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36.96 KB
- 文档页数:7
水资源短缺地区、超载地区判定指标
判定一个地区是否存在水资源短缺或超载可以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1. 水资源总量:地区水资源总量是判断水资源是否短缺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使用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数量的比例来评估水资源的充足程度。
2. 年降水量:降水量是地区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年降水量较低的地区可能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3. 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是指地区实际用水量与可用水资源总量的比例。
高水资源利用率可能表明地区存在超载问题。
4. 水资源平衡:水资源平衡指的是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情况。
供大于求可能导致水资源过剩,而求大于供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
5.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的一个指标。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意味着地区存在超载问题。
6. 水资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产出值所需的水资源量。
高水资源消耗强度可能表明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7. 水质状况:水质状况是评估地区水资源可利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质恶化可能导致水资源无法有效利用。
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可以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或超载问题进行评估和判定。
题目: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摘要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够不断更新的天然水体。
主要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本文提出了马氏判别法、模糊聚类、BP神经网络等三种方法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针对问题一基于附表1通过马氏判别法筛选出影响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针对问题二通过模糊聚类的方法,分了水资源短缺的四个等级,在问题三中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测出了20XX年、20XX年和20XX年的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风险,提出了南水北调、再生水的利用、污水处理等几种措施,并分析了在进行这几项措施后历年风险等级的下降情况,最后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书写了一份建议报告,基于建立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马氏判别法、模糊聚类、BP神经网络一、问题的重述水资源短缺风险,泛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条件下,由于来水和用水两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使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
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属重度缺水地区,附表中所列的数据给出了1979年至2000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虑以下问题:1 评价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2 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并陈述理由。
对主要风险因子,如何进行调控,使得风险降低?3 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4 以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报告对象,写一份建议报告。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摘要:为提升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响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进生态环保进程,本文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念及应用原理;以某公园水体为例,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从准备工作、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三角度出发,列举应用策略,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水环境保护越发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重视。
目前看来,相关工作者多会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水环境的具体质量,具体而言,它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评价方法,其应用原理为结合模糊数学的隶属度,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进而准确评估得出水环境的具体质量,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
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通常会采用此种方式,搜集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的连续性、分级界限的模糊性有关的数据信息,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评估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该方法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得出的数据信息清晰、真实、可靠,同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工作人员可借助该方法得出的数据,解决一些难以量化的生态环保问题,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水环境质量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策略(一)准备工作通常情况下,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工作人员应统筹考虑如下几点因素:感官性因素、氧平衡因素、营养盐类因子、毒物因子、微生物因子。
本文选择某一位于郊野公园的水体进行研究,该水体具有较强观赏性,因此开始正式的评估前,工作人员需参照《特征水质参数表》中对生活娱乐设施水体提出的要求,设计水环境质量评价因素集合。
本文设计了如下几类集合:PH、总磷、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毋庸置疑,实际应用中,水环境的优劣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在测定水环境遭受污染的具体程度时,工作人员很难把控好受污染的实际界限,这些均属于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模糊现象,需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解决,具体的处理步骤一般如下:确定评价因素集合、确定评语集合、建立隶属函数、确定评价因子对评语集合隶属度、构建模糊矩阵、确立权重集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2]。
针对问题三,本文首先对主要风险因子进行了灰色预测,计算出未来几年水资源总量、降水量、平均气温、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
然后采用问题二中的BP神经网络预测每年的缺水量。
最后通过整合往年的数据,运用问题二中的熵值取权的模糊评价模型预测出未来几年内水资源短缺的风险等级。
由于考虑到降水量和地下储水相关系数高,我们依据历年的降水量估测出平水年,偏枯年,枯水年三种不同年份的水资源总量,并应用问题二的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评估,得到三种不同年份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依次为高,较高,较低。
最后我们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的风险等级影响,风险等级依次变为低,偏低,无。
针对问题四,我们从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分析、北京市严重缺水的原因探究、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三个层面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议报告,以求帮助其合理规避水资源短缺风险。
关键字:水资源短缺风险、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BP 神经网络、熵值取权一、问题重述1.1 问题背景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同时也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水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有水的地方欣欣向荣,水资源枯竭的地方则文明消失。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节约和保护。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1.2 问题重述水资源短缺危险泛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由于来水和用水的不确定性,室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可能性以及有此产生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
