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病科常用药

肾病科常用药

肾病科常用药

肾病免疫科常用药

激素类药:

1.可的松(Tab:25mg,Inj:10ml 250mg)

2.氢化可的松(Tab:20mg,Inj:2ml/10mg 5ml/25mg 20ml/100mg)

3.泼尼松(Tab:5mg)

4.氢化泼尼松(Tab:5mg,Inj:2ml/10mg)

5.甲基强的松龙(Tab:4mg,Inj:40mg)

6.地塞米松(Tab:0.75mg,Inj:2ml/5mg)

免疫抑制剂类:

1.环磷酰胺(CTX)(Tab:50mg,Inj:200mg)

2.环孢素A(CsA)(Tab:10mg,20mg,50mg)

3.霉酚酸酯(MMF)(Tab:0.25g)

4.他克莫司(TAC)(Tab:0.5mg 1mg)

5.利妥昔单抗(RTX)(Inj:100mg 500mg)

利尿剂:

1.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

2.安体舒通,螺内酯(20mg)

3.速尿, 呋塞米(20mg)

4.(20% 250ml)甘露醇

5.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6.布美他尼

ACEI及ARB 类:

1、依那普利(伊苏)(5mg)

2、贝那普利:(10mg)

3、福辛普利(蒙诺)

4、氯沙坦(科素亚)(50mg)

抗过敏药

1.Phenergan非那根,异丙嗪(Tab:1

2.5mgInj:2ml50mg)

2.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Tab:4mg Inj:10mg

3.葡萄糖酸钙(规格10ml:0.1g)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

1.Persantine双密达莫,潘生丁Tab:25mg

2.低分子量肝素(2500IU 5000IU)

3.肝素钠:

4.华法林:

5.阿魏酸哌嗪片(保肾康)

抗生素

1..头孢类(注射用)

2.. 阿奇霉素注射液(0.25g)

阿奇霉素片(0.25g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清热解毒

1.注射用炎琥宁(80mg/支)

2.痰热清

3.热毒宁

4.喜炎平

5.健儿清解液(清热解毒,消滞和胃)

6.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宣肺解表,清热化痰)活血和止血

1.丹参注射液

2.川弓嗪注射液

4.丹红注射液

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7、止血敏( 0.5酚磺乙胺注射液)

8、注射用血凝酶

调剂免疫药

1、匹多莫德口服液

2、脾多肽

3、地黄叶总苷

中成药

4、百令胶囊

5、金水宝胶囊

6、阿魏酸哌嗪片

7、昆仙胶囊

日常生活常用中成药简表

日常生活最常用中成药简表 中医治大病,即便宜又实用。本表开启中医之奥秘,常用中成药简表帖出来,大家参考时方便一点. 口疮类:心脾两虚---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 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 心火上炎---导赤丸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五迟: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五软: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 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牙痛: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 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 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 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 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 心悸: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 水肿:水湿浸渍---五皮丸; 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

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水痘:湿毒外袭---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目赤肿痛:外感风热---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 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 目涩: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 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 目痒:风邪外袭---桑菊感冒片 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失眠: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 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 耳鸣耳聋: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 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 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 厌食: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 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 汗证:营卫不和---桂枝合剂 肺气不固---玉屏风颗粒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 头痛:风寒外袭---川芎茶调散/都梁丸 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 肝阳上亢--- 降压片/脑立清 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

肾内科常用药物).doc

口服类 肾衰宁片 【适应症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4~6 片,一日 3~4 次,45 天为一疗程 .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大便次数略有增加,其余未见 不良反应。 【禁忌】有出血症状者,禁止使用。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慎用植物蛋白类食物,如豆类等相关食品。 2.服药后大便每日 2~3 次为宜,超过 4 次者需减量服用。 海昆肾喜胶囊

