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
- 格式:docx
- 大小:101.53 KB
- 文档页数:3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一、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广泛应用,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先检查体外循环系统,确保正常运行,并确认气泵、氧合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可靠。
然后,准备一定量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
2. 连接逻辑将静脉导管插入右房或双腔插管,并将其连接到抗凝剂混合物和氧合器上。
同时,将主动脉导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并通过左心室插入了放血回路。
3. 启动设备开启气泡回路,并调整流量计到适当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启动氧合器并调整其温度,通常会使温度保持在36-38摄氏度范围内。
4. 血液引流先用测压器排除体内残留气体,然后将采血袋连接到静脉导管,并逐渐增加引流速度。
同时,检查回路的氧合情况,确保血液充分与氧进行接触。
5. 抗凝剂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维持合适的凝血状态。
6. 来自患者体外循环辅助的动力学控制通过心脏冷却、调节泵速等手段来控制患者体外循环深度和平均动脉压。
7. 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之前,需要向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以保护心脏组织。
停止心跳后,开始心肺复苏术。
8. 体外循环观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参数。
定期检查气泡回路和氧合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9. 放血在手术结束时,适度放血以减少液体负荷。
同时,停止气泡回路,关闭抗凝剂输入并拆除静脉导管。
注射逆转剂来中和抗凝剂的作用,并加压提高动脉压。
10. 恢复循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确保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恢复到生理性循环。
二、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体外循环手术流程
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常用于心脏手术、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等手术中,是一种将血液从体内引出,使用机器代替心脏和肺脏完成氧合和排泄的操作。
体外循环手术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室准备、患者身体检查、麻醉的选择和准备等。
2. 体外循环装置的安装:将体外循环装置的管路连接到患者体内的静脉和动脉,通过体外循环装置的泵将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送入氧合器中进行氧合。
3. 心肺支持:使用体外循环装置代替患者的心脏和肺脏完成血液循环和氧合,让患者的心肺得到支持。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手术支持下进行手术操作,可进行心脏修复、肝脏移植等操作。
5. 体外循环撤离:手术完成后,撤除体外循环装置,恢复患者的正常血液循环和呼吸。
6. 术后观察和护理:患者需要接受术后护理和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体外循环手术的流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支持,但对于某些手术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
- 1 -。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用于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建立体外循环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麻醉和体外循环装置连接,首先,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然后外科团队会在患者身体上建立血管通路,将患者的循环系统连接到体外循环装置,通常是通过引流管和回输管。
2. 引流和回输,一旦患者与体外循环装置连接,手术团队会开始引流患者的血液,将其送入体外循环装置进行氧合和循环,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3. 体外循环启动,一旦体外循环装置与患者连接并且血液循环正常,外科团队会启动体外循环装置,开始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下,外科医生可以进行需要停止心脏跳动的手术操作,如心脏瓣膜修复或更换、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在这个过程中,体外循环装置负责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
5. 体外循环解除,当手术完成后,外科团队会逐步停止体外循环装置的功能,同时恢复患者自身的心脏功能。
一旦患者的心脏能够自主跳动并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体外循环装置会被完全解除。
总的来说,建立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外科医生和体外循环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循环支持。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哎呀,这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啊,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呢!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得搭得稳稳当当的。
首先,得做好准备工作呀,这就像要出门旅行得先收拾好行李一样。
医生们得把各种器械都准备齐全了,什么管子啦、机器啦,都得乖乖待在它们该在的地方,随时准备“上岗”。
