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必看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肠内营养
护理措施
1.保证营养液及输注用具清洁无菌。
2.保护黏膜、皮肤:每日涂拭油膏保持鼻腔润滑,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3.预防误吸
(1)胃管移位及注意体位:注意保持鼻胃管的位置,不可上移,对胃排空迟缓、由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取半
卧位,防止反流而误吸。
(2)测量胃内残余液量:每4小时抽吸1次胃内残余量,如大于150ml应暂停输注。
(3)观察及处理:密切观察病人反应,一旦出现呛咳,咳出营养液样物,发憋或呼吸急促,即可确定为误吸,鼓励病人咳嗽,吸出,必要时经气管镜清除吸入物。
4.防止胃肠道并发症。
(1)置管并发症:①鼻咽及食管黏膜损伤;②管道堵塞。
(2)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
预防方法:
1)配制营养液的浓度及渗透压:营养液浓度及渗透压过高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从低浓度开始。
2)控制液量及输注速度
3)控制营养液的温度。
(3)感染性并发症:吸人性肺炎由置管不当或移位,胃排空迟缓或营养液反流,药物或神经精神障碍引起反射能力低下所致。
(4)代谢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是营养液不匀或组件配方不当引起。
肠内营养科普知识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建立肠内营养配置室以来,一直完善和改进配置室相关设施设备、制度及相关营养制剂种类。
近期,临床营养科已成功开展肠内营养配置工作,陆续为医院ICU、神经外科、肾内科、内分泌科、临湖病区等科室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医师根据不同患者病史特点及营养评估结论,制定了适合不同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方案,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检测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
一、什么是肠内营养?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使用时间决定于患者精神状态、病情需求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
二、肠内营养有什么优点?1.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对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防止危重患者肠黏膜萎缩、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
2.简化了营养液输注程序,减少了营养液的污染机会。
3.可使患者肠道“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营养液输入的同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
三、肠内营养适合哪些患者使用?适合胃肠道有功能且安全时使用。
如有以下情况建议使用肠内营养:①吞咽和咀嚼困难。
②意识障碍或昏迷。
③消化道痿。
④短肠综合征。
⑤肠道炎性疾病。
⑥急性胰腺炎。
⑦高代谢状态。
⑧慢性消耗性疾病。
⑨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
⑩特殊疾病。
四、目前临床营养科包含哪些肠内营养制剂? 1.整蛋白全营养。
优质双蛋白、进口植物油、含有膳食纤维Ξ>君养物遗供茂比动Ifi 物双畏门搭配,含人体明SB20种氨基酸,均衡全面补无包养优质大0殿门,促进肌肉合成,防止患者”其中老年人IFI 肉衰弱状次.中糖H 油三IftMCT.不含胆囿解,对血WLdi 脂无影响 水溶性解食奸雄.不必小IM 吸收.血就影胸更小.对患者更安全2.高蛋白全营养。
供能比:φ O■破水化合物 •破白质∙m高蛋白配方、优质双蛋白、含有膳食纤维供能比:■碳水化合物■蛋臼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非游离态谷氨谶胺、更稳定,高效提升免疫力,诚少术后并发症热瓯比112:1,高叙高能员配方,快速绢正负氮平衡状态。
肠内营养指南(二)引言概述:肠内营养是通过肠道内的特殊饮食或进食方式来提供营养,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本文是《肠内营养指南(二)》,旨在为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医务人员以及关心肠内营养的人士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本文的内容大纲。
一、适应症1. 消化道功能衰竭:包括严重胰腺炎、胃肠道切除术后等。
2. 吸收障碍: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梗阻等。
3. 肠结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
4. 腹部放疗后并发症:如放射性肠病等。
二、肠内营养的类型1. 胃肠道循环饮食:将一部分胃肠道内容物连续引流出来,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以减轻肠道负担。
2. 胃肠道全营养:通过胃肠道摄入特殊配方饮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3. 加强胃肠道吸收:通过调整饮食成分、使用特殊的饮食辅助剂来增强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能力。
