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味瑶药(上)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41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老年人——功效:舒经络,强筋骨。
配药:木瓜50克、杜仲藤50克、鸡血藤50克、络石藤50克、骨碎补50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成年人——功效:抗疲劳。
配药:当归50克、木通50 克、鸡血藤50克、川芎50克、刘寄奴50克、两面针50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小朋友——功效:促进骨骼生长。
配药:桑枝30克、杜仲30克、桑寄生30克、枸杞30克、鸡血藤30克、虎杖30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冬季流感——配药:炙麻黄30克、细辛30克、荆芥30 克、防风30克、黄芩20克、忍冬藤30克、板蓝根30克、大葱连着根须的50克、生姜50克切片。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手脚冰冷——配药:鸡血藤30克、艾叶50克、防风50 克、花椒40克、忍冬藤40克、干辣椒30克、桑寄生40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风湿--风重——症状:全身游走痛。
配药:防风20克、刘寄奴20克、鸡血藤20克、独活20克、虎杖20克、五加皮20克、络石藤20克、杜仲20克、徐长卿20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风湿--湿重——症状:固定地方痛。
配药:羌活20克、桂枝20克、川芎20克、防风20克、乌蛇20克、寄生20克、刘寄奴20克、威灵仙20 克、透骨草20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痛风——配药:地龙20克、威灵仙20克、黄柏20克、川芎20克、天麻20克、络石藤20克、秦究20克、防风20克、杜仲15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高血压——配药:防风20克、钩腾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鬼针草20克、两面针20克、罗布麻20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失眠——配药:川芎30克、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五加皮30克、合欢皮30克。
【百科养生妙方】瑶族泡脚之少女痛经——配药:防风20克、月季花20克、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没药10克。
瑶药资源研究进展作者:林明琛王少敏沈水桂陈红锋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11期摘要瑶族是中国南方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
瑶医药的历史悠久,并且有较为完善的医药理论体系。
随着我国对民族药的研究愈加重视,瑶药研究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就瑶药文献的研究热点及其资源调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生药鉴定等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旨在为今后瑶药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瑶药;资源;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发展现状;综述Abstract Yao nationality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south China.Yao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edicine.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paid to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esearch of Yao Medicine has also encountered a hug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Yao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its resource investigation,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quality standard,clinical research,crude drug identification,etc.