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鸡蛋品质的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鸡蛋品质技术指标鸡蛋作为人们饮食中的重要食品之一,其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营养摄入。
鸡蛋的品质技术指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鸡蛋的外观、蛋清和蛋黄的品质、保存条件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鸡蛋品质的技术指标。
一、外观品质鸡蛋的外观品质是人们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鸡蛋的外观主要包括蛋壳的完整度、色泽和清洁度。
蛋壳完整度是指蛋壳表面无裂纹、无污垢,完全符合规定的形状。
色泽方面,新鲜鸡蛋的蛋壳通常呈现出光滑、有光泽的表面,而不新鲜的鸡蛋蛋壳则会出现褐色或者变色的情况。
清洁度则是指蛋壳表面没有污垢和异物。
二、蛋清和蛋黄的品质鸡蛋的蛋清和蛋黄的品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价:1. 透明度:新鲜蛋清应该呈现出透明清亮的状态,而不新鲜的蛋清则会呈现混浊的状态。
2. 凝固度:蛋清的凝固度是指蛋白在加热或者搅打后形成的泡沫的稳定性和坚固度,优质蛋清应该有良好的凝固性。
3. 酸碱度:蛋清中的酸碱度直接关系到蛋清的保质期和品质,一般来说,蛋清的酸碱度应该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稳定。
4. 色泽:新鲜蛋黄应该呈现出明亮的红黄色,而不新鲜的蛋黄则会呈现暗淡的颜色。
5. 香气:优质的蛋黄应该具有清香的味道,而腐坏或者不新鲜的蛋黄则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三、保存条件鸡蛋的保存条件直接关系到其品质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鸡蛋的保存条件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 温度:鸡蛋的最佳保存温度为4-8摄氏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鸡蛋品质。
2. 湿度:鸡蛋的保存环境应该保持一定的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鸡蛋的保鲜效果。
3. 通风:鸡蛋的保存环境需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避免鸡蛋受到霉菌或者异味的影响。
4. 包装:鸡蛋在保存过程中应该选择透气性好的包装方式,避免蛋壳内的气体浓度过高或者过低。
四、检测方法为了确保鸡蛋的品质,需要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来评定鸡蛋的品质。
目前常用的鸡蛋品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感器检测、成像技术检测和化学分析等手段。
影响鸡蛋质量的因素
鸡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和空间,另一方面它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支持(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鸡蛋品质直接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
而鸡蛋品质好坏,取决于产蛋母鸡的生理状况、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以及集蛋频率、运输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鸡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很复杂,有些问题来无影去无踪,很难说出准确的原因。
表1、2、和3列出了影响蛋白、蛋黄和蛋壳质量的一些因素,它们都是一些实际案例的总结,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表1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
表2 影响蛋白质量的因素
表3 影响蛋黄质量的因素。
