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经典导读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哲学必读10本推荐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哲学能开启人的智慧,提高人的见识和认知,进而把人的大脑变为一个更具全面和多元的反射平台,但是如何打开哲学殿堂的大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哲学必读10本推荐,方便大家学习。
1,《理想国》《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
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
2023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2,《沉思录》《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
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3,《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著作。
《西方哲学史》全书共3卷,全面地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四方哲学的发展过程。
第1卷讲的是古代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2卷讲到天主教哲学从兴起到壮大,最后衰落的历史。
第3卷主要讲述近代哲学的发展过程。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科学的兴盛期,再到19世纪思潮的猛烈涌动。
作者最后提出了逻辑分析哲学。
《西方哲学史》中,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宗教之间的东西,基于此,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个时期,揭示了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且一同与哲学交互作用的。
4,《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81年,是康德的哲学巨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是1788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第三部是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是一本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思想的著作,由著名的中国哲学家、著名的哲学教授、院士、当代哲学家黄家骏教授撰写。
本书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思想出发,介绍了他们的主要著作,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资本论》和《论自由》,以及列宁的《苏维埃宣言》等,并着重介绍了他们的核心思想,如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解放”、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列宁的“苏维埃主义”等。
书中还介绍了他们的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哲学著作,内容丰富,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思想,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指导。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的学习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的学习心得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的学习心得范文5篇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正所谓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1. 《道德经》
•作者:老子
•内容简介:介绍老子的思想核心,强调“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观念。
2. 《庄子》
•作者:庄子
•内容简介:深入探讨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精神解脱。
3. 《孟子》
•作者:孟子
•内容简介:介绍孟子的仁义道德思想,讨论人性本善、天命等议题。
4. 《论语》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内容简介:记录孔子言行,介绍儒家思想核心,包括仁、义、礼、智等。
5. 《大学》
•作者:曾子
•内容简介:介绍《大学》的宗旨,探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6. 《中庸》
•作者:孔子之孙考悼公
•内容简介:阐述中庸之道,即“止于至善”、“中顺而知政”等观念。
7. 《荀子》
•作者:荀子
•内容简介:探讨人性本恶,提倡教化人类实现道德修养、教化改造。
8. 《易经》
•作者:佚名
•内容简介:介绍传统的易经思想,阐述八卦、九宫等哲学观念。
9.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内容简介:描绘出封建社会的苦难与矛盾,反映出人生无常、多舛的真理。
10. 《老子今注今译》
•作者:冯友兰
•内容简介:介绍《道德经》各章节的解读与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老子思想。
以上是中国哲学必读的10本经典著作,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智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大家深入阅读,感受其中的哲理启迪。
哲学类值得读的书籍哲学类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人类存在的本质以及道德伦理等重要问题。
以下是一些值得读的哲学类书籍,它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增进对世界的理解。
1.《存在与虚无》- 让·保尔·萨特这本书提出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探讨了人类的自由意志、选择以及对生活的责任。
它引导我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让-雅克·卢梭卢梭在这本书中讨论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了个体自由与社会约束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财产制度。
3.《论法的精神》- 伊曼纽尔·康德康德在这本书中探讨了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原则。
他提出了普遍性原则和人类尊严原则,并讨论了它们在道德和法律中的应用。
4.《存在与时间》- 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的分析,探讨了时间、存在和真理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就是时间的存在,只有通过对时间的理解,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5.《伦理学》- 尼采尼采在这本书中讨论了道德、价值观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念,并提出了超人的概念,主张个体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限制。
