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常规体外循环的建立
- 格式:pdf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40
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包括心腔内手术、大血管手术及心脏表面的手术。
可以想象,在搏动并充满血液的心脏或血管内是无法进行手术的,必须提供安静无血清晰的手术野,以便于认清解剖畸形并实施手术操作。
体外循环的应用即为外科医生提供了这种条件。
体外循环是指用一种特殊装置暂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技术。
这一装置分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统称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
体外循环时,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入人工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后的血液又经人工心保持一定压力泵入体内动脉系统,从而既保证了手术时安静,清晰的手术野,又保证了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1953年Gibbon首例应用于临床。
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变温器、贮血室和滤过器五部分。
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血泵:即人工心,是代替心脏排出血液,供应全身血循环的装置。
根据排血方式分为滚压泵和离心泵两种。
目前仍以滚压泵应用较广泛,射出血液为平流,以滚压式泵为主,靠调节泵头转动挤压泵管排出血液。
氧合器:即人工肺。
代替肺脏使静脉血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
目前使用的有两种类型:①鼓泡式氧合器:血液被氧气(或氧与二氧合碳混合气)吹散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形成的气泡用硅类除泡剂消除,根据形态有筒式和袋式;②膜式氧合器(膜肺):用高分子渗透膜制成,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血、气互相不直接接触,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少,其外形有平膜式和中空纤维式。
(人工心肺机就是由氧合器和血泵及辅助设备组成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机械装置.)变温器:是调节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装置,可作单独部件存在,但多与氧合器组成一体。
变温器的水温与血温差应小于10—15°c,水温最高不得超过42°c,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降升和心脏停搏液的变温。
贮血室:是一容器,内含滤过网和去泡装置,用作贮存预充液,心内回血等。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用于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建立体外循环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麻醉和体外循环装置连接,首先,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然后外科团队会在患者身体上建立血管通路,将患者的循环系统连接到体外循环装置,通常是通过引流管和回输管。
2. 引流和回输,一旦患者与体外循环装置连接,手术团队会开始引流患者的血液,将其送入体外循环装置进行氧合和循环,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3. 体外循环启动,一旦体外循环装置与患者连接并且血液循环正常,外科团队会启动体外循环装置,开始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
4. 手术操作,在体外循环下,外科医生可以进行需要停止心脏跳动的手术操作,如心脏瓣膜修复或更换、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在这个过程中,体外循环装置负责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
5. 体外循环解除,当手术完成后,外科团队会逐步停止体外循环装置的功能,同时恢复患者自身的心脏功能。
一旦患者的心脏能够自主跳动并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体外循环装置会被完全解除。
总的来说,建立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外科医生和体外循环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循环支持。
心脏外科常用手术操作常规(暂行参考)一、手术开始前准备1、气管插管完成后,经麻醉医生许可,插导尿管,注意尿管的连接和固定。
体外循环手术要求插鼻、咽温度探头2、各种麻醉操作完成以后,由手术组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固定病人手术体位3、检查各种监测导线的可靠性,各种输液管道的通畅和固定情况,检查负极板的连接情况,并保证足够的手术消毒野4、检查手术器械包(瓣膜手术需要瓣膜包,先心病需要先心包、小儿先心病需要准备搭桥盒,冠脉搭桥手术需要准备搭桥盒、乳内牵开器、取血管包)5、检查胸骨锯(二次手术要求准备摇摆锯)和除颤器的准备情况6、冠脉搭桥手术需要按手术要求在手术开始前配制血管保存液7、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8、手术组人员确认以上要求后开始消毒程序二、心脏外科手术消毒铺巾方法手术消毒应用碘酒消毒「遍,酒精脱碘2遍。
婴幼儿手术应用碘伏消毒2遍。
1、非冠脉搭桥正中开胸手术的铺巾方法:治疗巾球垫颈部两侧一一中单铺头侧(露出胸骨上窝)一一中单铺切口两侧(两侧锁骨中线附近)一一中单铺切口脚侧(剑突和脐之间)-治疗巾铺切口两侧(与原中单一致)一一贴护皮膜一一铺大孔巾一一加铺脚侧中单2、正中开胸搭桥手术的铺巾方法:治疗巾铺会阴一一治疗巾球垫颈部两侧一一中单铺头侧(露出胸骨上窝)——中单铺切口两侧一一大单从肩铺到对侧脚下*2——大单铺腿下一一中单包脚,绷带包扎*2——治疗巾铺切口两侧一一治疗巾铺切口脚侧一一贴护皮膜铺大孔巾3、消毒上肢取梯动脉:消毒上肢一一外展手架铺中单*2——无菌手套套手三、开胸]、常规开脚.切皮一一确定胸骨正中线一一直线剪剪开剑突一一分离胸骨后疏松组织间隙一一胸骨锯锯开胸骨一一胸骨断面以软的骨蜡止血,骨膜以电刀止血一一应用小开胸器牵开胸骨2、再次手术开胸:a.准备:摇摆锯、小耙钩b.