鸡蛋质量与养殖厂环境的关系研究引言:鸡蛋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宝贵的蛋白质。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鸡蛋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养殖厂环境作为直接影响鸡蛋质量的因素之一,其对鸡蛋的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鸡蛋质量与养殖厂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
一、饲料质量饲料质量是直接影响鸡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殖厂环境中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对鸡的生长和鸡蛋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高质量的饲料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
相反,低质量的饲料可能会导致鸡体内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积聚,进而影响鸡蛋的品质。
二、养殖环境1. 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鸡蛋质量有着显著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鸡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和鸡蛋存储期缩短。
2. 光照:适宜的光照条件对鸡蛋的质量和数量都有着直接影响。
正常的光照有助于促进鸡的生长和鸡蛋的形成。
3. 空气质量:良好的空气质量对鸡的生长和鸡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养殖厂环境中的空气污染会加重鸡的呼吸系统负担,从而影响鸡蛋的质量。
4. 噪音:过大的噪音会对鸡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鸡蛋产量下降和鸡蛋质量下降。
三、养殖管理1. 清洁状况:养殖厂环境的清洁程度对鸡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清洁的环境能有效降低鸡蛋表面的细菌和污染物,保证鸡蛋的品质。
2. 疫苗接种和疾病控制:适当的疫苗接种和疾病控制能够保障鸡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鸡蛋的质量。
四、饮水质量养殖厂环境中的饮水质量对鸡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高质量的饮水能够提供鸡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有利于鸡蛋质量的提高。
相反,污染严重的饮水可能导致鸡体内毒素的积聚,影响鸡蛋的品质。
综上所述,鸡蛋质量与养殖厂环境密切相关。
饲料质量、养殖环境、养殖管理和饮水质量是影响鸡蛋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鸡蛋的质量,养殖厂应注重饲料质量控制、适宜的养殖环境调节、合理的养殖管理和高质量的饮水供给,以确保鸡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并产出高品质的鸡蛋。
鸡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措施作者:乔磊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5期摘要:鸡蛋的质量分为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提高蛋鸡产蛋量的同时,提高鸡蛋的质量对于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非常的重要。
影响鸡蛋的质量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管理因素等,蛋鸡养殖要做好鸡蛋质量的调控工作。
关键词:鸡蛋;质量;蛋壳;内部质量;影响因素;调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039-011 鸡蛋质量的评定指标鸡蛋是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质和蛋黄四部分组成,蛋壳和蛋壳膜的质量约占总质量的12%~13%,蛋白约占55%~56%,蛋黄约占32%~35%,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蛋壳膜为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黄的主要成分为脂肪和蛋白质。
评定鸡蛋质量的指标主要有蛋重、蛋壳厚度、蛋壳的强度、蛋壳的颜色、蛋黄的颜色、化学成分、味道等。
