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71.71 KB
- 文档页数:17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导言: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更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一、中国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的起源古代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618年的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皇宫、寺庙和官邸为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人工景观的布置。
2. 唐宋时期的园林发展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开始注重自然山水的布局和自然景观的营造,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艺术。
3. 明清时期的园林风格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的园林风格更加注重景观的布置和园林建筑的装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形式。
二、外国园林史1.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
这个时期的园林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强调对自然的控制和引导。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的园林以意大利为主,注重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园林的模仿和复兴,形成了意大利式花园的风格。
3. 法国巴洛克园林17世纪的法国巴洛克园林以凡尔赛宫花园为代表,强调对称的布局和庄严的氛围。
4. 英国景观花园18世纪的英国景观花园注重自然和不规则的布局,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具有浪漫主义的氛围。
结论:中外园林史展示了不同国家对园林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观念。
中国园林注重意境和自然山水的营造,而外国园林则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
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特点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园林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观,更是反映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镜子,对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外园林史,感受园林之美!。
第一篇中国部分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说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A.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B.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C.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第二章园林的幼年时期——商、周、秦、汉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台、苑、囿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
并确立了山水审美观念。
⏹除了社会因素外,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三、商周时期在商周时期,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统称为“贵族园林”尚不完全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但却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中外造园史一、填空题/举例:1、西方园林的蓝本来源于基督教的伊甸园和希腊神话中的爱丽舍田园。
2、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
3、古埃及园林分为宅园、宫苑、圣苑、墓园。
4、古巴比伦园林分为猎苑、圣苑、宫苑。
5、古巴比伦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空中花园(悬苑)。
6、古巴比伦园林的特点:a向高空发展;b选当地树种;c像空中花园。
7、伊壁鸠鲁是第一个把田园风光带到城市中心的人。
8、西蒙建议,在雅典城的大街上种植了悬铃木作为行道树。
9、古罗马时代,城市成为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城的城市中心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城市各处散布着公共浴池和斗兽场。
10、古罗马园林类型:古罗马庄园、宅园(柱廊园)、宫苑、公共园林。
11、中世纪的西欧园林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寺院庭园时期,它是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后期的城堡庭园时期,它在法国和英国留下了一些实例。
12、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类型:寺院庭园、城堡庭园。
13、中世纪西欧寺院庭园的例子:瑞士的圣·高尔教堂、英国的坎特伯雷教堂、意大利的圣保罗教堂、西西里岛的蒙雷阿莱修道院以及圣迪夸德寺院。
14、中世纪西欧城堡的例子:法国的比尤里城堡和蒙塔尔吉斯城堡。
15、阿尔罕布拉宫苑是伊斯兰建筑艺术在西班牙最典型的代表作,也是格拉纳达城的象征。
1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可以相应地分为简洁、丰富、装饰过分(巴洛克)三个阶段。
17、在庭院中造出用树木围起来的草坪小区的是秘园,这种形式为意大利庭园所沿用。
阿尔伯蒂主张把庭园与建筑物处理成密切相关的整体。
阿尔伯蒂还一反古人所偏爱的厚重感,除背景外,他极少在庭园中采用灰暗的浓荫,从而使庭园获得一种明快感。
秘园是第一个实现其主张的庭园。
18、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的代表性园林:卡雷吉奥庄园、卡法鸠罗别墅、费索勒的美第奇别墅、波吉奥·阿·卡亚诺别墅、萨尔维亚提别墅、卡斯特洛别墅园。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是人类世界中最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一种环境艺术形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园林都扮演着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外园林史,介绍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古代中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与文化息息相关。
