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地形图使用基础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8
识图知识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林业地形图使用基础汇总一、什么是林业地形图?林业地形图是指对森林及其周边地形、水文等进行详细勘测、测量、绘制、标志而得到的地形图。
其主要用于林区规划和设计、林地管理和保护、林业经济、林业科学研究等方面。
林业地形图具有详细标注林地植被类型、木龄、林龄、树种、地形高度、坡度、坡向等信息的特点。
二、林业地形图的绘制林业地形图的绘制需经过多个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测量,包括地形高程、坡度、坡向、水文等。
其次需要制图,制图分为手绘和计算机绘图两种方式。
手绘需要规划出各种符号、线型等,将测量后的数据转化为图形表现。
计算机绘图也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图形化表现,并进行标注和注释。
三、林业地形图的使用林业地形图除了可以用于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还可以被用作科学研究、资源开发、教育等领域。
例如,林业地形图可以用于:1.林木生长状况评价:根据林木种类、年龄、株高和树冠指数等观测指标,进一步分析及评价森林资源现状,为林业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林业研究:通过分析林海热量、水分等的分布情况,了解林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变化。
根据不同地形、不同树种、不同林分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研究林木光合作用规律与林分生态系统的运行情况。
3.自然资源利用:林业地形图可以被用于森林资源开发、水利工程的规划、铁路和公路修造、城市建设等方面。
例如,在进行金属矿、银矿石、铜矿石、水泥矿床等勘探时,可根据地形图,选择最便利的勘探路线和勘探方法。
四、林业地形图的分类根据具体目的和用途,林业地形图的分类可以分为多种,包括:1.森林资源地形图2.森林生态地形图3.森林防火地形图4.森林水文地形图五、常见符号说明在林业地形图中,各种符号和线型代表不同的事物或概念。
常见符号如下:1.标高线:代表海拔高度2.等高线:代表地形高度3.道路符号:代表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4.河流符号:代表河流、湖泊等水域5.林分符号:代表不同种类的林分六、小结林业地形图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地形图类别之一,涉及到多个领域。
地形图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图面资料。
在农林业生产中,土地规划、资源开发、森林资源调查、林区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运输道路的勘察设计、水利工程规划等等工作都是在地形图上进行的。
因此,正确使用地形图是我们每个林业工作者必备的知识。
一、地形图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物,经过测量,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线条综合后表现在图纸上,形成与地面相似的图形,称为地形图。
地形:是地物地貌的总称。
地物:指地面上诸如房屋、道路、田园、城镇、河流等物体。
地貌:指地面上高低起伏如山岭、平原、断崖、绝壁等形体,是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高地和凹地的总称。
(二)分类地形图按比例尺大小、内容、用途等的不同可进行如下分类:1.按比例尺大小分: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1/5000、1/10000等;中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1/25000等;”壤尺地形图,比例尺小于1/100000。
2.按地形图的内容分类:(1)普通地形图:具有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要素的地形图。
(2)专门地形图:除具有普通地形图的各要素外还包括某些特有的专门资料要素。
3.按地形图的用途可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军用图、飞行图、航海图等。
目前,我省林业生产中所用地形图是除去军事要素的中比例尺普通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内容地形图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地形图的符号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反映,绝大部分是按比例的,但为了突出某些要素,往往也出现超比例现象。
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很多,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都有共同的统一规定,按其符号形式可归纳为四类:1.轮廓地物符号:较大的房屋、湖泊、果园、森林等,其轮廓按比例缩绘;2.线状符号:如公路、铁路、河流、沟渠等,其长度按比例尺,宽度无法按比例尺表示;3.独立物体的超比例符号:如水井、独立树、独立屋、塔及有方位意义的地物;4.数字和文字注记:即图上用文字和数字说明各种内容所表达的意义、名称和数量。
林业制图基础知识作为信息传输工具和空间信息载体的林业地图,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林业科研、设计、教学的必用工具之一。
目前,林业专题地图除传输本专业及其它专业(如农业、牧业、水利、交通等)的直接信息外,还可以传输综合性间接信息,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地图的基础知识1.地图的性质:国际制图协会(ICA)曾对地图下的定义是:地图是一种描述地理实体的符号化的图像,根据应用目的进行设计,恰当地描述空间关系,表现所选择的各种要素或特征,并经过地图制图工作者的取舍等富有创造性的处面而成的产品。
地图作为一种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是一种科学技术新产品。
地图是依据一定数学法则,使用专门的符号系统,经过取舍和概括,表现客观世界的图形新产品。
地图上表现着空间现象的诸多数量特征及其联系和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使得用图者得到空间时度(坐标、长度、面积、高度等)及其相互关系的信息,同时地图还带有艺术性。
2.地图的特点:⑴形象直观性地图上所表示的内容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地图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制图对象的形象特征和分布规律,而且还能显示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制图对象在空间与时间中的变化。
这种直观感受效果是文字语言所达不到的。
⑵地理方位性由于地图具有严格的地理坐标系统和绘控制基础,它能正确反映制图对象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图图形与实地制图对象具有相对应的形状、相互位置和空间结构,因此,可以根据地图确定任何对象的位置、方向。
