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4.97 KB
- 文档页数:4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研究进展学号:201321132250姓名:王南建表面活性剂绿色化研究进展现在社会,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现行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自从Fleming发现微生物产生青霉素以来,微生物成为生物活性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为天然合成化学品提供了丰富资源。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申分泌出来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如糖脂、多糖蛋白脂、脂肪、磷脂利脂肪酸中性类脂衍生物。
它们与一般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结构上类似,即在分子中不仅有脂肪烃链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同时也含有极性的亲水基。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早期研究见于1946年,1965年之后,微生物对烃类乳化机制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
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机制之一。
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成为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
1968年,Arima等首次发现枯草芽胞杆菌株(Bacillus subtilis)产生的是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呈晶状,商品名为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这类表面活性剂主要含:伊枯草菌素(Iturilns),杆菌霉素(Bacillomycin),芬荠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Surfacin)等,其中surfactin的表面活性最强,是迄今报道的效果最好的生物表面活性齐之一。
脂肽分子由亲水的肽键和亲油的脂肪烃链两部分组成,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两亲型分子结构,脂肤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微生物采油、环境治理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目前发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数十种。
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指分子量大于1000、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减小两相界面张力的大分子物质皆可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能力,毒性小,可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粘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2019 • 01技术应用与研究当代化工研究Chenmical I ntermediate105表面话i 生剂及其在相转移偟化方面的应用研究*陈逸(广州市第二中学广东510530)摘要:表面活性剂是一类两亲性的物质,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能够显著改变溶液体系的界面性质,是与乳化、增溶、分散、润湿、起泡等界面现象紧密相关的化学物质。
对于非均相系统中的有机化学反应,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相转移催化的作用, 能够显著加快反应的速率,此类物质在医药、农药、香料、染料中间体和特种高分子的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合既有的文献报道,本 文对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进行了系统介绍,并详细分析了其在相转移催化方面的应用与机理。
最后,对表面活性剂及其作为相转移催化 剂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两亲性结构;相转移催化剂中图分类号:T文献标识码:ASurfacta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ChenYi(Giiangzhou Second Middle School , Guangdong , 510530)Abstract'. Surfactant is a kind o f amphiphilic substance, which contains hydrophilic and f^drophobic groups in the molecule, and can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interfacial p roperties o f t he solution system. Surfactant is closely related t o the interfacial p henomena such as emulsification, solubilization, dispersion, wetting andfoaming. For organic chemical reactions in heterogeneous systems, the addition o f s ome surfactants can p lay a role o f p hase transfer catalysi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speed up the reaction rate. These substanc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ynthesis o f medicines, pesticides, spices, dye intermediates and s pecial p olymers. In this p aper, the special s tructure o f s urfactant was introduced s ystematically,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in p hase transfer catalysi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 f surfactants as p hase transfer catalysts were p rospected.Key words : surfactant i two affinity structur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两亲性分子,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集团和疏水集团,对不同性质的溶剂都表现出强亲和力, 在界面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word整理版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
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
