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桩功
- 格式:docx
- 大小:18.10 KB
- 文档页数:2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一:站桩功的作用: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
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
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
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
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
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
现论述于下: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一)无极桩(二)浑圆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一)无极桩动作练法: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百会上领头顶悬眉宇舒展眼平视舌抵上腭唇微启下颌微收神内敛虚灵顶颈耳听后松肩沉肘左右抻含胸拔背脊骨直松腰沉胯收尾闾两膝微屈微外撑两脚踏实劲在中百会会阴要垂直呼吸自然气下沉心静体松上下通针对性作用:规范身体各部位姿势,调整气息,放松身心,增强腿部力量,增强意识的引导以及意识对肢体的控制力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正面侧面(二)浑圆桩动作练法:两脚开步,两掌向上抬起,两掌指自然打开,屈膝沉胯,两掌外旋,翻转掌心斜朝内,掌指斜相对合于胸前。
太极拳桩功习练太极拳桩功,是在中定状态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功夫,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
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精神放大等诱导方法将劲力充分调动起来。
太极拳桩功的内涵和修炼内容主要分为养生和技击。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桩功。
太极拳桩功千年古训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
”武术行家们说:未打拳,先练桩。
由此可见训练必要的桩功对于太极拳实为重要。
拳经云:由定生势,由势入定。
没有桩功,下盘不稳,还谈什么太极十三势为主的中定?至于桩功的作用,正如建造房屋的基础,基础如不牢固,那么极阁崇楼和高堂巨厦岂能安载其上呢?现今部分习拳者者不看重于此,须知不经此步训练,下盘无根无功,重心易偏不稳,力量、速度和技巧不能互相补充,故难以悟得和练就拳架、推手和散手的真功夫。
站桩是练意、练气、练神的重要手段,习练桩功日久,身体下盘变得沉稳有劲,周身四肢内劲增加,丹田之气随之变得充足。
对于人体内部意气神、全身内劲及腰腿功夫,均带来很大的益处。
所以,许多前辈对桩功是非常重视的。
如何练好桩功,第一是解决认识问题和觉悟问题;第二是解决得道解惑问题,明拳理得拳法才有好效果;第三是解决练习的意志毅力问题,要能吃苦耐累。
先从第一个问题谈起。
张肇平与杜飞虎合著的《论太极拳》一书中有个真实故事是这样说:“……抗战初期,曼师(指郑曼青——笔者注)主湖南国术馆事,曾与杜心五大师往还,甚仰杜大师功力,欲拜为师,曼师于表演一套太极拳后,杜大师说:“看你刚才表演拳架,自始至终,都是一足着地,不必再跟我浪费时间了。
所谓一足着地,就是不失重心,不失重心,就是时时能够中定……”。
这个一足着地与桩功有很大关系,桩功练好了,中定才好体现。
再有教我学拳多年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不练桩功,懂不了虚实。
”确是这样,桩功练好了,虚实才分得清楚,,才好变化。
试问:没有桩功而勤盘几年拳架就能长太极内功?没有桩功而勤揉几年推手就能懂劲?以我之浅见,若修太极拳之真传,按此而练,再加上十年、二十年也可能悟不到太极拳之真谛,出不了太极之门。
吴式太极拳理解吴式太极拳桩功的作用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功夫。
以前只有中老年人爱练太极拳,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行列。
吴式太极拳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太极拳流派。
在练习吴式太极拳的一定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桩功和拳架。
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吧!吴式太极拳桩功的作用吴式太极拳的最基础的功法,就是站桩。
桩功也叫站桩,是吴式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法,既是入门练习的方法,也是到了很高水平仍要不断练习的方法。
很多武术家非常重视站桩的练习,强调“百练不如一站”。
桩功就是身体保持一定的姿势、神意保持一定的状态、静止站立的练习方法。
站桩也是所有武术都必须要训练的一种基本功。
