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识图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76.88 KB
- 文档页数:37
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必须学看地形图。
地形图(以下简称地图)则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图。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地表平坦起伏的自然状态。
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地物:是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的固定性物体。
如江河、湖泊、道路、村庄等。
定向越野所用的地图是由地图比例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指北方向线和图例注记五大要素组成。
(一)、地图比例尺地图上某线段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叫地图比例尺。
即:地图比例尺=图上长: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例如,某幅地图的图上长1cm,相当于实地水平距离10000cm,则此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
1、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比例尺的大小通常依比值大小来衡量,比值大,比例尺就大。
如1:10000就大于1:15000。
图幅面积相等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其图幅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详细。
如1:10000地图上的1平方厘米相当于实地10000平方米,1:100000地图上的1平方厘米相当于实地1000000平方米。
国际定联规定,定向越野一般采用1:15000比例尺地图,为适应特殊地形的需要,也可使用其它比例尺地图。
根据我国的现有条件,以采用1:10000比例尺地图为宜。
2、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定向越野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是用数字比式表示,如1:10000。
个别地图除用数字比式表示外,还绘有图解比例3、图上量读实地距离(1)、用直尺量算:先用直尺量取图上两点长度,然后依据地图比例尺按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为:实地距离=图上长×比例尺分母如在1:10000地图上量取两点长度为1.2CM,则实地水平距离=l.2×10000=120(M)(2)、目估法:即先估计图上两点长度,尔后按公式计算。
定向越野时,一般是在运动中求实地距离,主要是采用目估法。
图上距离越长,估计误差就越大,可以采用分段目估。
图上量取的距离,都是水平距离,而实地总是起伏不平的,实际距离往往大于水平距离。
地形图的一般常识和使用方法地形图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图面资料。
在农林业生产中,土地规划、资源开发、森林资源调查、林区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运输道路的勘察设计、水利工程规划等等工作都是在地形图上进行的。
因此,正确使用地形图是我们每个林业工作者必备的知识。
一、地形图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物,经过测量,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线条综合后表现在图纸上,形成与地面相似的图形,称为地形图。
地形:是地物地貌的总称。
地物:指地面上诸如房屋、道路、田园、城镇、河流等物体。
地貌:指地面上高低起伏如山岭、平原、断崖、绝壁等形体,是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高地和凹地的总称。
(二)分类地形图按比例尺大小、内容、用途等的不同可进行如下分类:1.按比例尺大小分: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1/5000、1/10000等;中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1/25000等;”壤尺地形图,比例尺小于1/100000。
2.按地形图的内容分类:(1)普通地形图:具有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要素的地形图。
(2)专门地形图:除具有普通地形图的各要素外还包括某些特有的专门资料要素。
3.按地形图的用途可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军用图、飞行图、航海图等。
目前,我省林业生产中所用地形图是除去军事要素的中比例尺普通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内容地形图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地形图的符号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反映,绝大部分是按比例的,但为了突出某些要素,往往也出现超比例现象。
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很多,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都有共同的统一规定,按其符号形式可归纳为四类:1.轮廓地物符号:较大的房屋、湖泊、果园、森林等,其轮廓按比例缩绘;2.线状符号:如公路、铁路、河流、沟渠等,其长度按比例尺,宽度无法按比例尺表示;3.独立物体的超比例符号:如水井、独立树、独立屋、塔及有方位意义的地物;4.数字和文字注记:即图上用文字和数字说明各种内容所表达的意义、名称和数量。
怎样识别林业地形图为了提高林业技术业务人员的识图能力,适应林业的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对林业的需要,收集到一些识别地形图知识,供广大林业工作者参考。
地形图是反映实地地形的可靠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个“可靠资料”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识图知识。
(一)地形图比例尺1、什么是比例尺?是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水平距离之比(即图上长与实地长之比)叫比例尺。
2、区别比例尺的大小地形图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例尺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比值的大小则是依比例尺分母确定的,分母越大,则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则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
