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始发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3.47 MB
- 文档页数:89
盾构始发接收技术一、盾构始发技术盾构始发是指利用反力架和负环管片,将始发基座上的盾构,由始发竖井站推入地层,开始沿设计线路掘进的一系列作业。
盾构始发在施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1)盾构始发方式盾构始发方式根据盾构主机、后配套及相关附属设施是否一次性放置于地下,分为整体始发和分体始发;根据临时拼装的负环管片是否采用半环方式,分为整环始发和半环始发;根据盾构始发的线路不同,又可分为直线始发和曲线始发。
(1)整体始发与分体始发①整体始发。
整体始发是指将盾构主机和全部台车安装在始发井下,盾构始发掘进时带动全部台车一起前进的施工技术。
当具备整机始发条件时,尽量采用整体始发,以便充分发挥盾构施工安全、快速、高效的优势。
目前盾构施工中,采用的整体始发主要有利用车站整体始发和利用“始发竖井+反向隧道+出土井”的整体始发两种方式(图6.13)。
图6.13 盾构始发井+反向隧道+出土井整体始发方式示意图利用“始发竖井+反向隧道+出土井”的整体始发方式只需增加一个出土竖井的投资,在出土井施工场地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始发井和出土井同时施工的情况下,从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70 m左右的反向隧道,能大大节约工期。
因此,在车站条件不具备盾构机整体始发时,可优先考虑“始发竖井+反向隧道+出土井”的整体始发方式。
②分体始发。
盾构按常规整体始发需要80 m长的始发竖井或车站空间。
如此长的竖井不但造价昂贵,而且在繁华的城市中很少具备这样条件的场地。
车站也有可能因场地拆迁或总工期控制等因素一时不能提供盾构整体始发空间,这时就需要采用分体式始发。
分体始发是将盾构主机与全部或部分台车之间采用加长管线连接,盾构主机与全部或部分台车分开前行,待初始掘进完成后再将盾构主机与全部台车在隧道内安装连接进行正常掘进(图6.14)。
盾构分体式始发时,盾构主机与地面台车之间采用的电缆、油管等管线需加长连接,在盾构掘进80 m 左右后拆除负环,将后配套台车吊入始发井内,并拆除台车与盾构主机相接的加长管线,对台车与盾构主机重新进行连接,然后按正常掘进模式掘进。
3-2-28盾构始发(含试掘进)施工技术1.前言1.1概述盾构始发是指在盾构机组装完成后,放置在符合设计轴线的基座上,具备掘进、管片安装、背衬注浆条件,利用负环管片、反力架等承受反作用力的设备,将盾构机贯入出洞口进入地层沿所定线路向前推进,直至盾构机完全进入隧道,拆除洞口负环管片、反力架等辅助设施的一系列作业。
由于在始发阶段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1)始发推进前需凿除车站的围护结构(主要是处理钢筋砼结构),凿除围护结构后的土体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必须保持自稳,不能有水土流失;(2)始发阶段盾构机主体在始发导轨上不能进行调向;(3)始发阶段的姿态及地面沉降控制比正常推进阶段更困难;(4)始发期间一些设备如管片小车、管片吊机,包括出渣都不能正常使用。
有时也会存在盾构机因为车站结构的原因而不能整机始发。
综上所述,盾构在初始阶段的施工难度很大。
因此,盾构隧道始发技术是盾构法施工技术的关键,也是盾构施工成败的一个标志,必须要全力做好。
同时还应确保盾构连续正常地从非土压平衡工况过渡到土压平衡工况,以达到控制地面沉降,保证工程质量等目的。
1.2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始发段施工。
2.盾构始发(含试掘进)施工工艺2.1盾构始发施工工艺流程图盾构始发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 盾构始发施工工艺流程图2.2洞门结构形式选择2.2.1洞门结构形式选择原则盾构进出洞施工中要确保洞口暴露后正面土体的稳定,必须对洞口状况进行调查,然后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洞口处的土体不流失、不坍塌。
工作井一般用沉井法施工,但建筑物密集地区或大型结构的工作井是采用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SMW工法等建造的,围护结构的不同,洞口的封门形式也不同。
洞口的封闭方法与盾构出洞口是否方便、安全、可靠的关系极大。
2.2.2常见洞门结构形式(1)外封门当工作井采用沉井法施工时,洞门封门一般采用钢板桩(常用槽钢组合),一种方法是在沉井下沉施工时,将封门安装在洞门(封门板桩与沉井洞口的固定连接均设于井内的洞圈内,出洞施工时要能方便拆除)然后与沉井一起下沉到位,封门安置要牢固,不应在沉井施工时遭到破坏;另一种方法是待沉井下沉井到位后再紧贴井处壁打入封门板桩,但沉井预留洞口在沉井下沉沉施工时须临时封闭,待洞门板桩打入后再拆除临时封闭。
盾构施工中曲线始发、掘进及接收技术一、盾构机小曲线半径始发技术1、概况1.1工程概况设计里程范围为DCK0+073.468~DCK0+660.300,区间全长为586.832m。
盾构从出段线盾构工作井始发后,沿马家沟河以小曲率半径经太平大街、马家沟河后至太平桥站接收。
线路最小平曲线半径R=249.928m,最大纵坡30‰,隧道覆土厚度5.6~12.2m。
1.2工程地质条件主要位于太平大街、东直路道路下,下穿河。
除河谷确定高程为116.7~118.0m 外,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地面高程在118.66~121.96m 之间,场地地貌单元属松花江漫滩,马家沟河两侧为马家沟河漫滩。
隧道掘进主要穿越○A1粉质粘土和○A3中砂层。
1.3水文地质隧道掘进主要在第○A1粉质粘土、○A3中砂层中穿越。
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地层含水量丰富,○A1粉质粘土层处于浅层潜水层、○A3中砂层处于孔隙微承压水层。
该含水层埋藏较浅,厚度大。
其中,○A2粉砂、○A3中砂、○A3T2粉砂、○A3T3砾砂层赋水性较好,透水性较强,水量丰富,盾构施工在该含水层中进展,对将来地铁运营影响较大。
1.4盾构机概况承受的是德国海瑞抑制造的S-540 土压平衡盾构机。