其中蛋重是鲜蛋组分的指标,蛋壳的厚度决定了蛋壳的破损率,蛋白的黏度好,则蛋白的品质高,化学成分则主要表现为鸡蛋的营养含量以及有害物质的残留等。
2 鸡蛋质量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
鸡蛋的质量与遗传因素还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品种的蛋鸡质量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如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褐壳鸡蛋的蛋重要高于白壳蛋,蛋壳的质量也要好于白壳鸡蛋。
并且褐壳蛋中蛋白中的干物质含量也要明显的高于白蛋壳。
营养因素。
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都会对鸡蛋的品质造成影响,如果日粮中的营养缺乏或者营养不足则会造成鸡蛋品质下降,如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其中钙的含量高,如果日粮中钙不足则会导致蛋壳的厚度下降,而磷与蛋壳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钙、磷不足会造成鸡蛋的破损率增加。
而缺乏微量元素锌则会造成蛋鸡产沙皮蛋。
日粮中的蛋白质不足会使蛋重和蛋的均匀度降低。
蛋黄的颜色则与饲料中的叶黄素含量有关,如果每吨饲料中叶黄素的含量低于5g则蛋黄的颜色较浅。
鸡蛋质量检测与品质提升方法鸡蛋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对于鸡蛋的质量检测和提升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鸡蛋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一些措施提升鸡蛋的品质。
一、鸡蛋质量检测方法1.外观检查外观是判断鸡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破损和污渍。
此外,良好的鸡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蛋壳,没有明显的裂纹或变形。
2.蛋黄和蛋白检测蛋黄和蛋白的质量也是评价鸡蛋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检查蛋黄的颜色、厚度和形状,以及蛋白的透明度、凝固度和泡沫稳定性来评估鸡蛋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仪器检测蛋黄和蛋白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3.气室检测气室是鸡蛋内部空腔的一部分,其大小和位置可以反映蛋的新鲜程度。
一般来说,新鲜的鸡蛋气室较小,位于蛋的顶端;而不新鲜的鸡蛋气室较大,位于蛋的一侧。
可以通过放置鸡蛋在水中观察气室的位置和大小进行检测。
4.蛋壳强度检测蛋壳的强度也是评判鸡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使用硬度计等仪器来测试蛋壳的抗压强度,从而判断蛋壳的质量。
一般来说,蛋壳越坚固、越不容易破损的鸡蛋质量越好。
二、鸡蛋品质提升方法1.饲料调整饲料是影响鸡蛋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调整鸡蛋的饲料成分和比例,可以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例如,增加鱼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可以提高蛋黄的色泽和蛋白的凝固度。
2.鸡舍管理良好的鸡舍管理对于提升鸡蛋品质非常重要。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要合理控制,以保持鸡蛋的新鲜度和质量稳定。
此外,注意清洁卫生,防止饮水污染和传染病的发生,也是保证鸡蛋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3.鸡蛋存储正确的鸡蛋存储方法可以延长鸡蛋的保质期,并保持鸡蛋品质稳定。
一般来说,鸡蛋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此外,鸡蛋与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应分开存放,以免鸡蛋吸附异味。
4.鸡蛋加工鸡蛋的加工可以提高其利用价值和销售额。
如何提高鸡蛋的质量和口感鸡蛋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之一,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烹饪方式使其十分受欢迎。