6.《逻辑引论》- 罗素罗素在这本书中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他讨论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并展示了逻辑思维在推理和思考中的重要性。
7.《人类群星闪耀时》- 伊曼纽尔·勒维纳斯勒维纳斯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伦理学和他对他人的关注。
他认为道德的核心在于对他人的责任和照顾,而不是个体的自我中心。
这些书籍都是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们涵盖了伦理学、存在主义、道德哲学等不同的领域。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道与仁“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在《道德经》第一章里,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哲学范畴,并做出了自己的阐述,这句话是这样的意思: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用言辞表白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在还没有表白前,那个无分别的状态是天地的本源;既有了表白,这个分别了的状态,是万物生长的母亲。
回到恒常而无分别的状态,便可以观看到道体的奥妙。
经由恒常而现出分别的迹向,便可以观看到道体的表现。
无分别的状态、有分别的迹向,两者都出于恒常的道体;但在表白上,名称却是不同的。
就这样的不同而又同,我们说它叫做“玄同”。
“玄同”是说在生命的玄远之源是相通的,这便是“道”;“道”是万有一切所依归及开启的奥秘之门![1]在老子的描述中,我感觉到无名无形、有名有形都产生于道,这两个都是“道”的不同形态、境界的同一真理,这两种变化都可以叫做“玄”,老子主张要我们以无拘束无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的微妙,也就是“玄之又玄”的“玄”,看来“道”的内容是少而精的,另一方面又要从有目的有拘束的状态来观察“道”的边缘,也就是众妙之门的“妙”,看来“道”的形式是广而大的。
可以说《道德经》的第一章就是澄清“道”的两种两种存在形态,即“有名”与“无名”、“有欲”与“无欲”。
它让我反省起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浮躁喧哗的年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这个时代的不二写照,然而,人们在追逐中是否真的找到幸福了?人们永远不满足当下所拥有的,所以就用物质激励自己,得到后却又感觉不到原先预想的快乐,于是就又陷入了追逐和失落的恶性循环。
这段话为我们的生活法则做了一个参考,万物原本也只是按照他们的“道”自然生长,我们又何苦太过在意?当然也不是一点不在意,而是要明白顺其自然,冷静面对。
柔以克刚,就是要以一种清净的、超脱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繁杂喧闹的世界才能让自己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也就是快乐。
我们在苦心追求和全然不顾之间要做一个平衡,最重要的还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物欲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快乐不一定矛盾,或许二者可以统一于健康放松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里面的
名词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中的名词解释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概念:
1.唯物论:唯物论是一种关于理论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哲学观点,认为存在着物质实在,并且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唯物论的哲学体系。
2.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进行分析,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3.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之一,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
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想观念。
社会意识受到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5.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
推动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
6.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认为商
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的量。
除了这些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中还涉及到
许多其他名词,例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剩余价值、革命等。
这些
概念和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学习心得有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文学典籍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昌盛,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浸润了传统文化因子,培养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人才素质涵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读书,又以读经典最为困难也最有裨益;而旅行是一个体验大自然与生活的过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相通的。
都是从自然或者生活中学习和感悟,不论是心灵还是身体,都会得到益处。
读史哲典籍更会让我们从深层的思维、思想上,理解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头,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风度;从宏观上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深度和方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加了解自身民族的文化特质。
中国哲学经典是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与沉淀而留下的精华,内容海纳百千,包罗万象。
经典,即经久不衰的万事之作。
哲学,简单来说,可看作是使人聪慧之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我们这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古圣先哲思想智慧之结晶,是前人对生活的看法,质疑,反思,领悟。
在我看来,这门学问高深而又易懂,因为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或许长久未思通的一个问题却又在日常某时刻所参透。
它所传承的思想也应当是我等所想,继而升华。
《周易》,它包罗万象,囊括万物,是真正的集大成者,在这上面,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到“取向思维”这样以认识事实来领悟事理的思维方式。
“圣人立象以尽意”,即圣人通过以确立“象”的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念并推论出更深刻的义理。