(二)怎样识别地貌1、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同一条曲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所以叫等高线。
2、等高线的特点(1)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度都是相等的;(2)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3)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稀,坡度缓;(4)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保持水平相似的关系。
3、识别地貌凡是最小的闭合圆圈都是山顶。
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向里凹入的,就是山谷。
两个山顶之间,两组等高线凸弯相对的是鞍部,若干个山顶与鞍部连接的凸起部分就是山脊。
(三)基本地貌及等高线图形1、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
2、凹地:比周围地面低洼,且经常无水的低地、叫凹地。
大而深的凹地,叫盆地。
3、山脊:山顶到山麓的凸起部分,等高线图形特点是一组由山顶向山麓凸出、两侧对称的曲线。
4、山谷:是指两山脊间的低凹部分,山谷等高线图形特点与山脊等高线正好相反,是一组凸向高处且两侧对称的曲线。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凹部位,形似马鞍叫鞍部。
6、山岭:是许多山顶、山脊、鞍部连接形成的,具有陡峭的山坡和明显的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
掌握了上述基本地貌及其等高线图形特点,对地貌阅读非常重要。
实地地貌都是这些基本地貌错综复杂的组合,只有认识了基本地貌及其等高线特点,才能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地貌判读。
地质地形图的种类及其识别方法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图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主要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对于理解地球地形、地势起伏、地貌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上的符号是表示地形特征的重要标识,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对于正确理解地形图至关重要。
常见的地形图符号包括山脉、河流、湖泊、道路、铁路、城市等。
通过地图图例或者说明,可以了解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地形特征,从而准确地解读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表示地形高度的重要元素,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间隔距离等信息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高低起伏等情况。
等高线的闭合区域表示山峰或者山谷,等高线的间隔越近表示地形的变化越陡峭,通过分析等高线的走势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
三、地形图的色彩运用地形图上的色彩也是表示地形特征的重要方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特征。
比如绿色表示森林、蓝色表示水域、棕色表示山地等。
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图上的地形分布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形图。
四、地形图的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比例的重要标识,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地图上距离的实际长度。
在读取地形图时,可以根据比例尺的信息来准确测量地图上各个地点之间的距禀,帮助读者更好地规划路线或者了解地理位置关系。
五、地形图的方位标识地形图上的方位标识是表示地图方向的重要指示,通过方位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正北方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地形分布情况。
在使用地形图时,要注意方位标识的位置,确保地图的朝向正确,避免产生误解。
六、地形图的综合分析在阅读地形图时,要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技巧,结合符号解读、等高线分析、色彩运用、比例尺测量、方位标识等信息,全面理解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地形图所表达的地形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地球地形、地势起伏等情况。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理学和相关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用于表达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城市及道路等。
这类地图不仅能帮助人们了解某一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更是户外活动、地质勘探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掌握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将会使我们在野外行走、科学探测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一、理解地形图的基本元素在开始阅读地形图之前,首先要了解其基本元素。
一般来说,地形图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符号:地图上用来表示不同地物的图例,包括点、线、面符号,例如山峰用三角形表示,河流用蓝色曲线表示等。
这些符号需参考地图的图例说明。
比例尺:显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通常以数字或分数表示。
例如1:100000表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0厘米(或1千米)。
了解比例尺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实际距离。