然而,随着市场上鸡蛋产品的多样性增加,消费者对于鸡蛋的质量和口感也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分享一些提高鸡蛋质量和口感的方法,帮助您选择更好的鸡蛋产品。
一、选择优质鸡蛋要提高鸡蛋的质量和口感,首先应选择优质的鸡蛋。
以下是一些选择鸡蛋的注意事项:1.外观检查:优质鸡蛋的外壳应该光滑,无明显瑕疵或裂纹。
同时,外壳的颜色应该均匀,没有变色或斑点。
2.气味检查:将鸡蛋轻轻晃动,听是否有异响。
如果鸡蛋有腐败的气味,应避免购买。
3.日期查看:检查鸡蛋上的日期标签,确保其没有过期。
新鲜的鸡蛋通常质量更好,口感更佳。
二、储存鸡蛋的正确方法正确的储存方法可以帮助延长鸡蛋的保质期,并保持其良好的质量和口感。
以下是一些储存鸡蛋的建议:1.冷藏储存:将鸡蛋放置在冰箱的低温区域,通常是在4摄氏度左右的温度。
冷藏可以减缓鸡蛋的腐败速度,并延长其保质期。
2.正确包装:将鸡蛋放在干燥、清洁的容器中,以保持其整洁。
避免多余的露水接触鸡蛋,以免影响其质量。
3.避免存放与有异味的食材:鸡蛋具有吸味性,容易受到附近食材的气味影响。
因此,应避免将鸡蛋与有强烈气味的食材存放在一起。
三、烹饪技巧改善鸡蛋口感除了选择优质鸡蛋和正确储存外,合理的烹饪技巧也能改善鸡蛋的口感。
以下是一些烹饪技巧建议:1.水煮: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沸,然后转小火保持水温,继续煮约8-10分钟。
这种方法可以使鸡蛋熟得均匀,口感更加细腻。
2.清蒸:将鸡蛋放入蒸锅中蒸熟,时间控制在10-12分钟。
清蒸可以保持鸡蛋的原汁原味,口感更加鲜嫩。
3.煎炒:将鸡蛋打散加入锅中煮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蔬菜、肉类等配料。
这种方式能够增加鸡蛋的口感层次感。
四、饲养环境对鸡蛋的影响鸡蛋的质量和口感与鸡只的饲养环境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与饲养环境相关的因素:1.鸡只饲料:适宜的饲养饲料可以提供鸡只所需的营养,影响鸡蛋的品质。
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何萍1,杨福存2,詹涛3,李勇41.云南省通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通海 652799;2.云南省通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通海 652799;3.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通海 652701;4.云南省通海县畜禽改良站,云南通海 652799摘要蛋鸡蛋壳的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蛋鸡的品种、日龄、产蛋时间、饲粮营养、管理水平、药物和疾病等因素,都会对蛋鸡的健康发育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壳质量下降,给蛋鸡养殖收益带来较大的损失。
为此,本文根据蛋壳的结构特点,对影响蛋鸡蛋壳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改善蛋壳质量的对策:提高蛋鸡的饲养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免疫、加强疾病防控、合理使用维生素或者鱼肝油等添加剂。
通过这些以期提高蛋壳质量、促进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为蛋鸡养殖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鸡蛋;蛋壳质量;影响因素;对策;经济效益随着蛋鸡养殖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发展,自动化的养殖、运输、捡蛋和收蛋装备被大量投入到生产当中,虽然极大提高了蛋鸡养殖生产的效率,但是鸡蛋的破损率也出现大幅提高。
据统计显示,规模化的蛋鸡养殖场中鸡蛋的破损率达到3%~10%,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鸡蛋的品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致病微生物污染鸡蛋的几率。
而造成不同养殖场鸡蛋破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蛋壳质量,在实际生产当中,蛋壳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蛋壳变薄、蛋壳的颜色发生改变(如褪白)、畸形蛋、软壳蛋以及沙壳蛋等,每年我国能够产生145万t的残次蛋品,直接造成约60亿元的经济损失[1]。