盾构机外径Ø6250mm,盾构机总长81.76m,总重518t,总功率1600 千瓦,最小转弯半径250m,刀盘转速为0-4.5 U/分钟,额定扭矩5380kNm,脱困扭矩6930kNm,最大推力可达35000kN,刀盘驱动为液压马达,功率为3X315KW,刀盘型式为面板式复合刀盘,开口率35%,最大开挖直径Ø6280mm,正面羊角刀20 把,中心羊角刀4 把,正面刮刀48 把,边刮刀8 把。
2、盾构小半径曲线始发设计2.1割线始发方法盾构机在始发前确认盾构机与隧道轴线和盾构机姿势正确。
出段线以249.928m 半径的曲线始发,小曲线半径始发在全国尚属少数,这为盾构机的始发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将盾构机沿曲线的割线方向掘进,预偏量为10~25mm,以减小管片因受侧向分力而引起的向圆弧外侧的偏移量;②适当降低推动速度,在盾构机推动启动时,推动速度要以较小的加速度递增;③推动时,要适当调整左右两组油缸的压力差,使曲线内侧油缸压力略小于外侧油缸压力,但纠偏幅度不要过大。
盾构始发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盾构始发流程
本工程盾构始发施工具体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盾构始发施工流程
2)施工方法及要点
盾构始发施工方法及要点详见下表。
盾构组装顺序示意图
盾构始发施工方法及要点
以防止盾构机主机在基座上产生旋转。
防止碰撞。
配电系统,
前的条件验收工作,始发条件经自检,检查结果全部达到要求,报监理初审,
检测其标高、
吊机收紧后,用氧焊割除或拆除螺栓。
先拧紧螺栓,
盾构始发易出现基座变形、姿态突变等质量通病,其主要预防技术措施详见下表。
盾构始发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技术措施。
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一、前言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地下开挖的过程中采用的先进技术,它可以减少对地表和地下结构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率: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施工周期,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2. 低影响:这种工法对地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降低因施工引起的地面塌陷、松动围岩等问题。
3. 施工质量高: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可以提供良好的围岩支护和防水等能力,保证了地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4. 多功能性: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可以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类型,如隧道、地铁等。
三、适应范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几种工程类型:1. 地铁工程: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适用于地铁隧道的开挖和建设,可以减少对地上交通和建筑物的影响。
2. 隧道工程:这种工法可以用于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各种类型的隧道工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水利工程: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可以应用于水库、水电站、水利管道等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4. 其他工程: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还可以用于城市管网、引水道、堆场等各类工程。
四、工艺原理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将盾构机从一个便于施工的位置开始推进,分别沿着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推进。
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工程技术,实现对盾构机的准确定位和控制,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具体来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采用以下技术措施:1. 盾构机定向控制:通过精确的测量和定位技术,控制盾构机在地下隧道开挖中的前进方向和位置,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2.土压平衡控制:通过监测盾构机周围土压,根据土壤的力学特性进行控制,确保盾构机的稳定和运行。
3. 围岩支护:在盾构机开挖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保证地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地铁项目盾构机分体始发关键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地铁隧道已基本采用盾构法施工。
盾构始发模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整机始发;另一种为分体始发,当盾构始发不在车站或者始发场地受限时,将盾构主机及部分拖车吊入到始发端,另一部分拖车安装在地面上或者后方隧道内,避开出土井,在盾构隧道达到一定的长度后进行二次或多次分体始发,大大提升工程施工效率。
关键词:地铁;土压平衡盾构;分体始发1、盾构机参数标准的地铁盾构机开挖直径为6280mm,整机长度约为75m~90m。
2、盾构机分体始发技术策划2.1始发方式的确定盾构始发井始发场地狭小,可利用场地无法实现整机始发,为提高盾构机生产效率及加快掘进施工进度,须采用二次分体始发的方式。
2.2盾构始发准备工作盾构下井组装始发前须对洞门的平面、高程进行复核。