汉朝时期,园林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些园林多以景观、建筑、水池和植物为主要特点,结合了人工和自然元素。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精心设计的景观而闻名,如留园、拙政园等。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一步发展。
唐代的《萧何新泽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宋代的乌衣巷、沈园、留园等园林也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古希腊罗马园林古希腊的园林主要用于宗教场所和公共广场。
在古罗马,园林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其中著名的园林有卡普里岛上的提伊布利的别墅和尼日尔维安大厦的花园。
二、近现代中外园林史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师之一的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对园林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设计了一系列以几何形状为基础的园林,如威尼斯的凡尔赛宫和费拉拉的达尔沃勒城堡。
2. 中国清代园林清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设计追求自然、柔和和恬静的氛围。
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和瘦西湖都是清代园林的代表作。
3. 现代园林设计现代园林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它将自然元素、现代建筑和人工景观相结合。
同样,日本的日本庭园也以其简约、精致的设计而闻名。
三、中外园林史的影响中外园林史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中园林史中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而外园林史则加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外园林史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现代,园林在中外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表达人类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手段,也是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造园: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一般称为造园。
2.寝殿造园林(平安时代):从中国唐代传入的庭园样式.其建筑布局为让人产生安定感的左右对称式,寝殿面南有池泉围绕,左面有泉殿,右面为钓殿,延伸两侧.3.台地园: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又多山地,所以它的建筑都是因其具体的山坡地势而建的,因此它前面能引出中轴线开辟出一层层台地,台地园为欧式园林重要分类,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现存古园林四大体系之一。
4.刺绣花坛:克洛德是法国刺绣园林的真正开创者。
用花草图形模仿衣服上的刺绣花边,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园饰艺术形式。
5.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6、迷园:是这一时期比较流行的局部,以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6.曲水宴:“曲水宴”最早起源于中国,是秦朝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无事而宴,席上众人临流水而坐,常有赏花、赋诗等活动。
7.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8.水风琴:希腊工程师可忒西比乌斯建造于公园前3世纪,称为水力风琴,用水是为稳定气压。
9.艮岳:初名万岁山,是北宋有名的皇家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构园设计以情为立意,以山水为蓝本,以诗词品题为主题,园中有诗、园中有画,创造了一种趋向自然情致的意态和趣味,成为元、明、清宫苑的重要借鉴。
10.悬空园: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花园,在蔓生及悬垂植物的掩隐中,一部分柱廊被遮住了,远远望去,仿佛属挂在空中一般,故命名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又称悬空园。
1、园林的基本概念:-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3、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景观的孕育阶段--原始文明阶段;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5、园林四大构景要素分别是:山、水、植物、建筑。
6、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7、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罗马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
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为主要风格。
文艺复兴后,出现了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的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
8、伊斯兰园林体系:以古波斯园林为渊源,以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波斯、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
特点: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讲究植物和水法。
9、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
主要特点: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充溢着诗情画意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
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0、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时期。
四、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时期。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元、明、清时期。
1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古埃及园林类型:宅园、圣苑、陵园。
公元前16世纪,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遍布尼罗河谷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等开始逐渐变成祭祀重臣所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住宅庭院。