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ao Medicine in the future.Keywords Yao Medicine; Resource; Medicinal plant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Quality standards; Development Status; Review中圖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1.010中国是一个拥有多种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妇产科疾病常用瑶药的规律探析农秀明;彭锦芳;王粤湘;彭锦绣【摘要】目的:分析瑶药中妇产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中国现代瑶药》记载的有关妇产科药物进行查找、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药物共111味,可分为老班药、其他常用瑶药.老班药又分"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主要治疗的疾病有月经不调、产后风、痛经、闭经、带下病、崩漏、产后虚弱等;药性可分为寒、热、温、凉、平;药味可分为酸、苦、甘、辛、咸、淡、涩、香;毒性可分为大毒、小毒、有毒、无毒、其他等.结论:瑶药中妇产科用药以"十八钻""七十二风"和其他常用瑶药应用较多,对于妇产科病症的治疗基本涵盖,可能与瑶族居民所生活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妇女的特点有关.【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7(019)008【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中国现代瑶药;妇产科;瑶医药【作者】农秀明;彭锦芳;王粤湘;彭锦绣【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瑶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瑶族先民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对瑶族人民的健康、繁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据统计,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瑶族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不及百分之十,这与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所处的生态环境和有着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等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瑶药》[1]所记载关于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组方药物进行调查,以探析妇产科疾病中常用瑶药的规律。
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卷)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委会名单名誉主任委员:谭明杰主任委员:韦波副主任委员:刘华钢、黄汉儒、朱华、繆剑华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韦广辉、韦浩明、韦松基、李彤、李汉生、李丽莉、张涛、陈小刚、陆敏仪、庞军、庞赵生、罗远秀、高辉、袁经权、黄瑞松、黄捷、梁琼平、常锡邦、曾祥林、谢培德、赖茂祥、戴斌前言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源于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部落,居住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游一带。
后因种种原因,瑶族及其先民逐渐迁到岭南。
现分布于广西、湖南、贵州、广东、云南、江西等省区的崇山峻岭之中。
目前瑶族国内总人口280万人,其中60%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尤以金秀瑶族自治县最具代表性。
居住在国外的瑶族人口约60万,分散在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及地区,因而又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
瑶医药是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为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是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及支持下,瑶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和推广应用,近年来取行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中国瑶医学》、《中国瑶药学》、《实用瑶医学》、《中国现代瑶药》等一批瑶医药专著陆续出版;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及瑶医药研究所、德坤瑶医药集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瑶医药分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等瑶医药医教研机构相继建立。
