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的治疗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5.74 KB
- 文档页数:2
眼内炎和全眼球炎的诊疗及护理
眼内炎和全眼球炎,是指致病微生物进入眼内引起眼组织化脓性感染,称为眼内炎。
同时有眶内组织化脓性炎症者,称为全眼球炎。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为穿孔性眼外伤。
【主要表现】
(1)病史:常有穿孔性眼外伤史。
(2)症状:患者发病急骤,患侧眼睛剧烈疼痛,视物不清。
(3)体征:检查眼睑发红,眼球结膜充血,角膜浑浊、水肿,重者视力仅有光感,前房可见炎性渗出物或积脓,玻璃体反黄光。
全眼球炎时眼球突出,可有全身发热、头痛等症状。
(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治疗与护理】
(1)抗感染治疗: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可给予青霉素,成人剂量400万~600万单位/次,加人生理盐水100毫升内,2次/日,静脉滴注;小儿剂量2.5万~5万单位/千克体重/日,分2~4次给药,静脉滴注,每次应在1小时内滴完。
也可选用头孢曲松钠,成人剂量2~4克/日,静脉滴注;小儿剂量20~80毫克/千克体重/日,分2次静脉滴注。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成人剂量0.9~1.2克/次,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内,1次/日,缓慢静脉滴注。
(2)散瞳药治疗:可用阿托品滴眼液,滴眼,3次/日。
(3)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大剂量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
糖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4)手术治疗:发病2~3日内,可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5)护理措施:①卧床休息,避免一切用力动作,保持安静,防止眼部压力增高。
②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用力努挣。
③避免局部热敷。
/pumcheye/HTML/17723.html圆桌论坛——感染性眼内炎高峰论坛第四军医大学京西医院眼科惠延年内眼手术消毒得再好也有感染的风险。
手术医生不要过分因此而感到自责, 有些时候感染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手术同意书的第一项就是关于术后感染的风险提示。
我们检索了将近100 篇国外有关术后感染眼内炎相关文献,从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一、国外研究型和三级眼科医院对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情况:据美国迈阿密BascomPalmer 眼科研究所2002 年至2009 年的统计,八年间56,672 例的内眼手术后有14例发生眼内炎,其发病率为0.025%。
其中白内障手术28568 例,8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0.028%; 18,492 例玻璃体切除术(PPV)中,2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0.011%。
由此可以看出,眼后段手术眼内炎的发生率比白内障术后要低得多。
而2262 例小的ppV 的发病率为0;另外2788 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有3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 0.108%.在这些感染中最常见是葡萄球菌感染,有7 例占50%。
初期治疗放案包括:穿刺治疗8 例,占57% ;ppV 5 例占36%, 眼内注药14 例占100%。
万古霉素及头孢他啶ceftazidime 治疗13 例占 93%, 眼内激素治疗9 例占 64%。
最终视力: 有9 例好于0.1, 占64%; 无光感眼2 例,占14%.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Bascom Palmer 眼科研究眼内炎发生率随年份呈下降的趋势:另外一组统计来自印度一家三级医院八年中眼内炎发病率的统计情况。
该院八年间231,259例的内眼手术,有98 例发生眼内炎,其发病率为0.042%。
其中白内障手术70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0.05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有10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 0.5%. ;其他内眼手术中有18 例发生眼内炎,占0.018%。
眼内炎的护理常规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迅速波及眼内组织和眼内液体的炎症,炎症蔓延至房水、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乃至巩膜。
炎症还可以继续向角巩膜及眼眶组织蔓延,发展为眼球周围炎。
尽管大量使用抗生素并进行手术治疗,仍然不能避免视力下降,甚至不能挽回视力。
因此及时发现眼内炎,判别病原体,给与正确处理对于挽救患者视力或者减少视力损伤是非常重要的。
眼内炎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眼内炎主要有两类:手术后眼内炎和外伤后眼内炎,内源性眼内炎是由血源感染或免疫抑制引起。
眼内炎的症状体征:眼痛,视力下降,严重者可降到手动,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Descemet膜皱折、实质层水肿、角膜后可以有各种形态分泌物,晶体或人工晶体表面有渗出物沉积,玻璃体混浊等。
【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激素的联合使用:。
【护理评估】1、健康史、过往史、手术史等。
2、身体状况:眼痛、视力、结膜充血等。
3、生理、社会状况。
【护理措施】1、加强心理护理:眼内感染后,眼痛剧烈,视力突然下降,病人及其家属缺乏思想准备,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疾病。
2、用药护理:为达到广谱抗菌的目的,病人需用多种药物频繁点眼及多次结膜下注射。
合理安排各种眼药水的点眼时间,以使眼部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同时减少干扰病人的次数。
全身使用抗生素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患眼变化和全身反应。
3、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各种治疗操作前后均要洗手,并用0.5%碘伏溶液消毒双手。
病人行接触性隔离。
限制陪人。
保持病房整洁,眼药水眼药膏应一眼一瓶,健眼和患眼分开使用。
并嘱病人滴眼药水时向患侧倾斜,睡觉时保持患眼低位,以免患眼分泌物流入健眼导致交叉感染。
4、玻璃体腔注药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配合。
眼内感染持续时间越长,造成视网膜、视神经及角膜等不可逆的损害越大。