操作:切皮一一确定胸骨正中线,并找到原固定钢丝一一钢丝剪剪断钢丝,原位保留一一摇摆锯锯开胸骨一一拔除钢丝一一以小耙钩牵拉胸骨断面,分离两侧胸骨后面的粘连一一小开胸器牵开胸骨一一进一步游离术野四、体外循环建立1、主动脉荷包:工成人:7*17编织线,2/3长单针(正f反)]t小儿:6*14编织线,1/2长单针(正一反)了橡胶尿管套线,弯蚊氏钳固定2、套上腔:显露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间右肺动脉,组织剪剪开右肺动脉外膜一一显露上腔静脉和右上肺静脉间右肺动脉,组织剪剪开右肺动脉外膜一一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和右肺动脉间穿过一一中弯钳带鞋带(成人)或线绳(小儿)一一套管、中弯钳固定3、套下腔:沿下腔静脉和右下肺静脉间以组织剪钝性分离心包返折一一肾蒂钳贴膈肌从下腔静脉左侧绕下腔静脉后方穿过分离处的心包返折一一中弯钳带鞋带(成人)或线绳(小儿)一一套管、中弯固定4、右心荷包:⑴腔房管荷包:6*14编织线2/3长单针于右心耳处缝荷包一一橡胶尿管套线、弯蚊氏钳固定(瓣膜病于右房上腔入口处附近缝荷包)⑵上腔荷包:6*14编织线2/3长也针于右心耳处缝荷包一一橡胶尿管套线、弯蚊氏钳固定⑶下腔荷包:6*14编织线2/3长单针于右心房近下腔口处缝荷包一一橡胶尿管套线、弯蚊氏钳固定⑷上腔直角插管荷包:4-0ProIen线于上腔处缝荷包,橡皮蚊氏钳固定5、主动脉插管:选择合适的主动脉插管,以管道阻断钳夹闭。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哎呀,这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啊,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呢!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得搭得稳稳当当的。
首先,得做好准备工作呀,这就像要出门旅行得先收拾好行李一样。
医生们得把各种器械都准备齐全了,什么管子啦、机器啦,都得乖乖待在它们该在的地方,随时准备“上岗”。
接下来就是要切开血管啦,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划一刀就行的哦。
就好比是打开一扇神秘的门,得找对钥匙孔,轻轻巧巧地打开,不能太粗鲁啦。
找到合适的位置,把动脉和静脉给暴露出来,这可是个技术活呢。
然后呢,就是插管啦!把管子插进血管里,就像是给血管安上了小翅膀,让血液能顺着管子飞起来。
这一步可得小心谨慎,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然血液可就要“迷路”啦。
插管完成后,机器就要开始工作啦。
体外循环机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接过了心脏的工作,让心脏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它呼呼地转起来,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可威风啦!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们就像是一群指挥家,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细节,手里不停地调整着各种参数,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再然后呀,就是要时刻关注着病人的情况啦。
这就像是照顾一个小宝宝,得时刻留意他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什么异常。
稍有风吹草动,医生们就得赶紧行动起来。
等手术完成后,还不能掉以轻心哦。
得慢慢地把体外循环停下来,让心脏重新接过工作。
这就像是交接仪式,得稳稳当当的,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步骤,真的是既复杂又神奇啊!每一步都像是在走钢丝,得小心翼翼的。
医生们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和无比的耐心,完成着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呀!这需要多少的努力和付出啊!所以呀,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这些医生们的劳动成果,对他们充满敬意和感激呢!。
体外循环操作常规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体外循环操作常规1.体外循环的术前的准备: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与检查:包括病史(过敏史),全身状况,重要脏器功能,辅助检查及病人病情的评诂等。
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案及对体外循环有无特殊要求。
计算体表面积(BAS),公式BAS=身高(cm)*+体重(kg)* 婴幼儿BAS=*体重(kg)+。
或身高+体重-60。
术前制定合理的预充计划,根据病情,体重,手术难易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氧合器,插管管道,微栓滤器等。
以及选择灌注方式,温度等。
术前一天准备好体外循环的物品及仪器设备:物品:氧合器,进口主泵管,动脉微栓滤器,台上配套,台下配套管,供血管头,冷停跳液针头,Y型接管,左房减压管,4:1血冷停跳配套管,及滤血器,ACT试纸,还有其他(单根腔静脉管,右房引流管,进口逆行灌注管,冠脏动脉灌注管,换能器,测压管,超滤器,输血皮条各种管道接头,氧气管等)。
仪器设备:a.人工心肺机:检查电源,要求电源要。
专用,牢靠,稳定并检查备用电池情况。
检查泵头运转情况,及体外循环机的备用摇把是否在原位等。
b.变温水箱:检查电源是否牢靠,是否和心肺机的专用电源分开。
开关及变温是否良好。
水箱内的水是否在运转范围之内。
c.气源:氧气中心供氧或瓶装氧气压是否充足,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
d.其他监测设备:如气泡监测,液平监测,ACT仪,扎带枪,扎带血管钳,无菌剪刀等。
2.体外循环前的准备:1)管道安装:氧合器,回流室动脉微栓滤器及管道等,在打开包装前应注意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消毒是否过期。
在打开包装后应进一步检查有无损坏。
在无菌条件下按要求连接和安装管道。
在连接管道同时应注意检查管道是否完好。
注意血液的进出口标志,切勿把管道装反。
连接管道时注意各接头应光滑,呈流线型,以减少涡流对血液的破坏;各接头务必牢靠,必要是用扎带固定。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
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
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
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
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
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
[术前准备]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
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手术步骤]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