⑶几何精确性地图不仅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基础上,而且在地图编绘与制印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保证其应有的精度,从而可以从地图上取得所需的各种数学指标(面积、长度、方法等)。
3.地图的功能⑴地图信息传输功能地图信息传输是从编图到用图、从编图者到用图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全过程。
也就是编图者需要深刻认识制图对象、充分利用原始信息,考虑用图者的需求,将信息加工处理,运用地图语言,通过通道,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用图者。
地形图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图面资料。
在农林业生产中,土地规划、资源开发、森林资源调查、林区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运输道路的勘察设计、水利工程规划等等工作都是在地形图上进行的。
因此,正确使用地形图是我们每个林业工作者必备的知识。
一、地形图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物,经过测量,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线条综合后表现在图纸上,形成与地面相似的图形,称为地形图。
地形:是地物地貌的总称。
地物:指地面上诸如房屋、道路、田园、城镇、河流等物体。
地貌:指地面上高低起伏如山岭、平原、断崖、绝壁等形体,是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高地和凹地的总称。
(二)分类地形图按比例尺大小、内容、用途等的不同可进行如下分类:1.按比例尺大小分: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1/5000、1/10000等;中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1/25000等;小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小于1/100000。
2.按地形图的内容分类:(1)普通地形图:具有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要素的地形图。
(2)专门地形图:除具有普通地形图的各要素外还包括某些特有的专门资料要素。
3.按地形图的用途可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军用图、飞行图、航海图等。
目前,我省林业生产中所用地形图是除去军事要素的中比例尺普通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内容地形图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地形图的符号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反映,绝大部分是按比例的,但为了突出某些要素,往往也出现超比例现象。
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很多,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都有共同的统一规定,按其符号形式可归纳为四类:1.轮廓地物符号:较大的房屋、湖泊、果园、森林等,其轮廓按比例缩绘;2.线状符号:如公路、铁路、河流、沟渠等,其长度按比例尺,宽度无法按比例尺表示;3.独立物体的超比例符号:如水井、独立树、独立屋、塔及有方位意义的地物;4.数字和文字注记:即图上用文字和数字说明各种内容所表达的意义、名称和数量。
林业制图基础知识作为信息传输工具和空间信息载体的林业地图,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林业科研、设计、教学的必用工具之一。
目前,林业专题地图除传输本专业及其它专业(如农业、牧业、水利、交通等)的直接信息外,还可以传输综合性间接信息,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地图的基础知识1.地图的性质:国际制图协会(ICA)曾对地图下的定义是:地图是一种描述地理实体的符号化的图像,根据应用目的进行设计,恰当地描述空间关系,表现所选择的各种要素或特征,并经过地图制图工作者的取舍等富有创造性的处面而成的产品。
地图作为一种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是一种科学技术新产品。
地图是依据一定数学法则,使用专门的符号系统,经过取舍和概括,表现客观世界的图形新产品。
地图上表现着空间现象的诸多数量特征及其联系和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使得用图者得到空间时度(坐标、长度、面积、高度等)及其相互关系的信息,同时地图还带有艺术性。
2.地图的特点:⑴形象直观性:地图上所表示的内容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地图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制图对象的形象特征和分布规律,而且还能显示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制图对象在空间与时间中的变化。
这种直观感受效果是文字语言所达不到的。
⑵地理方位性:由于地图具有严格的地理坐标系统和绘控制基础,它能正确反映制图对象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图图形与实地制图对象具有相对应的形状、相互位置和空间结构,因此,可以根据地图确定任何对象的位置、方向。
⑶几何精确性:地图不仅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基础上,而且在地图编绘与制印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保证其应有的精度,从而可以从地图上取得所需的各种数学指标(面积、长度、方法等)。
3.地图的功能⑴地图信息传输功能:地图信息传输是从编图到用图、从编图者到用图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全过程。
也就是编图者需要深刻认识制图对象、充分利用原始信息,考虑用图者的需求,将信息加工处理,运用地图语言,通过通道,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用图者。
林业地形图使用基础地形图就是表示地形、地物得平面图件,就是用测量仪器把实际测量出来,并用特定得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得。
它就是地面上地形与地物位置实际情况得反映。
ﻫ地形图上表示地形得方法很多,最常用得就是以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并用特定得符号表示地物,一般得地形图都就是由等高线与地物符号所组成。
ﻫ因为借助地形图可对一个地区得地形、地物、自然地理等情况有初步得了解,甚至能初步分析判断某些地质情况,地形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初步选择路线,制定计划。
ﻫ一、地形图得内容与表示方法ﻫ(一)比例尺就是实际得地形情况在图上缩小得程度。
因为地面上地形与地物就是不可能按实际大小在图上绘出,而必须按一定比例缩小,因此地形图上得比例尺也就就是地面上得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距离之比数,一般有数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与自然比例尺,往往标注在地形图图名下面或图框下方。