向病人说明及早治疗和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完善术前准备,认真冲洗结膜囊;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使用有效抗生素,继续做好用药护理和消毒隔离措施。
眼内炎的急救与护理眼内炎是一种眼睛常见的炎症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或过敏引起。
眼内炎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因此在急救和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急救护理1.立即冲洗眼睛: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洗眼是眼内炎急救的首要措施,既可以清除眼内细菌、病毒或其他刺激物,又可以缓解眼部疼痛和红肿。
如果没有生理盐水,也可以用凉开水代替。
2.避免揉搓眼睛:揉搓眼睛可能会使眼内炎症加重,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感染。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一定要告诫患者不要揉搓眼睛,即使感到瘙痒或疼痛。
3.避免刺激眼睛:对于过敏引起的眼内炎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霉菌等。
如果是化学物刺激引起的眼内炎,应立即远离刺激源。
4.使用眼药水:眼药水通常包括抗生素或抗病毒成分,可以有效地缓解眼内炎症状。
在使用眼药水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护理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眼内炎是非常容易传染的疾病,因此患者和护理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传播的可能性。
2.避免用手触摸眼睛:手是最容易污染的部位之一,特别是在公共场所。
患者应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以免引起感染或进一步加重症状。
3.配戴眼罩:在眼内炎的护理过程中,配戴眼罩可以避免细菌和其他刺激物进入眼内,促进眼部的康复。
4.避免眼部过度疲劳:眼部疲劳可能会加重眼内炎的症状,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或其他屏幕,同时定时休息和做眼部放松的活动,如闭目休息或眼部按摩。
5.饮食调理:饮食对于眼内炎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绿叶蔬菜和水果,以促进眼部的健康和康复。
总结起来,眼内炎的急救和护理需要及时冲洗眼睛、避免揉搓和刺激眼睛,正确使用眼药水,并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
同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尽快就医。
一、预案背景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甚至失明。
为了有效应对眼内炎的发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眼内炎导致的视力损害。
2. 提高医护人员对眼内炎的应急处置能力。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救治效率。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眼内炎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
2. 设立组长1名,副组长2名,成员若干。
3. 成员职责: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副组长负责应急处置、物资保障;成员负责具体工作。
四、应急预案措施1. 早期识别(1)加强医护人员对眼内炎的培训,提高识别能力。
(2)对疑似患者进行详细询问、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3)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眼内炎症状。
2. 报告与转诊(1)接到疑似眼内炎患者后,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2)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诊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
(3)确保患者转诊过程中安全、顺畅。
3. 应急处置(1)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感染、抗炎等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物资保障(1)储备充足的抗生素、抗炎药物等眼内炎治疗药品。
(2)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裂隙灯、显微镜等。
(3)确保医疗物资的供应,满足救治需求。
5. 信息发布(1)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眼内炎疫情。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眼内炎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3)对救治情况进行跟踪报道,树立正面形象。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有效性。
2.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眼内炎的能力。
3. 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六、应急预案的终止1. 当眼内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得到妥善救治后,应急预案终止。
2. 预案终止后,对应急处理过程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张瑜袁晓玲马懿辰陆肇曾(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眼科上海 200040)摘要感染性眼内炎是病原体侵入眼内组织并在眼组织内生长、繁殖所引起的炎性反应,可累及和破坏眼内多种组织,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
感染性眼内炎依感染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依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真菌性等亚类。
