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精讲
- 格式:ppt
- 大小:593.50 KB
- 文档页数:25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章节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详细内容涵盖对古人事迹、历史事件的缅怀、感慨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发展脉络,掌握鉴赏方法。
2.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诗歌的特点。
3.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诗篇,分析其意境、情感及写作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尝试创作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咏史怀古诗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脉络3. 《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解析4.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题,创作一首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创作尝试。
3. 例题讲解中历年高考咏史怀古诗试题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要求。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的描写和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
该单元收录了多首咏史怀古诗,包括《滕王阁序》、《乌江亭》、《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作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气概、忠诚节义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从诗作中汲取历史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PPT。
学具:学生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入,例如播放《乌江亭》历史背景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解释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如历史背景的运用、英雄人物的赞颂等。
2. 分析教材中《滕王阁序》等诗作,讲解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作。
三、例题讲解(10分钟)以《过零丁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作中的历史背景、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类似的咏史怀古诗作品,让学生自主鉴赏,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从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诗作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针对教材的第三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的深入解读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态度。
3. 课文解析:详细解读《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 例题讲解:针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2. 《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的意象、表现手法3.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答案示例:诗歌:《乌江项籍墓》意象:乌江、古墓、荒草、夕阳等。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抒情等。
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咏史怀古诗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诗歌的选择与解读。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怀古》、《汴京怀古》等三首诗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表达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三首诗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手法及其内涵的把握。
教学重点:三首诗的对比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咏史怀古诗鉴赏》辅助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赤壁怀古》,讲解诗中的用典、意象等。
(2)学生自主鉴赏《乌江怀古》,教师点评并指导。
(3)小组合作鉴赏《汴京怀古》,分享鉴赏心得。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三首诗的对比分析3. 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方法。
答案示例:《登鹳雀楼》(1)背景分析:诗人王之涣在登高远望中,感慨国家兴衰,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2)情感分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3)表达手法分析: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突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 课后拓展:阅读一首咏史怀古诗,结合所学,分析其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对诗歌表达手法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作用;2.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咏史怀古诗的能力;3.通过分析和讨论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2.分析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咏史怀古诗;2.通过创作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PPT和相应课件;(2)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作品。
2.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并预习一些咏史怀古诗作品。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古代历史场景的画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期的画作?你们知道这幅画作出自哪位画家之手吗?学生:(回答内容)教师:很好,这幅画作出自明朝画家顾恺之之手,画中描绘了明代宦官的生活场景。
这幅画作想必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故事,那么你们知道历史是如何被记录和传承的吗?学生:(回答内容)教师:非常棒!历史的传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比如文字记载、口耳相传和文学艺术等。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咏史怀古诗”就是古人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
请看PPT,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Step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举例说明。
教师:咏史怀古诗,即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历史事件、人物或古代风情的思考和情感。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境深远:咏史怀古诗往往通过描绘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形象,展现出丰富的意境,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和想象力;2.表达情感: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对历史的情感寄托,通过对古代历史的颂扬或思考,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哀叹;3.传承文化:咏史怀古诗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独特方式,它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承着古代文化和历史,让后代能够了解历史、感受文化。
教师展示几首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咏史怀古诗》教学精品教案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诗歌与散文》中的《咏史怀古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章《咏史怀古》的诗歌作品,详细内容涵盖了《咏史》、《乌衣巷》、《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等四首诗歌的赏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掌握其表现手法。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观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a. 图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乌衣巷、赤壁古战场等。
b.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故事。
2. 新课导入a. 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
b. 讲解本节课的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其历史背景。
3. 诗歌鉴赏a. 逐首分析四首诗歌,讲解其表现手法和意境。
b. 对比分析四首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观照。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b. 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b. 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历史背景c. 诗歌鉴赏方法d. 例题及解答八、作业设计a. 《咏史》(左思)b. 《乌衣巷》(刘禹锡)c.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d. 《赤壁怀古》(苏轼)2. 答案:a. 情感:抒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
b. 情感:表达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哀伤。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用典。
c. 情感:反映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反思。
表现手法:借古讽今、抒情议论相结合。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和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和语言等方面。
4、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2、难点(1)分析咏史怀古诗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2)体会咏史怀古诗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首著名的咏史怀古诗,如杜牧的《赤壁》,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引出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2、咏史怀古诗的特点(1)内容上,以历史为依托,借古讽今或伤今。
(2)结构上,一般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
(3)手法上,常用对比、用典、借景抒情、衬托等。
3、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中对历史的简单提及,到汉代班固的《咏史》,再到唐代刘禹锡、杜牧等诗人的大量创作,以及宋代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传承发展,咏史怀古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三)主题探究1、感慨兴衰诗人通过对历史上繁华与衰落的对比,表达对世事无常、兴衰更替的感慨。
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讽今诗人借历史上的教训来讽喻当代社会,批判现实的黑暗和不公。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怀才不遇诗人借古代名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思乡念归在远离故乡的情境下,诗人借对历史遗迹的怀念来表达思乡之情。
咏史怀古诗教案课题:咏史怀古诗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写作手法;2. 学习并模仿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方法;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习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细腻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和评析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准备一些优秀的古代咏史怀古诗的范例;3. 古诗教材。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用一首古代咏史怀古诗作为导入,通过朗读和解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讲解古代咏史怀古诗特点和写作手法(15分钟)1. 介绍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起源;2. 解读古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如描写历史事件、展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感慨等;3. 分析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Step 3:分析范例并模仿(20分钟)1. 展示一些古代咏史怀古诗的范例,并逐句分析其结构和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模仿这些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方法,让他们自己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Step 4:学生自主创作(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作品。