【适应症 / 功能主治】化浊排毒。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和尿毒症早期)。症见: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身重困倦,尿少,浮肿,苔厚腻。【规格型号】 0.22g*18s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 2 粒,每日 3 次; 2 个月为一疗程。餐后 1 小时服用。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用后出现胃脘不适,纳差。对有明显出血征象者应慎用。 金水宝胶囊 【适应症 / 功能主治】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 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痠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型号】 0.33g*63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 粒,一日 3 次;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 一次 6 粒, 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 1. 忌不易消化食物。 2.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 4 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复方肾炎片 【适应症 /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用于湿热 蕴结所致急、慢性肾炎水肿、血尿、蛋白尿。(主治急慢性肾炎) 【规格型号】 0.5g*45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 片,一日 3 次。 尿毒清颗粒 功能主治 :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证和脾虚血瘀证者。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

各种生活常见药品的用途

各种生活常见药品的用途 1.阿司匹林——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维C银翘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不良反应:可见困倦、嗜睡、口渴、虚弱感;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3.三黄片——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黄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 4.正红花油——红棕色澄清液体,有辛辣气味。主要用于救急止痛,消炎止血。可治疗心腹诸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扭伤、刀伤、烫伤、火伤、蚊叮虫咬等,有的还对晕车晕船、头晕引起的不适有一定疗效。 5.藿香正气水——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解表祛暑,化湿与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6.牛黄解毒片——家庭常备泻火解毒的中成药,有丸剂、胶囊等剂型,由人工牛黄、大黄等成分组成,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通便,消炎,一般应用于流感、咽炎及肺部感染。滥用此药,解毒片也会变成“中毒片”。 7.六神丸——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该药具有清热解毒与消炎止痛作用,故可治疗单双乳蛾(扁桃体炎)、小儿惹疖与痈疡疔疮等证。主治咽喉肿痛或溃疡,白喉,扁桃体炎,口疮,痈疽,疔疮。 8.阿莫西林——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杀菌作用强,主要用于感染(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 9.西瓜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10.风油精——本品为淡绿色澄清油状液体;有特殊的香气,味凉而辣。清凉、止痛、驱风、止痒。用于蚊虫叮咬,伤风感冒及其引起的头痛、头晕,晕车不适。对于去除家具上的不干胶贴也有很好的效果。 11.酒精——又称乙醇。能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起杀菌作用,杀菌力减弱。酒精具有刺激性不能用于伤口内及粘膜消毒,而且酒精具有挥发性、易燃性,应贮于阴凉密闭处并远离火源保存。 12.碘酒——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作用,它可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碘酒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等。刺激性腐蚀性。用于治疗皮肤擦伤、毒虫咬伤、无名肿毒等症,对碘过敏者禁用。 13.红药水——就是一种作用较弱的消毒防腐药。其杀菌、抑菌作用较弱但无刺激性。适用于新鲜的小面积皮肤或粘膜创伤之消毒。 14.红花油——红棕色澄清液体,气特异,味辛辣。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皮肤瘙痒诸症。涂擦患处,一般一日4~6次。密封、避光保存。 15.二氧化氢溶液——为强氧化剂,具有消毒、防腐、除臭及清洁作用,用于清洗创面、溃疡、耳内脓液;在换药时用以去痂皮与粘附在伤口的敷料(可减轻疼痛);稀释至1﹪浓度用于扁桃体发炎、口腔炎、白喉等的含漱。 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 一、中暑 原因: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 应对:轻度中暑,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 重症中暑患者,应抬到阴凉处就地抢救,并立即送往医院。 预防:1 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 2 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多洗温水澡帮助体温散发, 4 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20例分析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20例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站家庭病床慢性肾脏病患者共20例,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13例,有效率为65.00%。治疗有效率为75.00%。结论中医中药在慢性肾功能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中医中药;肾脏病;慢性;治疗 慢性肾脏病是一类由肾脏渐进性损害,功能受损逐渐加重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为了减少该疾病對人类健康的影响,医学工作者已经研究出一些治疗或者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透析这类治疗方法的出现为该疾病进程的延缓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类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的治疗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注重人体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协调性,从整体上进行调节。肾脏病属中医中”关格”、”虚劳”、”水肿”等证范畴[2]。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在该病的治疗中应当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分析发现,益气活血利湿降浊法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开展应用[3]。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疾病中的治疗效果,为慢性肾脏病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我们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站的2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了益气活血利湿降浊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站共收治慢性肾脏病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为68.9岁。男性患者中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3例;女性患者中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2例。肌肝为167~256umol/L,尿素为9.2~11.00mmol/L。 1.2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肾脏病学》;②中医诊断标准:病名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中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9.14.2,肾系病类。证候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价》。 1.3方法中医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按照该疾病病变的缓急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即急者治标,缓者治本[4]。由于部分患者可能有新感外邪者存在,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采用的是祛邪与补肾同时进行的治疗方法。由于部分患者虚实不同,按照虚实在病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 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