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较多,与蛋鸡养殖场的日常管理、饲料搭配、营养摄入水平、蛋鸡的品种、日龄以及疾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减小劣质蛋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养殖场应分析常见的蛋壳质量不好的原因,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加以改善。
1 鸡蛋壳的结构鸡蛋壳由内到外可以分为5层结构,分别为蛋壳内膜、外膜、乳头状锥形层、海绵层(或者栅状层)以及蛋壳腺。
鸡蛋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鸡蛋品质的测定方法一、蛋品质测定的目的与作用1.蛋品质的概念:蛋品质包括外形和内容物的品质。
外形包括大小、形状、清洁度和光泽;内容物的品质包括蛋白的粘稠度、色泽,蛋黄大小、形状、色泽,气室大小、气味、微生物状况、药残等。
2.影响因素:蛋品质受遗传、饲养管理、饲料、疾病、鸡龄、应激、蛋贮存期等因素的影响。
3.目的与作用:商业性测定可以检验蛋的新鲜度、食用品质,进行蛋品的分级;专业性测定可以反映出种质资源特性(遗传特性)、饲养状况与条件,可以积累育种、饲养管理的技术资料。
二、蛋品质测定的一般指标1.蛋重:蛋的重量不仅是评定蛋的等级、新鲜度等的重要指标,也是品种选育中的一项重要性状。
2.蛋壳颜色:以肉眼观察记录。
一般分为白色、浅褐色(粉色)、褐色、深褐色、青色(绿色)。
3.蛋形指数:是用来描述蛋的形状的一个参数。
标准禽蛋的形状应为椭圆形,蛋形指数在1.3~1.35之间。
4.比重:蛋比重是区别蛋的新鲜程度的重要标准。
同时,蛋的比重是间接测定蛋壳厚度的方法之一。
5.蛋壳强度:蛋壳强度是指蛋壳的硬度和耐压性能。
蛋壳强度与蛋形指数呈正相关。
6.蛋壳厚度:蛋壳厚度是指蛋壳的厚度。
蛋壳厚度与蛋比重呈正相关。
7.蛋黄颜色:蛋黄颜色是指蛋黄的颜色深浅。
蛋黄颜色受饲料中黄色素的含量和种质遗传的影响。
8.XXX单位:XXX单位是指蛋壳的耐压性能。
XXX单位越高,蛋壳的硬度越大。
9.血、肉斑:血、肉斑是指蛋壳表面的血丝和肉斑。
血、肉斑对蛋的品质和卫生安全有影响。
10.蛋黄比率:蛋黄比率是指蛋黄的重量与蛋重的比值。
蛋黄比率受遗传和饲养管理的影响。
三、各项指标的含义与测量方法1.蛋重:用粗天平或电子秤测量,单位为克,精确到0.1克。
2.蛋壳颜色:以肉眼观察记录。
3.蛋形指数:蛋形指数=蛋的纵径长/蛋的横径长,纵、横径长用游标尺测量。
4.比重:用盐水漂浮法测定。
制成从1-8级的食盐溶液,分别以4克食盐的增量加入其余中,并重复用比重计实测调节。
鸡蛋品质技术指标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之一,其品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健康和饮食享受。
为了确保鸡蛋的品质安全,科学家们在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指标。
本文将从鸡蛋的外观、营养成分、物理性状、微生物污染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鸡蛋品质的技术指标,以期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外观1.1 蛋壳蛋壳是鸡蛋的外部保护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鸡蛋的新鲜度和保存期限。
蛋壳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壳色(白壳或褐壳)、蛋壳的光泽度、完整性和厚度等。
壳色应当均匀,光泽度应当佳,完整性和厚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2 蛋黄和蛋白蛋黄和蛋白是鸡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外观和结构也是鉴别鸡蛋品质的重要指标。
蛋黄应当呈圆润的形状,颜色应当饱满而鲜艳;蛋白应当透明、凝固度适中,无异味、无血迹、无异物。
二、营养成分2.1 营养成分鸡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其营养成分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标准鸡蛋的蛋白质含量应当在11%-12%,脂肪含量在10%-12%,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相应的标准。
2.2 致病微生物和抗生素残留鸡蛋品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其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以及抗生素残留。