4. 部分肠外饮食: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静脉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的管理1. 肠内导管插管:对于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可通过插管直接进食。
2. 肠内营养的饮食管理: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进行规范的饮食管理。
3. 肠内营养的监测与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体重、营养指标以及肠内导管的情况,进行营养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4.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处理:如导管相关感染、腹痛、腹胀等,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5. 肠内营养的团队合作:建立由医师、护士、营养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管理肠内营养患者。
四、注意事项与禁忌1. 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调整饮食中各营养物质的比例。
2. 禁忌食物:根据患者病情和肠道耐受性,排除对某些食物的摄入。
3. 肠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包括导管脱出、皮肤炎症、穿孔等。
4.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其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总结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支持手段,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肠内营养的管理中,饮食管理、监测与评估、并发症处理和团队合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无法自行进食的危重症患者,需进行肠内营养。
那么何谓肠内营养呢?执行肠内营养时有哪些要点呢?下文将通过十大要点,让大家透彻了解肠内营养知识。
要点A :何谓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属于一种营养支持疗法,是指给具备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能力的病人,口服或者是管饲营养素,给肌体提供能量,再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以满足肌体生理、病理改变等特殊要求,进而维持肌体代谢需求。
要点B :肠内营养制剂分类根据组成可分为4大类,即要素制剂、非要素制剂、组件制剂和特殊治疗用制剂,前两者为完全制剂,后两者为不完全制肠内营养十大要点不可不知文 / 绵阳市中心医院 刘莉剂。
要素制剂是一种营养素齐全、不需消化或稍加消化即可吸收的无渣营养剂。
一般以氨基酸或游离氨基酸和短肽为氮源,以葡萄糖、蔗糖或糊精为能源,可供口服或管饲使用。
非要素制剂是以整蛋白或蛋白水解物为氮源,渗透压接近等渗。
口感较好,适合口服,亦可管饲。
具有使用方便,耐受性强等优点。
非要素制剂适用于胃肠功能较好的病人。
给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之前,要先评估病人的胃肠功能,然后根据此结果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对于胃肠功能比较正常的病人,可使用整蛋白制剂。
而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病人,则可使用短肽型制剂或者氨基酸型制剂。
要点C :哪些情况下需进行肠内营养?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且胃肠功能依然存在的病人,但不能进食或者进食不足的患者,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其主要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吞咽困难、咀嚼困难、昏迷、意识障碍等患者。
要点D :如何选择肠内营养途径?供给肠内营养药的方式有口服和管饲,需根据病人胃肠功能、身体状况、疾病类型等选10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择针对性的肠内营养途径。
一般情况下,口服营养补充方式安全方便,口服补充无法达到需求总量的60%以上持续5天~7天,需选择管饲营养。
依据置管头端所处部位不同可分为胃内置管和肠内置管。
肠内营养相关知识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指通过口腔、食管或造口管直接送入消化道,以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以下是与肠内营养相关的一些知识:
1.适应症:肠内营养常用于不能正常进食或无法消化吸收足
够营养的患者,如肠梗阻、胃肠道功能衰竭、面部颌骨手
术、危重病患者等。
2.营养配方:肠内营养配方是为满足患者营养需求而设计的
特殊液体。
常见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多种营养成分,如蛋
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肠内导管选择:肠内导管可以分为胃导管和空肠导管两种。
选择合适的导管要考虑患者的病情、预期时间和消化功能
情况等因素。
4.营养管理:营养管理是肠内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并定期监测和调
整营养配方和摄入量。