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临床各科常用药共17页文档

★心内科: △稳定型心绞痛: 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辛伐他叮 20mg q n;比索洛尔(博苏)2.5mg 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 姆多)30mg qd。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治疗药物: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阿托伐他叮(立普妥)20mg qn;低分子肝素钙 0.6ml 脐旁皮下注射 bid;培垛普利(雅施达)4mg qd;比索洛尔(博苏) 1.25mg qd。 缓解药物:硝酸甘油10mg iv-vp 6ml/L;(若胸痛不能 控制改用合贝爽)。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 强心:地高辛 0.125mg bid(慢慢加量);利尿:呋塞米 2 0mg bid、螺内酯 20mg qd;ACEI:培垛普利 4mg qd;b-R 阻滞剂:比索洛尔 1.25mg qd;改善循环:马来酸桂哌齐特 320mg ivgtt qd、凯时 10mg ivgtt qd、丹参酮II-A 80m g ivgtt qd。 以上是主要药物治疗,其他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不 多说。(见外科用药小结) △预激综合症及阵发性室上速: 根治: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后第三天换药后可出院。

★内分泌科: 营养神经:弥可保、恩在适 3ml im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爱维治) 30ml ivgtt。 改善循环:舒血宁 20ml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钠多)。 改善脑供氧: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 1片 bid。 住院病人中大多是糖尿病,来住院的糖尿病病人中又大多合并大、微血管及周围神经并发症,用药上也主要是胰岛素肌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关于胰岛素如何用,轮了两周还是没太搞懂,这里就不说了。 ★消化内科: 根除HP治疗:1.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瑞倍)0.35g bid A.C; 2.克拉霉素 0.5g bid; 3.呋喃唑酮(痢特灵) 0.1g bid。 乙肝活动期(大三阳且HBV-DNA大于10^5)抗病毒治疗: 1.恩替卡韦 0.5mg qd; 2.阿德福韦酯 10mg qd; 3. 拉米夫定(贺普丁) 100mg qd。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白及胶浆 250ml q8h ivgtt;6-氨基己酸(一种抗纤溶药)6.0 ivgtt qd。

肾脏病人常用的几类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肾脏病人常用的几类药物及其注意事 项

肾脏病人常见的几类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1.减少尿蛋白的药物 (1)糖皮质激素 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药物,经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影响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而发挥其消除尿蛋白的作用。 常见药物: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 适应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部分继发性肾小球病(狼疮、紫癜、血管炎等),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常见的副作用:体重增加,痤疮、紫纹,继发高血压,类固醇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精神兴奋,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等 用药原则:足量起始、慢减、维持 用药注意事项:晨起顿服,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用药期间监测血压、血糖,用药期间若出现发热、腿痛、大便颜色发黑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其它免疫抑制剂 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氮芥,瘤可宁 新型免疫抑制剂:环孢A,骁悉,爱若华 一般与激素合用,治疗激素依赖或抵抗型的患者。 环磷酰胺用法:隔日法,冲击法

