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作业修正
- 格式:docx
- 大小:209.35 KB
- 文档页数:27
多准则层级交互的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涂燕;赵莹;王华裔;李宗敏
【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年(卷),期】2022(44)6
【摘要】区域水资源短缺将制约社会发展进程,同时威胁人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
为对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有效评价,建立了以水量、水质、环境和社会为二级
准则的四维度指标体系;采用相关系数和标准差法(CCSD)和改进的
ANPSort(IANPSort)方法进行多准则层级交互的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最后,对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分级,通过灵敏度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总页数】7页(P875-881)
【作者】涂燕;赵莹;王华裔;李宗敏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15.2
【相关文献】
1.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2.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识别研究
3.基于改进的综合评价模型的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4.基于熵权法的肇庆市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5.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的SPA—VFS评价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许多行业和地区来说都至关重要。
因此,评估水资源短缺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评价指标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包括:1.水资源供求状况:评估水资源可利用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平衡情况。
这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供水量和人口增长情况来确定。
2.水资源质量:考虑到水资源的可利用性,需要评估水资源的质量,包括水源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污染程度等因素。
3.水资源管理政策:评估水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包括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政策、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政策等。
4.环境敏感性:考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评估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
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水资源短缺的风险程度。
评估方法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估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水资源数据,包括水资源供求状况、水资源质量、水资源管理政策等。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统计数据等方式获取数据。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水资源供需缺口、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质量指标等。
3.指标权重确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
不同指标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权重设置。
4.综合评估:根据所确定的指标权重,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结果。
应对措施综合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后,需要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具体的应对措施可能包括:1.加强水资源保护:通过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来保护水资源。
2.改善供水设施:通过改善供水设施和提高供水网络覆盖率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3.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出和实施更加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包括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等方面。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水资源短缺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严重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全面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可以从供需状况、水资源管理、环境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供需状况是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的重要指标。
供需状况的分析可以通过比较可用水资源与需求水资源的关系来进行。
可用水资源包括自然水源以及人工开发的水源,需求水资源则与人口增长、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态环境需水等因素相关。
如果供需状况失衡,即需求超过了可用水资源,就会形成水资源短缺风险。
其次,水资源管理是影响水资源短缺风险的重要因素。
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减少浪费,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评估水资源管理需要考虑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分配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政府部门在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有效的政策和法规可以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降低水资源短缺风险。
第三,环境变化也是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的重要指标。
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水文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变化等方面。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水资源供应情况;水文变化则包括河流水量变化、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系统变化会改变水资源的净化能力。
这些环境变化都会加剧水资源短缺风险。
最后,社会经济因素也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评估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以及农业发展等。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会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城市化的进行会导致水资源供应链的改变;农业发展则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评估这些社会经济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水资源短缺风险。
综上所述,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需要综合考虑供需状况、水资源管理、环境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因素。
完善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形成机理,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
只有科学合理地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发现问题、制定对策,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概念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是指对一个地区或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它包括对水资源量、供需状况、生态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确定水资源短缺的风险程度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方法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以确定各个因素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贡献程度。
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不同因素进行排序和权重确定,从而判断其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程度。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水资源短缺进行量化分析。
在定量评价中,需要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水资源总量、用水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方面,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统计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等。
