳。
2.2 成因分析根据野外调查,初步分析可能导致斜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地形地貌:斜坡前缘多高陡临空,临空面高3-34m,坡度一般24-72°,前缘村民挖窑居住;后缘为黄土山,黄土山有利于渗水,不利于排水。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椒政办发…2010‟89号关于印发2010年度台州市椒江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大陈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相关单位:•2010年度台州市椒江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年七月十六日(此件公开发布)2010年度台州市椒江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实施方案今年入汛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我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为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调查和防范,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浙江省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紧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土资明电…2010‟37号)的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再排查的目标任务(一)排查目标在汛前地质灾害排查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前期降雨和地质灾害发生状况,对全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全面再排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危险性与危害程度,落实防治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排查任务1.对本区内及交通沿线、水利设施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旅游区、寺庙和山区居民点、学校及周围地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各种地质灾害隐患;2.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有新变形迹象的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论证稳定状态及其危害程度,划定危险区范围,提出处置意见;3.编制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预警方案,提出防治对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4.根据调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补充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
(三)排查范围全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学校、寺庙、集市等人员集中地,公路等交通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等为重点排查区,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段和隐患点进行再排查。
二、再排查的工作要求(一)排查职责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以基层组织自查、报告和专业地质勘查单位核查、指导的方式进行。
r)7/T YYYYY __ OH 1 Q 城市地质调查不稳定斜坡数据表结构…
A. 4.1不稳左斜坡调查表
记录不稳泄斜坡调査数据。
该表向上与调査点基础数据表关联,向下与不稳左斜坡控制结构而调查表、不稳左斜坡变形迹象调查表关联。
具体数据表结构见表A.81o
表A.81不稳上斜坡调査表(DCZHBWXP)
表A:mstw)
A. 4.1. 1不稳左斜坡控制结构而调査表
不稳上斜坡调査点的每一个控制结构而调査描述为数据库的一条记录。
该表向上与不稳定斜坡调查表关联,具体数据表结构见表A.82。
表A.82不稳左斜坡控制结构而调査表(DCZHXPKZ)
A. 4. 1. 2不稳立斜坡变形迹象调査表
对不稳立斜坡调査点的每一个变形迹象的调査描述为数据库的一条记录。
该表向上与不稳左斜坡调查表关联,具体数据表结构见表A.83。
表A.83不稳立斜坡变形迹象调查表(DCZHXPBX)。
附件一开展排查鉴定的县、市、区名单附件二:表1-1 斜坡稳定性排查登记表(专业)附件二:表1-2 斜坡稳定性排查登记表(专业)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附件二:表2-1 滑坡(潜在滑坡)排查登记表(专业)附件二:表2-2 滑坡(潜在滑坡)排查登记表(专业)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附件二: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排查登记表(专业)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附件二:表5-1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排查登记表(专业)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件二:表5-2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件三:表1-1 山地丘陵地区高陡边坡排查登记表(非专业)编号:填报日期:填表说明:1、本次调查的高陡边坡是指大于3米的边坡或小于3米但边坡稳定性很差、危险性大的;2、本表填写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边坡;3、名称:填距边坡最近村名或山名;道路按路名及编号、里程登记;单位按通信地址及名称4、编号:县名+乡镇名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序号,如歙县北岸镇10号点为:SXBA10附件三表1-2市县山地丘陵地区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汇总表汇总人审核人:乡镇政府盖章日期14附件四地质灾害隐患分级标准注:地质灾害隐患以险情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或“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附表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2-1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附表2-2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3-1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
附表3-2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4-1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附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5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
3 / 17
4 / 17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填表说明:
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表7-1 地裂缝调查表
附表7-2 地裂缝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裂缝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裂缝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裂缝区的填写代表性单缝1-3条;有2条以上裂缝者,须填写群缝(组合发育)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9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
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附表6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附表7A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选址调查表
附表7B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选址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附表7C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选址调查表安置选址点野外编号: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核)查汇总表
调查单位:填写人:审核人:填制时间:年月日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调查汇总表
调查单位:填写人:审核人:县(市)国土资源局(盖章):填制时间:年月日
附件2:防灾、避险明白卡
表1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防灾工作明白卡
(此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负责单位和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印制
表2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