连接桥与盾体间需用延伸油管连接,管路架高放置在隧道两侧。
双轨梁不能直接与盾体相连,所以需要加工临时托架。
为便于区分管线类型,利于排除管线故障,避免二次转接时出现连接错误,需对分体始发的各种管线做好标识。
标识采用不同颜色的塑料带制作,并加以说明。
同步注浆管路准备备用管路,以保证同步注浆管堵塞时可及时更换。
2.3始发地面布置盾构吊装及始发区域场地兼设竖井、管片堆场、渣土池、配电房、盾构机后备套放置区等。
因场地限制可将盾构机1#、2#、3#、4#、5#台车放置地面,须满足管片堆放、渣土外运等场地使用功能。
2.4始发井下布置井下放置盾构机刀盘、前盾、中盾、盾尾、螺旋机(土压盾构机)等部件,须满足出土条件。
2.5管线的布置盾构机分体始发采用管线延伸的办法,临时将主机和地面的液压管线和电气线路连接,并在地面拖车完全下井后拆除临时管线及电气线路。
地面摆放的各节台车之间管线(油、水、气及控制电缆)正常连接,然后使用螺纹式接头高压油管(35Mpa)与小井口钢管接驳,可供盾体掘进满足整机长度距离,大大节省了接管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益。
盾构始发到达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详细]课件 (一)盾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地下隧道建设的机械设备,其始发到达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是盾构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就此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盾构始发到达盾构始发到达指的是盾构机在进出隧道时所采取的措施。
在进入隧道的过程中,盾构机需要沿着设定的隧道轴线顺利前行,以保证隧道的施工进程。
在此过程中,盾构机需要克服的主要是地层的不稳定因素,如砂、石、水等。
而在出隧道的过程中,盾构机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层进行填充处理,以确保隧道的结构稳定性。
二、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是指在盾构机的施工过程中,针对地层中出现的塌陷、漏水、破坏等情况,及时对其进行修补和加固的技术。
该技术采用螺旋输送器和注浆泵配合进行操作,通过调节拍打轮的速度和电机的转速等参数,使土体在同步注浆的同时保持稳定。
三、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是盾构机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它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还可以降低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地铁、水利、公路等各个领域中,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技术的优势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操作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机器自动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和材料成本,免去了人工操作过程中的繁琐和危险。
另外,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和施工噪音,实现了绿色施工的目标。
综上所述,盾构始发到达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是一项高效、优质、智能的技术,它为地下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同步注浆姿态控制技术必将在未来的地铁、水利、公路等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2-28盾构始发(含试掘进)施工技术1.前言1.1概述盾构始发是指在盾构机组装完成后,放置在符合设计轴线的基座上,具备掘进、管片安装、背衬注浆条件,利用负环管片、反力架等承受反作用力的设备,将盾构机贯入出洞口进入地层沿所定线路向前推进,直至盾构机完全进入隧道,拆除洞口负环管片、反力架等辅助设施的一系列作业。
由于在始发阶段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1)始发推进前需凿除车站的围护结构(主要是处理钢筋砼结构),凿除围护结构后的土体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必须保持自稳,不能有水土流失;(2)始发阶段盾构机主体在始发导轨上不能进行调向;(3)始发阶段的姿态及地面沉降控制比正常推进阶段更困难;(4)始发期间一些设备如管片小车、管片吊机,包括出渣都不能正常使用。
有时也会存在盾构机因为车站结构的原因而不能整机始发。
综上所述,盾构在初始阶段的施工难度很大。
因此,盾构隧道始发技术是盾构法施工技术的关键,也是盾构施工成败的一个标志,必须要全力做好。
同时还应确保盾构连续正常地从非土压平衡工况过渡到土压平衡工况,以达到控制地面沉降,保证工程质量等目的。
1.2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始发段施工。
2.盾构始发(含试掘进)施工工艺2.1盾构始发施工工艺流程图盾构始发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 盾构始发施工工艺流程图2.2洞门结构形式选择2.2.1洞门结构形式选择原则盾构进出洞施工中要确保洞口暴露后正面土体的稳定,必须对洞口状况进行调查,然后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洞口处的土体不流失、不坍塌。
工作井一般用沉井法施工,但建筑物密集地区或大型结构的工作井是采用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SMW工法等建造的,围护结构的不同,洞口的封门形式也不同。
洞口的封闭方法与盾构出洞口是否方便、安全、可靠的关系极大。