Step 5:互评和分享(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并评价对方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Step 6:总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咏史怀古诗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古代诗歌对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写作手法,并通过自主创作和互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美和意境。
同时,这种富有创造性的课堂形式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优质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经典诗篇,通过分析这些诗人作品,理解他们如何借古讽今,抒发自己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表现手法,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古诗抒发自己情感。
教学重点:对《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诗篇深入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介绍咏史怀古诗背景及特点。
b. 对《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诗篇进行详细解读。
c. 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特点2. 《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解读3. 咏史怀古诗意象和修辞手法4. 课堂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要求至少包括诗背景、表现手法和情感。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给出详细答案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提高自己文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思考历史与现实联系,激发学生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教学内容深度解读,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以及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深入。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咏史怀古诗》概述2. 《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3.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4.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以及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咏史怀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3. 知识讲解:(1)介绍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
(3)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意象: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景象。
意境:阐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哲理。
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咏史怀古诗,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咏史怀古诗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理解其历史背景。
“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教学方法】启发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怀古咏史诗简介(一)概述。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二)咏史怀古诗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2、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征:咏史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主旨:诗人与古人对比,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周瑜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但自己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总结一:怀人伤己表达对古人的赞美与追慕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的批判。
B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主旨: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贵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物事人非的感慨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总结二: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C马嵬(其二)李商隐借古谏今,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总结三:理性反思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4、牛刀小试《蜀相》怀人伤己《乌衣巷》怀古伤今《乌江亭》理性反思三、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指要。
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四、高考真题展示(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高考咏史怀古诗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3.提升学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应考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
2.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把握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高考中的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以咏史怀古为主题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韵味。
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鉴赏和应对这类题目。
2.咏史怀古诗的概念与特点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常用典故、隐喻等修辞手法。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高考命题规律直接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考查诗句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考查诗句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容。
4.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和答题。
【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B.“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猿啸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作客”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D.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的对比。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选项A、B、C都是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而选项D中的对比手法并不准确,因为“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并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例题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赤壁古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高考咏史怀古诗》这一部分内容。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咏史怀古诗”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对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及其在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掌握鉴赏方法。
2. 能够分析并解答高考中咏史怀古诗的相关题目。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其在高考中的答题技巧。
重点: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咏史怀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结合高考题型进行实例分析。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近三年高考中的咏史怀古诗题目,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咏史怀古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
2. 高考咏史怀古诗题型及答题技巧。
七、作业设计答案示例:诗句:《乌衣巷》鉴赏分析:本诗描绘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为高考做好准备。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
2.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特点2.咏史怀古诗的文学地位3.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4.典型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与解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文学地位;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典型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与解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学习咏史怀古诗打下基础。
2.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特点(1)咏史怀古诗的定义: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为题材,抒发诗人对历史、现实及人生感悟的诗歌。
(2)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抒发感情真挚、深沉;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3.讲解咏史怀古诗的文学地位(1)咏史怀古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2)咏史怀古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1)关注诗歌的题材及背景。
(2)分析诗歌的结构及表现手法。
(3)品味诗歌的语言及情感。
(4)理解诗歌的哲理及寓意。
5.典型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与解读(1)以《乌江渔者》为例,分析诗歌的题材、结构、语言及情感。
(2)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分析诗歌的哲理及寓意。
6.课堂小结(2)强调咏史怀古诗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1)阅读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特点及寓意。
(2)结合所学,尝试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1.导入(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古典诗歌,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诗歌类型——咏史怀古诗。
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咏史怀古诗?2.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特点(1)现在,我们正式进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咏史怀古诗,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六章《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著名诗篇。
通过对这些诗篇的深入解析,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咏史怀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对所选诗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特点及表现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特点b. 诗篇举例:《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c. 情感表达与意境分析d. 课堂练习:分析其他咏史怀古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主题,创作一首诗。
2. 答案示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英雄豪杰成古事,江山如画永流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咏史怀古诗”。
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