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
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
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
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1切皮→递23号刀,电刀一次切开真皮皮下组织肌肉。
递会阴剪剪开剑突,片拉钩分离胸骨后间隙2开胸→电动胸骨锯自剑突向上锯开胸骨,递骨蜡,电凝止血。
牵开器牵开胸骨。
3切开悬吊心包→电刀切开心包,递7×17单针牵引线悬吊4-5针。
(小体重可选用5×12 6×14 涤纶编织线)4缝主动脉插管荷包→递2-0强生6977荷包线2针(一正一反),分别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5缝主动脉灌注针荷包线→递2-0强生6977荷包线一针正针,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6游离主肺间隙→递组织剪7游离上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上腔,直角钳,血管钳带阻断带8游离下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下腔,肾缔钳,血管钳带阻断带9固定体外循环管道→递扣扣钳两把,小纱,左、右心吸引管,管道阻断钳3把,粗剪刀。
10插主动脉插管→扁桃钳,白线绳,11号刀主动脉插管。
排气连接后,2把血管钳固定。
11插上腔静脉插管→蚊式钳2把,白线绳,11号刀上腔静脉插管。
12插下腔静脉插管→递11号刀,备组织剪,下腔静脉插管。
13插灌注针头→固定灌注管递血管钳1把,蚊式钳1把,组织剪,灌注针头。
14阻断上下腔静脉→收紧套管于上下腔静脉的阻断带,血管钳固定。
15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阻断钳。
.精心整理插单房管手术配合1-6同上7缝右房插管荷包线→2-0强生6977荷包线/3-0prolene ,套阻断管,蚊式钳固定。
8固定体外循环管道 同上9插主动脉插管 同上10插右房插管→递蚊式钳1把 ,11号刀,白线绳,右房插管。
1112 12345。
建立体外循环最短记录【实用版】目录1.体外循环的定义和作用2.建立体外循环的步骤3.体外循环的优点和局限性4.建立体外循环的最短记录5.我国在体外循环领域的发展正文一、体外循环的定义和作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简称 ECC)是指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将患者的心脏和肺部部分或完全替代,使血液在体外循环系统中流动,以维持全身灌注和氧供的一种技术。
体外循环的作用主要是为心脏手术提供安全的术中环境,使心脏停跳,便于手术操作。
二、建立体外循环的步骤1.准备阶段:包括检查和准备手术器械、设备,以及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药物准备。
2.插管阶段:主要包括上腔静脉插管、下腔静脉插管、主动脉插管和肺动脉插管。
3.建立体外循环:通过连接各插管,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使血液在体外循环系统中流动。
4.运转阶段:调整体外循环系统,使血液流动稳定,保证全身灌注和氧供。
三、体外循环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1.为心脏手术提供安全的术中环境;2.使心脏停跳,便于手术操作;3.可以对全身灌注和氧供进行有效调控;4.可以进行心肌保护。
局限性:1.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2.可能引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3.对患者生理功能有一定影响;4.需要特殊设备和耗材。
四、建立体外循环的最短记录目前,建立体外循环的最短记录尚无明确数据。
但在实际手术中,体外循环的建立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病情、手术类型、医生经验等。
一般来说,熟练掌握体外循环技术的医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循环建立。
五、我国在体外循环领域的发展我国在体外循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体外循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体外循环技术的研究水平和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为更多心血管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操作规范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是外科手术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在手术过程中代替患者的心脏和肺功能,维持体内血流和气体交换。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操作规范,包括前期准备、设备操作、生命体征监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 术前准备在进行体外循环操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体外循环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氧合器、灌注泵、监测仪器等设备的检查和调试。
其次,对手术台进行消毒,准备无菌的手术器械和巡视车。
此外,还需要确保患者的条件符合进行体外循环的要求,如血液容积、体温等。
2. 设备操作体外循环设备操作是外科手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在开始体外循环前,需进行液路检漏、气路检漏和灌注泵校准等步骤,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并排除潜在风险。
同时,操作人员还需定期监测设备参数,如气道压力、泵速、氧合器温度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 生命体征监测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尿量等指标,并定期记录和报告。
此外,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平衡等指标,及时调整体外循环参数,保持患者的血流和气体交换稳定。
4. 风险管理体外循环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首先,注意术中感染的预防,保持手术场地的洁净,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其次,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包括心功能、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警和预防,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情况。
