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诗词(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883.50 KB
- 文档页数:27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三章“情感与意象”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意象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人情感,理解诗歌内涵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的识别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意象,引发对诗歌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一首诗歌为例,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首未学过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 课堂讨论(15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特征节奏韵律意象2. 诗歌解读方法关注意象感受情感理解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展现春天的意象,抒发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提高了诗歌解读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现代诗歌作品,了解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课堂讨论4. 诗歌解读方法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公开课读懂诗家语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
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文学中,诗歌素有"语言之魂"的美誉。
然而,古代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语句,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解读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读懂这些古人的诗作,我们特开设了这个公开课。
一、背景介绍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每一首诗、每一个词,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对于解读诗歌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对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有所了解,以及关于这首诗歌的传说或陈述,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解读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文化意蕴分析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在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人文思想和哲学观念。
通过分析诗歌中隐含的文化意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例如,中国古代文人常在诗中引用典故,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时事的关注。
通过了解典故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诗歌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三、语词解读诗歌中的语言常常是精炼而凝练的,古人用寥寥数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要仔细研究每一个字词的含义,探究其多义性和修辞手法。
有时候,一个字的差异解读可能会改变整首诗的意境,因此对于复杂性高的古诗词,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语词解读。
四、韵律格律分析古人创作诗歌时,注重音韵之美。
在古诗词中,往往有着明显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人的才华,并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
同时,有时候诗歌的韵律也会受到历史和地域的影响,对于这部分诗歌我们要做相关的解读。
五、作品解读最后,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作品解读,示范以上所说的解读技巧。
通过选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我们一步一步地展现如何读懂诗家语,如何从字面、文化、语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艺术形式。
结语:公开课读懂诗家语,是一个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魅力的机会。
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解读技巧,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的美,还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的文化根源和价值观念。
《读懂古诗中的颜色》群文阅读教学实录执教年级:统编一年级上册群文议题:诗中的颜色阅读诗篇:《两个黄鹂鸣翠柳》《山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鹅鹅鹅》《天净沙.秋》阅读目标:1、通过个别读、齐读、拍手读、对读等方式品读几首诗,在读中享受美。
2、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的方法发现并读懂诗中的颜色,通过想象感受颜色给诗带来的美。
3、在讨论比较、归类中,发现诗中常用的几种颜色。
4、发挥想象,补写诗句中的颜色的词。
阅读过程:一、看图猜一猜,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丽。
1、(出示一张黑白图)师:初次见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幅画。
猜猜,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生:冬天师: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生1:很冷。
生2:一点颜色也没有,不美。
2、师:是啊,冬天草木凋零,万物都沉沉地睡去了,世界变成了黑白的了,多单调呀!这时候呀,来了一位魔术师,它挥一挥魔术棒,瞧!草变绿了,漫山遍野的花都开了,山更青了,天更蓝了。
(课件一步步演示将黑白图变成彩图。
)师:什么季节到了呀?生:春天。
师:喜欢春天吗?为什么?生:喜欢。
因为春天很暖和,小鸟唱着歌很好听。
师:你真会想象!生:我也喜欢。
因为春天可以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师:五颜六色的花真美,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些花?生1:五彩缤纷师:小朋友们,画家很喜欢色彩,他们把各种色彩涂抹在白纸上,就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了。
其实,写诗就像画画一样,也要有颜色。
诗人也很喜欢色彩,他们把色彩写进诗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找诗中的颜色。
板书课题。
生读题。
二、找找诗中的颜色,读懂颜色。
(一)抓颜色的词,感受颜色给诗歌带来的画面美。
(出示《鹅鹅鹅》)1、师:我们先来看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赶紧自个读读这首诗。
生自由读诗歌。
2、师:男孩子来读读这首诗。
女孩子也来读读。
3、师:这首诗里,藏着一些颜色的词,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快速把它们找出来,圈一圈。
交流。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颜色的这句诗。
读着这些带颜色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白鹅师:加上“我仿佛看到了……”来回答就更好了。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教材第五章“情感的抒发与意象的捕捉”。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掌握捕捉意象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分析具体诗歌案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捕捉意象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境美。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捕捉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表达,意象的捕捉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诗歌案例、录音机。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教师播放《再别康桥》朗诵,学生闭眼倾听,感受诗歌的美。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情感表达、意象捕捉的方法,分析具体诗歌案例。
过程细节:a. 教师讲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b. 教师展示意象捕捉的方法,如观察、联想等。
c. 教师分析《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诗歌案例,分享自己的感受。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练习: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过程细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1. 如何读懂诗歌2. 内容:a. 诗歌情感表达:比喻、拟人等b. 意象捕捉方法:观察、联想等c. 诗歌节奏与韵律:朗读感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诗歌情感、意象等,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象的捕捉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表达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 .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并能初步鉴赏温庭筠的诗歌2 .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3 .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教学重点: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本诗的“当前之景”和“言外之意”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温故知新:我们之前学过的羁旅诗名篇有哪些?《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我知温庭筠一二温庭筠(约812-866),晚唐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客路青山外,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行舟绿水前。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温庭筠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27、35、43岁参加进士考试),生活坎坷,仕途失意。
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
晚年的温庭筠境况极其凄凉,穷困潦倒,声名狼藉,落魄江湖,甚至因夜宿街头而遭到巡夜士兵毒打。
最终,贫病交加,客死他乡。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