形意拳有三体式,少林拳有马步桩,吴式太极拳有无极桩等,这些站桩练习,不仅对于技击有作用,对强身健体效果尤其明显。
许多拳家强调,练拳先练站桩。
拳谚说“练拳无柱步.房屋无立桩”。
通过站桩锻炼,一是训练心境,让心态平和,还可以提高对环境的敏感性,增强抵抗力。
另外,可以增强肢体特别是下肢的力量,逐渐消除浮力,使沉力重生,周身气血顺畅,内外一体。
如果你经常的练习桩功,你就会觉得自己的身体很轻松。
桩功的基本原理是静以制动,通过身体外形的静,促使体内的气血自然的萌动,尽量减少了外力不合理的牵引。
由静而生的动,乃生生不已之动。
站桩时意念要高度入静,这是能否产生好的效果的关键。
身体要完全放松,各个关节不能出现死弯,应保持大弧形状态。
松中有紧,松而不懈,这样就能抱元守一。
吴式太极拳中著名的桩功有无极桩、太极桩、马步桩、内桩八法等。
每个流派的吴式太极拳都有自身独特的桩功练习法。
吴式太极拳拳架作用现不少吴式太极拳专著中,有不少好心肠的老师在教习中,将吴式太极拳架式拆散一一图解,逐一说明其用法,如果意在引起初学者兴趣,用心本无可厚非,但恐本意决非如此。
如学者将拳式和图解意思领会,用于练拳时参考可矣,但千万不可拘泥当真。
其实吴式太极拳每招每武,除正着外,还有许多变着,拘泥于架式拆散和图解,反而制约了每式变着的作用,有画地为牢之嫌。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清末著名太极拳家河北武清县李瑞东学生所传。
李瑞东人称“关东侠”“鼻子李”。
李有三子均精太极拳术,尤以三子季英最为杰出。
李季英于1949~1961年间,在天津传习太极拳术达11年之久,得艺者甚众。
笔者从天津张兰夫妇处习得此技,并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整理,从1982年以来,先后在承德离宫及各厂矿举办辅导站,习者逾千人,健身祛病效果显著,故颇受群众喜爱。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太极拳门派中以保健强身为目的的站桩功。
它是以动脉相兼,内外兼修并采用站式进行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但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采用坐式练功。
该功法由十三个基本桩式组成。
定式呼吸是吐纳,姿势变换是导引。
这样在吐纳与导引变换的过程中就大大地减轻了人体为维持某一个姿势的负担量,所以练功者的情绪由始至终总是饱满的。
这就给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功法简明易学,只要掌握练法要点即可自行练习,而且无意外弊病。
长期练功可使人精力充沛,睡眠安适,食欲增加。
脸色红润。
对一般慢性疾病和非活动性疾病也有明显疗效。
练功初期会有臂腿发抖,手心发麻。
这是必经过程,自是呼吸调整之后反应自然消失。
稍后又有出虚恭,打嗝,出汗。
发热都为好现象。
日久每次练功口津增加有清甜之感。
全身舒畅精神饱满<<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提擎天地。
把握阴阳。
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伦,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足捋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
心旷神怡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第一节预备式1无极式:两腿并立,两手下垂,摒除杂念闭目合神,头部轻松上顶,颈椎脊柱自然垂直周身无一处存在拙力要求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外无动态,内无想象纯任自然毫不牵强守我之静,内外合一,进入无思无虑的境界。
2太极式:接无极式,左脚向左跨步,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身似一棵大树;头正顶直,虚灵顶劲,形如树梢向上自然伸展;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双臂形如树枝自然下垂;松腰落胯,有向后贴靠高登或坐炕沿之意;两膝放松,立而不挺,重心略向前,脚趾轻抓地面,足心含虚,如树生根;目光平视内敛,齿轻叩,口轻闭,舌轻舔上腭,肛轻提,呼吸采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
武式太极拳的桩功推荐文章太极拳桩功简析混元桩练习技巧有哪些热度:孙式太极拳教学:桩功的练法热度:太极拳桩功训练的作用热度:吴氏太极拳桩功的基本练法怎样的热度:太极拳站桩动作要领练习的方法热度:武式太极拳桩功分为养生桩与技击桩两种,养生桩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功法,常练习此功可使身体气足神旺、体壮坚实,并对许多慢性病患者及心血管类、消化系统、肢体老化等症,都有很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式太极拳的桩功。