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
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势。
表面活性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1l卷第3期2012年3月精细与专用化学品FineandSpecialtyChemicalsMar.20l2●,●表面活性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孙淑华,李真,万晓萌(大连界面化学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21)摘要:较全面叙述了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生产企业,产品品种,产量和各主要应用领域市场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预测了今后发展趋势.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聚羧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绿色表面活性剂StatusanddevelopmenttrendsofsurfactantindustrySUNShu—hua.L1Zhen.WANXiao—meng (DalianInterfaceChemistryTechnologyCo.,Ltd.,Dalian116021,China)Abstract:Theproductionenterprises,varieties,productionofsurfactantindustryinChinawe remorefullydescribed.andthedevelopmentstatusandthelatestdevelopmentsofmainapplicationareaso fmarketwerealsointroduced.Thedevelopmenttrendwasputforward.Keywords:surfactant;po1ycarboxy1ates;fattyalcoholpolyoxyethyleneethersulfate;gree nsurfactant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一定活性,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显着下降的化工新材料产品,被誉为"工业味精",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调制,食品加工,纤维加工,纺织品印染及整理,农药和医药加工,矿物浮选,石油开采,油品处理以及洗涤等许多工业领域.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繁多,各品种之间的生产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构成以及用途各不相同.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性,表面活性剂可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特种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进一步分为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使用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石油基表面活性剂以及天然油脂基表面活性剂;根据使用领域不同,可以分为工业用表面活性剂以及日用表面活性剂.石油基表面活性剂是以石油为基础原料制成的,如以烷基苯,烷基酚,烯烃等为原材料再进一步反应制成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LAS,AOS, Tx,OP,NP等产品.天然油脂基表面活性剂是以天然油脂为原材料制得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用天然油脂制成的6501,CMEA等产品,用天然油脂衍生物脂肪醇制成的AES,AESA,LsA,K12等醇系表面活性剂,及用天然油脂衍生物脂肪酸甲酯制成的MES等产品.工业用表面活性剂主要指用于石油化工,造纸,皮革,纺织,建材等行业的表面活性剂,比如重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萘磺酸盐,蒽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SS,SPS等产品.日用表面活性剂则主要指用于日用洗涤剂,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等领域的LAs,AES,AESA,LSA,AOS,MES,6501,APG,AEO等产品.1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现状表面活性剂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国际大型工业用表面活性剂企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以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比如罗地亚(Rhodia),西卡(Sika),赢创德固赛(EvonikDegussa),道康宁(DowComing),巴斯夫(BASF),赫克力士(Hercules),英国兰凯表面活性剂(Lankem),瑞典依卡化学品(EkaChemicals)以及陶氏化学(Dow),这些大型化工企业目前都在我国占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收稿Et期:2012—02—21作者简介:孙淑华(1954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表面活性剂的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8?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20卷第3期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起始于2O世纪5O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和更新速度较快.2009年中国表面活性剂生产厂家总数达到5386家,是2000年的3.7倍,比2005年增加了34.11;我国生产表面活性剂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898家),山东(620家),广东(598家),浙江(496家),上海(399家),河南(296家),辽宁(259家),天津(189家),河北(196家),湖北(176家),四川(123家)和安徽(120家).我国表面活性剂主要品种的发展经历了2O世纪8O年代的千吨级,90年代的万吨级,2O世纪发展到十万吨级,21世纪出现了百万吨规模等几个阶段.其中,超百万吨级品种是萘和甲基萘磺酸甲醛缩聚物钠盐以及聚羧酸盐;超十万吨级品种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2,3,7,9),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聚丙烯酰胺(PAM),木质素磺酸钙,胺基磺酸盐;超万吨级品种有K12,AS,ASA,AESA,AOS,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等38个品种;超千吨级品种有EL40,乙二醇硬脂酸酯,聚乙二醇(6000,8000)硬脂酸酯等33个品种.2009年我国工业表面活性剂产量约为450万t,品种总数为6154种,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567种,占比25.4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970种,占比32.0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173种,占比35.31;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44种,占比7.21%.