2.2.2常见洞门结构形式(1)外封门当工作井采用沉井法施工时,洞门封门一般采用钢板桩(常用槽钢组合),一种方法是在沉井下沉施工时,将封门安装在洞门(封门板桩与沉井洞口的固定连接均设于井内的洞圈内,出洞施工时要能方便拆除)然后与沉井一起下沉到位,封门安置要牢固,不应在沉井施工时遭到破坏;另一种方法是待沉井下沉井到位后再紧贴井处壁打入封门板桩,但沉井预留洞口在沉井下沉沉施工时须临时封闭,待洞门板桩打入后再拆除临时封闭。
【盾构始发施工方案】一、引言盾构始发施工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合理规划与设计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篇文档将围绕盾构始发施工方案展开论述,分析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提出适合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前期测量与勘探在盾构隧道始发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测量与勘探工作,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岩层裂隙、地下水位等信息的获取。
这为后续的始发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数据。
2. 材料准备在盾构始发施工前,需做好各种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盾构机、钢筋、混凝土、润滑剂和防水材料等。
同时,要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 施工队伍组建盾构始发施工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能力。
需要合理组建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
三、盾构始发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 盾构机的选择与设置盾构机是盾构隧道始发施工的核心设备,其选择与设置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选择盾构机时,要考虑隧道的地质条件、直径、强度要求等因素。
合理设置盾构机的推进力、转速和刀具类型等参数,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 围岩处理与支护根据盾构机开始推进前获得的地质信息,对围岩进行合理处理与支护,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包括预处理围岩的注浆、锚杆支护,以及设置合适的衬砌结构等。
3. 盾构机的始发推进盾构机始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推进的速度和姿态,避免因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困难。
监测盾构机状态,及时调整推进参数,确保始发施工的平稳进行。
4. 润滑剂的使用在盾构始发施工中,润滑剂的使用对于减少摩擦力、保护刀具和提高推进效率至关重要。
要合理选择润滑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添加和维护。
5. 地下水处理与排水在盾构始发施工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需要根据地下水位的情况,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以保持工作面的干燥和稳定。
四、实际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某段盾构隧道的始发施工为例进行分析。
在该工程中,通过前期详细的勘探和测量,获得了准确的地质信息。
盾构是如何始发的?有哪些施工工序?图文告诉您!盾构始发,是指在盾构始发工作竖井内利用反力架和临时组装的负环管片等设备或设施,将处于始发基座上的盾构推入端头加固土体,然后进入地层原状土区段,并沿着设计线路掘进的一系列作业过程。
盾构始发施工工艺流程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中风险较大的环节之一,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如何对盾构始发的安全和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并形成风险对策以付诸实施,是确保盾构始发安全和质量必不可少的工作。
始发前准备•对端头加固效果进行检验;•在洞门处安装止水橡胶帘布和扇形压板;•应合理选择围护结构的破除顺序,确保破除过程中端头处土体的稳定;•复核测量盾构测量控制基点。
始发基座的安装•盾构机组装前,依据隧道设计轴线与洞口定出盾构机始发姿态的空间位置,然后反推出始发基座的空间位置。
u始发基座的安装注意始发、到达段所处的线路平、纵面条件。
•由于始发基座在盾构机始发时要承受纵向、横向的推力以及约束盾构机旋转的扭矩,所以在盾构机始发前,必须对始发基座两侧与盾构机井预埋件及钢支撑进行连接固定。
•考虑到盾构机可能叩头的影响,始发基座的安装高度可根据端头地质情况适当抬高10~20mm。
盾构机始发基座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导轨必须顺直。
•测量定位要求:安装完毕的始发托架,经测量定位后焊接牢固。
盾构始发基座安装轨枕的安装•始发井隧道内按开挖中心线铺设符合要求的两对路轨(轨距分别为 900mm, 2080mm),从开挖面向后铺设轨道的距离应大于16m。
•在始发托架上铺设管片,将路轨延伸至始发洞门口。
同时将各种工具、使用材料、安装用辅助设备下井就位。
轨枕安装(作为台车、电瓶车吊装平台)始发导轨安装•在围护结构破除后,盾构机始发台端部距离洞口围岩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空隙,为保证盾构机在始发时不至于因刀盘悬空而产生盾构机“叩头”现象,需要在始发洞内安设洞口始发导轨。
•安设始发导轨时应在导轨的末端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保证盾构机在始发时,不致因安设始发导轨而影响刀盘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