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及降水的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19
第70|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
梳理
第702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梳理 -
【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定义及最主要的形式. (1)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雹等多种,但主要形式是降雨。
2.降雨的分类。
(1)依据: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
(2)分类: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暴雨。
(3)成因:地形降水、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等。
3.降雨量的测量。
(1)基本仪器:雨量计;(2)单位:毫米。
4.降水的季节变化。
用月降水量直方图表示。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常以图形表示。
)
5、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有5种(北半球陆地):①全年多雨型,②夏季多雨型,③常年湿润型,④冬季多雨型,⑤全年少雨型。
6.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的分布】
1.降水量的区域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是相等的。
2.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2)两地降水较少;(3)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海岸降水较少,大陆东海岸降水较多;(4)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5)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重点记忆:中纬度的亚欧大陆,自东向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多—少—多(或先减少后增加)
4.世界降水量之最。
(1)“雨极”: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2)“干极” :智利北部
阿塔卡马沙漠
5.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地形因素。
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一、降水及形成条件1.降水的形式: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来,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形成的条件:(1)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
(2)有凝结核。
(3)云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3.降水的测量:气象台(站)用雨量器来测量每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的多少。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概念:同一地方,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差异。
2.表示: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1.表示方法: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2.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降水的分布状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名师点睛】降水量: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单位面积上累积的水层深度。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一、气候资料表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月份 1 2 3 4 5 6月均温/℃13.3 14.3 17.7 21.9 25.6 27.3降水量43.2 64.8 85.3 181.9 283.6 257.6/毫米月份7 8 9 10 11 12月均温/℃28.5 28.3 27.1 24.0 19.4 15.0降水量227.6 220.6 172.4 79.3 42.1 23.5/毫米【读图·绘图】根据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画出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思考】1.依据资料绘制的图形读出该地最大月降水量和最小月降水量各为多少,并判断这里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提示:最大月降水量是283.6毫米,最小月降水量是23.5毫米。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该地的年降水量为1 681.9毫米。
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析图】1.赤道与两极:在图中描出赤道和南北极圈,读图可知,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初一地理降水知识点: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⑶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⑷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