尽管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表面活性剂生产国,但还称不上是表面活性剂强国.我国人均表面活性剂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十分低下,2009年我国人均日用表面活性剂消费量仅为1.3kg/a,而同期日本的人均消费量为3.5kg/a,北美为3.8kg/a.此外,我国表面活性剂企业的研发水平与生产制造水平与国际领先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我国表面活性剂企业的不懈努力和巨大付出,这一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随着我国近年来表面活性剂产量的逐年增加,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善,一些优势明显的企业经过快速发展壮大,已经在各个细分领域占据了明显的领导地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浙江传化集团,山东滨化集团,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辽宁奥克化学股份公司,辽宁华兴化工集团公司,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化工公司,南京太化化工公司,中轻物产化工有限公司,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炼化公司, 巨化集团,罗地亚飞翔精细化工公司,辽宁科隆化工公司,北京恒聚化工集团,佳化化工,浙江皇马化工集团,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浙江闰土股份,江海化工,天音化工,深圳诺普信有限公司,抚顺洗化,广州浪奇,山东泰和水处理,广东天赐以及新崛起的三江精细化工,江苏生物科技,成都金石新材料公司,吉林钟鑫化工等,相信随着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优秀企业涌现出来.2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发展趋势2.1市场容量预测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世界金融和实体经济市场,随着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颁布实施以及消费者信心的重建,全球表面活性剂市场正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据GlobalIndustryAnalysts公司分析,2012年全球表面活性剂的市场将达到166.5 亿美元,到2015年产量将达到1780万t,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亚洲地区作为新兴经济体云集的地区,将成为未来带动表面活性剂行业增长的发动机,预计在未来几年可以达到年均6.04的增长率.我国作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一直保持着对表面活性剂的较高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工业用表面活性剂的市场需求量将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人均消费量也逐步提高,预计到2015年,表面活性剂的市场每年将保持9的增长速度,市场容量将达约692万t的水平.2.1.1洗涤剂行业洗涤剂行业主要包括日用以及工业用洗涤剂,是表面活性剂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其用量约占表面活性剂总用量的51.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进人世界洗涤用品生产大国行列,产品形态及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专业化,功能化,个性化产品不断涌现,形成个人清洁护理用品,家庭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和公共设施清洁用品三大品类体系.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2003~2010年我国洗涤用品产量增长了83.72%,年均增长率为l1.96oA.2010年我国洗涤用品的产量虽然达到826.75万t,人均消费量约6.4kg,但仍然低于1995年世界洗涤用品人均消费量7.8kg的水20l2年3月孙淑华等:表面活-眭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9? 平.我国洗涤用品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洗涤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60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2.主要发展浓缩,液化洗涤剂,着重开发功能型,环保型表面活性剂新品种,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着重发展油脂化工行业,开发油脂化工产品及其衍生物,加强功能性强,生物降解性好的表面活性剂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加强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因此可以期待,洗涤用品工业的强劲发展趋势,将有利地推动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1.2农药用表面活性剂农药原药极少数能直接使用,绝大部分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使用.农药剂型是指具有一定组成成分和规格的农药原药的加工形态,目前我国已制定《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国家标准》,规定了120 个农药剂型的名称及代码,其中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可溶液剂,水剂等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量最多的农药剂型.农药制剂是指农药原药加工成的具有一定有效成分含量,一定剂型,可按一定方法使用的成药产品,一般由农药原药以及农药助剂配制而成.农药助剂是指在农药加工和应用过程中的辅助药剂,能帮助主要药剂成分(农药原药)发挥效能的物质. 农药助剂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和非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农药表面活性剂主要有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展着剂,发泡剂,消泡剂,增溶剂,增黏剂等,而非表面活性剂主要是指溶剂,载体,填料,防冻剂,稀释剂,警戒剂,抗结块剂,增效剂等.农药助剂的主体是表面活性剂,由于85以上的农药要加水稀释使用,表面活性剂对农药制剂稀释液的乳化稳定性,悬浮率等技术指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影响着药效的发挥.农药是农,林,牧,渔业及公共卫生等部门用于防治病,虫,草,鼠害以及调节农作物生长的化学品,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农药的应用对保证农业丰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1/3,如果一旦停止用药或严重的用药不当,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O(与正常用药相比),两年后将减少40~60以至绝产.