等高线:表现地面的高程变化,是地形图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反映地势的陡峭程度,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方位:通常情况下,地图上会标注北方指向。
在野外行走时掌握方位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迷失方向。
地物标注:包括城镇、道路、桥梁、公共设施等信息,通常会采用特定符号或文字标识,用于帮助使用者识别和定位。
二、使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征掌握如何解读等高线是有效利用地形图的一项重要能力。
通过观察等高线,我们可以快速获得地形起伏情况的信息。
判断坡度:等高线密集:两个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较小,这样的区域坡度陡峭。
等高线稀疏:两个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较大,说明此处坡度平缓。
识别山峰与山谷:山峰:在地图上通常呈现为由多个等高线环绕而成的小圈,中心点是该山峰最高点。
山谷:常表现为一系列幅度逐渐减小的等高线,在相邻两个高程圈之间往往有较低的点(即谷底)。
判断河流走向:河流流动方向与等高线交叉时是呈现“V”字型,V字顶部指向水源(上游),而V字底部则指向河口(下游)。
三、识别地物与环境特征除了掌握基本元素和等高线知识外,我们还需要通过地图上的符号和标注来理解周边环境和可直接观察到的地物。
地理地形图解读方法总结地理地形图是用来展示地球表面地貌特征和地势高低变化的重要工具。
正确的解读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地貌形成过程和地理环境特点。
以下是一些地理地形图解读的方法总结:1. 高低变化的理解地理地形图中的等高线可以显示地形的高低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等高线的间距和密度,我们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起伏程度。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的变化越剧烈;等高线的间距越大,表示地形的变化越缓和。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解读地质地貌非常重要。
2. 水系和河流的分析地理地形图中还会显示水系和河流的信息。
通过观察河流的走向和密度,我们可以判断地势的起伏和水流的通道。
河流的汇合和分支点也会反映地形的特点。
通过分析水系和河流,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水文循环和地理分布。
3. 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地理地形图还会显示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的信息。
通过观察不同区域的颜色和标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城市分布、农田分布和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这对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区域规划非常重要。
4. 制图符号和图例的理解在解读地理地形图时,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制图符号和图例。
制图符号可以表示不同地貌特征、水文特征和人文特征。
图例会解释这些制图符号的具体含义。
只有了解这些符号和图例,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地图上的信息。
5. 地形与地球的关系最后,在解读地理地形图时,我们需要将地形的变化和地球的其他要素联系起来。
地形和气候、植被、岩性以及地震活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地形与地球其他要素的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综上所述,通过正确地解读地理地形图,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和地理环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资料:。
教你识别地形图一.地形图在我们工作中作用上有何重要作用我们单位工作总是离不开地图的。
有的同志把地图比作是“协同作战的共同语言”,“无声向导”,“调查员的眼睛”等等。
这些比喻生动、恰当地表明了地图在野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是反映实地地形的可靠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个“可靠资料”,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识图知识。
(一)地形图比例尺1. 什么是比例尺就是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水平距离之比(即图上长与实地长之比),就叫做地图比例尺。
比如,图上甲、乙两点间长一厘米,该两点间在实地的水平距离为五万厘米,地图比例尺就是五万分之一;实地为十万厘米,就是十万分之一。
地形图上比例尺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三种:数字表示、直线比例尺、经纬线比例尺。
用数字表示时,也有两种。
一是分式,用分子“1”表示图上长,分母表示实地相应水平距离,如1/5000、1/100000;另一种是比式,如1:5万、1:10万。
也有用文字表示的,如五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
直线比例尺:为便于直接在地图上量测距离,免除计算的麻烦,地图上都绘有图解式的比例尺。
因为这种比例尺是用直线表示,所以称为直线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的制作方法,是在一直线上,以1厘米或2厘米为基本单位,作为尺头;截取若干与尺头相等的线段做为尺身;再将尺头等分十小格,然后以尺头与尺身的接合点为零,分别注记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即成直线比例尺。
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小于百万分之一的地图,在图例中都绘有经纬线比例尺。
同时还注有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也叫主比例尺,它是表示没有变形地方的比例尺,也就是标准纬线上的比例尺。
2. 大小不同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比值的大小则是依比例尺分母(后项)确定的。
分母越大,则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则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