将抽象的思维以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生动又容易让人理解。
而相较于《周易》所展现的生生不息的宇宙图景,《庄子》则描绘出物我两相忘的自然规律。
静静去感知书一词一句中的含义,闭上眼,仿佛就能感知到由四面八方传来的信息。
《庄子》是道家言论著作总汇,它的内篇比较系统,文字风格也很一致,而外、杂篇内容则很丰富,但风格有了一些差别。
内容思想接近《老子》, 是道家的重要经典。
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必读十本哲学书籍
1.《柏拉图的对话集》-探讨了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和语言哲学等多个领域的问题,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伦理学》 - 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探讨了人类行为的本质、道德价值、幸福等问题。
3.《存在与时间》 - 霍伊格尔的代表作,探讨了存在、时间、自由意志和真理等问题,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
4.《批判性思维》 - 理查德·保罗的代表作,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5.《尼采文集》 - 尼采的代表作,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等,探讨了人类的存在、价值观、道德和文化等问题。
6.《对话集》 - 华伦·瑞恩的代表作,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伦理学、政治哲学、形而上学等问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哲学的核心思想。
7.《道德经》 - 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探讨了人类生命的本质、道德和自然界的规律等问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8.《论自由》 -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代表作,探讨了自由、权利和个体的权利等问题,是现代自由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9.《存在与虚无》 - 让-保罗·萨特的代表作,探讨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阐述了人类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性。
10.《生命的意义》 -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代表作,探讨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和目的,阐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简答题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哲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其经典著作流传至今,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的简要导读。
《易经》《易经》是一部古老而深奥的中国哲学经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典籍之一。
它以六十四卦的形式,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命的变化规律。
《易经》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文化、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由老子所著。
该书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阐述了道家的核心理念。
书中强调了“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和运行规律,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无欲无求的境界。
《道德经》对于后世的哲学、宗教、政治理论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为,阐述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和政治理念。
《论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墨子》《墨子》是中国古代墨家学派的代表作,由墨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该书是一部以伦理学为主的哲学著作,强调了兼爱、非攻、尚同等思想。
墨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安宁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代表作,由庄子创作。
该书以寓言和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庄子的思想观点和人生哲学。
庄子强调了“道”的自然无为,倡导放松自我、追求自由和超越的境界。
《庄子》对于后世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中国哲学经典著作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它们通过丰富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视角。
读懂并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导读思辨古代哲学对人生与道德的思考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思考和智慧积累。
在古代哲学中,人生和道德一直是重要的讨论话题。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导读,思辨古代哲学对人生与道德的思考。
一、儒家哲学: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
儒家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做一个有仁心、有责任感的人。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泰伯篇》)一句,表达了儒家对人生和道德的思考。
儒家强调个体应该通过涵养自己的德行,来影响他人的行为,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道家哲学:追求自然与道德的和谐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另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其核心思想是“道”。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道家旨在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认为人应该与自然保持一种平衡和顺应的关系。
道家不强调人为德行的培养,而更重视身心的修炼和顺应自然的道德。
通过追求无为而治,达到道义境地。
三、墨家哲学: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墨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兼爱”。
墨家主张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利益,摒弃私利和排斥。
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思考,墨子认为要通过兼爱的观念来实现。