鸡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环境、饲料等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微生物和抗生素的污染。
三、物理性状3.1 尺寸和重量鸡蛋的尺寸和重量也是评价其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标准鸡蛋的重量应当在50g-60g 之间,大小应当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的变形或损伤。
3.2 密度和硬度鸡蛋的密度和硬度直接关系到其保存和烹饪时的性状。
标准鸡蛋应当具有适当的密度和硬度,不宜过硬或过软,以保证食用时口感和风味。
四、微生物污染4.1 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评价鸡蛋卫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直接影响鸡蛋是否可以安全食用的关键因素。
标准鸡蛋中细菌总数应当在10^5个/g以下。
鸡蛋的质量既包括鸡蛋的外观质量,又包括鸡蛋的内部质量。
提高鸡蛋质量是养鸡者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蛋鸡业的健康发展和获得理想的养鸡效益的必由之路.一.鸡蛋的组成与质量评定指标1.鸡蛋的组成鸡蛋主要包括蛋壳、蛋壳膜、蛋白及蛋黄四部分.其中蛋壳和蛋壳膜的重量约占12~13%,蛋白约占55~56%,蛋黄约占32~35%。
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蛋壳膜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蛋白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蛋黄的主要成份是脂肪及蛋白质.2。
鸡蛋的质量评定指标影响鸡蛋质量的指标较多,主要的指标有:蛋重、蛋比重、蛋壳厚度、蛋壳抗裂强度、蛋壳颜色、蛋白高度、蛋黄膜强度、蛋黄颜色、化学成份、血斑和肉斑、滋味和气味等。
蛋重是鲜蛋分级的重要指标,在正常的蛋重范围内,蛋重越大等级越高。
蛋比重一般在1.040~1.090之间,在相同新鲜的情况下,蛋的比重与蛋壳厚度呈正相关.蛋壳厚度一般在0.300~0。
400毫米范围内,蛋壳厚度的微小变化对蛋的破损率有很大影响。
蛋白高度测量值越高,表示蛋白粘稠度越好,蛋白品质越高。
化学成份体现的是蛋的营养质量及药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残留等。
血斑和肉斑存在于蛋黄上或蛋白中.滋味和气味也是体现蛋的质量的重要指标,鸡蛋的不良滋味和气味显然很被消费者所反感。
二.鸡蛋质量下降的常见表现形式鸡蛋质量下降有多种表现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六类:一是大小及形状异常,蛋过大、过小、大小悬殊以及出现短粗形、细长形、球形、锥形等异形蛋;二是蛋壳异常,出现无壳蛋、薄壳蛋、裂纹蛋、砂皮蛋、皱纹蛋以及蛋壳表面带血迹、粪迹和蛋壳色素浅等;三是蛋内有异物,蛋内包含有血斑、肉斑及寄生虫等;四是蛋白与蛋黄异常,蛋白呈水样、蛋黄色泽异常及双(多)黄蛋、无黄蛋等;五是气味与滋味异常,蛋内有腥味及其它异味等;六是化学成份异常,主要是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残留。
三.影响鸡蛋质量的主要因素与调控措施影响鸡蛋质量的因素有遗传、营养、疾病、药物、环境、管理及鸡龄等。
营养因素对蛋壳品质的影响营养因素导致蛋壳颜色变浅或强度不足,现总结如下:1常量矿物质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营养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蛋壳中平均含有机物4%、碳酸钙93%、碳酸镁1%、磷酸镁2.8%。
所以蛋壳主要营养成分是矿物质,并且维生素对这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
蛋壳中的钙、镁、锰、铜、锌和铁等微量元素的总量及其基质中的氨基酸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1.1钙对蛋壳品质的影响(1)钙和磷是决定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切影响钙和磷的供给、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因素都可影响蛋壳质量。
遗传、环境温度和母鸡年龄等,以及新城疫、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症等疾病都可改变蛋壳质量,这些因素都不是饲料原因。
因此仅仅依靠提供高水平的钙、磷不一定能改善蛋壳质量。
(2)钙决定蛋壳厚度和强度。