总结: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操作规范对手术的成功进行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体外循环设备的操作方法,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体外循环参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体外循环室2005年6月一、制定体外循环常规的意义制定体外循环常规是为了规范体外循环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原则。
二、体外循环工作职责(一)体外循环的安全性是心脏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证体外循环的顺利进行是体外循环工作的基本职责,体外循环灌注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一丝不苟,转流中坚守岗位。
(二)根据不同手术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
控制最佳的体温,维持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满意的组织灌注量,保持通畅的静脉引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监测手段,严密注视体外循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电解质的稳定。
采取有效的器官保护措施,尽量减少体外循环对病人的影响,使各项生理指标接近正常范围。
(四)保证氧合器足够的气体交换,体证体外循环机的正常和安全运转,避免出现体外循环的意外或事故。
配合手术医师、手术步骤,与麻醉医师合作,共同努力使病人安全度过手术关。
三、术前准备(一)明确术前诊断,手术名称。
(二)详细了解手术过程的基本步骤。
(三)制订体外循环具体实施方案。
四、术前需检查的内容(一)详细了解病情资料:患者姓名、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住院号、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
(二)检查项目包括:1、影象学检查:心脏X线照片、心脏B超、心血管造影。
2、心电图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心功能、肝肾功能、凝血机制、生化与电解质、输血前检查。
五、体外循环液体、药物的准备1、乳酸林格式液,血定安2、20%甘露醇,5%NaHCO33、25%MgSO4、10%KC1、白蛋白、抑肽酶、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肝素、甲磺酸酚妥拉明(立其丁)、硝酸甘油等。
六、血液稀释的应用(一)血液稀释程度的标准轻度稀释:HCT>0.30中度稀释:HCT0.25~0.30高度稀释:HCT0.20~0.25重度稀释:HCT0.10~0.20极度稀释:HCT<0.10Hb与HCT的比例大约为1:3,浅低温一般选用轻度稀释,中度低温一般选用中度稀释,深低温一般选用高度稀释,重度与极度稀释一般不选用。
建立体外循环最短记录
(原创版)
目录
1.体外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
2.建立体外循环的步骤
3.体外循环的最短记录
4.对医学领域的意义
正文
一、体外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简称 ECC)是指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将患者的心脏和肺部功能部分或完全替代,使心脏暂停跳动,以便进行心脏手术的一种技术。
体外循环对于心脏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使心脏外科医生能够在不干扰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精细的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二、建立体外循环的步骤
1.准备阶段: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承受手术。
2.麻醉阶段:患者接受麻醉,以便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
3.建立体外循环通路:手术团队在患者颈部、股部等大血管处建立动静脉通路,连接到体外循环机。
4.启动体外循环机:将患者的血液引出,经过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人工心脏泵回患者体内。
5.控制体外循环参数:根据患者的生理需求,调整体外循环机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三、体外循环的最短记录
目前,我国体外循环的最短记录为 2 小时 38 分钟。
这一记录是由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率领团队在 2018 年完成的。
在这次手术中,胡盛寿教授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并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完成了复杂的心脏修复操作。
四、对医学领域的意义
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为心脏外科手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它的应用使得许多复杂的心脏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体外循环建立、撤出及注意事项[术前准备]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
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手术步骤]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
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
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
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
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
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
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
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