墨子在《墨子·兼爱》中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兼爱无私害,忧乐与共仁”,提出了兼爱他人、尊重他人利益的道德观念,认为这是实现道德境界和人生幸福的基础。
四、法家哲学: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法家哲学注重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制定与执行。
法家认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生道德的一种手段。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法家强调法律的严格和明确,通过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推动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对于人生与道德的思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儒家强调个人的德行涵养和对他人的影响;道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然道德;墨家主张兼爱他人,尊重他人利益;法家则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西方哲学经典名著导读西方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和他们的重要作品。
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是西方哲学的经典名著。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西方哲学经典名著,分别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
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的道德、政治和知识等方面的问题。
柏拉图认为理想的国家应该是一个以理智和智慧为基础的国家,每个人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尽最大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该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一部系统阐述哲学基础的书籍。
它涉及到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等哲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其本质和属性,并且这两者互相依存。
他还提出了“底层因素”和“高层因素”的概念,以此来分析事物的原因和成因。
该书被认为是古代哲学的巅峰之作,对后来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是一部哲学经典著作,是现代哲学的开端之一。
该书涉及到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观念,提出了怀疑和清晰的思想方法,并试图证明人的存在。
笛卡尔通过对人的思维和知识的探讨,推导出人的存在是不可置疑的。
该书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借鉴和思路。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哲学界最具争议的文献之一。
该书既包含了对传统宗教、哲学、道德的批判,又提出了个人解放和超越传统限制的主张。
尼采提出了“上人”和“下人”的概念,通过对这两种人的对比来探讨人性、力量和自由的问题。
该书受到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但也在今天的社会仍有很高的阅读量和广泛的影响力。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20世纪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提出了“现象学”这个新的哲学学派,试图让哲学回到对客观世界的直接观察和探究上来。
胡塞尔将现象学视为一种对人类经验的解释和理解,试图找到并描绘出客观存在的本质和确切意义。
10本哲学专业必读的经典书籍
10本哲学专业必读的经典书籍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1.柏拉图《申辩篇》
推荐理由:柏拉图记述先师苏格拉底临终之申辩,足见西方哲人坚持真理之精神,光照日月!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推荐理由:治学先治史。
线索分明,耕犁深邃,哲学史中之良品。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推荐理由:西方哲学开山之作,历久弥新绝世经典。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4.《圣经》之<创世记><出埃及记><约翰福音>
推荐理由:研习西方文化绕不过去的高山,世上引用率最高的文本。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5.罗素《哲学问题》
推荐理由: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哲学入门之必备!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6.密尔《论自由》
推荐理由:“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推荐理由:鸿鹄宣言之思想、才情、文笔、气象皆为世界一流。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8.《诗经》
推荐理由: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9.《周易》
推荐理由:世道不过乾坤,人生不过男女。
学哲学而不研易,难免浅薄。
哲学专业必读的书10.《四书章句集注》
推荐理由:青年时期少读老庄,以免圆滑颓废;根基孔孟,养我浩然之气。
马克思的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先想说的话:⏹在当代,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思想家的著作有马克思的著作这么难读。
⏹这主要问题并非马克思本身的著作的写作方式、概念使用状况和理论的非体系化等特点决定的。
⏹而主要是,世界上没有哪部著作象马克思的著作这样被如此复杂地解释也允许被解释。
也没有那个人的思想被如此直接又如此误解地被成功地运用于现实并变成现实。
⏹也因此,在马克思的名字下,产生的众多解释的思想里,真理和谬误、阳光与迷雾、伟大与卑贱、真诚与欺骗、特殊与普遍、新颖与陈旧。
都或者以真理的名义或者以谬误的名义并存着。
⏹他的理论,既是弱者的解放的武器,也是强者压迫的工具(苏联曾经的极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是被压迫者真心向往的“乌托邦”,也是统治者虚幻诱惑人民的“宗教”。
抵抗与批判的马克思与建设的马克思,被双方各取所需地理解着,却又似乎并不矛盾。
⏹以马克思命名的理论研究领域,也许还有一个历史上绝无的状况:伟大崇高的人和卑鄙无耻的小人、伟大的心智与渺小的心思、绝顶聪明富有才华的人和绝对愚蠢的人。
他们并存着,并奇怪地都被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需要着。
⏹我们是如此地知道以马克思命名的思想,我们又如此地不知道马克思的思想。
我们如此地不知道马克思的思想,我们却又如此地不想去知道马克思的思想。
⏹以上所有的情况,恕我直言,它们全都可能发生在我们大学教师的讲课与研究和学生的学习中间。
导言:远未成为历史的马克思⏹镜头之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1999年12月,千年交替之际))1,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第一名卡尔。
马克思,第二名爱因斯坦,第三名牛顿,第四名达尔文。
评注:马克思(1818-1883)1848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迄今已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1867出版《资本论》。