据农业部统计,由于使用农药,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t,棉花4O万t,蔬菜800万t,果品330万t,减少经济损失约300亿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最重要的农药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农药消费国之一.我国农用耕地面积年均超过1.5亿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年均耕地面积超过1亿公顷,巨大的耕地面积成为农药消费的巨大的刚性需求保证.2011年,我国的农药产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了264.87万t和79.6万t,已高于我国2010年全年农药产量的234.25万t和出口量61.3万t.其中,除了大量出口原药及其部分不用助剂的农药制剂外,近半的农药原药需加入农药助剂而制成各种不同的剂型.农药助剂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和增溶剂等广泛应用于加工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溶液剂,水分散粒剂和水剂等农业上使用最多的农药制剂.对充分发挥农药的药效,安全经济的达到杀虫,除草,杀菌等目的起到重要作用.近两年我国用于加工农药制剂的助剂需求量在4O万~50万t左右, 其中农药表面活性剂需求量约在6万t左右,而这6万t的农药表面活性剂,将直接影响近250万t的农药效果,关系到上千亿的产值.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及农药助剂之中的应用,深刻影响着农药的使用效果,农药助剂行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农药行业发发展,同时,对于不断提出的农药新功能和新作用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农药用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我国巨大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位的人口数量,农药对于粮食作物的至关重要性,都决定了农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地位.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制定推出,如免征农业税及给予种粮,良种,农机及化肥农药补贴等的实施到位,将加大对化肥农药的投入;另外对高性能,新功能,低毒性以及绿色环保农药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农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在未来长久的时间内有效推动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升级.2.1.3炼油助剂行业炼油助剂主要用于炼油厂原油炼制,对提高炼油工艺水平,炼油效率,产品质量和发挥炼油设备作用至关重要,能解决炼油加工过程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炼油助剂行业的发展与炼油工业紧密关联,是?10?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20卷第3期当代石油化工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也是石油化工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并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高质量轻质油品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环保法规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炼油助剂在石油开采及加工过程中被采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更是对原油综合加工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与炼油工业联系紧密的炼油助剂行业,其发展将伴随着炼油能力的提升而加快.截止2010年底,世界炼油厂数量总计661座,总加工能力从2009年的8720万桶/天增加到8822 万桶/天,增加了约100万桶/天.其中,2010年亚洲原油加工能力增长近150万桶/天,是世界炼油能力增长的主要动力,新投产的3座炼油厂均在亚太地区;北美加工能力大致与2009年持平,而西欧加工能力萎缩;其他地区的加工能力变化不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为3.47亿t/a,年加工量为2.86亿t;2009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为4.78亿t/a,稳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达2.O3亿t,同比增长6.9,创近年最大增幅.新增炼油能力约3000万t,一次原油加工总能力达5.12亿t,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53亿t,同比增长1O%.根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相关资料,"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成约1亿t新增炼油能力建设,到2015年,全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6亿t,成品油年产量将达到3.1亿t.根据炼油厂每炼制1万t原油,对各类炼油助剂的需求量平均在1.17t左右计算,我国2015年炼油助剂的需求量将达到约7万t,而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2.86亿t,消耗炼油助剂约3.3万t,据此推算,"十二五"期间,我国炼油助剂行业预计将保持16的年复合增速.2.2发展趋势分析表面活性剂作为化工新材料行业的主要分支,其规模发展将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呈稳步增长趋势,这为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趋势逐渐与国际同行业接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绿色表面活性剂将逐步大规模工业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资源节约方面的意识逐步增长,因而对于表面活性剂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使用安全性的前提下,市场对表面活性剂产品的资源可再生性以及环境友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采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如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天然油脂基表面活性剂,得到了大力发展.可以预计,我国大品种绿色表面活性剂将逐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2.2特种表面活性剂将迅速发展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一般是碳氢链,若将碳氢链中的氢原子部分或者全部替换成氟原子,就成为含氟表面活性剂,类似的还有含硅表面活性剂以及含硼表面活性剂等,称之为特种表面活性剂.