在提高瑶医药的科研水平、学术地位和临床服务能力、产业开发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瑶医药在国内外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瑶医药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组织力量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的同时,于2012年4月启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卷)》的编制工作,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为主任委员的编委会。
104味瑶药(上)⼗⼋钻——⽩钻别名:⾎藤、⽩背铁箍散来源:五味⼦科边缘罗裙⼦(SchisandrahenryiClarkeVar.marginalisA.C.Sm)的⼲燥藤茎功效:风药。
祛风、利湿、消肿、舒筋活⾎、⽌痛⽣肌、拔毒、强筋⾻⼤⾎藤⼗⼋钻——铁钻?别名:笼藤来源:番荔枝科⽠馥⽊(Fissistigmaoldhamii(Hemsl.)Merr.)的根功效:打药。
祛风除湿、镇痛消肿、活⾎化瘀⼗⼋钻——黄钻别名:铜罗紧、过⼭标、黄⽪穿破⽯来源:蔷薇科梨叶悬钩⼦(RubuspirifoliusSmith.)的⼲燥根、藤茎功效:风药。
活⾎⽌⾎、祛风散寒、消肿⽌痛⼗⼋钻——黄红钻别名:青⽵藤、胆草来源:⽊犀科厚叶素馨(JasminumpentaneurumHand.-Mazz.)的⼲燥全株功效:风药。
清热解毒、祛瘀⽣新、驳⾻⽌痛⼗⼋钻——⿇⾻钻别名:六节藤、⽩钻、⿇⾻风、⼭花⽣、⼤叶买⿇藤来源:买⿇藤科买⿇藤(GnetummontanumMarkgr.)的⼲燥全株功效:祛风除湿、活⾎散瘀、消肿⽌痛⼗⼋钻——葫芦钻别名:爬⽯蜈蚣、藤菊、巴岩⾹、上树葫芦来源:天南星科⽯柑⼦(Pothoschinensis(Raf.)Merr.)的⼲燥全草功效:打药。
清热解毒、凉⾎⽌⾎、利尿消肿⼗⼋钻——⿊钻别名:⿊风藤、⼤发散、三天出⼯来源:清风藤科⽑萼清风藤(SabialimoniaceaWall.Var.ardisioides(Hook.etArn.)L.Chen)的⼲燥茎、叶功效:打药。
祛风除湿、散瘀⽌痛、利湿消肿⼗⼋钻——槟榔钻别名:过⼭风、梅花钻、红藤来源:⽊通科⼤⾎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燥藤茎功效:打药。
活⾎祛瘀、消肿⽌痛、通经活络、杀⾍⼗⼋钻——⼤钻别名:⼊地麝⾹、过⼭⾹、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冷饭团来源:五味⼦科冷饭团(Kadsuracoccinea(Lem.)A.C.Smith)的根⽪或根功效:风药。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
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丹沙、云母、玉泉、石钟乳、涅石、消石、朴消、滑石、石胆、空青、曾青、禹余粮、太乙余粮、白石英、紫石英、五色石脂、白青、扁青(右玉石,上品一十八种,旧同)、菖蒲、鞠华、人参、天门冬、甘草、干地黄、术、菟丝子、牛膝、充蔚子、女萎、防葵、柴胡、麦门冬、独活、车前子、木香、署豫、薏苡仁、泽泻、远志、龙胆、细辛、石斛、巴戟天、白英、白蒿、赤箭、奄闾子、析蓂子、蓍实、赤、黑、青、白、黄、紫芝、卷柏、蓝实、芎䓖、蘼芜、黄连、络石、蒺藜子、黄耆、肉松容、防风、蒲黄、香蒲、续断、漏芦、营实、天名精、决明子、丹参、茜根、飞廉、五味子、旋华、兰草、蛇床子、地肤子、景天、茵陈、杜若、沙参、白兔藿、徐长卿、石龙刍、薇衔、云实、王不留行、升麻、青蘘、姑活、别羁、屈草、淮木、(右草上品七十三种,旧七十二种)、牡桂、菌桂、松脂、槐实、枸杞、柏实、伏苓、榆皮、酸枣、蘖木、干漆、五加皮、蔓荆实、辛夷、桑上寄生、杜仲、女贞实、木兰、蕤核、橘柚、(右木上品二十种,旧一十九种)发皮右(人一种,旧同)。
龙骨、麝香、牛黄、熊脂、白胶、阿胶(右猷上品六种旧同)。
丹雄鸡、雁肪(右禽上品二种,旧同)。
石蜜、蜂子、蜜腊、牡蛎、龟甲、桑螵蛸、海蛤、文蛤、蠡鱼、鲤鱼胆(右蠡鱼上品一十种,旧同)。
藕实茎、大枣、葡萄、蓬蔂、鸡头实(右果上品五种,旧六种)、胡麻、麻贲(右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
冬葵子、苋实、瓜蒂、瓜子、苦菜(右菜上品五种,旧同)。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
雄黄、石流黄、雌黄、水银、石膏、慈石、凝水石、阳起石、孔公孽、殷孽、铁精、理石、长石、肤青(右玉,石,中品十四种,旧十六种)。
干姜、枲耳实、葛根、栝楼银、苦参、当归、麻黄、通草、芍药、蠡实、瞿麦、元参、秦艽、百合、知母、贝母、白芷、淫羊藿、黄芩、狗脊、石龙芮、茅根、紫菀、紫草、败酱、白鲜、酸酱、紫参、藁本、石韦、萆薢、白薇、水萍、王瓜、地榆、海藻、泽兰、防己、款冬花、牡丹、马先蒿、积雪草、女菀、王孙、蜀羊泉、爵床、假苏、翘根(上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