环磷酰胺副作用:骨髓抑制,中毒性肝损害,性腺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出血性膀胱炎,远期肿瘤 注意事项: 用药前后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监测肝功能,在用药时注意水化和碱化,可加用美司钠对抗膀胱毒性,可予胃复安等对证处理(3)其它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中药(雷公藤多甙,冬虫夏草,保肾康,肾炎康复片) 2.降压药 分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阻滞剂 利尿药 β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保护作用机理: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系统高压,降低肾小球内高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常见药物:开博通、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洛汀新,蒙诺,雅施达,一平苏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三)我自2007年春天发病至今,已经三年时间。在整个求医治病的过程中,我感受很多,有的甚至刻骨铭心。在此期间,我学习了许多相关知识,思考了一些问题,获得了不少感悟,现将我六个方面的认知和体会陈述于下。1、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我接受过西医的长时间治疗,也接受过中医的长时间治疗,我既吃过大量的西药,也服过大量的中药,我觉得中医与西医确实各有特点。西医研究的对象是疾病,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健康。西医的哲学基础是还原论和机械论,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论和辨证法。西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物质形态的人体,其所要把握的是人的器官实体及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等。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人的整体生命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所要把握的是人体功能结构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西医的重点是治已病,追求治愈目标。中医则特别注重治未病,强调养生保健。西医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主要在局部上做文章,多是治标。而中医则是调整人体生命状态,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体各部分、各层次、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联系,因而往往能够标本兼治。西医治病是采取对抗性治疗法。首先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确定人体受损的精确空间定位,然后通过人

工合成药物或手术等去直接杀灭、清除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从而排除病因和修复受损的人体部件。西医这种方法的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首先,病原体及药物的研究存在滞后性;其次,细菌及病毒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并不断发生变异,使得我们防不胜防。中医治病则是采取扶正祛邪法。扶正就是通过中药或针灸等手段,调动和强化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功能修复力,调整人体生命状态对常态的偏离,从而恢复人体内在平衡。而祛邪不是直接去跟细菌和病毒斗,不是将病邪赶尽杀绝,而是通过改变引起细菌及病毒过量繁殖的人体环境,把病邪控制在人体可承受的程度。打个可能不太贴切的比喻,南宁市的南湖由于各种污染,超出了其本身的自净化能力,使其中的腐败菌大量繁殖,一度出现湖水发臭,鱼儿翻死的现象。如果要中医与西医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可能不同。西医会先检测湖水中主要有哪些细菌及病毒,然后配制杀灭这些细菌及病毒的药水倾倒湖中,这种方法可能会奏效于一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中医的方法则是引活水进南湖使之循环流动,改变南湖的水环境,恢复其生态平衡,从而达到使湖水变清的目的。总体说来,看 西医比较贵,而且技术越发展费用越高,超出了许多民众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看中医比较便宜,切合广大民众的承受能力。西医是在古希腊和罗马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医学,真正的现代医学的诞生还不到200年。但西医由

正确使用生活中常用药物

正确使用生活中常用药物 姓名:11级公管2班吴山 摘要:掌握常用口服药品的服用时间及原因。掌握常用口服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常用外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常用注射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事项。 关键词:常用药物,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正文: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朝着快速、高投入、不断更新换代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各种新药、仿制药不断涌现,在充分满足人们防病、治病需求的同时,也导致药物不良反应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如何保障大众合理正确使用药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执业药师应该在合理正确使用药物方面起指导作用。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必须对药物的特点、性质、适应性、用法用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等等有完全的了解和掌握。 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首先要了解、掌握国家基本药物。早在1979年,我国就已开始实行基本药物政策。只有了解、掌握基本常用药物,进一步学习基本常用药物,才能更有效地保障大众合理用药。本文叙述了部分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正确使用方法,主要对常用口服药物、常用外用药物、常用注射的药物进行阐述。 一、基本药物的概念 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7年提出的,其英文名称为Essential Medicine。2002年1月,WHO将基本药物定义为:能优先满足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药物,是按照一定的遴选原则,经过认真筛选确定的、数量有限的药物。我国对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应用方便、中两药并重”。1979年,我国政府制订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迄今为

止已修订了4版。除此之外,还制订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手册》及《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制剂临床指南》。

中医药治疗马兜铃酸肾病(一)