马克思的伟大学说成了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并影响了其后世众多的思想的诞生。
⏹镜头之二:马克思被德国民众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2003,9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学习体会近日,通过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国哲学源头的哲学思想,感受老子、庄子的人生境界,领略《墨经》和《孙子兵法》的逻辑与计谋,纵观佛教、哲学、朱熹理学、王阳明心学对传统哲学的挑战、发展与创新。
本课程介绍中国哲学经典著作的主要思想。
其中包括《周易》、孔子《论语》、老子《道德经》,《大学》《中庸》,《庄子》,《孙子兵法》,《墨经》,《心经》、朱熹理学想以及王阳明《传习录》的思想。
既有对儒释道经典的介绍,也有对理学、心学思想的阐释,以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传统哲学,让我们能够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一种全方位的认识。
老庄,孔孟朱王,释学,都是不同流派的世界观。
这些世界观并不深奥,常人不懂也仅因为中国千百年到如今有了断层。
这个断层是曾经将过去推翻所造成,是语言的断层,是现代人接纳外国发展观造成的断层。
周易,上古世界观,从方位,五行,将世界的秘密淬炼成卦和爻,如同游戏本身,而解读游戏的说明书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儒家,中国千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学派,从“仁”,“礼”,到“格物致知”,到“心学”。
看似简单的《道德经》中,阐述了宇宙观、哲学观、逻辑观、甚至治国,做人,我们不通过学习,不通过感悟,不通过历练,如何解密精简的文字?透过哲人解读,每次看来,豁然开朗一层。
现在回想,仅那句“道之动,反也”,足以让人啧啧称奇;《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
《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以一颗求知的心去阅读经典,每一部都是一种生活,每一部都能带给我们新的生活态度,进而引发对生活的感悟,驱使我们去以自我的态度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认真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必读的哲学书籍哲学的书籍带你开阔视野,为你指点迷津,一个人的生活里如果少了书,那就多看看哲学书籍吧!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人生必读的哲学书籍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人生必读的哲学书籍1.《哲学研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英)内容简介在多次尝试把自己的成果联结为一个整体但都没有成功之后,我认识到我将永远不会成功。
我能写出的最好的东西至多不过是一些哲学论述。
如果我违背我的思想的自然倾向而迫使它们朝着同一个方向,那么它们立即就会遭到破坏——当然,这正是与这种研究的本性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这项研究迫使我们从不同方向上穿越广阔的思想领地——《哲学研究》中的哲学论述就像是在漫长而曲折的旅途中所作的一系列风景速写。
2.《第二性》西蒙波伏娃(法)内容简介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她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
3.《存在与虚无》让·保罗·萨特(法)内容简介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
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
4.《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古希)内容简介《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不朽作品。
在古希腊雅典文明的鼎盛时期就曾作为教科书,两千多年来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深厚的思想养料。
这部名著的注释导读本是由邓安庆教授完成的,其本意是给通识类人文核心课程准备教材。
5.《语言、真理与逻辑》A·J·艾耶尔(英)内容简介A·J艾耶尔(1910-1989),英国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哲学、逻辑学教授。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哲学自古已有,包括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哲学、宇宙论等方面的内容。
从《道德经》到《论语》,从《庄子》到《孟子》,从《周易》到《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将从几个经典著作的角度来介绍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精髓内容。
一、《论语》:孔子的道德伦理思想《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编纂而成。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强调了仁德教化、忠诚勇毅、诚信谦逊等品德,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论语》中的很多话语都彰显着孔子的人类情怀和道德观念。
如他提倡“仁爱”的思想,在《学而第一》中,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种天生的同情心和思维模式的反映,鼓励人们待人诚恳、仁慈。
另外,孔子也注重自我修养,强调道德修养的过程,这体现在《学而第三》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也是时至今日推崇孔子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道德经》:道家哲学的核心著作《道德经》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巨著,反映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其作者是老子,本书围绕道的概念展开论述,强调“无为而治”、“止于至善”、“以柔克刚”等理念,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于生活方式、社会构建的探究和思考。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道法自然”,持有崇尚自然的思想观念。
书中多次强调了“不为而治”、“反其道而行之”等个理念。
其实质是主张在事物发展中给其以自我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将某种观念、意志等强加于它之上,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
三、《庄子》:道家思想的扩展和深化《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其作者是庄子。
《庄子》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文笔清新优美,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哲學經典導讀
壹、授課老師:黃漢忠
貳、課程學分:單學期二學分
參、教學目標與範圍:
在西方哲學的發展過程中,康德(Immanuel Kant) 可說是繼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後最重要的哲學家。