瑶医瑶药(骨折胃炎风湿痛经)
1.跌打损伤、骨折大钻(厚叶五味子)、蒙钳楼(疏花卫矛)、九节风(接骨金粟兰)、昌亮(三叉虎)、麻骨风(小叶买麻藤)各15克,水煎外洗患处后用上药各适量捣烂调酒炒热敷患处。
2.慢性胃炎大钻(厚叶五味子)、小肠风(山蒟)各15克,林寨亮(救必应)10克,慢惊风(九龙盘)15克,针旁咪端(小金花草)15克,工林咪(石上柏)15克,水煎服。
3.风湿筋骨疼痛大钻(厚叶五味子)15克,半荷风(半枫荷)15克,上山虎(海金子)15克,九层风(鸡血藤)9克,下山虎(白珠树)9克,婆莫亮紧(刺楸)15克,木翁紧(大叶臭椒)9克,铜袜套咪(豨莶草)15克,水煎或浸酒内服、外搽。
4.痛经大钻(厚叶五味子)、得从亮(木姜子)根、培碰嗳(益母草)各15克,水煎服。
5.风湿性关节炎大钻(厚叶五味子)15克,小红钻(冷饭藤)15克,铜针(千年健)、四方钻(四方藤)、双钩钻(钩藤)、九节风(接骨金粟兰)、大肠风(光轴苎叶蒟)各10克,血风(走马胎) 6克,米双酒500毫升浸泡,每次服匕~30毫升,并用巴卡紧(五加皮)、血风(走马胎)、挟牛台(桂党参)、九节风(接骨金粟兰)、浸骨风(灯笼草)、鸭灶咪使(柳叶牛膝)各10克,配猪脚炖服;外用上方药各适量,水煎外洗。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
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丹沙、云母、玉泉、石钟乳、涅石、消石、朴消、滑石、石胆、空青、曾青、禹余粮、太乙余粮、白石英、紫石英、五色石脂、白青、扁青(右玉石,上品一十八种,旧同)、菖蒲、鞠华、人参、天门冬、甘草、干地黄、术、菟丝子、牛膝、充蔚子、女萎、防葵、柴胡、麦门冬、独活、车前子、木香、署豫、薏苡仁、泽泻、远志、龙胆、细辛、石斛、巴戟天、白英、白蒿、赤箭、奄闾子、析蓂子、蓍实、赤、黑、青、白、黄、紫芝、卷柏、蓝实、芎䓖、蘼芜、黄连、络石、蒺藜子、黄耆、肉松容、防风、蒲黄、香蒲、续断、漏芦、营实、天名精、决明子、丹参、茜根、飞廉、五味子、旋华、兰草、蛇床子、地肤子、景天、茵陈、杜假设、沙参、白兔藿、徐长卿、石龙刍、薇衔、云实、王不留行、升麻、青蘘、姑活、别羁、屈草、淮木、(右草上品七十三种,旧七十二种)、牡桂、菌桂、松脂、槐实、枸杞、柏实、伏苓、榆皮、酸枣、蘖木、干漆、五加皮、蔓荆实、辛夷、桑上寄生、杜仲、女贞实、木兰、蕤核、橘柚、(右木上品二十种,旧一十九种)发皮右(人一种,旧同)。
龙骨、麝香、牛黄、熊脂、白胶、阿胶(右猷上品六种旧同)。
丹雄鸡、雁肪(右禽上品二种,旧同)。
石蜜、蜂子、蜜腊、牡蛎、龟甲、桑螵蛸、海蛤、文蛤、蠡鱼、鲤鱼胆(右蠡鱼上品一十种,旧同)。
藕实茎、大枣、葡萄、蓬蔂、鸡头实(右果上品五种,旧六种)、胡麻、麻贲(右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
冬葵子、苋实、瓜蒂、瓜子、苦菜(右菜上品五种,旧同)。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
雄黄、石流黄、雌黄、水银、石膏、慈石、凝水石、阳起石、孔公孽、殷孽、铁精、理石、长石、肤青(右玉,石,中品十四种,旧十六种)。
干姜、枲耳实、葛根、栝楼银、苦参、当归、麻黄、通草、芍药、蠡实、瞿麦、元参、秦艽、百合、知母、贝母、白芷、淫羊藿、黄芩、狗脊、石龙芮、茅根、紫菀、紫草、败酱、白鲜、酸酱、紫参、藁本、石韦、萆薢、白薇、水萍、王瓜、地榆、海藻、泽兰、防己、款冬花、牡丹、马先蒿、积雪草、女菀、王孙、蜀羊泉、爵床、假苏、翘根(上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
瑶医药方瑶药的生长环境决定药物属性。
药性歌谣:方梗中空善治风,对枝对叶能调红,有毛有刺皆消肿,亮面浆多拔毒功。
瑶药理论:盈亏平衡,风亏打盈;以形治形、以块治块、以根治根、以红治红、以白治白。
瑶药“五虎”——药力猛烈,瞬间起效;瑶药“九牛”——药力绵长,持久起效;瑶药“十八钻”——药力劲透,常用于治疗重大疾病;瑶药“七十二风”——针对各种风症起效。
第一节瑶族泡脚药方足浴的历史有数千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
其实,只要在水中加点中药,它还可以起到其他的作用呢,热水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
瑶医覃迅云介绍“洗脸宜冷水,刷牙需温水,洗脚要热水”,经常用盐水泡脚,不仅能预防感冒,还可以增强记忆力,使头脑感到轻快。
方法是:在半盆热水中加入小半匙盐,水温可高一些,如果脚部有伤口,不宜加盐。
一、预防冬季流感瑶族泡脚药方配方:炙麻黄,细辛,荆芥,防风各30克,黄芩20克,忍冬藤30克,板蓝根30克,大葱连根须50克,生姜50克切片。
一起煮,煮完之后就可以用来泡脚。
在泡脚的同时也可以用生姜和大葱,加点红糖,一起煮汤喝。
二、痛经泡脚药方瑶药:九节风20克(可换成防风20克)+月季花20克+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末药10克女性生理期可以泡脚,注意不要按摩足底穴位。
可以在平时泡脚来预防痛经。
