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减数分裂第1课时教案2(1)
- 格式:docx
- 大小:11.24 KB
- 文档页数:5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篇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01-12(来源):[暂无]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其次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学问、染色体学问、有丝分裂学问、生殖种类学问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同学全面熟悉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育同学识图、绘图力量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熟悉,培育对立统一和进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熟悉,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同学的实际状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支配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其次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叙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同学思索一系列问题,使他们乐观主动参加到教学中,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六、详细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索(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示同学留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看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案[备课时间]:2012年3月7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关键] 通过对比,分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型] 新课[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二、预习内容(一)有丝分裂1、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略微增大分裂期主要变化为: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中期:形定数析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二)减数分裂2、 精子形成过程:精原细胞(1个)−−→−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 (1个)同源染色体分开等联会四分体−−−→− 次级精母细胞(2个) 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点分裂−−−→− 精细胞 (4个) −−→−变形 精子 ( 4个 )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探究案一、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问题1、 填空:1、时期: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配子 时。
2、特点:细胞分裂 两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 一 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减少一半 。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有丝分裂问题2、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关系如何?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核染色体数目相同,生物体各部位的组织细胞都是体细胞。
性腺产生的用于减数分裂的细胞叫原始生殖细胞。
高二生物必修2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考点解读】1.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模型建构来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复习重点】1、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复习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例题精析】例1、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分子数依次是( )A .4、8、8B .2、4、8C .8、16、16D .8、0、8 【自我诊断】●基础题( )1.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
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A .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 .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C .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D .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2.下图处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B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C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D .此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 ( )3.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
则1号传给6号的染色体条数是( ) A.6 B.23 C.0—22 D.0—23( )4.(高考试题:1997上海)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 ,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B 、ab 、abB.Ab 、aB 、aBC.AB 、aB 、abD.ab 、AB 、ab( )5.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 a —c 阶段(不含 a 、 c 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 DNA 分子数的比由 1 : 2 变为 1 : 1D .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6.青蛙的精卵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 .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 .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 .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D .精核与卵细胞核结合( )7. 果园中同时种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桃树,开花时蜜蜂相互传粉,但不同的果树年年照样结各自口味的果实,不会因互相传粉而改变口味。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2.减数第二次分裂(1)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2)分裂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一半。
3.精子的成熟4个精细胞经复杂的变形形成4个精子。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卵巢。
2.写出图中各种细胞的名称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极体,d.次级卵母细胞,e.卵细胞,f.极体。
3.染色体的行为: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同。
4.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
四、受精作用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减数分裂概念理解1.观察教材P16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分析配子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何关系。
提示: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判断下列生物能否进行减数分裂并说明理由:(1)大肠杆菌:提示:不能。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2)果蝇:提示:能。
果蝇是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变形虫:提示:不能。
变形虫是真核生物,但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观察教材P17图2-2,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其数目和形态结构有何变化?提示: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一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分裂期?减半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减数分裂从细胞水平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
新课标增加了模型建构、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新增内容旨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江西省教学要求中阐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
模型建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
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
在此过程,科学家对减数分裂有过多种预想,我们的学生可做类似的模型预构,再根据显微观察结果进行纠错,从做中学,体味发现的乐趣。
2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
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教学目标3.1知识目标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2 能力目标通过分步建构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创新的能力。
3.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理解精子形成过程;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3、比较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1 、培养识图能力。
2、培养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2、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对于染色体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具备,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
三、重点难点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 ,本节内容计划3 课时。
其中“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1 课时。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是“精子的形成过程” ,尤其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分析和理解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这节课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本概念多而集中,理解难度大、易混淆,如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第二,减数分裂中连续进行了两次分裂,又复杂又抽象,以往的有丝分裂相关特征容易干扰新知识的构建。
第三,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即分离、自由组合及交叉互换等,多种变化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引入: 以前我们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答: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提问: 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答: 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
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
提问: 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
(答: 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
提问: 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 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活动2【讲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1. 减数分裂的概念
提问: 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ppt 展示)强调: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T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同时ppt 展示)
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
在曲细精管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
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有丝分裂。
)
2. 精子形成的过程
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数量变化?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分步详解减数分裂过程。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观察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
变化,细胞体积的变化
(2) 动画演示: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提问: 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教师点拔: 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教师讲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有重要意义。
(3) 动画演示:减I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I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I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4) 动画演示: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 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
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5) 动画演示: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变化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 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
半吗?
(6) 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
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7) 再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提问: 减数两次
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复制、联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
丝点分裂等
活动3【活动】动手体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在作业本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表
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然后每组代表表达交流。
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多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动脑、动口、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4【练习】温故知新
1、关于四分体正确的叙述是()
A. 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 —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 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D. 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2、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确切的是()
A.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成的两条染色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
C. 相同来源的染色体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3、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下面哪一种是正确的?()
A. 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B. 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C.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活动5【测试】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人的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其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四分体的数量是()
A.184 个
B.92 个
C.46 个
D.23 个
2、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40 条,那么该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
A.10 条
B.20 条
C.40 条
D.80 条[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3、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A.2,2,4
B.2,2,2
C.1,4,4
D.1,2,2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与其DNA分子数之比是()
A」:2B.I : 4C.1 : 8D.2 : I
5、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某动物细胞中有24 条染色体,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A.12 条
B.24 条
C.36 条
D.48 条
活动6【作业】知识迁移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试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