园林特点:1)庭院基本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对称布局;2)以园艺种植业为主,通过树木与棚架的构置,与花草树木搭配,树木成行种植,有成排的拱形葡萄架;3)有矩形水池,;池旁有凉亭供人休息种有水生植物,饲养水禽和鱼类,作观赏与灌溉之用。
1、古埃及园林的类型及特点,试举例说明之。
包括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1)宫苑园林是指为埃及法老休憩娱乐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王宫,四周围为高墙,宫内再以墙体分隔空间,形成若干小院落,呈中轴对称格局。
各院落中有格栅、栅架和水池等,装饰有花木、草地,畜养水禽,还有凉亭的设置。
如古埃及底比斯的法老宫苑(2)圣苑园林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着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如徳力。
埃尔。
巴哈里神庙(3)陵寝园林是指为安葬埃及法老及法老以享天国仙界之福而建筑的墓地。
其中心是金字塔,四周有对称栽植的林木。
如胡夫金字塔(4)贵族花园是指古埃及王公贵族为满足其奢侈的生活需要而建筑的与府邸相连的花园。
这种花园一般都有游乐性的水池,四周栽培着各种树木花草,花木中掩映着游憩凉亭如古埃及底比斯阿米诺非斯三世某大臣的住宅花园2古希腊园林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学会了波斯造园艺术,希腊庭园由果菜园改造成装饰性的园庭,最终发展成了柱廊园。
造园特点:住宅方正规则,内中整齐的栽植花木,庭院中心建立喷水池、雕塑,面对庭院中心四面以柱廊环绕,形成封闭式园林。
(网上资料)柱廊园(Peristyle):属城市宅园,庭园位于住宅中央,四周以柱廊围合成庭院。
庭院空间有明显的几何轴线关系,形式规划方整。
庭院内树木栽植规整,设有水池或喷泉。
(课件)希腊造园受到当时美学观的影响,认为美是有秩序的、合乎规律的、合乎比例的、协调的整体,所以古希腊园林尤其是庭院一般采用规则式布局,也以此求的与住宅建筑的协调。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西方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
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
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
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则人认为:⏹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界。
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园林组成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封建农业文明园林特点(作用):1)为统治阶级服务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作用):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同时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夏、殷、周秦、汉——————园林的生成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隋、唐————————园林的全盛期两宋——————————园林的成熟初期元明清——————————园林的成熟后期1、园林的生成期主要内容介绍(殷周秦汉):⏹1)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1200多年。
⏹2)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重在秦汉时期(如上林苑)⏹3)形成了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囿、台⏹4)形成了三个重要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中国园林史发展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
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址选择: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皇家园林(或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私家园林(或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寺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一、周文王的灵台、灵沼和灵囿:——灵囿:周边圈围,内放养珍禽奇兽,以供观赏。
四时花木繁盛,景色优美。
——灵台:在高处,突出有灵台,台高二十丈,周围120步,宫室罗列其上,可观景,可观气象,骑射。
——灵沼:是一处很大的水面,内养游鱼水鸟,用于观赏。
二、经典园林——周:1.楚灵王章华台:始建于东周列国时春秋楚灵王六年。
“水东入离湖…..,湖侧有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
考古发现,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000米。
又称“三休台”此台人工开掘的三面为水池环抱,临时成景。
模仿了舜的墓葬的山环水抱的做法。
是我国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的首例。
2.吴王夫差的姑苏台三、夏商周小结——园林的源头:☐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囿——关涉栽培、圈养台——关涉通神、望天狩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游观尚在其次。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源头。
三、经典园林——秦:1、兰池宫:兰池宫的重要地位:1)引渭水为池,池中筑岛山,乃首次筑山、理水之举。
2)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求仙活动之先河。
从此,皇家园林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四。
汉朝园林:上林苑——太液池“……命曰太液池,其中有瀛洲、蓬莱、方丈象海中仙山。
”——一池三山上林苑的园林特点?1、上林苑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型的人工组景的山水园。
2、上林苑开创了“园中园”的手法。
3、上林苑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艺术。
4、每个景区中,都建有一定数量的建筑,并力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统一;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园:1、梁孝王的梁园(兔园):园主好客,尤爱与文人相交。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情画意。
2、梁冀的苑囿:园主国舅,中国历史上私家苑囿,规模和豪华程度而言,再无超此园的。
开开创了土假山的记录。
3、袁广汉园: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