由于结构上具有特殊性,特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普通表面活性剂所没有的一些特性,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高表面活性,高耐热稳定性以及高化学稳定性,其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包括石油,农药,机械,染料,建材,皮革等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中,且应用领域还在进一步扩大;含硅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湿润性,较强的黏附力,极佳的延展性,气孔渗透率和良好的抗雨水冲刷性等,已被应用于油田等工业领域,并逐渐由特种发展成为常规表面活性剂;含硼表面活性剂也在石油炼制,润滑油添加剂,高水基汽车刹车液,高水基液压液等工业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2.2.3生物表面活性剂将逐渐工业化,且应用领域逐步扩大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由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剂基本结构与性质的化合物.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比较,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结构更多样性,表面活性/$L化性更强; 可生物降解无毒或低毒;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单;通过微小孔隙能力强,不堵地层,耐盐性好,不结垢,保护地层等优势.经过多年努力,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石油,医药和食品等工业领域.随着科研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功能产品的不断问世,我国生物表面活性剂将会在石油,化工,医药,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农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作为农药药物载体的应用概析摘要:O/W(水包油型)微乳液是农药微乳液的三种类型中的其中一种,作为农药药物载体,能够很好的制造出环保性强的绿色农药,减少农药对于环境的损害和人类自身健康状况的危害。
本文主要研究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作为农药药物载体的应用,分析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的形成及其性质;农药微乳液及其性能;农药微乳液中的水溶助长剂;目前农药微乳液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农药药物载体应用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流入田间,污染环境。
而大量的难以分解的有害物质则沉积在了作物上,又通过作物的食用,从而直接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的有害物质则被挥发到空气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气污染;而流入水中的有害物质,则又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渗入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则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失去了肥力,造成环境的恶化。
随着环境意识、健康意识的加强,农药上的绿色药剂也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微乳剂剂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使以上农药制剂的弊端得到了改善。
1 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的形成及其性质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既能够溶解油又可以溶解水,而且还具有极强的增溶效果。
作为药物载体的微乳液在应用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其主要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热力学稳定,同时作为一种透明液体,很容易调制和保存。
二是,对于具有不同脂溶性的药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微乳液可起到增溶的作用。
三是,对易于水解的药物,制成水包油型微乳可起到保护作用。
四是,还可以很好的延长水溶性药物的释药时间。
在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作为药物载体使用之前,需要先确定组分的相行为。
因为这种微乳液在形成时,多相系统就会发生变化,包括乳液、囊泡、胶束体系等等。
2 农药微乳液及其性能2.1 农药微乳液农药是一种被用于清除、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特殊产品。
它不仅能够除掉杂草,还能够有效的调节植物的生长,对于农牧业的生产作物不仅起到一种保收、保存的作用,还能够对各种人类传染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浅析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研究进展摘要:第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成熟而稳定的应用。
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等优势,在近些年呈现出热点研究态势,部分成果业已得到应用。
在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定向注入油藏进行驱油;此外,近年来也开发出利用高效营养剂激活本源微生物,诱导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富集、驱油的新技术。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部分微生物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够代谢产生兼具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物质,经提取后研究发现该物质可以在流动相(如气/水、油/水)界面按照不同的氢键和极性规律分布,具有降低界面或表面张力及乳化等能力。
相比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并且具有无毒或极低毒性。
因此,多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医药、石油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尤其随着我国多数油田均已进入到开采后期,油藏储层中存在大量孤立滴状、柱状、膜状、簇状和盲端状的残油。
油藏开采过程面临的难度及成本越来越大,单纯依靠理化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已力不从心,由此催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驱油中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概况1.1 三次采油的发展及分类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划分方法,即根据开发方式的不同把油田开发分为一次采油(POR)、二次采油(SOR)和三次采油(EOR)三个开发阶段:开采早期主要是依靠油藏自身压力压向地面或当压力不足时采用泵抽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在 10 %~15 %;随着一次采油时间的推移,地下天然能量逐步消耗,造成油井自身压力不足时,采用注入水或打人气体的方法补充能量,增加油层压力,以提高采油效率,称为二次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在 30 %~50 %;三次采油即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地下剩余油进行开采的阶段,国内外的实践结果表明,其提高采收率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一般还能提高 5 %~25 %。