1.数字比例尺就是用分数表示,分子为1,分母表示在图上缩小得倍数,如万分之一则写成1:10000,二万五千分之一写成1:25000。
2.线条比例尺或称图示比例尺,标上一个基本单位长度所表示得实地距离。
ﻫ3.自然比例尺:把图上l厘米相当实地距离多少直接标出,如1厘米=200米。
ﻫ此外,比例尺得精度也就是一个重要得概念。
ﻫ人们一般在图上能分辩出来得最小长度为0、1毫米,所以在图上0、1毫米长度按其比例尺相当于实地得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得精度。
例如比例尺为1:1000其0、1毫米代表实地0、1米,故1:1000之地形图其精度为0、1米。
ﻫ从比例尺得精度瞧出不同比例尺得地形图所反映得地势得精确程度就是不同得,比例尺越大,所反映得地形特征越精确。
(二)地形得符号一般用等高线表示。
1、等高线得含含义及其特征ﻫ等高线就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等高线得特点为:(1).同线等高。
即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2).自行封闭。
各条等高线必自行成闭合得曲线,若因图幅听限不在本幅闭合必在邻幅闭合。
林地一张图在森林资源管理应用的问题探究发表时间:2019-06-17T11:51:08.30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作者:葛琪[导读] 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林地管理工作的支持,只有林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才能确保森林资源培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林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突出作用。
为了保证对林地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在进行管理活动中引入了3S技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林地构建出林地一张图,实现对林地的全面管理。
同时,3S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林地相关的数据库得到快速更新,为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这对管理精细化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
牡丹江市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规划调查设计队3S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使林地管理工作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还能实现对林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对林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从当前林业和林地管理工作的发展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会限制林地一张图的应用效果,使其自身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此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林地一张图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问题展开分析,并且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林地一张图建设的作用林地一张图的建设可以为后续的林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确保对林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应用,使其能够为森林资源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依据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定中的相关细则,不得存在林地保护与利用标准不符的现象。
在对森林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已经林地落界的分布进行全面勘察之后,结合相关的数据和图像,将其以矢量图的方式呈现给相关的管理人员,为林地管理和资源配置提供精确的参数参考和图像参考,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林地一张图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介绍1、林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林地一张图在建设的过程中,依托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林地基础信息的全面整合,通过林地一张图可细致的了解到林地空间参数,为森林资源的抚育工作和林地更新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参考。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林地利用情况的实时更新,与林地使用现状、森林采伐图和森林植被恢复图等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帮助林业人员全面了解森林的使用情况和森林覆盖情况,为后续的林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林业制图方法(参考)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一、准备工作 ................................................................................................................. (一)设施设备准备................................................................................................1、硬件准备 ............................................................................................................2、软件准备 ............................................................................................................ (二)人员准备 ......................................................................................................... (三)准备方法 . (5)1、操作系统调试 ...................................................................................................2、制图软件安装、调试......................................................................................