欢迎阅读!武式太极拳的桩功第一阶段,练好桩功、打好基础常用的有:(一)无极桩:类似拳架中的预备式,要求两足平分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臂弯曲,轻轻向胸前平举,两掌高与乳平,掌心相对略偏向下,形如捧球,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虚领顶劲,松肩沉时,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举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屏除杂念,自然呼吸,要点是:1、要“心静体松”,李亦畲先生在《五字决》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静”,并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初学走架最不宜做到心静,所以要先通过站无极桩来锻练这一功夫。
初学拳的人大都容易紧张,故要求“体松”。
精神、关节、肌肉处处放松,为日后练拳走架,打好基础。
2、要足与肩宽,因两“涌泉穴”在人足下,两“肩井穴”在人肩头,站桩时足与肩宽,两“涌泉穴二)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低,承重力越大,通过这一锻练”和两“肩井穴”上下向衡,才能气机上升,运行与身,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则是打不出水的。
通过无极桩的锻炼,求得心静神敛,气聚体松,然后在练拳架,自然就较容易了。
(二)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势两手一前一后,前虚后实,身体要求同无极桩,练习这一桩功,由于屈膝蹲身,腿部承重较大,蹲的越低,承重力越大,通过这一锻炼,可增加腿部的力量,但开始不宜蹲身过低,以免造成突臀弯腰,上身前倾等弊病,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放低身势。
太极拳桩功的练习方法太极拳桩功的练习方法桩功是指下肢固定或全身静止性的基本功训练。
由于它的身型、步型松静稳固,好像木壮栽于地面,故称桩功。
桩功的作用主要是端正身型,强固下肢,培养敛神入静、调息用意的能力。
一、松静桩【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相距约同肩宽,体重平均落于两腿。
全身松静端正,精神集中,神态和呼吸保持自然(见图1)。
【动作】两臂徐徐上举,于胸前环抱,如同围抱大树状。
掌心向内,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掌心内含,指尖相对,相距约一拳宽。
目视前方或指尖(见图2)。
【要领】1.全身舒松,心平气和,大脑入静,意念集中,呼吸匀细,任其自然。
2.悬顶正容,松腰竖脊,沉肩含胸,展臂舒指,全身保持松而不懈、实而不僵的`自然舒展状态。
3.两膝松顺微屈,脚趾扣地,站立自然平稳。
4.练习时间根据个人的体力、情绪、技术水平,因人而异。
一般初学者每次练习3分钟左右,以自我感觉舒畅、稳定为原则。
练习之后应走动放松,也可用两掌轻轻向上推摩面颊至脑后,进行自我按摩放松,然后再做第二次或其它练习。
【歌诀】两手环抱臂撑圆,顶头沉肩胸内含。
心静体松目平视,气患墒鼎求自然。
【易犯错误】1.身体紧张僵硬。
2.耸肩提肘、提气憋气。
3.挺胸、挺腹。
4.身体松软、精神萎靡。
二、调息桩【预备势】同前(见图1)。
【动作】两手经体侧划弧上举至肩高处,同时吸气。
随之两手掌心翻转向内划弧,于头前交叉合拢,再经胸前徐徐落于腹前,同时呼气。
如此循环练习。
两手交叉划成立圆,划圆时手高不过顶,低不过档(见图3、4、5)。
【要领】1.两臂动作轻柔自然。
举手时松肩舒胸,高不过头;合落时屈臂垂肘,过旋臂边向内、内下划弧。
2.初练时,呼吸可任其自然,进步做到配合手的分举吸气:配合手的合落呼气。
呼吸皆要闭口用鼻,舌舔上颚,自然通畅,不可憋气。
3.练习时,手由外同内划弧,运臂调息8次。
稍停,再由内向外划弧,运臂调息8次为一组。
【歌诀】举落开合缓调息,身正体松轻用意。
陈氏太极拳桩功习练法一、基本桩功无极桩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肩自然垂下。
两手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
口微合,舌轻抵上齿龈。
呼吸自然,可按需要发声。
一字桩两脚自然站立或两脚分开,脚距略宽于肩,全身放松。
两臂一字展开,吸气时,两臂上升至于略低于头。
然后徐徐呼气,同时两臂缓缓下降,至胯侧一乍许,脊背下沉。
气呼完,再吸气,重复动作。
晃桩两脚前后站立,距一脚远。
两手心相对,肩下垂。
坠肘,两臂如抱一大圆球,前后晃动。
吸气时,身后仰,前脚掌离地。
呼气时,身前俯,后脚跟离地。
独立开合桩两臂要求同晃桩,仅是一脚独立。
吸气时,两臂展开,一腿提起。
呼气时,两掌相拢在脐前。
两掌心两尺许,腿下落,然后吸气,再起另一只腿。
动作相同,两脚依次提落,向前行走。
二、基本手型掌大拇指与小拇指有相合之意,大拇指轻贴于食指,食指与中指间开一缝。
中指与无名指亦开缝,但小于食指与中指间的缝,以利中指领气(中指是上肢最远的梢节,注重中指有利于改善上肢的微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
(1)立掌基本要领同上,惟中指尖向上。
如肘底捶。
(2)侧掌基本要领同上,惟中指尖略向侧后方。
如单鞭,左掌中指略侧向右后方。
(3)按掌分单按、双按。
基本要领同上。
惟掌心朝下方或前斜下方。
如“金鸡独立”,属单按;“六封四闭”,属双按。
(4)搓掌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侧向上方。
如“双撞”。
(5)托掌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向上。