一方面反映了民间堆筑石山的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进入到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
2)山水画:山水画已经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的状态,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宗炳《画山水序》“畅神”王微《叙画》“作画之情”——“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宗、王“神”“情”之说主张山水画创作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天人合一哲理的表现。
中国传统园林与诗画融会贯通,由魏晋南北朝开始、三、魏晋南北朝成就了中国园林的伟大转折:在时代的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萌生出一种新的园林形态——中国士人山水园,标志着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同时,私家园林开始兴盛,并且随着佛教的兴起,寺观园林得以发展。
三、经典园林——皇家园林:☐洛阳——芳林苑(华林园):魏文帝始筑“华林园”——魏明帝改名“芳林苑”——避齐王曹芳讳改名“华林园”☐相当于“大内御苑”,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
☐四、经典园林——私家园林:☐1、金谷园(河阳别业)☐西晋时的主要私家园林。
大官僚石崇经营的一处庄园,位于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
☐2、张伦园☐有山有水、有山林树木及园林建筑组景——自然山水园。
☐二、经典园林-隋:•2、隋西苑:西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其规划设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山水宫苑的转折点。
1、都城长安:全城布局严整美观,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
(子城——罗城)四个大内御苑:禁苑太极宫(西内)大明宫(东内)兴庆宫(南内)☐2、华清宫:秦始皇始建温泉宫室“骊山汤”——汉武帝修葺——隋文帝“修屋宇,列树松柏千余株”——唐贞观年间营建宫殿,赐名温泉宫,为皇家沐浴疗养之地——后扩建,改名“华清宫”——唐玄宗在山上兴建宫殿,长期居住于此,处理朝政,接见大臣。
☐这里有完整的宫廷区,与骊山北坡的苑林区相结合,形成了北宫南苑的离宫御苑。
☐隋唐朝总结:☐隋唐起,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多设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
☐行宫:皇帝在巡狩、谒陵途中,或游览近郊、远郊和畿辅的风景名胜时作短暂的停留休息。
☐离宫:一般都有广阔的苑林区。
私家园林(隋):白居易在洛阳建造的宅园——洛阳履道坊宅园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唐长安的风景游览地——曲江池☐四、隋唐时期园林总结☐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文人参与造园,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又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起。
☐4、寺观园林普及,同时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世俗化。
☐5、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字记载。
☐6、园林造景的四大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7、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园林的诗情画意开始形成。
两宋时期园林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包括哪几方面1)建筑形成了精致秀丽的风格。
2)园林建筑和小品,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3)中国式建筑在宋代已达到成熟阶段。
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中古时期世界上内容最完整的建筑著作之一,书中总结历代建筑成就,制定了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为以后建筑业确定三、两宋时期的经典园林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京和西京洛阳,东京著名的“四大禁苑”——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宜春苑。
关于都城东京的建设:经过多次重修,逐渐形成的宫城居中,三重城墙及“井”字形的道路系统等布局方法,对后代都城的规划影响较大,以至以后金、元的都城也都模仿宋东京的形制进行建造。
1、北宋的皇家园林:北宋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大内御苑——后苑、寿山艮岳、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城外)、景华苑(城内)等。
1)寿山艮岳:寿山艮岳是宋徽宗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皇家园林,规模不大,但造园中运用山水画的总体布局和景观组织方法,把园林空间的营造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造园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极高水平。
它是继西汉太液池之后的另一个里程碑,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位置。
寿山艮岳的造园特点:1、布局奇巧完全抛弃了中轴对称,一切顺其自然而布置。
全园以万寿山为构图中心,南面的寿山和西面的万松岭为辅,形成主从关系,加上巧妙的理水处理,形成山环水抱的格局。
植物配置考虑到景观的季相变化。
2、南宋的私家园林:3)沧浪亭,沧浪亭位于平江城南,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4)网师园: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原是吏部侍郎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园名“渔隐”。
清乾隆时由宋宗元重建,网师即渔翁,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清高的。
五、两宋时期园林小结:1、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
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2、皇家园林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
3、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进一步文人化。
4、公共园林比上一代更为活跃和普遍。
•2、太液池(元朝)—大内御苑•五、经典园林——明清••清朝园林美学思想趋于成熟。
出现了很多园林理论著作。
计成《园冶》、王世贞《古今名园别墅》、文震亨《长物志》、李渔《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