中医药治疗马兜铃酸肾病(一) 【关键词】肾病马兜铃酸中医药 马兜铃酸(aritolochicacid,AA)是植物界中发现的第一个硝基化合物,是马兜铃酸科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有的共同成分,主要含有AAⅠ和AAⅡ,此外还有少量的AAⅢ。含有AA的中草药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等。应用最广泛的是关木通和广防己。许多中成药中因含有上述成分造成肾损伤,国内外学者称其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acidnephropathy,AAN)。本文就中医药治疗AAN 概况介绍如下。 1中药注射剂治疗AAN 胡晓颖1]等用丹酚酸B(SalB)干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实验研究表明,SalB对马兜铃酸肾小管间质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张东成2]等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表明肾康注射液能够改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肾功能状况,延缓轻中度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杨晓春3]等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治疗CAAN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抗氧化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等,从而对肾脏起到一定程度保护作用。 2中药单味药治疗AAN 高智4]等探讨百令胶囊治疗CAAN的疗效,并用泼尼松做对照,结果发现百令胶囊能够明显延缓CAAN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而泼尼松不

能够控制CAAN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证实百令胶囊可有效改善损伤的肾小管功能,抑制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赵怡蕊5]等通过黄芪与广防己按一定的比例混煎后观察,显示黄芪对广防己急性肾毒性模型的保护和逆转效应。 3中药复方治疗AAN 张聪6]等通过体内外试验研究得出益肾软坚散水煎剂(主要药物有丹参、炙鳖甲、生黄芪、全当归、虫草菌丝等)可通过下调肾组织内促ECM合成因子及抗ECM降解因子的表达,抑制肾间质ECM蓄积而改善CAAN 的肾间质纤维化。苏路侠7]等用益肾散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衰竭早期,结果显示,益肾散(主要药物:柴胡、黄芩、黄芪、女贞子、淫羊藿、制首乌、丹参、红花、白花蛇舌草、大黄)能够减轻AAN肾衰竭早期患者的症状,改善肾功能及肾性贫血,使血肌酐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佳。史伟8]等用加味附子理中汤(熟附子9g,干姜5g,白术、红参各15g,茯苓12g,制大黄6g,制半夏8g,炙甘草6g)治疗AAN,结果总有效率为74.07%,患者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4中医辨证分型治疗AAN 陈扬为9]等认为,马兜铃酸肾病属邪实所伤,正气受损,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分为四型:①热毒伤络型,治宜祛风解毒,清热凉血,方拟消风散加减。②肾络痹阻型,治宜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方拟血府逐瘀汤合三妙丸加减。③肾阳亏虚型,治宜温阳益气,补肾利水,方拟

最新肾内科常用药物).pdf

口服类 肾衰宁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 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4次,45天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大便次数略有增加,其余未见 不良反应。 【禁忌】有出血症状者,禁止使用。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慎用植物蛋白类食物,如豆类等相关食品。 2.服药后大便每日2~3次为宜,超过4次者需减量服用。 海昆肾喜胶囊

【适应症/功能主治】化浊排毒。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和尿毒症早期)。症见: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身重困倦,尿少,浮肿,苔厚腻。【规格型号】0.22g*18s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2个月为一疗程。餐后1小时服用。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用后出现胃脘不适,纳差。对有明显出血征象者应慎用。 金水宝胶囊 【适应症/功能主治】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 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痠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型号】0.33g*63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一次6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复方肾炎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用于湿热 蕴结所致急、慢性肾炎水肿、血尿、蛋白尿。(主治急慢性肾炎) 【规格型号】0.5g*45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尿毒清颗粒 功能主治: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证和脾虚血瘀证者。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

肾病的中医治疗

肾病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肾病中医治疗 肾病是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专家指出中医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疗效较为巩固。 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中医治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个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数肾脏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容易复发甚至加重恶化,患者情绪易波动,性情抑郁,悲观烦躁,中医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和适应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单位、家庭的配合,同时指导患者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专方专药证病合参 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同时也兼顾到辨病。证和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医学语言,描述患者机体的异常状态,证反映人体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动态性,并能概括全过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两者结合,既能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候,长期用药观察,