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
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
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发现问题、制定对策,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概念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是指对一个地区或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它包括对水资源量、供需状况、生态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确定水资源短缺的风险程度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方法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以确定各个因素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贡献程度。
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不同因素进行排序和权重确定,从而判断其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程度。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水资源短缺进行量化分析。
在定量评价中,需要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水资源总量、用水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方面,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统计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等。
应用案例案例一:某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在某市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中,首先确定了评价指标,包括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径流量、年用水总量等。
然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并计算出不同指标的权重。
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程度和影响因素。
案例二: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在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中,除了考虑局部的水资源情况外,还需要考虑流域的水循环和水质状况。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复杂的模型,同时考虑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水循环的特点和水质的保护。
通过模拟仿真等方法,可以对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
答卷编号:答卷编号:论文题目:B题: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组别:本科生参赛队员信息(必填):指导教师:王莉参赛学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答卷编号:答卷编号:评阅情况:学校评阅1.学校评阅2.学校评阅3.评阅情况:联赛评阅1.联赛评阅2.联赛评阅3.B题: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摘要本问题主要讨论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我们首先确定影响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评价水资源短缺的风险等级,并对风险进行预测,最后为水利部门提出合理适当的解决方案,使风险降低,将可能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1.我们根据北京市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北京市自上个世纪8O年代以来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总体趋势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人口和GDP是影响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主要风险因子的确定,我们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水资源变化驱动力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并加以分析,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通过比较相关系数的大小,从而得出5个主要风险因子:“总人口数”“固定资产值”“目标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总产值”和“日生活用水量”。
2.在选出的几个主要风险因子中,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北京市水资源”作为目标层,以“总人口数”“固定资产值”“目标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总产值”“日生活用水量”等五个因子作为准则层,以风险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作为方案层,得出北京市风险等级。
结果表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情况属于重度缺水。
3.根据人口的GDP增长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了2015年北京市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呈愈加严重的态势:2015年北京市的供水量约为43.5423亿立方米,而需水量为48.6391亿立方米,缺水量达5.0968亿立方米,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刻不容缓。
4.最后我们在报告中,建议水利部门采取开源节流并重的政策: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有效的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的短缺情况,而严格控制北京的流动人口,减少日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减小水资源的消耗。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西南财经大学田乐蒙、唐志、淮琳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30多年来的水资源状况的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在从《北京市统计年鉴》中查得的众多指标中找出了影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即设计了用水风险因子和供水风险因子这两个新变量,将其作为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并运用这两个变量建立二维坐标系,在坐标系上划分出了风险等级区域。
通过判断各年计算所得的这两个变量的值在坐标系上的位置,我们确定了北京市各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
据此,我们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了预测,得出了北京市未来两年仍处于水资源短缺的高风险状态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此模型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释十分精确,运用此模型得到的综合评价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可信程度。
此模型可以广泛运用于各个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综合评价,还可运用到空气质量的风险测评,水污染风险测评等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风险人均缺水量逐步回归因子分析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二、研究的现状 (2)三、本文研究的思路 (3)四、模型的建立及风险因子的确定 (4)(一)影响水资源风险指标的选择 (4)(二)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 (8)五、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预测 (13)(一)对三个主要风险因子的预测 (13)(二)2010~2013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预测 (16)(三)应对措施 (17)六、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18)参考文献 (18)附录 (19)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重,作为首都的北京也面对着严重的缺水问题。
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
有数据称,2010年,北京平常年份缺水9.9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近2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