三、高血压泡脚药方瑶药:九节风20克(可换成防风20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鬼针草20克+两面针20克+罗布麻20克中药泡茶喝治高血压的方子:草决明15克+生山楂10克四、失眠泡脚药方瑶药配方:九龙藤30克(可换成川芎30克)+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五加皮30克+合欢皮30克专家建议:温水泡脚有助于促进睡眠,严重的失眠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瑶医专家覃迅云药方大全薰鼻治疗鼻炎方(北京卫视):金耳环10克(菊花15克替)、千打锤10克(白芷15克替)、辛夷花15克、苍耳15克、山药15克、蝉蜕10克。
棒沾治疗的鼻塞法(湖南卫视)瑶药:小钻5克、一支香5克。
(或中药:辛夷花10克、薄菏3克、也可以加点青木香)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熏鼻法(湖南卫视)瑶药:金耳环10克(细辛10克)、千打锤10克(苍耳子10克)、菊花10克、白芷10克、猫爪草10克、川贝10克将药放入药罐,浸泡15分钟,再用大火煮,烧开后再用小火焖10分钟,即可熏鼻,熏10到20分钟后将药盛出晾凉,分早、中、晚3次喝。
鼻息肉口服或熏蒸(贵州卫视)山茶20克、千里光15克、臭耳根20克、猫爪草20克、千打锤10克、蛇不过15克、刺莲20克、夏枯草20克、双花20克、白芷15克、辛夷花10克、蝉蜕10克。
肺燥(鼻炎鼻息肉)熏鼻法(广东卫视)辛夷花10克、木香5克、白芷10克、薄菏10克。
香包(北京卫视)灵灵香10克、大茴香10克、山苍子10克、石菖蒲10克、丁香10克、桂皮10克、一枝香10克。
香包(贵州卫视)灵灵香10克、大茴香10克、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丁香10克、木香10克、一枝香10克。
药浴预防和治疗高血脂(北京卫视)鸡血藤200g、田七100克、杜仲150克、寄生200克、丹皮150克。
小孩药浴的配方(北京卫视)救必应50克、千里光50克(或金银花)、薄荷50克、防风50克、蝉蜕50克、艾叶50克。
高血压推药(北京卫视)鬼针草30克、救必应30克(或杜仲30克)豨签草40g位置,额头、太阳穴、耳后颈部、胸部、背部等,使血管扩张,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足浴治疗高血糖(北京卫视)救必应(豨签草或夏枯草)50克、翻白草50克、鸟不落(或川芎)50克、双钩藤50克、生姜50克。
煮水泡脚。
日常药浴方法(北京卫视)九节风(鸡血滕)200克、防风150克、艾叶150克、杜仲150克、鸟不落150克、夜交藤200克、忍冬藤150克、救必应200克。
广西瑶族药浴配方一一、主治痛风药浴配方方一来源:《证治准绳》配方:樟木屑约15升(1斗半)用法:将上药置大桶内,桶边放一个凳子,以急流水一担熬沸泡之,桶内安一矮凳子,足放在桶内矮凳上,以草围桶外,勿令汤热气入眼。
每日洗足1次,每次一小时,7-10日为一疗程。
·方二来源:《中国民间疗法》配方: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各20克,川芎、牛膝、乌蛇、血竭儿茶各60克,红花30克、苏木川断狗脊防风独活羌活各100克、鸡血藤15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液,倒入温度适宜的洗澡水中,浴身,每日一次,15-30日为一疗程。
·方三配方:马钱子、生半夏、艾叶各20克,红花15克,王不留行40克,大黄、海桐皮各30克,葱须3根。
用法:上药煎汤2000毫升,置于桶内,以热气熏蒸患部,待药液变温后,浸洗患处。
每日两次,7日为一疗程。
二、主治高脂血症药浴方配方:生山楂100克,决明子60克,泽泻30克,虎杖50克,海藻50克,没药30克,川芎30克,生大黄50克,银柴胡50克,龟板30克,仙灵脾30克,鬼箭羽50克,秦皮80克,片姜黄50克。
方解:本方以清代外治大师吴尚先所拟降脂汤药浴治疗为基础组成,生山楂、决明子、泽泻虎杖共奏消痰化滞、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海藻利湿热软坚散结,姜黄、没药、川芎增强活血祛瘀,生大黄泻下,清利之外,乏银柴胡、龟板、仙灵脾等滋阴补阳之品,使泻不伤正,痰湿瘀热得支,正气生,精神复,久用轻身健体。
现代研究方中山楂、泽泻、龟板久用均有直接或间接降脂作用,作用分别为:1)促进肠道胆固醇排汇、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如大黄、首乌、决明子、虎杖等;2)竞争性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如海藻所含植物固醇,可抑制肠内固醇的吸收。
另外一些中药含果胶、琼脂成分与胆盐结合成复合物,阻碍胆固醇吸收。
3)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如泽泻、姜黄;4)影响血脂分布、运转与清除,如丹参、女贞子使肝内氧化代谢加强;5)降低血胆固醇,如首乌汉不饱和脂肪酸。
瑶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用药浅析目的:挖掘瑶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常规用药数据,分析特色用药理论。
方法:对《中国瑶药学》中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物进行收集分析。