接下来就是要切开血管啦,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划一刀就行的哦。
就好比是打开一扇神秘的门,得找对钥匙孔,轻轻巧巧地打开,不能太粗鲁啦。
找到合适的位置,把动脉和静脉给暴露出来,这可是个技术活呢。
然后呢,就是插管啦!把管子插进血管里,就像是给血管安上了小翅膀,让血液能顺着管子飞起来。
这一步可得小心谨慎,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然血液可就要“迷路”啦。
插管完成后,机器就要开始工作啦。
体外循环机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接过了心脏的工作,让心脏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它呼呼地转起来,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可威风啦!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们就像是一群指挥家,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细节,手里不停地调整着各种参数,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再然后呀,就是要时刻关注着病人的情况啦。
这就像是照顾一个小宝宝,得时刻留意他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什么异常。
稍有风吹草动,医生们就得赶紧行动起来。
等手术完成后,还不能掉以轻心哦。
得慢慢地把体外循环停下来,让心脏重新接过工作。
这就像是交接仪式,得稳稳当当的,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真的是既复杂又神奇啊!每一步都像是在走钢丝,得小心翼翼的。
医生们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和无比的耐心,完成着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呀!这需要多少的努力和付出啊!所以呀,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这些医生们的劳动成果,对他们充满敬意和感激呢!。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第一节转机前准备一.体外循环手术前期的物品准备1、体外循环机的准备(1)滚压泵的准备:检查滚压泵的运转情况.(2)电源系统:检查电源连接线、插座等是否牢靠、稳固,供电是否正常。
(3)变温水箱的准备工作:A.检查水箱水量;B.变温水箱的电路;C.检查水箱的工作状态;D.检查温度指示系统;E.连接出入水口,检查水压及流速。
(4)变温毯、电热毯的准备情况,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探头的准备,是否工作正常。
(6)气源设备的准备:氧气气源、空气气源的准备,管道是否通畅,压力是否正常,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可靠。
(7)ACT监测仪:A.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音频报警和计时器是否正常工作,试管井是否旋转;B.试管是否充足及过期;2、体外循环中消耗品的准备1、氧合器(1)选择氧合器类型(2)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氧合器本身性能选择氧合器型号;(3)试水,检查是否有渗漏;2、插管与管道的准备(1)动、静脉插管,与手术医生核实插管部位及具体型号的插管;(2)心内吸引管;(3)心外吸引管;(4)循环管道的准备;3、动脉微栓过滤器的准备:据术中最高流量选择相应型号;4、其他物品:回流室及超滤器的准备;3、药品准备:详见体外循环巡回组流程;二.CPB前准备工作1、预充排气A.膜式氧合器的预充排气及注意事项:●预充前进行水循环试验,观察变温器有无漏水;●安装完毕后检查各接口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必要时扎带加固,连接氧气管到氧合器的入气口,开放膜式氧合器的排气孔;●大流量排净体外循环管道及心肌停跳液灌注管道内气体,排净后停泵,钳夹动、静脉管路;●调整泵的松紧度,排净多余液体,并考虑是否加入胶体或血液,内走血式膜式氧合器在灌注前应维持循环回流的自身循环;●预充液、血内加入适量肝素,防止凝血。
第二节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一.前并行循环1、开始条件:a、确认肝素的抗凝,ACT>480s;B、管道连接的方向及是否排气完全,并要求外科医生协助动脉滚泵松紧程度调节完成;C、气源开放通畅;D、血管活性药物准备完善;E、压力监测零点校正完毕;F、动脉插管完毕后,开放动脉端夹钳,低流量下泵压监测压力正常;G、上下腔静脉导管插管完毕,并妥善固定,连接Y插接头,并与静脉回流管稳固连接,管道无扭曲、压迫,主刀分别钳夹上下腔静脉插管,备用。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常常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可以恢复血液流向心脏的正常通路,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患者而言,CABG可以取代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或心脏移植等治疗方式。
在CABG手术中,有时需要使用体外循环技术,以确保心脏和体外循环的血量相匹配、减少心脏的负荷,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体外循环技术体外循环(ECMO)是一种通过机器模拟人体循环的技术,将人体内的部分血液引至体外,经过氧合等处理后再输回体内。
在CABG手术中,医生会将患者血液引出,通过人工心脏和氧合器进行氧合、循环,并在保证体外循环血液流量的同时,调节患者的体温和酸碱平衡,确保心脏和体外循环的血量相匹配、减少心脏的负荷。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手术是通过冠状动脉搭桥的方式,重新建立血液流向心脏的正常通路。
手术中,外科医生首先将患者的胸骨切开,暴露心脏。
然后,在使用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将静脉或动脉移植到被阻塞的冠状动脉上,以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提高心脏功能。
手术配合在使用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外科医生需要特别注意手术的配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的关键步骤。