表面活性剂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无机131班李壮15061311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但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低毒高效农药,各种复合肥料和专用肥料以及现代化耕作机械,同时也使部分土地和水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和水系,使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在农业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
一、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对于大多数农药而言,只有加工成适当剂型的制剂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是将无法直接使用的农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制剂所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
它作为一种农药助剂在农药上,不但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农药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表面活性剂在一个成功的农药剂型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原药的润湿、分散、乳化、增容等方面。
二、表面活性剂在乳油中的作用乳油是农药按规定的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体。
表面活性剂在乳油中的作用是在乳油应用之前将在非介质中存在的原药乳化进入水中,乳油以水稀释,产生水包油型乳状液。
表面活性剂在乳油中的另一方面的作用是防止乳状液分层沉积或絮凝,从而保持所形成的乳状液呈稳定状态。
在乳油加工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是农药乳油的主要辅助成分,农药乳油中的乳化剂至少应有乳化、润湿和增溶三种作用,乳化作用主要是是原药和溶剂能以极微细的液滴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增溶作用主要是改善和提高原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乳油的水和度,使配成的乳油更加稳定,制成的药液均匀一致,润湿作用主要是使药液喷洒到靶标上能完全润湿、展着,不会流失,以充分发挥药剂的防止效果。
三、表面活性剂在可湿性粉剂中的作用可湿性粉剂是还有原药、载体和填料、表面活性剂、辅助剂并粉碎得很细的农药制剂。
此种制剂在用水稀释成田间使用浓度时,能形成一种稳定的看、可供喷雾的悬浮液。
表面活性剂论文引言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表面活性剂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功能,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将详细探讨表面活性剂的定义、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现象研究。
定义与分类定义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学物质。
在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一个部分亲水性较强,可以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另一个部分则亲油性较强,可以与油脂相互作用。
这使得表面活性剂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单分子膜,从而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
分类根据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将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带有阴离子基团,例如硫酸盐基团、磺酸盐基团等。
常见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石碱酸钠等。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能和泡沫稳定性。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带有阳离子基团,例如胺基团、季铵盐基团等。
常见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乙二胺等。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和柔顺性。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不含离子基团,通常是由水合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的。
常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聚氧乙烯醇、聚山梨酸醇等。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能。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同时带有正、负离子基团,具有两性性质。
常见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十六烷基-N,N-二甲基氧乙基胺-N-氧化物等。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和抗静电性能。
性质与特点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特点。
通过在液体表面形成单分子膜,表面活性剂减弱了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了液体表面的张力。
能够乳化分散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之间形成的单分子膜能够使油颗粒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乳液。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药剂学课程论文)2015年5月3日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摘要:表面活性剂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制药、化妆品、食品、造船、土建、采矿、表面处理等领域,它是许多工业部门必须的化学助剂,其用量小,收效大,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主要讲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分类、应用和发展。
并且阐述了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 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及现有产品结构的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作用分类应用发展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