得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固定处方,经过现代药理、药效、毒理等研究,科学开发出新的制剂、新的药物。 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立足中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衷中参西,相互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如IgA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如表现单纯血尿或少量蛋白尿(小于1克/24小时)通常以辨证论治用药治疗;表现为肾病的则中西医结合,采用激素+雷公藤+中药辨证方,或再加免疫抑制剂,经系统治疗,有效者用中药帮助撤减激素,巩固疗效,无效者用中医药重点保护肾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三:①起明显的协同作用。②减少西药副作用,如清热解毒或清利湿热中药减少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副反应;和胃健脾中药减少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益肾填精中药可防止免疫抑制剂对骨髓及机体正常免疫力的过分抑制。③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药食针浴多途并举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最后的共同结局,病情重,预后差,尽管晚期尿毒症能透析或肾移植,但经济代价高昂。 透析前期,即血肌酐在700μmol/L以下的肾衰,国内外肾病界尚无良策,目前治疗主要依靠中医药,尤其是血肌酐在200~400μmol/L 以下,及早进行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数年。①多途径用药:提高对慢性肾衰的辨证水平,有机地将辨证方与静脉滴注、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的中成药保肾片、针刺等结合使用,各有针对性,相互协同,标本兼顾,对

家庭常用药清单一

家庭常用药清单 一、感冒药:新康泰克:新康泰克产品包括:新康泰克蓝色装[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盐酸伪麻黄碱90毫克,马扑尔敏)、新康泰克红色装(美扑伪麻片)、新康泰克通气鼻贴。]速效伤风胶囊:(必达康):通用名称:氨咖黄敏胶囊,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复方制剂,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咖啡因1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1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白加黑感冒片:美息伪麻片(白片: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黑片: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苯海拉明)。强力银翘片: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金银花、连翘、荆芥、芦根、甘草、桔梗、扑尔敏、扑热息痛、维生素C等板蓝根冲剂: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二、清热解毒药:牛黄解毒片(可用于目赤、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和疖肿等症。)、黄连上清丸(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藿香正气丸:用于外感风寒,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锡类散: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烂肿痛。 三、抗菌类药(即抗生素):环丙沙星、氟哌酸、乙酰螺旋霉素、氨苄西林、诺氟沙星胶囊(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炎症)、头孢拉定胶囊(广谱)、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咽喉炎、呼吸系统炎症)、甲硝唑片(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牙周炎等感染口腔炎症、女性生殖系统滴虫、阿米巴原虫炎症) 止咳化痰:复方甘草复合剂:药物名,又名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主治一般性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性咳嗽。主要成分:本品含甘草流浸膏(末梢性镇咳药)、复方樟脑酊(中枢性镇咳药)、愈创木酚甘油醚、甘油(可使药物滞留于喉部并有滋润作用,对咽喉炎起辅助治疗作用,也是辅料)、浓氨溶液、乙醇(连同甘油一起保持该溶液的性状稳定,均为辅料)。(不但能止咳,而且有化痰功效,适用于伤风感冒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2岁以下小儿忌服)、色胆川贝液、咳必清(宜用于频繁干咳,但对痰多、粘稠者禁用)、必咳平:溴己新(必嗽平) (能使痰液变稀容易咳出,且可维持疗效7小时左右)、镇咳宁糖浆(治寒咳)、强力枇杷露(治热咳)、橘红痰咳煎膏(寒咳)、橘红梨膏(热咳) 四、常用抗病毒药:阿昔洛韦(适应症:治疗皮肤及粘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初发及复发性外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脑炎;免疫缺陷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也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阿糖腺苷:阿糖腺苷(Vidarabine)药品的其他名称:Adenosine,药品的商品名称:腺嘌[piāo]呤阿糖苷。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其磷酸盐易溶于水。有抗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HSV2作用,用以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也用于治疗免疫抑制病人的带状疱疹和水痘感染。但对巨细胞病毒则无效。本品的单磷酸酯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病毒唑: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常用剂型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热、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甲型、乙型流感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单纯疱疹5麻疹6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 干扰素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异喹啉类:能制造药物和高效杀虫剂,氧化后可制成吡啶羧酸,它的衍生物可用于制造彩色影片与染料。用作合成药物、染料、杀虫剂的中间体及气相色谱固定液。金刚烷胺:金刚烷胺是最早用于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美国于亚洲感冒流行的1966年批准其作为预防药。并于1976年在预防药的基础上确认其为治疗药。该药对成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同。但治疗剂量与产生副作用的剂量很接近,对高龄者及有慢性心肺疾