就象两个人分一个苹果就比四个人分一个苹果分的多的道理一样。
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有什么作用?(1)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着实地范围在地图上缩小的程度。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条幅法:将地界线一次线性测量出来,然后在红蓝光绘图仪上编绘出来。
2. 直接导线法:选取山脊、河道、谷底或河床等要素的直线来进行测量,再用导线测量出其他要素。
3. 曲线导线法:选取地形要素的曲线作为导线,通过插值方法在导线上测量出其他要素。
4. 剖面测量法:选取沿着地面某一直线线段或闭合曲线剖面为测线,沿该线逐点测量地面高程。
5. 影像解译法:利用航空遥感影像或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地物解译,识别地形要素,然后用数字化方式编绘地形图。
6. 栅格化法:将地形分割成网格,每个网格内的高程由数字高程模型(DEM)提供,以此来绘制地形图。
在实际操作中,常会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测绘,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地形数据。
地形图的一般常识和使用方法地形图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图面资料。
在农林业生产中,土地规划、资源开发、森林资源调查、林区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运输道路的勘察设计、水利工程规划等等工作都是在地形图上进行的。
因此,正确使用地形图是我们每个林业工作者必备的知识。
一、地形图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物,经过测量,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线条综合后表现在图纸上,形成与地面相似的图形,称为地形图。
地形:是地物地貌的总称。
地物:指地面上诸如房屋、道路、田园、城镇、河流等物体。
地貌:指地面上高低起伏如山岭、平原、断崖、绝壁等形体,是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高地和凹地的总称。
(二)分类地形图按比例尺大小、内容、用途等的不同可进行如下分类:1.按比例尺大小分: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1/5000、1/10000等;中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1/25000等;”壤尺地形图,比例尺小于1/100000。
2.按地形图的内容分类:(1)普通地形图:具有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要素的地形图。
(2)专门地形图:除具有普通地形图的各要素外还包括某些特有的专门资料要素。
3.按地形图的用途可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军用图、飞行图、航海图等。
目前,我省林业生产中所用地形图是除去军事要素的中比例尺普通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内容地形图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地形图的符号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反映,绝大部分是按比例的,但为了突出某些要素,往往也出现超比例现象。
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很多,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都有共同的统一规定,按其符号形式可归纳为四类:1.轮廓地物符号:较大的房屋、湖泊、果园、森林等,其轮廓按比例缩绘;2.线状符号:如公路、铁路、河流、沟渠等,其长度按比例尺,宽度无法按比例尺表示;3.独立物体的超比例符号:如水井、独立树、独立屋、塔及有方位意义的地物;4.数字和文字注记:即图上用文字和数字说明各种内容所表达的意义、名称和数量。
图例(二)比例尺1.概念:所谓比例尺就是图上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对的水平线段长度之比。
图上线段长度 1比例尺= —————————————— = ——实地对应的水平线段长度 N式中:1/N 表示实地水平线段长度的缩”妒,如1/10000表示缩小10000倍)。
2.几种形式的比例尺(1)数字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表示,如1/50000写成1:50000;(2)图解比例尺:就是用简易的图式来表示图面与实地长度的关系,常用的是直线比例尺,如比例尺为1/50000(3)文字说明式:直接用文字说明图上某一单位的长度等于实地相应的水平长度。
如图上1cm等于实地相应水平长度五百米,这时图上的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
3.关于比例尺的精度比例尺越大,精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因为大比例尺地形图能够在某一图幅内较全面而完善地反映实地的各种地物、地貌,所以精度高,清晰易看。
”壤尺地形图,对一些较小的地物、地貌无法表示出来,其精度较大比例尺低。
我省目前所使用的地形图为1/5万比例尺地形图或以此放大成的1/2.5万比例尺地形图,长江流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目前已开始使用1/1万比例尺的大比例地形图。
(三)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1.经、纬度的一般概念在挂图上有纵向和横向的细线,纵向的线叫“经线”,横向的线叫“纬线”,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状的格子叫“经纬网”在经纬度两端注有的“***°**′”称作经、纬度。
地形图除了图幅角上注有经纬度外,还按一定规则在图幅上绘制互相垂直的网状格子,由于每一整小格这样的格子相当于实地边长为1公里的正方形,所以称为“公里网”。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
将地球表面按纵向划分为360等分,每1等分为1度,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的经线为0度,分别向东,向西0~180度,向西为“西经”,向东为“东经”。
纬度是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以赤道为起始点(0°)将地球南北表面分别划分为90等分,每一等分为1°,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
2.分幅与编号为了便于使用地形图,常常将大面积地形图进行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故称国际分幅,这是1891年第五届国际地理学代表大会决定的。