如“金鸡独立”。
拳四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然后拇指自然弯曲,贴于食指与中指中节指骨上。
不宜握拳过紧,拳略虚。
四指依次略排列成小圆弧型。
(1)阴拳基本要领同上,惟拳心向下,如“掩手拳”。
(2)阳拳基本要领同上,惟拳心向上,如“搬拦捶”。
(3)撩拳基本要领同阴拳,惟用力时,自下向上弹击。
如“劈架子”。
勾手五指捏拢,屈腕放松。
既不能过松形成死弯,也不能太直,腕部无弧度。
八字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大拇指与食指伸开呈八字型(最初是抓筋闭脉,分筋错骨,现大都不用。
太极拳桩功动作要领
首先,正确站立:“太极拳桩功”通常采取“马步”站立,双腿分开,宽度约等于肩宽,双脚踩实地面,膝盖微微弯曲,保持自然笔直的身体姿势。
要注意,腰部要稍稍往下夹紧,保持腰背挺直,尽量使身体的力线集
中在下身部位。
其次,重心下沉:太极拳讲究“虚腿实腿”,在桩功练习中也需要重
心下沉。
将意念集中在丹田(下腹部),下腹部略向前凸,重心略微下沉。
注意不要用力太过,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舒适。
其次,放松身体:整个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舒展和放松。
双肩自
然下沉,臂膀尽量放松,与身体呈90度角,抱球状。
双手握紧拳头,用
力放松。
注意手心朝下,指关节自然弯曲。
颈椎也要保持自然的弯曲。
再次,呼吸调节:太极拳桩功练习中的呼吸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
吸气以鼓胀为主,呼气以收缩为主。
呼吸要自然、舒畅,不要用力和勉强。
放松身体,随着呼吸的流动,逐渐调整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对于初学者来说,桩功练习可以从简单的站桩开始,待熟练后再逐渐
增加难度。
可以站桩数分钟,逐渐延长持续时间,最终达到站桩20到30
分钟的程度。
同时,桩功练习也可以结合其他太极拳的动作,例如单手推手、双手推手等,以加强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和耐力。
太极桩功的练习方法及要点太极拳堪称中国武术的代表,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发源,在世人的青睐中发展。
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健身符号”,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其发展的主旋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桩功要点。
欢迎阅读!太极桩功的要点一、松桩的松是蓬松而不是放松蓬松是界于紧张和放松之间的临界状态,它的作用一如正负数之间0的作用。
蓬松状态比放松略为紧张,但比紧张状态要松得多。
至于松紧的程度,与个人的功夫深浅反应敏钝有关,因人而异,实无准确划一的标准。
二、如果对蓬松状态不能理解,那么你就理解为“准备就绪”状态打个比方说,当你抬起手准备去抓东西,做好了抓的准备而尚未抓出时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
鼓起劲尚未用力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也就是松桩的桩态。
三、思维活动决定行动,精神状态影响桩态思想上的警惕状态可以保证松桩的质量,心理上的用力状态可以保证紧桩和动桩的质量。
所以,松桩要“意动身随”,紧桩要“意到力到”,必须真实地做出来,而不是停留在思维状态。
一如极充足的时间和最强烈的意念都从来没有能使任何一个截瘫患者或重症肌萎缩病人恢复自主运动,更不用说使他们成为运动专家一样,任何没有身体切实参与的思想运动可以肯定都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
四、桩功可以锻炼神经系统,调整生理功能,从而使固有实力充分地转化成功力但是徒手站桩无助于增加肌肉束的半径,所以徒手站桩只能运化实力,而不能增加实力。
生理科学证实,实力的大小与肌肉束的粗细成正比,而实力的大小又与功力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当徒手桩功把身体的潜力发掘到极限之后,功力将长期呈现停滞状态,发力技术再优化也打不破僵局,这就叫“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进行桩功的强化训练和其它种种实力训练,实力提高了,功力自然而然会上台阶,米多了粥自然就会稠起来。
实践证明:实力训练必不可少;桩功和实力训练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徒手桩功不能替代更不能取代实力训练。
五、桩功和发力息息相关但又分别自成体系发力必须有良好的桩态做保证,但是不经过发力运动桩架便不具备杀伤力。
太极拳基本功——五桩(静桩)-无极桩、开合桩2008-05-1011:38太极拳基本功——五桩(静桩)站桩,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
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
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本文不能详谈。