本文根据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现状,就其发病率、病因学、病原学、诊断、病原学检测和治疗原则等作一概要介绍,以提高同人对此疾病的认识,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眼内炎 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07-0007-06引用本文张瑜, 袁晓玲, 马懿辰, 等. 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J]. 上海医药, 2022, 43(7): 7-12; 19.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ZHANG Yu, YUAN Xiaoling, MA Yichen, LU Zhaoze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is an inflammatory reaction caused by pathogens invading the ocular tissue and growing and reproducing in the ocular tissue and can involve and destroy a variety of ocular tissues and seriously damage the visual function of patients.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and bacterial, viral and fungal subtypes 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ncidence, etiology, diagnosis, pathogenic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so a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cataract surgery; pars plana vitrectomy眼内炎(endophthalmitis)是指致炎物质进入眼内引起的眼部炎性反应,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对眼内炎医治方法及治疗时机探析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的医治很容易引起眼部严重病变,甚至失明。
本文将从眼内炎的医治方法及治疗时机两个方面进行探析,以期给患者提供有益的治疗方法,有效防止眼内炎的反复发作。
眼内炎的医治方法:1.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是眼内炎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滴眼液、眼膏等外用药物。
药物的选用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抗菌剂、消炎药、激素等。
局部治疗通常持续2-3周左右。
2.手术治疗:当眼内炎病情严重、难以控制时,必须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具有直接、迅速、彻底等优点。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玻璃体切除术、水晶体摘除术及瞳孔成形术等。
但手术治疗仍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且费用高昂,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3.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是眼内炎的辅助治疗手段,包括中药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治疗等。
中药治疗较为广泛,中药中具有多种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对眼内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物理治疗可以加速病情的恢复,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针灸、艾灸、理疗等。
营养治疗通常采用局部营养成分的滴眼,以期促进眼部组织的恢复。
眼内炎的治疗时机:眼内炎的治疗时机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导致病情恶化。
通常在眼内炎发作后,应该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一般而言,眼内炎的治疗时机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急性期:在急性期应当立即进行治疗,以便及早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首先应该进行病因分析,找出炎症的原因,在选择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2.亚急性期:亚急性期是眼内炎治疗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此时期,炎症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仍然需要持续的治疗以达到完全的恢复。
此时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和完全恢复的效果。
3.恢复期:在恢复期,炎症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但是仍有一定的抗炎和预防复发的必要。
此时可以采用局部营养成分的滴眼,或者中药治疗等手段,以缓解眼部组织的疲劳和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医院眼科眼内炎护理常规眼内炎是一种影响眼睛内部结构的炎症疾病,包括前房炎、睫状体炎、虹膜炎、葡萄膜炎等。
眼内炎的治疗过程需要特殊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患者的视力得到最好的恢复。
首先,对于眼内炎的患者,医院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的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在病房内,保持室内的卫生整洁,避免灰尘和细菌的污染。
医院应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噪音的干扰。
其次,对于眼内炎的患者,医院需要提供适当的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患者还需要适量摄入蛋白质,以帮助眼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医护人员可以给予建议和指导,确保患者的饮食营养平衡。
眼内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
医护人员应教授患者正确清洁眼睛的方法,以避免细菌的传播和感染。
患者需要定期清洁双眼的眼皮和睫毛,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眼液进行清洗。
另外,眼内炎患者需要避免揉眼和用手触碰眼睛,以防止感染的扩散。
医院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眼部状况。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视力和眼睛进行检查,以追踪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医院应提供先进的检查设备,如眼底镜、眼压计等,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护理。
眼内炎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和免疫抑制剂等。
