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
- 格式:pdf
- 大小:122.64 KB
- 文档页数:2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2-1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附表2-2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3-1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附表3-2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4-1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附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5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附表6-1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附表6-2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表7-1 地裂缝调查表附表7-2 地裂缝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裂缝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裂缝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裂缝区的填写代表性单缝1-3条;有2条以上裂缝者,须填写群缝(组合发育)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附表8 地面沉降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9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
086地质环境DI ZHI HUAN JING1 基础地质条件1.1 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区,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微地貌为黄土陡坡,东侧坡体北中部呈上下两阶台阶状,南部坡体一坡到顶。
坡体坡脚分布着大量房屋,由于道路及房屋修建,对坡脚进行了切坡,形成不稳定斜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地层岩性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沟谷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及中更新统卵石、坡体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及中更新统粉质黏土夹粉土。
1.3 地质构造项目区构造总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6°,勘查区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地质构造条件简单。
1.4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勘查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黄土丘陵区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粉土组成,主要分布在梁峁之上。
由于沟谷坡度大,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对地下水补给有限,多为透水而不含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径流方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受地形起伏的控制,顺沟谷排泄或垂直补给下伏含水层。
勘查区坡体岩性主要为粉土及粉质黏土,富水性差。
2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2.1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不稳定斜坡平面形态近似呈弧状型。
斜坡顶部高程1005.0m,底部高程901.0m,最大高差104.0m,斜坡底部宽约230.0m,斜坡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西南—西北,坡度30-65°。
坡体表面凹凸不平,坡面上主要植被为杂草,坡顶为树木。
斜坡顶部主要岩性为Q粉土,中下部为Q粉32土、粉质黏土,坡脚为Q卵石。
不稳定斜坡形成的主要原3因是斜坡高度较高,坡度较陡,造成高陡临空面,坡体植被不发育,修建房屋开挖坡脚。
不稳定斜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人为影响等不利工况下,可导致斜坡失稳。
2.2 成因分析根据野外调查,初步分析可能导致斜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地形地貌:斜坡前缘多高陡临空,临空面高3-34m,坡度一般24-72°,前缘村民挖窑居住;后缘为黄土山,黄土山有利于渗水,不利于排水。
附表1-1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1-2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可能失稳因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风化□卸荷□动水压力□开挖坡脚□爆破振动□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目前稳定□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今后变化□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程度□稳定性差趋势□稳定性差已造成损坏房屋毁路(m)毁渠(m)其它危害直接损失(万元)灾情等级危害户间潜在危害威胁人口(人)威胁财产(万元)险情等级影响范围监测现状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群测人员手机电话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报警方法值班电话预定避灾人员撤离地点路线平面图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填表日期:审核人: 年月示图剖面图意人员撤离路线图调查单位:附表2-1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附表2-2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附表3-1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附表3-2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可能失稳 因素 □降雨 □地震 □人工加载 □开挖坡脚 □坡脚冲刷 □坡脚浸润 □坡体切割□风化 □卸荷 □动水压力 □爆破振动目前稳定 程度□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已造成 危害死亡人口(人)损坏房屋 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直接损失(万元)灾情等级户间影响范围潜在危害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险情等级监测现状防治现状监测建议 □定期目视检查 □安装简易监测设施 □地面位移监测防治建议 □群测群防 □专业监测 □搬迁避让 □工程治理隐患点□是 □否群测人员手机电话防灾预案□有 □无村长手机电话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报警方法 值班电话预定避灾 地点人员撤离 路线撤离路线图调查单位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剖面图附表4-1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附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附表5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附表6-1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附表6-2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调查单位: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附件一开展排查鉴定的县、市、区名单附件二:表1-1 斜坡稳定性排查登记表(专业)附件二:表1-2 斜坡稳定性排查登记表(专业)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附件二:表2-1 滑坡(潜在滑坡)排查登记表(专业)附件二:表2-2 滑坡(潜在滑坡)排查登记表(专业)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附件二: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排查登记表(专业)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附件二:表5-1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排查登记表(专业)排查组长:排查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表人:排填表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件二:表5-2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件三:表1-1 山地丘陵地区高陡边坡排查登记表(非专业)编号:填报日期:填表说明:1、本次调查的高陡边坡是指大于3米的边坡或小于3米但边坡稳定性很差、危险性大的;2、本表填写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边坡;3、名称:填距边坡最近村名或山名;道路按路名及编号、里程登记;单位按通信地址及名称4、编号:县名+乡镇名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序号,如歙县北岸镇10号点为:SXBA10附件三表1-2市县山地丘陵地区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汇总表汇总人审核人:乡镇政府盖章日期14附件四地质灾害隐患分级标准注:地质灾害隐患以险情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或“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附表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2-1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附表2-2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3-1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
附表3-2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4-1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附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6-1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填表说明:
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表7-1 地裂缝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裂缝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裂缝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裂缝区的填写代表性单缝1-3条;有2条以上裂缝者,须填写群缝(组合发育)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9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2-1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附表2-2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3-1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附表3-2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4-1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附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5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附表6-1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附表6-2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表7-2 地裂缝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裂缝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裂缝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裂缝区的填写代表性单缝1-3条;有2条以上裂缝者,须填写群缝(组合发育)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附表8 地面沉降调查表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附表9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
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附表6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附表7A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选址调查表
附表7B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选址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县人民政府
附表7C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选址调查表安置选址点野外编号: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核)查汇总表
调查单位:填写人:审核人:填制时间:年月日
县(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调查汇总表
调查单位:填写人:审核人:县(市)国土资源局(盖章):填制时间:年月日
附件2:防灾、避险明白卡
表1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防灾工作明白卡
(此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负责单位和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印制
表2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
附表6-1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
附表6-2 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
附表7-1 地裂缝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
附表9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填表说明(比例尺1:50000)
前言
为规范湖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指导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开展,结合《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DD2008-02和《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00710),制定本填表说明。
目录
一、地质环境野外调查表填表说明 (1)
二、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填表说明 (3)
三、滑坡野外调查表填表说明 (6)
四、崩塌野外调查表填表说明 (9)
五、泥石流野外调查表填表说明 (12)
六、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填表说明 (15)
七、地裂缝野外调查表填表说明 (18)
八、地面沉降野外调查表填表说明 (21)
九、地质灾害点调查复核表填表说明 (23)
十、地质灾害测量记录表说明 (24)
十一、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复核表填表说明 (25)
十二、搬迁避让场址点信息表填表说明 (26)
十三、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信息表填表说明 (27)
十四、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填表说明 (28)
十五、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填表说明 (29)
十六、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预案表填表说明 (29)
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