先天无极门的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
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
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行桩,是在运动中通过单式习练,将站桩中生出的六面平衡混圆力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整体八面螺旋力。
使肢体在运动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运转自如。
这一步主要是把站桩中所练出来的内涵与运动实战有效的连接到一起,有些习练者在站桩时能练出整体力,但在运动当中这种整体力又散了,这就是在行桩这个环节上没有有效的深入练;导致中间脱节,这种脱节使你日常训练的内涵不能有效的发挥,实乃练功中一大损失!化桩,是在站桩、行桩的基础上,行走坐卧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皆具八面螺旋力,在这个阶段对间架的要求就不是很注重了,因为修炼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在太极拳阴阳转换的哲理中进行的,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只有神意犹存,初步接近后天返先天的境界。
一、无极桩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
《杨式太极拳》练功秘诀太极园地一套完整的太极拳是由无极桩(站桩)、拳架、推手组成的。
无极桩(站桩)历来是许多流派门派秘不外传的重要功法。
一、无极站桩(1)1、沉肩垂肘,两臂自然下垂,手指松开,中指轻贴“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即两手中指贴大腿裤缝处。
中指贴风市穴,是让内气接通。
沉肩即松肩,可使气沉丹田,重心稳固。
保持虚腋是因为腋下有心包经通过。
初学者,两手可放在最舒适的位置,不强求两手贴风市穴。
2、涵胸拔背,松腰松胯。
涵胸就是胸部要放松,涵胸自然能拔背,拔背则气贴背,劲容易通过。
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就是要涵胸拔背。
腰要松而直,胯微向里收,不要凸臀。
收胯是一个重要的要领,就是胯向内松,使上下气能通。
胯犹如水闸,一松则气沉丹田,松到脚底。
腰胯放松,气才容易通“天柱”透阳经(脖子后面两条筋,术语称为“天柱”;头是诸阳之会,百脉所通)。
3、两膝微曲,使身体重心投影落在脚掌前面三分之二的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上,即膝盖大概对正涌泉,这时可再意想,从脚下这点向上引一直线对正“会阴穴”,上述两点再向上对正头顶的“百会穴”(在头的顶端,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头面正中线的交叉点上)。
一边对一边放松,身体保持中正不偏。
站好后,全身自感舒适稳健,轻松自然,身体便从脚跟到头顶,整体的稍向前倾(约2°角)。
“三点一线”是无极桩的精粹,这样既能使无极桩稳定,也是导引内气畅通的重要因素。
许多人此线一经调正到位,便可感到内气充盈。
该式要求:1、“五趾齐地”,即五个脚趾要轻轻地贴住地面,既不上翘,也不抓地;2、“五心齐意”,即两个脚心的涌泉穴、两个手心的劳宫穴和头顶百会穴均要有意贯注; 3、“五指齐气”,即两掌手指平均的有气贯到。
二、无极站桩(2)1、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
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2、两手掌自两胯向前举起,两臂弯曲,收至胸前,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3、两膝微屈,周身放松,无丝毫拙力,无思无虑,意守丹田。
太极拳桩功要领: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虚领顶劲(头正直,顶要虚虚领起,好似头顶有一物勿让其掉下来)唇微闭,齿轻合,下颏微内收,沉肩(两肩微前合,并放松下沉),含胸塌腰(胸不内凹外凸地含住)也可以理解为松胸松腰(要求其胸部放松不外挺,腰部放松不凹陷。
)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档要开,并有圆虚之感,两膝微屈,其身法立而不挺,直而不僵。
全身放松,气沉丹田。
两臂在抬起时要放松,如果放松了会感觉两臂越来越重越来越重。
两臂环抱与胸前十指相对,眼睛慢慢闭起来,闭起来容易入静。
心里放松,全身放松。
感受两肩、两臂的松沉。
感受丹田的松沉,感受两脚的松沉。
1、调身(1)抱球式。
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头部正直,似有线上提,似顶非顶;下颏微收;舌自然置放,不抵上腭;双眼轻轻闭合;双肩自然下垂,不可耸肩;双手慢慢移至胸前,高与肩平,距离约30厘米手心向内呈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曲,两手约离两三拳远,腋下虚空,胸背自然垂直,心窝微收;伸腰沉跨,臀部略向后坐;双膝微曲,不过足尖;足以自然涵虚,足趾似有抓地之意。
以上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应在自虚,足趾似有抓地之意。