5.并发症:肠内营养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误吸、
腹胀、腹泻等。
定期检查和观察患者,积极预防和处理并
发症,是肠内营养管理的关键。
6.营养评估:肠内营养前和期间需要进行营养评估,以了解
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病情变化,并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计
划。
需要注意的是,肠内营养是一种特殊的营养支持方式,在应用时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团队的指导。
【肠内营养适应征】
任何胃肠道功能存在,但不能经口安全而舒适地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都应该首先考虑管饲饮食,原则上越早越好,具体如下:
1.当病人经口摄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时,就必须进行营养支持(B级)。
2.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首先考虑肠内营养(B级)。
3.肠内营养支持应该在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48小时开始(B)。
4.肠道吸收功能存在,空肠至少100cm, 回肠至少150cm以及部分盲肠,回
盲瓣必须完整。
【肠内营养禁忌征】
1.顽固性呕吐或严重腹泻。
2.完全性肠梗阻或肠道缺血。
3.循环性休克或胃肠道出血。
4.引流量>500ml/d的肠外瘘或严重腹腔感染。
5.病情进展可能不适合积极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喂养管堵塞或脱落,消化道机械性损伤,局部感染等。
2.肺吸入可发生于昏迷、呕吐、胃张力降低的患者或喂养管移位时。
3.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胃食道返流、肠痉挛、倾倒综合征、便秘等。
4.代谢并发症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前性氮质血症,必需脂肪酸缺乏、高血糖或低血糖等。
【肠道喂养安全性(肠道耐受性)评估】
1.通过目测或影像学检查监测喂养管位置是否移位。
2.及时了解患者对管饲营养的耐受性。
每日检查胃残留量,放置鼻胃管的危重病者胃底或胃体的允许潴留量应≤200ml,而胃肠造口管的允许潴留量应≤100ml。
如果残留量过多,应停止管饲数小时或降低与速率。
3.为避免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定期体检以确定是否是过渡喂养或胃轻瘫以及肠梗阻造成胃胀。
新发生的腹泻必须进行评估,并首先排除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作用或是肠道感染的可能。
4.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应每日常规记录生命体征和液体出入量。
5.每日监测水电解质和肾功能,每4-6小时监测血糖,对于糖代谢障碍的病人应主动补充足够的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每日或隔日监测肝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
病情平稳后逐渐改为每周监测。
6.定期监测病人营养状况,
【常用制剂与输注】
危重病肠内营养所用制剂于其他疾病并无不同,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加重代谢紊乱,特别要避免葡萄糖补充过多。
【完全型肠内营养制剂】
1.氨基酸单体制剂:氮源为左旋氨基酸,主要特点是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成分明确,无残渣。
缺点是口感较差,渗透压高,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易导致腹泻,刺激肠功能代偿的作用较弱。
主要用于肠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耐受整蛋白和短肽类EN制剂的病人。
2.短肽类制剂:氮源为乳清蛋白水解后形成的短肽。
代表产品为百普素,其脂肪来源为中链甘油三酯和长链甘油三酯的1:1混合物。
主要特点是稍加消化即可完全吸收,无残渣。
缺点是口感较差,浓度过高易引起腹泻,部分病人用后腹胀。
主要用于肠道吸收功能较差的病人,如短肠综合征。
3.整蛋白制剂:氮源为完整的蛋白质,低渣。
蛋白质结构完整,口感较好,渗透压较低。
对肠道的代偿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但需要有健全的消化吸收功能。
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病人。
临床常用的有匀浆膳,商品化的产品较多,如瑞素(Fresubin)、瑞高(Fresubin750MCT)、安素和能全素等。
瑞素和瑞高均含中链甘油三酯,容易被肠道吸收,能够快速供能,不需要肉毒碱参与,并且为乳剂,稳定性好,不易沉淀。
但其中含钠略少(75mg/100kcal),低钠或长期使用时应额外制、充钠盐。
瑞高的特点是能量密度大
(1.5kcal/m1),适用于需要限制入液量(如心、肾功能不全和烧伤)的病人。
安素和能全素均为不含乳糖的粉剂配方,尤其适用于乳糖不耐受的病人,由于二者均为粉剂,配制时应充分搅拌,以免堵塞喂养管。
安素口味较好,适合口服。
4.含膳食纤维制剂:膳食纤维是结肠粘膜的营养物质,能够刺激结肠粘膜增殖,避免肠粘膜萎缩,增加粪便容积,预防便秘和腹泻,并提供大约5%的热卡。
膳食纤维能够增加肠内营养制剂的粘稠度,管饲时应采用大口径导管,以免堵管。
目前常用产品有瑞先(Fresubin Energy Fiber)和能全力(NutrisonMulti Fibre),二者均为整蛋白制剂。