结果:收集到常规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物共147味,其中植物药146味、动物药1味;植物药多以鲜用为主,且多全株入药,常配以鸡肉、鸭肉、鸡蛋、瘦肉等食物;药性分温、热、寒、凉、平性五类,但收集到的药物药性主要是温、寒、凉、平、四类,分别有45味、27味、27味、49味;药味繁多,多以辛、苦为主;药物绝大部分无毒;药物功效多以清热解毒、调经为主。
结论:多以鲜药全株入药为主;注重药食同补,善用血肉有情之品;药味繁多,以辛、苦为主;平性药物居多,温、寒、凉性药物均占一定比例。
标签:瑶医药;月经不调;中国瑶药学;文献研究瑶医药是瑶族人民为保障健康和民族繁衍,在长期与疾病、虫兽及恶劣的自然灾害斗争和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结晶[1]。
瑶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及复杂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据20世纪80年代初对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报告显示,其区系植物约有2335种,其中药用植物1392种[2]。
瑶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拥有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特色鲜明。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中国瑶药学》全书180万余字,是目前最全面、最权威的系统整理了瑶医用药理论的书籍。
瑶药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杂等各科疾病,笔者主要收集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藥物。
1.2 资料管理从《中国瑶药学》全书中收集到147味药物,按种类分为植物药和动物药,其中植物药146种,动物药1种;药性分温、热、寒、凉、平性等五类,但收集到的药物药性主要是温、寒、凉、平、四类,分别有45味、27味、27味、49味。
药味分为苦、甜、麻、锥、辣、涩、淡等八种,其中多数药物间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性。
有毒药物6味,皆为小毒。
用法分内服与外用,内服法又分浸酒内服、碾成粉冲服、水煎服、水煎酒调服、猪肉顿服、其他;外用法又分为水煎外洗、熏洗、沐浴、佩挂等。
瑶医学瑶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迫使瑶族先民迁居频繁,“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他们以深山老林为居,与毒蛇猛兽为邻,故山岗雾露、盆郁结聚、风寒湿热,不易疏泄,而致百病发生。
为了本民族的健康、繁衍,瑶族先民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总结出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各种医疗工具,并如何鉴别百草精华而疗疾,从而谱写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瑶族医药史。
瑶医在诊治用药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在诊断方法上,他们除了采用望、闻、问、触外,还常用甲诊、目诊、掌诊、舌诊、面诊等;在治疗方法上,除采用本地丰富的药物资源内服、外敷外,还有垫、挂、佩、洗、熏、烫、灸、针、拔、按、掌、扣、刮等。
瑶医在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毒蛇兽伤、妇科杂症以及避孕、绝育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另外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主治特点,总结出独具一格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瑶医常用药,并进一步发展为1700余种。
所以发掘、整理、研究瑶族医药必须看到瑶医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瑶医资料存在的客观性,增强发掘瑶医学的信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要想把自己积累和总结出的医药经验用文字的方式系统地反映和传授给后代是很困难的。
虽然在明朝时期,瑶山中就有一些神书、歌本,瑶族中也有一部分人认识汉字,但为数不多,加上封建保守思想的长期影响,在传授医术、秘方上都是口授心传,只传子不传女,传一不传二,有的甚至到临终时才传授,因此很少能著书立说、流传于世,故而瑶医理论体系迟迟未能形成。
有关瑶医的记载可散见于诸多史料,如《后汉书?南蛮传》中写到瑶族“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
宋苏颂的《图经本草》称砂仁“今唯岭南山泽间有之”。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灵香草“唐人谓之玲玲香,亦谓之玲子香”。
周去非则在《岭外代答》中进一步记载了灵香草可治疗感冒、发热、腹痛、腹泻、头痛、腰痛等疾病以及可用来避孕、绝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