以上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应在自然中逐步形成,最终达到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势。
(2)扶按式。
保持上述球式,而后两手翻掌,手心向下,缓缓下降到与腰带同高的位置,两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手掌似乎轻轻按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重心稍偏前掌,身体略前倾。
(3)休息式。
同抱球式,只是两臂自然背于身后,两手背腕关节置于腰髋部,双手五指自然分开,如各握一小纸球状。
2、调心(1)抱球式。
设想胸前怀抱一个极薄的纸球,若用力抱,纸球会瘪;若无心抱,则纸球会飘去。
要求似用力而非用力,纸球既不会瘪,也不会抱掉。
注意当以双手臂和胸腹来感受这个球的存在,用意念而不用力。
(2)扶按式。
设想双手扶按漂浮在水中的木板,稍觉用力按时,身体略有向上伸拔之意,木板则下沉;双臂放松不用力时,木板浮起,身体似略向下坐和回缩,随手下的木板起浮,体会周身的伸缩吞吐之势。
太极拳桩功的种类练习太极能够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太极拳桩功的种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太极拳桩功就是指通过四肢保持着某一个特定的姿势而静止不动,调节意气,内敛精神,从而使人站立稳固、腿力充沛犹如一根桩,故名桩功。
太极拳根据其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
第一,按照拳种的不同分类,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滚球桩、缠绕桩、开合桩、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一般而言,由于太极拳主要是以防御为主的,所以太根拳桩功主要是以练习守中用中、重心居中的浑圆桩为主的。
第二,按照拳势的动静不同,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动式桩功和静式桩功,其中动式桩功有滚球桩、升降桩、开合桩和缠绕桩等,静式桩功主要有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第三,按照练习的目的不同,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技击桩功和养生桩功。
其中技击桩功有缠绕桩和托按桩,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而练习的。
养生桩功主要为了强身健体而联系的,主要有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当今的众多武术门派。
而促使这些武术门派不断延续发展,其主要动力就是内功。
内功的修炼主要是以站桩来完成的。
所以,我国太极拳桩功的文化起源于古代的吐纳和导引等养生之术。
导引和吐纳都是起源于2000多年前,拥有悠久历史。
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其智慧结晶。
太极拳桩功的产生直接与内功有着密切联系。
在太极拳桩功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导引和吐纳等养生术的`影响,无论是在外在的身姿还是内容在意念,以及呼吸,都对其进行全面的吸收,创设了独有的太极拳桩功,例如浑圆桩等。
伴随着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太极拳桩功也在不断发展,并得到更多武术爱好者的重视。
太极拳桩功是从我国传统武术桩功中产生的,并且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武术体系,更是拥有内外兼修、形神具备、以气运身、以意领气等良好效果一直被传承至今。
【太极拳桩功的种类】。
学习太极拳的6个基本功武术行家们说:“未习武,先扎马。
”还常说:“未习拳,先打桩。
”可见练习桩功的重要某。
桩功是太极运动的重要基本功。
常练桩功,一可增强下肢力量,使重心稳固;二可使内劲饱满,提高功力。
根深才能叶茂,根基扎实,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三是利于巩固正确的动力定型。
桩功基础打得牢,才能为日后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可靠的根基。
太极拳基本桩功大体可分三类:一、定桩(也称静桩)(1)太极桩—站平行步,即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臂在胸前捧圆,指尖相对,约距10厘米。
目视两手之间。
要求:立身中正,头正悬顶,下颏微收,沉肩垂肘,松腰敛臀,膝脚相对。
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心静,体松。
初练时,可先站3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站,共做3组,即3分钟某3组。
以后可增至5分钟等,以腿部感到某胀为宜。
(2)开合桩—该桩乃静中小动,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从太极桩动作开始,两手五指指尖相对,徐徐向外拉开,使两臂与胸部连成大弧形,如抱大球状,目视前方。