应用案例案例一:某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在某市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中,首先确定了评价指标,包括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径流量、年用水总量等。
然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并计算出不同指标的权重。
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程度和影响因素。
案例二: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在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中,除了考虑局部的水资源情况外,还需要考虑流域的水循环和水质状况。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复杂的模型,同时考虑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水循环的特点和水质的保护。
通过模拟仿真等方法,可以对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水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评估水资源短缺的风险,需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水资源短缺的风险与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有关。
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限制,水资源总量较少,人口稠密的区域可能面临较大的水资源短缺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增加了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其次,水资源短缺的风险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密切关系。
如果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即使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也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因此,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时需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等各个方面。
此外,水资源短缺的风险还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有关。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可能带来水资源管理和分配方面的挑战,增加了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最后,水资源短缺的风险与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的能力有关。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有效的治理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因此,在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时,还需考虑相关管理和治理政策的实施情况。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进行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策略,以减少水资源短缺的风险,保障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确保世界各地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充足的清洁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评估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建立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模型。
首先,水资源总量和分布是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基础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和分布差异巨大,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限制,水资源总量较少,人口稠密的区域可能面临较大的水资源短缺风险。
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首先,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困境。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有限。
长期以来,北京市主要依靠外部供水来满足其水需求。
然而,受制于外部水源的限制,北京市的供水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据统计,截至2019年,北京市目前的供水能力仅为每年35亿立方米,而实际需求量已经超过了40亿立方米。
这意味着,北京每年都面临着近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缺口。
其次,北京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在高耗水率的建筑、农田灌溉和生产制造等领域。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水资源分配不均衡、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数据显示,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仅为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利用标准。
再次,气候变化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也带来了进一步的风险。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气温升高导致水蒸气的含量增加,降水量和降雨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将导致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增加旱灾和水灾的风险。
综上所述,北京市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理位置、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气候变化等多个因素。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风险,北京市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节水措施,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这样,北京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的水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北京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
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风险,但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加剧。
因此,对北京市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从供需关系角度来看,北京市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
与此同时,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加重了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压力。
据统计,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在过去30年中翻了两番,导致下降了几十米的地下水位,甚至出现了地面塌陷的情况。
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摘要】一﹑问题重述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属重度缺水地区,附表中所列的数据给出了1979年至2009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
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
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评价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是什么?2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并陈述理由。
对主要风险因子,如何进行调控,使得风险降低?3 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4 以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报告对象,写一份建议报告。
二、基本假设和符号说明2.1 基本假设(1)假设所查找的数据真实有效;(2)假设影响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多个因子相互独立;(4)假设除了降雨量、平均气温、植被覆盖率、水资源总量、人口总数、人均GDP、污水处理率、生活用水总量、农业用水总量、工业用水总量、农业灌溉定额等风险因子之外没有其他的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
(3)假设这些因子在未来没有突变情况发生(政府政策的干预,自然灾害)等)2.2 符号说明三模型建立与求解3.1.1问题1分析所谓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供水与用水两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使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概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
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上游来水衰减趋势十分明显,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加重了水危机,人口膨胀和城市化发展加大了生活用水需求等。