在其鉅著《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中,康德一方面對近代西方哲學理性論與經驗論的爭議加以檢討,指出我們的知識雖必須起於經驗,但亦不只於經驗,經驗知識中實含有先驗的要素,包含作為人類感性直覺形式的時空以及作為人類知性先驗概念的範疇。
另一方面,康德亦對傳統形上學加以批判,指出就理論理性(theoretical reason) 而言,實無法對形上學所討論的概念,如「第一因」、「單子」、「自由」、「絕對必然的存有」及「上帝」等,有客觀妥效的知識。
因知識必須從經驗開始順著因果系列不斷的往後追溯,但無論我們追溯到如何遠,所得到的都是有條件的事物,無法追溯到「第一因」、「單子」等無條件者;而且肯定與否定有「第一因」及「單子」存在的命題,甚至會產生「純粹理性的背反」(antinomy of pure reason),因為肯定與否定上述兩概念的命題雖然彼此是相矛盾的,但都可以言之成理,可見這是理性所產生的虛幻結果。
肯定與否定有「自由」與「絕對必然的存有」存在的命題,雖然不會產生背反的問題,因它們可分屬經驗界及智思界(intelligible world),但就理論理性而言,亦只能消極地設想「自由」及「絕對必然的存有」可屬於智思界,並未能對它們的存在予以積極的肯定。
但是,在《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一書中,康德則站在實踐理性的立場,對「自由」、「上帝」的存在予以積極的肯定。
康德通過對道德的分析,指出真正的道德行動必須是依循於普遍的道德法則,此道德法則是行動者所自我決定的,因此真正的道德行動亦是自律的行動;而由於自律(autonomy) 必須預設行動者的意志完全不受個人的性好及欲望所影響,因此自律必須預設自由意志(free will),自由意志在實踐理性的要求下得到積極的肯定。
另一方面,康德認為,由於「德福一致」是實踐理性的必然對象,而要保證有德者必有福,必須預設上帝的存在,因此上帝存在亦在實踐理性的要求下得到證明。
由此可見,《實踐理性批判》一書在整個康德批判哲學中實有其重要的地位,從中我們更能了解到康德所言「實踐理性的優越性」之真正意義。
此外,康德的道德哲學亦開啟了西方倫理學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派別-義務論(deontology) 的傳統。
對於義務論而言,行動的道德價值並不取決於行動所產生的結果,而是取決於行動所含有的某些性質。
康德認為,行動的道德價值之所以不能由行動所產生的結果來決定,是由於這些結果必預設了行動者對其有一特殊的偏好,但道德行動具有可普遍化的特性,而這種對某種結果之特殊情感並不是普遍於每一個人的。
因此,康德進一步指出,道德行動應具有以下幾種特性:
首先,行動者必須意欲其所依以行動的格準(maxim) 可能成普遍的法則;其次,行動者必須把人當作是一目的,而不能把人當作只是工具來行動;此外,行動者之所以作此行為是出於自律的,亦即按照其所自發的普遍的道德法則來行動。
通過康德對道德行為的分析,我們更能掌握道德所應有各種基本特性以及判定我們的行為是否具有道德價值的判準。
本課程的目的,即透過研讀康德道德哲學中的兩本主要著作:《道德底形上學之基本原則》(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及《實踐理性批判》,讓同學對康德的道德哲學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希望能從研讀哲學經典的過程中訓練同學掌握哲學概念及培養哲學思維的能力。
肆、授課方式
本課程將順著上述康德所著兩種文本之發展脈絡進行討論,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同時鼓勵同學嘗試解說文本中重要的段落,並將定期針對康德道德哲學中的重要議題及當代重要的康德哲學研究學者對重要文本所提出的不同詮釋進行討論。
伍、課程綱要:
甲、《道德底形上學之基本原則》
一、康德道德哲學的基本內容
二、對「善意志」的分析
三、對「義務」的分析
四、定言律令與假言律令
五、可普遍化程式
六、目的程式
七、自律程式
八、自律與自由
九、實踐哲學的極限
乙、《實踐理性批判》
一、純粹實踐理性的原則
二、純粹實踐理性的對象
三、純粹實踐理性的動力
四、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
五、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學
陸、參考資料
1.牟宗三譯註《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學生,民72)。
2.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學生,民74)。
3.康德著,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台北:聯經,民79)。
4.李明輝《儒家與康德》(台北:聯經,民79)。
5.李明輝《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
究所籌備處,1994)。
6.李瑞全《當代新儒學之哲學開拓》(台北:文津,民82)。
7.楊祖漢《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文津,民76)。
8.Lewis White Beck, A Commentary on 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9.Ernst Cassirer, James Haden (trans.), Kant’s Life and Though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1
10.Paul Guyer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Ka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1.Paul Guyer, Kant on Freedom, Law and Happin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2.Otfried Höffe, Marshall Farrier (trans.), Immanuel Kant. Albany, N. 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13.Immanuel Kant, H. J. Paton (trans.),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3rd
edition. N. Y.: Harper & Row, 1964.
14.Immanuel Kant, Lewis White Beck (tran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N. Y.:
The Liberal Arts Press, Inc., 1956.
15.Immanuel Kant, Mary J. Gregor (trans.), Practical Philosoph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6.Christine M. Korsgaard, Creating the Kingdom of En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7.H. J. Paton, The Categorical Imperative: A Study in Kant’s Moral Philosoph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
18.Onora O'Neill, Constructions of Reason: Explorations of Kant's Practical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9.Robert Paul Wolff, The Autonomy of Reason: A Commentary on Kant's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Gloucester, Mass.: Peter Smith, 1973.
20.Allen W. Wood, Kant’s Ethical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柒、成績考核:
一、課堂討論及表現:20%
二、期中考試:40%。
三、期末考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