一个58克的鸡蛋,蛋壳重约7克,其中碳酸钙约占94%,所以该蛋壳含碳酸钙6.58克,碳酸钙含钙35%左右,所以该蛋壳含钙2.3克。
加上维持需要,蛋内容物含钙等,成年母鸡每产一枚蛋需要食入4.0克钙,或每天采食3~4克钙。
饲喂低钙日粮(1.5%~2.0%)2天内蛋壳质量下降,蛋壳厚度和强度均降低,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砂壳蛋甚至无壳蛋且产蛋率下降,鸡啄食并吃掉蛋壳。
高钙日粮(含钙>4%)在短期内可改善蛋壳质量,但其适口性差,鸡采食量下降,干扰磷、锌、铁、猛等元素吸收,造成母鸡大量脱肛,还可因适口性差而降低采食量,影响产蛋性能,而且很可能导致鸡内脏型痛风病,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
(3)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是否充分对产蛋鸡钙的吸收也十分重要,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从而增进钙的吸收,一般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0%。
(4)在夏季炎热时添加VC可抗热应激,提高蛋壳质量。
(5)饲料中添加钙过多,会导致蛋壳和壳上膜的钙沉积过多;钙的沉积过度又会使蛋壳的颜色变淡,色调变差。
1.2磷对蛋壳品质的影响(1)蛋壳中含磷为0. 11%左右,约200毫克,主要决定蛋壳弹性和韧性。
微量元素对鸡蛋品质的影响鸡蛋品质包括蛋重、蛋壳质量、蛋壳颜色、蛋形指数等鸡蛋的外部品质和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黄膜强度、化学成分、功能特性、血斑和肉斑、风味等内部品质。
生产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鸡蛋品质是蛋重、蛋壳品质、蛋黄颜色和功能特性。
1锌和锰对鸡蛋品质的影响关于锌在蛋鸡饲养中单独使用的研究报道很少,Wedekind(1990,1992)的研究表明,氨基酸锌的稳定性中等,在生理条件下有很好的溶解性,生物学效价高,可提高蛋壳质量,改善免疫。
在71周龄的产蛋鸡饮水中加入2g/L的NaCl,蛋壳质量降低,当饮水中加入2g/LNaCl的同时,在饲料日粮中加入500mg/kg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可显著降低蛋壳缺陷,提高蛋壳强度。
而大多数的研究表明,锌只有和锰同时添加到蛋鸡日粮中才有效(Holder,1978;Hunntley,1978)。
Tahatapob(1985)对锰和锌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75mg/kg的锰和锌的锌使蛋壳有较高的钙氮比,糖醛酸含量增加,从而改善了蛋壳品质。
在高钙饲料中添加有机锌和锰,其生物利用率高,可显著改善蛋壳质量,在夜间饲喂可保证消化道持续释放钙,从而提高蛋壳质量。
在炎热季节,夜间饲喂可防止蛋壳质量下降(Lowe,1996;Hecher,1996)。
但也有相反的报道,给80周龄未换羽和110周龄换羽一次的产蛋鸡饲喂足够的达到安全水平的锰和锌发现蛋壳质量求得到提高(Daleet.al,1998)。
缺锌母鸡所产的蛋孵化率低,鸡胚发育受阻,死亡率高。
锰对蛋壳和蛋黄品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呙于明等(2000)对25~38周龄和49~57周龄的北京红鸡的研究表明,不同锰源添加水平对蛋鸡生长性能、蛋壳品质、蛋形指数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蛋壳锰含量呈负增长,有机锰组蛋壳锰含量低于无机锰组。
蛋黄锰含量呈现正增长,以蛋氨酸锰组最高,由此说明锰在蛋壳和蛋黄中存留呈现相反的结果,且有机锰有利于蛋黄中锰的存留。
蛋鸡蛋品质遗传参数估计
蛋鸡蛋的品质受到多种遗传参数的影响,包括基因型、基因效应
和遗传方差等。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蛋鸡蛋品质遗传参数:
1. 基因型(Genotypic Effect):指不同基因型对蛋鸡蛋品质
的影响程度。
不同基因型的蛋鸡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可能会对蛋品
质产生显著影响。
2. 基因效应(Genetic Effect):指个体基因对蛋鸡蛋品质的
影响程度。
某些基因可能对蛋鸡蛋的大小、蛋壳颜色、蛋黄颜色等特
征有较大的影响。
3. 环境效应(Environmental Effect):指环境因素对蛋鸡蛋
品质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水平、饲料、温度、湿度等,这
些因素可能会对蛋品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4. 遗传方差(Genetic Variance):指基因效应对蛋鸡蛋品质