然后,两腿缓缓屈膝半蹲,重心均落两腿之间,同时两掌向内相合,与头同宽,掌心相对,指尖朝前,目视两掌中间。
要求:开吸合呼,起吸落呼。
呼吸要深、长、匀、细,动作要柔和、饱满,开时似两手中指指尖系细橡皮筋向外柔缓地拉开,很好地体现“运劲如抽丝”;合时好比挤压打足气的大气球一般。
(3)升降桩—该桩亦是静中小动。
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
“升”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降”时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同时下按至与腹部同高,两掌与两膝、两脚均相对。
目随手而动。
要求:呼吸为升吸降呼,上下肢配合为举臂伸腿,按掌屈膝。
一升一降为1组,动作升降要有水涨船高、水落船降的感觉,或升起时好像把一根下端踩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细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降时则似欲将漂浮水面的一块木板按入水中那般。
初练时,可先练3一5组,日久递增。
秘传太极拳行功九法和桩功九法太极拳行功九法和桩功九法是陈氏太极拳先辈郭永福前辈家传的训练秘法,早期一直都是父子相承,秘不外传。
当年我拜访郭氏的后人,求教并学习了此法,受益匪浅,经过多年的习练,感觉此功法是修炼太极拳的必修法术,涨功快,长期练习能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把修炼顺序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详细的教学视频,我们在整理制作之中,必要时会在网络或者线下开班传授,让这一太极瑰宝传承下去。
特此说明一下:因为教学初期一直是帮着师父打市场,所传的内容仅限师传本门的东西,现在传授的是我本人整理的系统训练体系,是我们独有的,首次公开,有缘者得之。
《太极拳秘传行功九法谱》预备三势动作名称一、春风汤阳手二、汤于风春阴阳手三、汤于风春肩肘手第一法:顺逆缠丝动作名称第一组:顺缠丝动作组合预备式:提手上势一、里手顺缠靠打提(左)膝二、螺旋升降内转翻(右腿)提腿三、金鸡晒膀双掳手四、双搬手鬓边插花五、收手第二组:逆缠丝动作名称一、平捋手逆缠腿靠打提(左)膝二、螺旋开合迎门顶(右)肘三、下捋劲内盘双掳手(左腿提)四、外拦逆缠提推胸肘(右肘)第三组:顺逆双变缠丝劲动作名称一、拗拦手抓回推肘(左膝右肘)二、外拦撤(挂)脚夜叉探海三、顺撂手转身飞仙掌四、内旋横肘双开收势第二法:棚劲动作练习动作名称一、棚捋劲组合:双棚下捋顺水推舟二、棚按劲组合:外靠里打顺按掌三、棚挤劲组合:顺手搬打横压腾挤四、棚採劲组合:拗手搬採倒捻红五、棚挒劲组合:抽樑换柱外压靠打六、棚肘劲组合:托天掌转身三请客七、棚靠劲组合:双棚手狮子抱球八、双棚劲:金刚双棚势第三法:捋劲组合练习动作名称一、捋棚劲组合:紧三步,捋腾棚打二、捋按劲组合:压手上肘,猿猴开领三、捋挤劲组合:横直捋挤,火蝠攒心四、捋採劲组合:钟馗抹额,束身解带五、捋挒劲组合:横直提炮,下击上掳六、捋肘劲组合:拗肘搬打横压折手撩斩七、捋靠劲组合:转身十字靠,双阳合手八、阴阳双缠捋盘手第四法:挤劲组合动作名称一、挤棚劲组合:倒插步,封闭捉拿、圈园步,封闭捉拿二、挤捋劲组合:掩手双捋,腾手里斩三、挤按劲组合:滑合步、掩手探打四、双挤劲组合:抬手滑步合手手,三封挤身五、挤採劲组合:烈女捧金盒、五子转还、转身红拳、苍龙摆尾六、挤例劲组合:外靠里抓拗手,双架梁,转身翻打七、挤肘劲组合:提鸾护身肘、八方变换八、挤靠劲组合:钻身靠截前、掩后过头第五法:按劲动作组合名称一、按棚劲组合:双架梁,抱膝推舟二、按捋劲组合:天王降妖,双掳手三、按挤劲组合:掏掳挤打,低警挂取四、双按劲组合:外拦撤脚,提按炮斩手五、按採劲组合:横直圈挂,扭羊头六、按例劲组合:后坐挂腿,里丢手七、按肘劲组合:顺手搬打,腾旋肘八、按靠劲组合:抱头推山,拗拦靠第六法:採劲组合练习动作名称一、採棚劲组合:转上红拳,观音献掌二、採捋劲组合:劈来脚,入步连心三、採挤劲组合:回头指路,小座子四、採按劲组合:迎面飞仙掌,压手五、双採劲组合:拗搂棚打,搬丢手六、採挒劲组合:翻铁杆,刘海捕蝉七、採肘劲组合:顺压手,上肘撑掌八、採靠劲组合:实转虚,银蛇入洞第七法:挒劲组合动作名称一、挒棚劲组合:圈拗手、抓回推掌二、挒捋劲组合:软手提袍,半转捋三、挒挤劲组合:滚手,挒压手挤换步四、挒按劲组合:斩手回挒搂膝五、挒採劲组合:直符送书,搅手六、双挒劲组合:直攒两拳,转回身七、挒肘劲组合:右插脚,回收看肘八、挒靠劲组合:偷腿一脚,踏杀第八法:肘劲组合动作名称一、肘棚劲组合:斜踏步,拗手盘肘二、肘捋劲组合:捋回来,马前斩草三、肘挤劲组合:止挑肘,转身护心四、肘按劲组合:双盘肘,偷步就按五、肘棌劲组合:抹眉红,左右搭肩六、肘挒劲组合:黑虎拦路,斩手炮七、双肘劲组合:滚栓搭刷,转盘肘八、肘靠劲组合:顺鸾肘,往里就蹉第九法:靠劲组合动作名称一、靠棚劲组合:拗步通背,高探马二、靠捋劲组合:直入势,抽身随将三、靠挤劲组合:铺地虎,一冲一挡四、靠按劲组合:十字脚,回挂按下五、靠採劲组合:混江龙,空中献爪六、靠挒劲组合:外靠里打顺逆翻七、靠肘劲组合:贴身靠,拗肘变拦八、双靠劲组合:转过来,回头望月《太极拳秘传桩功九法谱》预备式:无极桩、动作、提手上势;第一式法:易存太极两仪生;动作一:旋腰转脊运髓脑;动作二:腰宰上下舞九节;动作三:内脏鼓荡掌开合;第二式法:乾坤平转劲气畅;动作一:柔中寓刚手对拉;动作二:卷放腰隙势托天;动作三:内外六合修伸缩;第三式法:腹腰领体劲开合;动作一:转膝旋踝∞字扣(平转∞字扣)动作二:转开运化弧圆缠(抛∞字扣);动作三:太极阴阳无始终(前后∞字扣);第四式法:周身一家气势鸿;动作一:松柔刚健试弹性(胸双外缠);动作二:腹腰催臂飘云鹏(胸双内缠);动作三:节节贯串身肢长(腰隙横转);第五式法:腰胯胸膝转四正;动作一:左胯右胸阳转鹏;附动作一:阴胸阴胯平转捋;动作二:阳胯阴胸转出按;动作三:阴胯阳胸平转挤;第六式法:身胯横练∞字扣;动作一:马步横转∞字扣;动作二:左胯腹丹横修圆;动作三:腹背同转求内动;第七式法:会阴领体张五弓;动作一:会阴右转膝左旋(腿弓张);动作二:会阴右转背左旋(背弓张);动作三:会阴右转胸臂缠(臂弓张);第八式法:胸腰膝胯合四隅;动作一:腰身缠分出采;动作二:旋踝转腰胯上抛(生挒劲);动作三:腹胸相合开出肘;动作附:胸胯腰合转生;靠第九式法:以外引内修太极;动作一:螺旋缠绕转丹田;动作二:腹背平转调阴阳;动作三:整体旋转论升降;收势:合太极;。
