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8.47 KB
- 文档页数:2
交通运输业-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特点。
3.了解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分类。
2.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特点。
3.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能够将其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对比。
2.组织学生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和意义的论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让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分类比较,启发学生归纳总结,运用概括和分类法等思维方式。
2.使用教学演示、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研究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辨别和分析能力。
3.借助案例分析、讨论、展示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结合生活中乘坐的公共交通方式,思考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及其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交通运输业对城市、区域、国家等发展的作用。
2. 新课讲授(30分钟)(1)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分类首先,讲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以及主要的分类方式,让学生能够对交通运输业的内容和形式有更清楚的理解。
(2)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特点接着,通过教学演示、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特点,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优势地区和发展面临的问题等。
(3)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作用和意义最后,从交通运输业的功能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交通运输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意义。
3. 拓展应用(2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中国交通运输问题开展讨论。
通过小组展示、发言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中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
4. 总结反思(10分钟)通过一些学生作为代表,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表述。
同时,通过教师的点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本节课所涵盖的核心知识,梳理相关的思维和技能。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案例5篇地理教案的内容应该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一致,涵盖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
教案中应该合理选择和组织地理内容,使其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地理认知和思维结构。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通过实例和新闻材料及亲身体会等,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立志报国的思想以及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学会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六、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能说明交通运输重要性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七、教学课时 3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展示投影】这组投影片说明了什么?1.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探明储量有几百亿吨,居南方各省区之首,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运不出去;贵州林木总蓄积量有1亿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畅,有的地区采伐的木材,腐烂和运出的一样多。
因此,贵州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
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这两个事例分别从货运、客运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
篇一: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教案《交通运输》教案设计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难点“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
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第一课时【出示板书】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师指导】读图4.1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了解现代运输方式包含哪些。
(学生自读,教师总结)【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然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活动】结合p85和图4.3讨论比较【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
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交通运输业-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3.能够分析交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概念和分类1.交通运输的定义和概念;2.交通运输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我国交通运输的历史演变1.我国交通运输的历史发展概述;2.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方式。
3. 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1.我国交通运输的总体情况;2.我国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4. 交通运输的未来发展趋势1.中国交通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2.国外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5.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我国交通运输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3.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1.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2.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课外阅读。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交通工具,引入交通运输的概念。
2. 学习交通运输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和概念,以及交通运输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我国交通运输的历史演变介绍我国交通运输的历史发展概述,并特别介绍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方式,如人力车、三轮车等。
4. 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介绍我国交通运输的总体情况,重点介绍我国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5. 交通运输的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中国交通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国外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6.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介绍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指出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7. 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再复习一遍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七、作业布置1.搜集和整理一些关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历史和现状资料;2.讨论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3.分析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交通运输-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形式;2.了解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理解交通运输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黑板、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探讨两个问题,为本节课的主题引入:1.有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旅行?怎样去的,花了多少时间?2.一天中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导入后,让学生简单回答以上问题。
通过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离不开交通运输。
接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交通运输2.1 交通运输的定义根据教材内容,交通运输是指“人或物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实现。
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以及交通运输对经济的作用。
2.2 交通运输的形式根据教材内容,交通运输有水路运输、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三种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进行实现。
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形式以及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交通运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3.1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到交通运输,不得不提及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例子以及进行课堂探讨,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2 交通运输对商业和流通业的促进在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后,可以进一步深入讲解交通运输对商业和流通业的促进作用。
通过教材中的例子以及进行课堂探讨,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和流通业的促进作用以及促进作用产生的原因。
4. 交通运输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不仅带来经济发展,同时也对生活和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十分必要。
4.1 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方便、快捷、多样化等。
引导学生探讨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分类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资料展示来丰富学生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展示、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地位和作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
2.难点: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地位和作用。
2.资料展示法:展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资料。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问题。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交通运输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地位和作用的讲解资料。
2.准备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等。
3.准备交通运输业发展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讲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根据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其特点和作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是本册教材的第八章,主要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特点、布局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章内容分为四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国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布局,以及了解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知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学生可能对其发展、特点、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布局及优缺点;能够分析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交通运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布局、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交通运输业布局的合理性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交通运输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布局特点。
2.图表解读法:运用图表、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布局。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思考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地图、图表等资料。
2.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
3.交通运输业案例素材、问题讨论题目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教案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2.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依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3.把握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的命名方法。
4.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比较、分析、争论,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比照的方法学习地理学问。
2.初步学会运用归纳、读图分析的方法学习地理学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培育学生关心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进展,增进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1.依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五纵三横”的铁路干线的分布。
3.重要的铁路枢纽的分布。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践演练、读图分析。
比照、分析、争论。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人们常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说明交通运输业在经济进展中起着什么作用?当你乘坐飞机、轮船、火车、汽车外出旅游时,什么最贵?什么速度最慢?每天你是怎样到达学校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交通运输》中查找答案吧!二、课学习〔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视频: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1.交通运输的作用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社会经济进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方为“经济进展先行官”。
2.现代运输的概念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工具运 输 铁 路 公 路 水 路 航 空 管 道 方式运输运输运输运输运输运 输 工具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3.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展古代运输方式:观看分析古代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运量小、速度慢、效益低;〕现代运输方式:大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