的差异贡献程度。
遗传方差越大,说明个体间的基因差异对蛋鸡蛋品
质的影响越大。
5. 遗传相关(Genetic Correlation):指不同遗传特征之间的
相关性。
例如,蛋鸡蛋的大小和蛋壳颜色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即某些基因同时决定了这两个特征。
上述遗传参数可以通过各种统计方法来进行估计,例如遗传方差
分析、配合分析等。
这些估计结果可以用于遗传改良和品种选择的参考。
影响鸡蛋品质的因素
张桂芝(翻译)
(一)与蛋壳品质有关的问题
1 蛋壳畸形的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因为遗传造成的畸形较少;
疾病因素: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新城疫(N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等,是畸形蛋发生的主要原因;
蛋鸡日龄:日龄越大的鸡越容易发生。
2 薄壳无壳或软壳
遗传因素:鸡蛋还没有成熟就产下;
营养因素:日粮中钙、磷、锰或维生素D3 缺乏,磷或食盐过量,用维生素D2取代D3;疾病因素:呼吸道病如鸡毒支原体(MG)、IB、ND、禽流感(AI)、输卵管炎等;
管理因素:磺胺药的使用,环境温度过高(超过30℃),蛋鸡在蛋壳形成时受到惊吓,灭鼠药中毒,或用福美双等处理饲料原料中的霉菌而导致药物中毒;
蛋鸡日龄:日龄越大越容易发生。
3 杂色蛋
遗传因素;
管理因素:鸡舍内湿度过高或过低,在蛋鸡笼子上形成的印记;
霉菌毒素尤其是赭曲霉毒素中毒。
4 质感粗糙或异常、砂壳蛋
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日粮中钙含量过高;
传染病:传支或新城疫、输卵管炎;
管理因素:抗生素使用过量。
5 蛋壳颜色异常
褐壳蛋变白:日粮中尼卡巴嗪(抗原虫药)的使用,ND、AI、IB等传染病;
白壳蛋变黄色:饲料中金霉素超过600g/t,煤气中毒,霉菌毒素尤其是赭曲霉毒素中毒;白壳蛋变褐色:水中铁元素超过0.1ppm;
白壳蛋变成其他颜色:遗传因素。
6 气室歪斜或没有气室
管理因素:收集鸡蛋时操作粗暴,缺乏油脂;
疾病因素:IB, ND等
7 蛋壳上有血斑或血点
遗传因素:褐壳蛋鸡出现较多;
疾病因素:输卵管的炎症;
营养因素:饲料中V A缺乏、亚油酸缺乏;
蛋鸡日龄的影响。
(二)与蛋黄品质有关的问题
1 蛋黄有血斑或肉斑
遗传因素:此种情况褐鸡比白鸡出现多;
营养因素:V A和/或VK的缺乏(比较少出现),其中VK缺乏的原因比较少见;
管理因素:温度和光照的突然改变,磺胺药(主要是SQ)的使用,惊吓等;
蛋鸡日龄:蛋鸡日龄越大出现越多。
2 蛋黄颜色改变
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使用棉籽粕、高粱作为原料时棉籽酚、鞣酸的影响,VE和/或硒的缺乏;
管理因素:尼卡巴嗪的使用、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抗蠕虫药(如哌嗪类)的使用;
寄生虫感染:毛细线虫属寄生虫的感染。
3蛋黄浑浊、浆糊样、橡胶样或瓷器样
营养因素:日粮中使用粗提的棉籽油,其中的锦葵酸和苹婆酸会造成上述现象;
鸡蛋冻伤(-2℃以下)。
4 卵黄沉降
营养因素:硒缺乏
鸡蛋蛋清稀薄
5 颜色变化
黄色与橙色的变化:日粮中胡萝卜素的改变:如是否添加海藻粉、苜蓿粉、麸皮、甘薯、食用色素、辣椒粉等;
橄榄色或浅红色:棉籽粕用量超过5%;
灰色或白色:营养因素:缺少胡萝卜素,使用白色谷物或高粱;疾病因素:某些疾病、毛细线虫感染;
绿色:食盐过量(>100mg/kg);
绿褐色:甜椒粉超过5%;
橘红色:使用了红色色素。
6 扁平黄
卵黄膜太薄:鸡蛋保存过久或保存温度不当;
蛋壳质量不好的间接影响;
尼卡巴嗪的使用。
(三)与蛋清品质有关的因素
1 蛋清稀薄或水样:
遗传因素;
传染病:IB/ND;
物理性因素:PH过高,因鸡蛋的呼吸作用损失CO2;
管理因素:环境或保存温度过高,氨气浓度过高,磺胺药,磷源中铅含量过高,缺油,蛋箱未盖,用某些药物处理谷物(福美双)等;
蛋鸡日龄的影响。
2 云雾状蛋清:
管理因素:新鲜鸡蛋冷藏速度过快(低于4℃),蛋内CO2浓度过高。
3 血斑:
遗传因素:褐鸡较多;
营养因素:VK(较少)或V A缺乏;
管理因素:温度和光照突然变化,连续或短间歇光照,惊吓;
蛋鸡日龄的影响。
4 肉斑:
遗传因素:褐鸡较多,蛋壳上的颜色散落到蛋清中;
营养因素:输卵管中的腐肉对白鸡意味着严重的营养缺乏;
疾病因素:某种传支的早期输卵管损坏、输卵管炎症;
管理因素:惊吓?陈旧的血斑被误以为肉斑;
蛋鸡日龄的影响。
5 颜色异常
绿褐色:B6含量过高,对于新鲜鸡蛋颜色正常;粉色:棉油或棉粕使用过多;
黄色:硝乙脲噻唑(抗原虫药)。
6 腐败:
绿色:多为假单胞菌或霉菌;
黑色:多为变形杆菌或霉菌。
7 臭味或异味:
某些杀虫剂(林丹、BHC等)的使用;
鸡蛋的腐败、蛋库中存放了一些有异味的物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