二、基本知识 ................................................................................................................. (一)基本概念 .........................................................................................................1、地图单位 ............................................................................................................2、比例尺.................................................................................................................3、影像的分辨率 (9)(二)Arcgis平台简介.............................................................................................1、Arcgis的运行模式 ...........................................................................................2、桌面版的几个组件 (11)3、Arcgis运行界面................................................................................................ (三)坐标系统 .........................................................................................................1、地理空间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错误!未定义书签。
林业地形图使用基础地形图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图件,是用测量仪器把实际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的。
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
地形图上表示地形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并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地物,一般的地形图都是由等高线和地物符号所组成。
因为借助地形图可对一个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等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甚至能初步分析判断某些地质情况,地形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初步选择路线,制定计划。
一、地形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一)比例尺是实际的地形情况在图上缩小的程度。
因为地面上地形与地物是不可能按实际大小在图上绘出,而必须按一定比例缩小,因此地形图上的比例尺也就是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距离之比数,一般有数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自然比例尺,往往标注在地形图图名下面或图框下方。
1.数字比例尺是用分数表示,分子为1,分母表示在图上缩小的倍数,如万分之一则写成1:10000,二万五千分之一写成1:25000。
2.线条比例尺或称图示比例尺,标上一个基本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实地距离。
3.自然比例尺:把图上l厘米相当实地距离多少直接标出,如1厘米=200 米。
此外,比例尺的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人们一般在图上能分辩出来的最小长度为0.1毫米,所以在图上0.1毫米长度按其比例尺相当于实地的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例如比例尺为1:1000其0.1毫米代表实地0.1米,故1:1000之地形图其精度为0.1米。
从比例尺的精度看出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所反映的地势的精确程度是不同的,比例尺越大,所反映的地形特征越精确。
(二)地形的符号一般用等高线表示。
1.等高线的含含义及其特征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等高线的特点为:(1).同线等高。
即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2).自行封闭。
各条等高线必自行成闭合的曲线,若因图幅听限不在本幅闭合必在邻幅闭合。
(3).不能分叉,不能合并。
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等高线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基本内容,从这一意义上说地形图也就是等高线的水平投影图(当然,还要附加一些内容)。
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等高线的零点。
按此可算出任何地形的绝对高程。
等高距——切割地形的相邻两假想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
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中等高距是固定的。
等高线平距——在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它的长短与地形有关。
地形坡缓,等高线平距长,反之则短。
2.各种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的特征。
(1)山头与洼地从图3—2—1中可见山头与洼地部是一圈套着一圈的闭合曲线。
但它们可根据所注的高程来判别。
封闭的等高线中,内圈高者为山峰,如图中A。
反之则为洼地,如图中B。
图3-2-1 山头与洼地之等高线特征两个相邻山头间的鞍部,在地形图中为两组表示山头的相同高度的等高线各自的闭相邻并列,其中间处为鞍部,如图C。
两个相邻洼地间为分水岭,在图上为两组表示凹陷的相同高度等高线各自封闭,相邻并列,如图D。
(2).山坡山坡的断面一般可分为直线(坡度均匀),凸出,凹入和阶梯状四种。
其中等高线平距之稀密分布不同。
均匀坡,相邻等高线平距相等。
凸出坡:等高线平距下密上疏。
凹入坡:等高线平距下疏上密。
阶梯状坡:等高线疏密相间,各处平距不一。
(3).悬崖、峭壁:当坡度很陡成陡崖时等高线可重叠成一粗线,或等高线相交,但交点必成双出现。
还可能在等高线重迭部分加绘特殊符号。
(4).山脊和山谷:如图3-2-2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图3-2-2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特征(5).河流当等高线经过河流时,不能垂直横过河流,必须沿着河岸绕向上游,然后越过河流再折向下游离开河岸,图3-2-3。