太极拳“十八桩功”详解桩功的练习是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古人云“打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顾名思义,练习桩功对练好太极拳十分重要。
练桩功的好处:1、习拳者通过桩功的练习提高拳技,提高专业素质,壮内健外,意气劲形,其根本环节得到搞好;2、通过桩功的练习,把意念、呼吸、动作的配合协调,使意、气、力三者合为一体;3、通过练习桩功,使拳架动作沉着、轻灵、刚健又柔韧的劲力内蕴;4、通过站桩,达到柔中寓刚、棉里藏针、周身圆活、力撑八面,提高“下盘”的稳固性,更重要的是为练好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介绍太极“十八桩功”“太极拳内功——十八桩功”的内容一、浑元桩练习要领:两脚与肩同宽而立,两手臂平端于身体侧前方,平行于地面,两掌距离同肩宽,虎口张圆,手指微弯,体前与手臂之间呈圆形,沉肩坠肘,圆裆松胯,泛臀,虚领顶颈,立身中正,下颌微收,舌顶上腭,气沉丹田,逆式呼吸,要求呼吸到极限,周身浑元一体(图1)。
二、低桩属太极拳中最低的一种桩功,通常以大腿与地面平行的步型称为低桩。
如:雀地龙(图2)、跌叉(图3)、赴地锦(左右步)、大捋(左右步)等等。
三、活桩以太极拳的组合动作练习。
如掤、捋、挤、按的组合进行缓慢的练习。
练习要领:动作慢匀柔顺,心意形气都要处在平和之状态,这种练法体能消耗少,能量极位较高,能够体会到体内气的鼓荡,采取逆式呼吸,随着动作的开合与呼吸配合而进行。
该桩由于在不停地运动,故此称为“活桩”。
四、按球桩练习要领:要求两脚与肩同宽而立,双手臂在体前平抬起,高于小腹,两掌心向下,平行于地面,两手虎口相对应,两臂松肘坐腕,两掌心内含,如按两球入水一般,呼吸自然,两手一起下按,微微起降,大有按球在水中浮顶之意,故称“按球桩”(图4)。
五、朝阳桩练习要领:两脚与肩同宽而立,双手抬起,高与胸平,两掌心向前,掌指朝上,两臂呈下弧形弯曲,腰胯松沉,泛臀并微下坐,逆式呼吸,两掌心向着太阳升起或降落的方向,卯时向东,酉时向西,故称“朝阳桩”(图 5)六、川字桩练习要领:两脚与肩同宽而立,两手抬起,掌心向后,高与耳齐,宽与肩并同高。
太极拳的桩功
太极拳的桩功
太极拳桩功根据其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
第一,
按照拳种的不同分类,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滚球桩、缠绕桩、开合桩、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一般而言,由于太极拳主要是以防御为主的,所以太根拳桩功主要是以练习守中用中、重心居中的浑圆桩为主的。
第二,
按照拳势的动静不同,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动式桩功和静式桩功,其中动式桩功有滚球桩、升降桩、开合桩和缠绕桩等,静式桩功主要有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第三,
按照练习的目的不同,可以把太极拳桩功分为技击桩功和养生桩功。
其中技击桩功有缠绕桩和托按桩,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而练习的。
养生桩功主要为了强身健体而联系的,主要有浑圆桩和无极桩等。
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武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当今的众多武术门派。
而促使这些武术门派不断延续发展,其主要动力就是内功。
内功的修炼主要是以站桩来完成的。
所以,我国太极拳桩功的文化起源于古代的吐纳和导引等养
生之术。
导引和吐纳都是起源于2000多年前,拥有悠久历史。
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其智慧结晶。
太极拳桩功的产生直接与内功有着密切联系。
在太极拳桩功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导引和吐纳等养生术的影响,无论是在外在的身姿还是内容在意念,以及呼吸,都对其进行全面的吸收,创设了独有的太极拳桩功,例如浑圆桩等。
伴随着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太极拳桩功也在不断发展,并得到更多武术爱好者的重视。
太极拳桩功是从我国传统武术桩功中产生的,并且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武术体系,更是拥有内外兼修、形神具备、以气运身、以意领气等良好效果一直被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