医院应确保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的剂量调整和监测,以确保疾病得到最佳的控制。
另外,医院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
眼内炎患者可能面临视力下降和眼部不适的困扰,需要得到来自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情感支持。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预后和治疗方案,以提高他们对治疗的合作性和信心。
眼内炎的治疗过程需要坚持长期的护理和观察,医院应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以确保患者的视力恢复和疾病的控制。
通过以上护理常规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院眼科眼内炎护理常规
眼内炎由化脓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眼内炎症,通常在伤后1~3天发作,眼痛、头痛剧烈、刺激症状明显,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无光感。
一、眼内炎病人视功能有较大损害,治疗时间长,且效果不稳定,故病人心理负担沉重,应做好心理护理并鼓励其坚持治疗,正确用药。
二、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眼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
三、指导病人进行相关的检查,鼓励病人坚持球结膜下注射。
四、应用扩瞳剂充分散瞳以防止虹膜后粘连,滴用阿托品时,必须压迫泪囊部2~3分钟,以免泪囊和鼻腔黏膜吸收后中毒,特别是儿童使用时要慎重。
五、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时,劝其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术,并联合抗生素和激素进行玻璃体注射。
六、通过各种治疗方式后炎症还不能控制,且视力已丧失者,为防止炎症扩散危及病人的生命而需行眼球摘除手术时,应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交代手术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七、注意观察眼外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及分泌物。
八、指导病人多食高营养、高维生素的饮食及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做好生活护理。
九、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向病人和家属说明病情和治疗的效果,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及需求并予以满足;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心和不安,交代病人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使病人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眼部感染及炎症细菌、真菌、阿米巴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均可感染眼部,导致眼睑感染,眼眶感染、结膜炎症和角膜炎甚至眼内炎等。
由于眼部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眼科医生对感染都非常重视。
眼部经常暴露于的病原微生物中,据调查新生儿正常的结膜囊内是无菌的。
成人结膜囊在正常情况下是带菌的,包括:干燥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
但是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并不致病,是因为当结膜和角膜上皮完整时,细菌不易入侵;眼睑的瞬目活动和泪液的冲洗作用使眼部得以保持干净,细菌不易存留;泪液中还含有溶菌酶等,有杀菌作用,眼局部温度较低,不适于细菌生长等等。
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眼部损伤或细菌的毒力较强时,才会导致细菌感染。
常见的眼部抵抗力下降的情况:角膜、结膜上皮损伤,例如眼科手术,角膜异物,配戴角膜接触镜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缺陷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
一、眼部不同组织的感染:眼科最常见的感染是角膜炎和结膜炎。
眼部感染可以从较轻的睑板腺炎到严重的眼内炎,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及时地治疗是控制炎症的关键。
二、眼部感染的微生物学:导致眼部感染的微生物有很多种:•细菌(bacteria)是导致人体和眼部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球菌、杆菌和放线菌属等。
细菌根据格兰氏染液的染色性质可以分为格兰氏阳性(G+)菌和格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眼科常见的细菌有:1.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图1-2)1 2 32.肺炎球菌(以往称为肺炎双球菌)。
(图3)3.链球菌。
(图4-5)4564.淋球菌。
(图6)5.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图7)789106.大肠杆菌(图8-9)7.痤疮丙酸杆菌,最近特别引起临床注意的是该菌导致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眼内炎。
(图10)•真菌(fungi)较细菌大,和其它微生物一样,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正常结膜囊内也有真菌的存在,它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例如糖尿病或者免疫缺陷时,可以导致感染。
眼内炎的治疗原则
*导读:眼球内炎症有感染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
其中以感染性的眼内炎(多为非肉芽肿性)和肉芽肿性的交感性眼炎最为严重。
……
眼球内炎症有感染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
其中以感染性的眼内炎(多为非肉芽肿性)和肉芽肿性的交感性眼炎最为严重。
由于化脓性细菌或真菌进入眼内引起眼内葡萄膜组织的感染称为化脓性葡萄膜炎。
因为化脓性细菌和真菌的毒力较大,往往侵犯所有眼内组织,包括玻璃体、葡萄膜、视网膜,甚至角膜及巩膜,故又称为眼内炎,严重者可发展成为全眼球炎。
本病多发生于眼部穿孔性外伤后,及眼内异物伤后,因穿孔性眼外伤及眼内异物之致伤物污染又未及时给以处理,少数病人发生于角膜溃疡穿孔后,也有极少数病人发生于重症败血症,但因此时病人大多处于昏迷或谵妄的状态,故一般无暇顾及眼部情况。
罕见的情形也见于内眼手术后。
眼内炎的治疗原则:
1、广谱抗菌素全身及局部应用;
2、皮质类固醇;
3、散瞳;
4、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药物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