瑞先每毫升提供1.5大卡能量,每100ml营养液中含2g膳食纤维,更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需要保护肠粘膜屏障的危重病人和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
【特殊型肠内营养制剂】
1.免疫增强型:精氨酸、核糖核酸和ω—3脂肪酸等物质能从不同角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制剂中添加上述物质可能降低手术和创伤后感染的发病率。
2.糖尿病专用型: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是降低肠内营养液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减少血糖的剧烈波动。
因此糖尿病专用产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并且用支链淀粉、果糖和膳食纤维等物质代替直链淀粉和糊精,以减慢葡萄糖的释放和吸收速度,减少对胰岛素的依赖。
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胃排空,进入结肠后可分解为短链脂肪酸,提供部分能量。
添加脂肪可以减少葡萄糖的用量,并减慢胃肠道排空速度。
部分产品使用单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减轻高脂血症。
常用产品有瑞代(Fresubin Diabetes)和益力佳(Glucema),瑞代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为53:15:32。
碳水化合物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支链淀粉和果糖。
益力佳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为34.3:16.7:49,脂肪含量高,并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
3.肺病专用型:肺病专用的营养产品应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而且需氧量和C02产量少。
因此肺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均较低,脂肪含量高。
常用产品是益菲佳(Pulmocare),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为28.2:16.7:55.1。
中链脂肪酸占脂肪总量的20%,容易为机体所利用。
长
链脂肪酸中n-6与n-3的比例为4:1,具有扩张肺血管和支气管的功效,能量密度为1.5kcal/ml,能够避免肺水肿。
4.肿瘤专用型:肿瘤组织缺乏降解脂肪的关键酶,很少利用脂肪供能,而是依赖葡萄糖的酵解而获得能量。
减少葡萄糖供给可能减少肿瘤的能量来源。
同时,肿瘤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性较差,因此不宜大量使用葡萄糖。
瑞能(supportan)的脂肪含量占50%,碳水化合物为32%,并含有膳食纤维、ω-3脂肪酸、核苷酸和中链脂肪酸,能量密度为1.3kcal/ml,是肿瘤专用的肠内营养制剂。
【组件膳食】
营养素组件亦称不完全膳食,是仅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经肠营养膳食,它可以对完全膳食进行补充或强化,以弥补完全膳食在适应个体差异方面的不足。
亦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件膳食构成组件配方,以适合病人的特殊需要。
组件膳食主要包括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糖类组件、维生素组件和矿物质组件,但目前国内临床上尚未见到商品化的组件膳食。
【应用原则】
1.危重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应该首先考虑肠内营养(B级)
意见:已有的荟萃分析证实,尽管接受肠内、外营养的危重病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肠内营养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和代谢并发症。
从安全性、成本以及可行性等方面考虑,肠内营养更是优于肠外营养。
2.危重病患者应该在进入监护病房24-48小时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C级)意见:应该特别强调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早期肠内营养有降低感染并发症和病死率的趋势,而且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热量摄入、蛋白质吸收和氮平衡的显著改善。
如果推迟肠内营养,病死率甚至高于肠外营养。
因此对于充分治疗且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危重病患者应该在进入ICU24-48小时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应该同时考虑小肠管饲和胃肠道用药,详后),否则应考虑肠外营养。
3.能量摄入
3.1 间接测热法比预计公式更有助于危重病人的预后?
与预计公式相比,在确定危重病人能量需要量方面,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支持间接测热法的应用。
3.2 脑外伤的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时,应该尽早达到目标摄入量(C级)
意见:仅有一项严重脑外伤研究证实,通过积极的肠内营养措施(小肠管饲,当日达到目标摄入量,胃残留量200ml)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与蛋白质摄入,感染并发症更少,康复更快。
对于其他患者尚无证据支持上述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