肾病常用药物护理 治疗肾衰竭的常用药物

肾病常用药物护理 糖皮质素 泼尼松 【适应证】 泼尼松主要用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病、器官移植等患者。 【用法及用量】 晨起1次顿服: 1. 小剂量维持治疗,一般每日V 10毫克,可长期服用。 2. 中等剂量用于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每日30? 45毫克或0.5? 0.75 毫克/千克体重,治疗4? 8周逐渐减量。 3. 诱导治疗用于肾病综合征、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等。成年人每日1毫克/千克体重,最大剂量为60毫克/天;儿童按体表面积每日60毫克/ 米2,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80毫克/米2。服用时间最长不超过8周,一般4? 6 周,有效后逐渐减量,每2周减原药剂量的5%? 10%以每日或隔日5? 10毫克维持。 【不良反应】 1. 肾上腺 肾上腺萎缩、库欣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悬垂腹、向心性肥胖)等。 2. 心血管系统 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3. 中枢神经系统 行为、认知、记忆和精神改变等。 4. 胃肠道系统 胃肠道出血、胰腺炎、消化性溃瘍等。 5. 免疫系统 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潜伏感染发作、过敏性反应、抑制皮试的反应结果等。 6. 皮肤 萎缩、伤口愈合延迟、红斑、多毛、口周皮炎、糖皮质素诱发的座疮、皮肤紫纹和毛细血管扩张等。 7. 骨骼、肌肉系统 骨坏死、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症、长骨生长延缓等。 8. 眼 白内障、青光眼等。 9. 肾

水钠潴留、低钾血症等。 10. 生殖系统 青春期延迟、胎发育迟缓、性腺功能减退改变、女性可有月经稀少或闭经、不育。 【用药护理】 1. 告知患者此药不能骤然停药或随意加减、更改服药次数。突然停药可致停药综合征,如疲乏无力、发热、肌痛、关节痛、肌强直、情绪低落甚至休克,严重时可出现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在大剂量治疗过程中,疗程超过7天就需要先减量后停药。 2. —旦出现停药综合征,告知患者要立即恢复原有用量,并及时就医,症状完全控制后再缓慢减量。 3. 有胃肠溃疡、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肝硬化、结核、癫痫病史、情绪不稳定及有精神病倾向者一定要慎用。 4. 长期或大剂量用药者要监测血压、体重及血糖水平,监测血电解质和粪便隐血试验,小儿注意观察生长和发育情况。 5. 指导患者了解早期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征象,如出现疲乏、无力、关节痛、食欲减退、恶心、眩晕、血压偏低等征象时,及时告知医生。 6. 长期大剂量用药后可出现食欲增加及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多毛、座疮等 库欣综合征表现,告知患者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使其减轻压力,配合治疗,用药期间适当控制饮食。 7. 观察有无胃痛、食欲缺乏及粪便颜色的改变,警惕类固醇性溃疡和出血,可同时服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8. 长期用药可出现骨质疏松,尤其是小儿、老年及更年期后的患者,防止磕碰致骨折。 9. 长期大剂量用药者警惕出现精神症状。 10. 控制感染,房间经常开窗通风或紫外线消毒,感冒流行季节减少外出、聚会等活动,出门戴口罩。 11. 用药期间勿饮酒、咖啡及食辛辣食物。多食清淡蔬菜及高蛋白质食物。 12. 长期服用可发生失钾、缺钙、负氮平衡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抑制,应多食咼钾(香蕉、绿叶疏菜、磨菇等)、咼钙(海产品等)、咼蛋白质饮食(鸡蛋、瘦肉等),补充钙剂,多晒太阳。 免疫抑制药 注射用环磷酰胺 【适应证】 本品单独或与糖皮质素合用治疗反复的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特别是IV型)、紫癜性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肾损 【用法及用量】 目前多倾向于大剂量静脉冲击疗法,成年人按体重每日10-15毫克/千克或按体 表面积每日250-500毫克/米2加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分2天静脉滴注,2? 4