它达到一定浓度后可缔合形成胶团,从而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
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分子的一端为极亲油的疏水基,分子的另一端为极性亲水的亲水基,两类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分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赋予了该类特殊分子既亲水又亲油,又不是整体亲水或亲油的特性,这种特有结构通常称之为“双亲结构”。
1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洗涤、纺织等行业,其他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
在造纸工业中可以用作蒸煮剂、废纸脱墨剂、施胶剂、树脂障碍控制剂、消泡剂、柔软剂、抗静电剂、阻垢剂、软化剂、除油剂、杀菌灭藻剂、缓蚀剂等。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纤维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形成透明溶液及增加浓度;在医药行业中可作为杀菌剂和消毒剂使用,其杀菌和消毒作用归结于它们与细菌生物膜蛋白质的强烈相互作用使之变性或失去功能,这些消毒剂在水中都有比较大的溶解度,根据使用浓度,可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伤口或粘膜消毒、器械消毒和环境消毒;药剂制备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等。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
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
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
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势。
关于具有杀菌功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调研报告1.摘要本文以三聚氯氰、脂肪胺、氨基乙磺酸、2-氨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合成了三种具备抑菌性的含三嗪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正己氨基-4-(2-磺基乙基)-氨基-6-(苯并咪唑基)-氨基-1,3,5均三嗪(BSC6T),2-正辛氨基-4-(2-磺基乙基)-氨基-6-(苯并咪唑基)-氨基-1,3,5均三嗪(BSC8T)和2-正十二氨基-4-(2-磺基乙基)-氨基-6-(苯并咪唑基)-氨基-1,3,5均三嗪(BSC12T)。
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三种化合物水溶液的表面活性。
BSC6T、BSC8T、BSC12T在25℃的水溶液中均具备良好的表面活性,最低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33.1mN/m、29.7mN/m 和35.2mN/m,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8.5×10-3mol/L、8.9×10-4mol/L和5.3×10-5mol/L;采用量筒法研究了其乳化性能。
BSC6T、BSC8T、BSC12T的乳化稳定时间分别为237s、364s 和471s。
2.关键词:抑菌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前言从广义上来讲,杀菌剂(Fungicide)包括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以及杀线虫剂,通常所说的杀菌剂,往往以杀真菌剂为主。
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需求量巨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作为一种极为普遍使用但是不可或缺的农业生产资料,在防治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病害由于不能轻易察觉,因此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而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因是致病菌,多数由真菌引起。
全世界单是由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就达上万种,造成的损失占年度总损失的10%-30%。
如果将病毒、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也算在内,损失就更加巨大。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发达,作物病害种类也是多种多样,造成粮食严重损失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防治植物病害是农作物增产的重大措施之一。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及进展基础理论2009-10-13 21:06:10 阅读38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 前言早在1942年Zimmerman发现,在除草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叶面除草剂活性以来,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并收到了很大成效。
如美国密西西比洲在1960年用在除草剂上表面活性剂量为64000磅,到1963年已增加到500000磅。
表面活性剂用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活性剂在除草剂中作用被广泛认识和重视的结果。
目前表面活性剂不仅用在除草剂方面而是用在农药所有剂型中。
1993年世界上用于农药的表面活性剂消耗量约23万吨,占总表面活性剂用量的3.3%。
美国用于农药的表面活性剂销售值约占其农药市场的6%。
在1992年农药剂型中有一半使用表面活性剂,其中除草剂中大部分都使用表面活性剂。
我国用于农药的表面活性剂约4万吨,其中表面活性剂用作乳化剂约占1/3。
2 表面活性剂用于农药通常对水溶的农药一般是加工成可溶性浓剂(包括水剂),对不溶水的液体农药加工成乳油,对不溶水的固体农药则加工成粉剂、可湿粉剂和悬浮剂,另外还有为了直接使用的颗粒剂和种子处理剂。
可是近来全球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和许多国家对农药安全性和环保制定出更为严格法规。
农药制剂发展动向是有毒易燃的乳油和粉尘飞扬的粉状制剂正逐步被安全,水性和高效的水乳剂、水悬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襄剂等机关报型所取代。
2.1 可溶性浓剂(SL)所有剂型中最简单的是SL,即一种水溶的农药活性成分的液体制剂,只需在喷雾桶中用水稀释即可使用.具有低药害,毒性小,使用既安全又方便和药效高的特点,一直深受用户欢迎,可惜这类农药品种在农药中所占比例不多,通常聚氧乙烯壬基酚或牛脂胺乙氧基化物表面活性剂常用作SL 的生物增效和桶混润湿剂.2.2 水悬剂(SC)它是将不溶水的固体农药加工成微细颗粒(一般粒径小于5微米)依靠加入表面活性剂来分散悬浮在水中制剂.因它无粉尘,易计量,对操作者和环境很安全,粒径比可湿粉更细故药效更高,已成为取代可湿粉优良剂型之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润湿剂、分散剂和增稠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