各种比例尺图幅的划分和编号都是由经差6°、纬差4°的百万分之一比例尺图为基础的。
(1)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和编号国际百万分之一的地图分幅编号,是将整个地球表面用经线分成60个6°的纵行,从经度180°开始向东,顺序以阿拉伯数字1~60编列号数。
从赤道起向南、北两极,以每隔4°的纬度圈分成若干个横列,直到88°为止,这些横列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V标明的,即现在采用1、2、3………编列号数代替。
如图1中的A点地区位于横列为10,纵行为50,则它的图幅号为10—50即百万分之一的图幅编号。
(2)在百万分之一图幅内1:500000;1:200000;1:100000地图分幅图,如图2及表1所示。
表1 1:1000000~1:100000的地图图幅编号比例尺在1:1000000图内图幅的分幅数编号图廓间隔经差纬差1:1000000-----10--506°4°1:500000 410—50—甲 3°2°1:200000 3610—50--(3) 1°40′1:100000 14410—50--5 30′20′(3)在10万分之一图幅内1:50000;1:25000地图分幅图,如图2及表2所示。
表2 1:100000~1:25000的地图图幅编号比例尺在1:1000000图内图幅的分幅数编号图廓间隔经差纬差1:100000 -----10—50--5 30′20′1:50000 410—50—5—乙 15′10′1:25000 3610—50—5—乙--47′3035′(4)在百万分之一地图内1:100000地图分幅图如图3及表3所示。
表3 1:1000000~1:10000的地图图幅编号比例尺在1:1000000图内图幅的分幅数编号图廓间隔经差纬差1:1000000(百万)-----J—506°4°1:100000(十万)144J—50—530′20′(5)在十万分之一图幅内1:10000;1:5000分幅图如图4及表4所示。
表2 1:100000~1:5000的地图图幅编号比例尺在1:1000000图内图幅的分幅数编号图廓间隔经差纬差1:100000(十万)-----J—50--530′20′1:1000064J—50—5—(15)3′4532′3031:5000256J—50—5—(15)-a1′523.51′153目前我省开始使用的1/1万地形图是由1/10万地形图一分64幅而成的,其编号样式为J—50—5--(8)。
(四)等高线-----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1.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就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彼此相互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它是用来表示各种地貌的曲线。
2.等高线分类(1)基本等高线:又称主曲线或首曲线。
它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貌的主要曲线。
(2)加粗等高线:又称计曲线。
它除具有等高线的作用外还有助于判读和计量高程,是将基本等高线每隔一定的数目(一般五条)加粗而成的曲线。
(3)半距等高线:又称间曲线。
在地形比较平缓的情况下,基本等高线,不能准确地反映变化状况,在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插入1/2等高距的虚线,这种虚曲线便是半距等高线。
(4)补助等高线:或称助曲线。
就是用半距等高线仍无法表示地形变化时,加绘1/4等高距的短虚线,这便是补助等高线。
3.等高线的特点(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各点的高程相等;(2)每一条等高线都是封闭曲线。
不在本幅图上闭合必在另一幅图上闭合,不会中断;(3)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除非在垂直的悬崖峭壁处才可能有两条或多条等高线重合的现象;(4)等高线与山脊线(分水线)、山谷线(合水线)成正交,在山脊线处的等高线凸面向着低处;在山谷线处的等高线凸面向着高处;(5)几条等高线相套,越向内表示地势越高,一般最小的闭合曲线中心就是山峰。
如在低洼处几条等高线相套,越向内越低,在山顶封闭曲线凸面相对两外侧绘垂直于曲线的短线,指着下坡,或在洼地封闭曲线凹面相对两内侧绘垂直于曲线的短线也是指向下坡,这个短线就叫做示坡线;(6)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稀疏处表示缓坡,间隔相等的表示均匀坡;(7)两对闭合等高线的凸侧互相对峙时,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曲面上的鞍部;(8)等高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与等高线成垂直的距离)的方向是地面上最大坡度的方向。
4.利用等高线判读地形、地貌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可以辨别各种地形地势,如山头、山峰、分水线、合水线、鞍部等。
在判读时,必须准确地掌握方位,使图上的方位与实地的方位相吻合,图面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山头、山峰在地形图上,有一些最小的封闭等高线(对许多圈封闭等高线而言)有的有数字注记,有的没有。
有的最小封闭等高线的中心部位即是山头或山峰。
主要的山头和山峰,都有数字注记,表示该山头或山峰的绝对高程,又称海拔高(即是从黄海海平面为零公尺算起,到该山头或山峰的垂直高度)。
(2)分水线(山脊线)在地形图上,看到许多从山头向四周呈凸出状况的曲线,这些曲线是通过分水线的等高线。
垂直于等高线凸出状况急弯处的连接线,便是分水线。
注:对平缓山脊的分水线一般是通过等高线凸出状况的中央部位;若分水线两侧的坡度陡缓不一致时,分水线必然*近陡坡的一侧。
(3)鞍部在地形图上,当两组等高线的凸侧互相对称的地方,为山岳的鞍部,鞍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相等。
(4)合水线(排水沟)在地形图上,通过合水线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通常是等高线的凸部朝向山麓的是分水线;而等高线的凹部朝向山麓的是合水线。
在地形复杂,图上所示分水线和合水线难以判定时,可显灰到山头或河流,还可以通过等高线上高程注记来帮助判读,因为注记的字头总是朝向高处。
二、地形图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利用地形图进行林业调查设计,主要内容是野外实地调绘,求算面积、绘制平面图。
(一)野外实地调绘调绘,实际上是将调查区域内的地形、地势、地物、行政界线、各林种树种的分布情况及各地类界线等如实地调绘在地形图上的过程。
一般分下面三个顺序进行。
1.室内判读根据地形图上已标出的三角点、埋石点、山名、村名等,在依据明显的山头、山峰、大的分水线(山脊线)、合水线(山沟)位置及走向用笔草绘出来,以便野外对图时清晰易看。
2.野外对图当进入某一调查区域工作时,必须逐一将地形图上的地形、地貌、地物与实地相对应的地形、地貌、地物核对验证,这个过程叫野外对图或野外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