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讲 《诗经》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68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周次 3 课次 1 课时 3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题目第一讲:绪论和《诗经》二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欣赏先秦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尤其要求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要求学生能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熟悉其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l、关于《诗经》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2、对具体作品:《诗经·王风·黍离》与《诗经·小雅·采薇》二诗的欣赏与分析;3、《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地位。
教学难点:1、风、雅、颂、赋、比、兴的介绍与把握;2、《诗经》的主要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一: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二:《诗经》前的古歌谣形态。
三:《诗经》。
1:关于《诗经》的概述。
2、《诗经》的主要内容。
(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
(2)反映农民劳动的,其中包括阶级对立,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与剥削的。
(3)战争徭役诗歌。
(4)周族史诗。
3、《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艺术。
四:《诗经》重点篇目解析:1、《诗经·王风·黍离》的鉴赏与分析。
2、《诗经·小雅·采薇》的鉴赏与分析。
五:《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诗经》的特色。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创造。
3、纯朴优美的艺术语言。
(二)、《诗经》的地位。
教学方法及手段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课外作业作业形式和要求:思考题、背诵、自学思考题: 1.《黍离》一诗,历来被尊为缅怀故国的代表作品,其特点是“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意溢于言外”,对后世怀古诗歌的影响极大。
结合附录中的怀古诗词,谈一谈你对“寄言于外”这种表现手法的体会和看法。
2.《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其道理何在?背诵:《黍离》和《采薇》。
《大学语文》精讲篇目第一讲《诗经》二首《郑风·溱洧》;《王风·黍离》第二讲楚辞一篇屈原《涉江》第三讲《论语》十则犁牛之子等励志好学类、君子之道类十则第四讲《礼记》、《大学》四则《学记》“玉不琢”;《礼运》“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大学》“大学之道”;“君子慎独”第五讲阮籍、嵇康诗二首《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五》(息徒兰圃)第六讲李白诗二首《将进酒》;《登金陵凤凰台》第七讲杜甫诗二首《丽人行》;《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第八讲苏轼诗词二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第九讲李清照词二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第十讲辛弃疾词二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十一讲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游园惊梦”十二讲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十三讲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十四讲鲁迅《伤逝》《伤逝——涓生的手记》十五讲当代诗歌二首食指《相信未来》;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讲《诗经》二首《郑风·溱洧》;《王风·黍离》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溱洧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第一讲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2.风:15国风;地方民歌;160篇。
雅:大小雅;宫廷宴乐;105篇。
.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3.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黍:小米、谷子、粟、禾稷:高粱菽:大豆5.《黍离》的艺术特色:重章叠句分章换韵反复咏叹悲情淋漓6.《黍离》创作背景西周末年,相传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
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国势就此一蹶不振。
东周王朝的士大夫,对那繁华昌盛的宗周故都,自然怀有无限眷念之情。
《黍离》一诗,《毛诗小序》以为“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7.题目:《王风》者,东迁以后,平王之诗,风雅皆具也。
朱子云:“平王徙居东都,王室遂卑,与诸侯无异,故其诗不为雅而为风。
”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一.题解: “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8.汇评: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之离离,与黍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
既叹时人莫识己意,有伤所以至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
——朱熹《诗经集传》卷二9.讨论:结合历代怀古诗词,谈一谈你对“寄言于外”这种表现手法的体会和看法。
答:寄言于外的表现手法,即主人公借客观的外物来抒发内心的忧愤. 这种表白方式一唱三叹,很感人,很真实,很好10.思考和练习:《黍离》一诗,历来被尊为缅怀故国的代表作品,其特点是“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意溢于言外”,对后世怀古诗歌创作的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