生活中常用的解酒药

生活中常见的解酒药 解酒药总体可以分为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保健品三种,其解酒功效随药性快慢有关系。 化学药品和中药制剂,在解酒的同时,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代谢负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药食同源的保健品,既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而且可以对受损肝脏细胞起修复营养的作用,安全可靠,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消费者的青睐,比如以氧克醉的酒盾。 一、基本信息 概念 解酒药(chaser)就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酒精后可以起到分解酒精浓度,缓解酒精浓度过高造成的头晕、呕吐等症状的一类产品。 原理 酒精在人体的分解代谢有三条途径: 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其中约95%通过肝脏的酶系统进行氧化代谢。解酒药就是增强肝脏酶系统的功能,起到分解酒精的工作原理。原理如下: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酒(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CH3CH2OH—C2H4O—C2H4O2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 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0.7%,人就会死亡。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 二、分类 中药制剂 xx颗粒: 白云山小柴胡颗粒成份为柴胡、黄苓、生姜、姜半夏、党参、甘草、大枣和蔗糖。小柴胡的疏肝和胃、和解平衡功能,据现代临床研究,能提高人体的抗应激作用和肝脏对酒精的分解能力,提升酒量达50%以上,同时,能缓和喝酒后出现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头晕头痛等醉酒症状。民间常用小柴胡颗粒作解酒药用途。 临床研究证明,小柴胡颗粒的“和胃”作用,能调和酒后肠胃不调、反胃、想呕吐等症状,对于饮酒、吃生冷食物引起的呕吐、腹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由于糖水能起到解酒作用,含糖的小柴胡颗粒解酒效果会更好。酒后服用能迅速减缓酒后难受症状,人体明显感觉舒服。 而小柴胡颗粒的“疏肝”作用,能帮助肝脏分解酒精,把毒素疏导排出,缩短毒素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肝脏负担,对酒后肝脏受损有明显的保护作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f4961298.html,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作者:孙蓓蓓何立群 来源:《世界中医药》2019年第05期 摘要慢性肾脏病目前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但慢性肾脏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及体征 较少,很容易被忽视,若未在早中期给予及时治疗,将很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现作者就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附验案1则,与诸同道共享。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 何立群 Abstrac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currently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but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sign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re few in the early stages,and it is easy to be neglected.If it is not treated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it will soon progress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The author organized and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ideas and experiences of Professor He Liqu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attaching one case,sharing it with you.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xperience; @ He Liqun 中图分类号:R256.5;R249.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5.009 何立群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研究慢性肾脏病30余载,集临床、科研于一身,临证思辨不拘泥于古法,而是博采众家之长,遣方用药也颇多传承与创新。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获益颇丰,现就何老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浅析一二,与诸同道共享。 慢性肾脏病(CKD)常由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继发,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到中医学“虚劳”“腰痛”“溺毒”“水肿”等疾病范畴,何教授认为本病虽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整个病程还是以“本虚标实”为主线,病久损及他脏,进而气血阴阳俱虚,五脏六腑俱伤。 1 常用治则治法 1.1 从脾论治从脾论治的方法尤善用于CKD慢性肾炎的患者,水肿是CKD最为常见的症状,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属于中医学“水肿”的范畴。《景岳全书》中提到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素问》中也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肺脾肾三脏涉及了水液代谢的整个过程。何教授运用海派名医童少伯学术思想[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