1.静脉或动脉的移植CABG手术的核心是移植,移植后能否成功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细操作。
在使用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医生需要精确调节体外循环的流量和压力,确保移植后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血液流通。
此外,医生还需要精确控制手术时间,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和心脏的负荷。
2.手术时机的选择CABG手术的时机也是需要医生慎重考虑的因素。
在进行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时,需要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相对稳定,血压和心律正常,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此外,手术时间也需要精确把握,以避免手术时间过长而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对患者身体的维护在使用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对患者身体的维护。
外科学题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操作心脏手术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外科手术,其中心脏手术中不可或缺的操作之一就是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通过机器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然后进行氧合、温度调节等处理,再将血液输送回体内,以维持体内器官的灌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操作,包括准备阶段、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1. 设备准备:在进行体外循环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所有必要的设备都齐备。
这包括体外循环机、灌注泵、氧气供应系统、温控系统等。
2. 技术人员准备:体外循环操作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完成。
这个团队通常由心脏外科医生、麻醉师、体外循环技术人员和护士组成。
3. 患者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确定患者的基本生理状况、血液学指标、心血管功能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
二、操作流程1. 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开始后,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
然后,将引流管插入患者的大静脉以引流血液。
同时,为了维持体内血液的循环,需要在主动脉上建立动脉插管。
2. 氧合和温度调节:引流出的血液会经过体外循环机进行氧合处理,以保证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
同时,体外循环机还可以调节血液的温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维持合适的体温。
3. 心脏停搏:为了进行心脏手术,必须停止心脏的跳动。
体外循环操作可以通过注射适当的药物来停止心脏的跳动,以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心脏外科医生可以对心脏进行必要的手术操作。
这通常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
5. 恢复循环:当手术操作完成后,体外循环团队会逐渐减少对体外循环的依赖,并逐渐恢复患者自身的心脏循环功能。
这个过程需要谨慎进行,以避免患者出现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三、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操作参数: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手术需求,因此操作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一些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氧合的参数,以减轻肺部的负担。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
及手术配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
1切皮→递23号刀,电刀一次切开真皮皮下组织肌肉。
递会阴剪剪开剑突,片拉钩分离胸骨后间隙
2开胸→电动胸骨锯自剑突向上锯开胸骨,递骨蜡,电凝止血。
牵开器牵开胸骨。
3切开悬吊心包→电刀切开心包,递7×17单针牵引线悬吊4-5针。
(小体重可选用5×126×14涤纶编织线)
4缝主动脉插管荷包→递2-0强生6977荷包线2针(一正一反),分别套阻断管蚊
式钳固定。
5缝主动脉灌注针荷包线→递2-0强生6977荷包线一针正针,套阻断管蚊式钳固
定。
6游离主肺间隙→递组织剪
7游离上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上腔,直角钳,血管钳带阻断带
8游离下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下腔,肾缔钳,血管钳带阻断带
9固定体外循环管道→递扣扣钳两把,小纱,左、右心吸引管,管道阻断钳3把,
粗剪刀。
10插主动脉插管→扁桃钳,白线绳,11号刀主动脉插管。
排气连接后,2把血管钳固定。
11插上腔静脉插管→蚊式钳2把,白线绳,11号刀上腔静脉插管。
12插下腔静脉插管→递11号刀,备组织剪,下腔静脉插管。
13插灌注针头→固定灌注管递血管钳1把,蚊式钳1把,组织剪,灌注针头。
14阻断上下腔静脉→收紧套管于上下腔静脉的阻断带,血管钳固定。
15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阻断钳。
插单房管手术配合
1-6同上
7缝右房插管荷包线→2-0强生6977荷包线/3-0prolene,套阻断管,蚊式钳固
定。
8固定体外循环管道同上
9插主动脉插管同上
10插右房插管→递蚊式钳1把,11号刀,白线绳,右房插管。
11插灌注针头同上
12阻断升主动脉同上
反针
1缝主动脉荷包第二针反针
2缝左心2/0亚克线(绿色)双反针带大垫片长套管长针持长镊子
3缝二尖瓣瓣膜2/0双反针
4缝主动脉瓣第三组双反针
5缝主动脉壁第一针双反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