因此,导致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
则影响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供给因素气候条件;①气候条件,包括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气压,日照时数,②水利工程;(2)使用因素,①农业用水,②工业用水,③管理制度,④人口规模九个风险因子根据所建模型,筛选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
3.1.2水资源短缺风险度量的定义对于反映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的丰富与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能很好的描述出水资源的短缺情况,故类似的我们定义一个对人均水资源短缺情况的风险度量值F ,其具体表达式为:F =(1W -5W )/8W这样就将短缺水量精确到每一个常住人口身上,更好体现出了因水资源短缺给社会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方面的风险。
3.1.3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的相关度分析对相关因子与F 以及相关因子之间进行相关度分析,分别计算出两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公式(1)如下:(1)其中R为相关系数;x、y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变量值R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R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R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
通常情况下通过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0.8-1.0 极强相关0.6-0.8 强相关0.4-0.6 中等程度相关0-0.4 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数据一年份总用水量(亿立方米)农业用水(亿立方米)工业用水(亿立方米)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它用水(亿立水资源总量(亿方)常住人口(万人)降水量(毫米)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时)风险度量值F方米)197942.9224.1814.37 4.3738.23897.1718.411.12667.40.109273 198050.5431.8313.77 4.9426904.3380.7112920.80.485556 198148.1131.612.21 4.324919.2393.212.32803.90.501143 198247.2228.8113.89 4.5236.6935544.412.82825.10.224905 198347.5631.611.24 4.7234.7950489.9132844.30.270395 198440.0521.8414.376 4.01739.31965488.811.92767.60.018477 198531.7110.1217.2 4.393898172111.52511.9-0.19836 198636.5519.469.917.1827.031028665.312.12804.10.260465 198730.959.6814.017.2638.661047683.912.32631.9-0.24911 198842.4321.9914.04 6.439.181061673.312.72558.10.076597 198944.6424.4213.77 6.4521.551075442.213.22626.20.517249 199041.1221.7412.347.0435.861086697.312.723250.127918 199142.0322.711.97.4342.291094747.912.52536.6-0.00619 199246.4319.9415.5110.9822.441102541.512.82712.50.516692199345.2220.3515.289.5919.671112506.7132669.80.565015 199445.8720.9314.5710.3745.421125813.213.72470.50.00981 199544.8819.3313.7811.7730.341251.1572.513.32519.10.323975 199640.0118.9511.769.345.871259.4700.912.72418.7-0.14646 199740.3218.1211.111.122.251240430.913.12596.50.448165 199840.4317.3910.8412.237.71245.6731.713.12420.70.067524 199941.7118.4510.5612.714.221257.2266.913.125940.659075 200040.416.4910.5213.3916.861363.6371.112.82667.20.582673 200138.917.49.212.319.21385.1338.912.92611.70.506427 200234.615.57.511.616.11423.2370.413.22588.40.534682 200335.813.88.413.618.41456.4444.912.92260.2 1.348837 200434.613.57.713.421.41492.7483.513.52515.40.977778 200534.513.2 6.814.523.21538410.713.22576.10.856061 200634.312.8 6.215.324.5158131813.42192.70.731343 200734.812.4 5.816.623.81633483.9142351.10.785714200835.112 5.217.934.21695626.313.42391.40.067164我们以相关系数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得到如下结果:(表1)表1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风险度量F与农业用水量、水资源总量,降水量,第三产业在正、负相关上是最大的,与其他因子的相关度很小。
不仅如此,从上表中我们还发现其他的相关因子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如,农业用水与水资源总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和常住人口、水资源总量和降水量等分别是0.88675036、0.954278,0.844972)。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初步判定度量F由农业用水量、水资源总量,降水量,第三产业决定的。
3.1.3风险度量F与风险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以上结果,我们发现这些相关因子与风险度量F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便尝试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
3.1.4主要风险因子的筛选根据表1的数据采用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变量筛选,具体过程如下:若我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函数关系式为:定义y为真实值;yˆ为预测值总变差平方和SST=()∑=-niiyy12回归平方和SSR=()∑=-niiyy12ˆ残差平方和SSE=()∑=-niiyy12ˆ筛选标准: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变量引入到回归模型中时,如果使SSE显着减少,则说明有必要将这个自变量引入回归模型,否则,就没有必要将这个自变量引入该回归模型。
定义:R为相关系数;2R为判定系数:2R?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越好;2R?0,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越差。
经过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及判定系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a:水资源总量b: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量c: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d: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e: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降水量表2该表的结果表明:当仅有水资源总量数据时,相关系数R为0.580,判定系数2R为R为0.572,继续增加变量,判0.3364,而当有水资源总量数据与农业用水量时,判定系数2R的增加量,以此类推,最后因此可以认为风险度量F的决定因素农业农业用水定系数2量、水资源总量,降水量,第三产业决定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该地区的农业农业用水量、水资源总量,降水量,第三产业。
3.2问题二在问题二中要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作出风险等级划分。
水资源的短缺取决于供水和需水两方面影响,而这两方面都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水资源短缺风险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充分考虑风险特点以及水资源的复杂性,把存在风险的概率、风险出现的时间、风险损失的程度、风险解除的时间、缺水量的分布等一系列因素考虑在内。
从多方面的指标综合考虑评价北京市现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
在评价指标选择中坚持的原则:(1)能集中反映缺水的风险程度;(2)能集中反映水资源短缺风险发生后水资源系统的承受能力;(3)代表性好,针对性强,易于量化。
依据上述原则,选取水资源的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事故周期、风险度作为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评价指标。
在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等级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模糊概率理论,建立模糊概率模型。
通过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市现水资源风险等级。
3.2.1 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其求解数据二1.风险率根据风险理论,荷载是使系统“失事”的驱动力,而抗力则是对象抵御“失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