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案例版休克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123
感染性休克病案讨论病理⽣理学病案分析病案:某男,40岁,林区⼯⼈,陕西籍。
主诉:1⽇前被⽊棒击中腹部,2⼩时后呕吐并腹痛急剧。
病史:昨⽇下午4时许锯⽊中被⼀⽊棒击中腹部,⽴即倒卧在地,被扶起后述“肚⼦痛”。
2⼩时后腹痛加剧,呕吐少许清⽔样物。
林场卫⽣所曾给予“跌打丸”、“⽌痛⽚”⼝服,疗效不佳。
因夜间交通不便,于次⽇晨被送往数⼗⾥外的某县医院求治。
县医院:X光透视发现“膈下有游离⽓体”,紧急对症处理后于当晚转往西安治疗。
伤后⼩便2次,⾊深,每次约有1⼩搪瓷碗(200ml)。
患者既往状况⼀般,⽆慢性疾病。
⼊院检查(西安):于受伤后32⼩时⼊院。
T 38.1℃, R 20次/分,P 120次/分,⾎压60/36mmHg。
发育营养中等。
急性痛苦⾯容,额部有汗,四肢湿冷,神志朦胧。
⽪肤黏膜⽆出⾎点,浅表淋巴结不⼤、头颈、胸肺⽆异常。
⼼律齐,⼼率12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界不⼤。
腹部平坦、腹部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界消失。
肠鸣⾳消失。
脊柱四肢⽆异常。
化验检查:Hb 112g/L, WBC 13×109/L,分类记数: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CO2CP 14mmol/L。
尿黄、透明,酸性反应,蛋⽩微量。
⼊院后腹腔穿刺1次,抽出淡褐⾊混浊液体5ml,有粪臭味。
⼊院诊断:?住院经过:迅即组织抢救,快速静脉输⼊平衡盐溶液,静滴⼴谱抗⽣素及碳酸氢钠。
输液后⾎压⼀度曾回升⾄110/70mmHg,但很快⼜逐渐下降。
继续加快输液,并尽快完成术前准备⼯作,于⼊院后2⼩时(受伤后34⼩时)在硬膜外⿇醉下⾏剖腹探查术。
切开腹膜时有⽓体和淡黄⾊粘稠液体外溢,扩⼤切⼝见全腹被粪便污染,特臭,腹腔有蛔⾍3条。
探察肠管见距回盲部6cm 处之回肠处有⼀直径2cm的穿孔,肠内容物溢出。
⽤肠线缝合穿孔后探察腹腔,见整个-,⼤量脓苔被覆各段肠管浆膜⾯,其它脏器未见异常。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一)某男性患者,因呕吐、腹泻伴发热 4 天住院,患者自述虽口渴厉害但饮水即吐。
检查发现:体温38.2℃,呼吸、脉搏正常,血压 14.7/10.7kPa 110/80mmHg),有烦躁不安,口唇干裂。
血清钠150mmol/L ,尿钠25mmol/L ,尿量约700ml/d 。
立即给予静脉滴注 5% 葡萄糖溶液(3000ml/d)和抗生素等。
2天后,情况不见好转,反而面容憔悴,软弱无力,嗜睡,浅表静脉萎陷,脉搏加快,尿量较前更少,血压9.6/6.7kPa(72/50 mmHg),血清钠122 mmol/L,尿钠8 mmol/L。
试分析:(1)该病人治疗前发生了哪型脱水? 阐述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2)为什么该病人治疗后不见好转? 说明其理由。
应如何补液?(3)阐述该病人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变化的发生机制。
病例讨论(二)某男性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实验室检查:pH 7.23,PaCO2 3.2kPa(24 mmHg),BB 36.1mmol/L, BE–13.9mmol/L,SB 13.6 mmol/L,AB9.7 mmol/L 。
试分析: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处于什么代偿阶段?为什么?②原发性和继发性变化指标是什么?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③他可能有哪些机能代谢的变化?病例讨论(三)某患者男性,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近1个月经常呕吐,钡餐检查发现幽门梗阻。
实验室检查:pH 7.52, PaCO26.7kPa(50mmHg),BB 63mmol/L,BE +13mmol/L,SB 36 mmol/L。
试分析: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处于什么代偿阶段?为什么?②原发性和继发性变化指标是什么?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③他可能有哪些机能代谢的变化?病例讨论(四)- 1 -某慢性肺心病患者,实验室检查:pH7.40,PaCO28.9kPa(67mmHg),AB40 mmol/L,Na+140 mmol/L,Cl - 90 mmol/L。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2、是否需要治疗?参考答案: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
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参考答案: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参考答案: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