图3-2-3河流等高线特征3.地物符号地形图中各种地物是以不同符号表示出来的,有以下三种:(1)比例符号是将实物按照图的比例尺直接缩绘在图上的相似图形,所以也称为轮廓符号。
(2)非比例符号当地物实际面积非常小,以致不能用测图比例尺把它缩绘在图纸上,常用一些特定符号标注出来它的位置。
(3)线性符号长度按比例,而宽窄不能按比例的符号,某种地物成带状或狭长形,如铁路、公路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宽窄却不按比例尺。
以上三种类型并非绝对不变的,对于采用那种符号取决于图的比例尺,并会在图例中标出。
二、读地形图阅读地形图的目的是了解,熟悉工作区的地形情况,包括对地形与地物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因而不单要认识图上的山、水、村庄、道路等地物,地貌现象,而是要能分析地形图,把地形图的各种符号和标记综合起来连成—个整体。
以便利用地形图为地质工作服务。
读图的步骤如下:1.读图名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
从图名上大致可判断地形图所在的范围。
2.认识认识地形图的方向除了一些图特别注明方向外,一般地形图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右面为东,左面为西。
有些地形图标有经纬度则可用经纬度定方向。
3.认识地形图图幅所在位置,从图框上所标注的经纬度可以了解地形图的位置。
4.了解比例尺从比例尺可了解图面积的大小,地形图的精度以及等高线的距离。
5.结合等高线的特征读图幅内山脉、丘陵、平原、山顶、山谷、陡坡、缓坡、悬崖等地形的分布及其特征。
6.结合图例了解该区地物的位置,如河流、湖泊、居民点等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该区的自然地理及经济、文化等情况。
如图3-2-4所示为某地区地形图。
2007-07-15 2007-07-15 |如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三、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上图中甲的海拔高度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是500米。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上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四、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1、山顶和盆地四、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2、陡坡和缓坡坡度大小的比较和判定见本网站《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比较》一文。
四、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3、鞍部四、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4、悬崖》悬崖高度的计算见本网站《等高线地形图中悬崖高度的计算一文。
四、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1、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第一步:根据剖面线的水平距离和沿剖面线的高度差确定四、地形剖面图2、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方法二:量距离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山东潘东勋李明霞等值线读图题作为一种重要读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等值线读图题的读图技巧和读图分析能力呢?以下是笔者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作的一些探讨。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1)数量上的特性。
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图上水平距离可换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
地表每一种地貌形态在等高线图上都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
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缓陡。
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
(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三,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见下表)第四,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2)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情况下,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3)工厂区位的选择。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4)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等情况,再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5)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结合河流流向可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可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例题: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第1��3题。
1. 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A. ①<③B.①<②C. ①>②D. ③=④2. 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3. 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开发整治的措施是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C.修梯田、种植水稻D.营造混交林解题思路:这组题是在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图判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自然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决策人类活动的综合判断能力。
第1题主要考查对等高线图的判断能力。
首先可从图中的图例判断出这是一幅等高线圈,然后从等高线的疏密情况、坡面线的选取情况判断出①线所在地区的坡度最大,③和④的等高线疏密情况不同,坡度也应不同,即可得到答案。
第2题主要考查对地形��气候��植物生长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掌握情况,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