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新课标)
- 格式:docx
- 大小:13.53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精品)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以下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
3、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重点难点:
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省 -13 垂钓的启迪人教新课标今日,在实验小学我有幸倾听了吕老师的一节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对这节课作以下评论。
《垂钓的启迪》是一篇文质兼美,包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并且很高深。
但是听了吕老师的课,我得益匪浅。
回顾整堂课,我想从以下方面说说我的收获。
一、吕老师对《垂钓的启迪》这篇课文的设计理念切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
在教课中冯老师不只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浸透,还着重对学生人文修养的培育。
如在词语的基础教课中,吕老师先后分别浸透了三种学习方法:鉴别划分法(钓—钩);找近义词法(如诱惑—诱惑,劝告—告诫),联系上下文法(如谨小慎微,不容争论)。
在人文修养上,吕老师无论是从导语上仍是在结束语中,都是娓娓道来,贯串一直。
二、细节办理奇妙。
比方吕老师在恰到利处的时候出示对于严禁捕捞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专心,本来放鱼是要让我恪守道德规则。
引用俗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作者固然舍了鱼,却获取了更大的道德收获。
三、读是语文教课永久不变的一剂良方。
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累积内化语言。
所以,吕老师将大多数时间还给学生,频频地、多形式地指引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心里世界,进而意会“父亲”劝告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抓要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诵训练的依靠,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在课堂教课中,吕老师抓住文章的要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美好,领会到作者的感觉,进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生朗诵的感情。
在阅读教课中,吕老师依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一样层次的朗诵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渐提升。
纵观整节课,这是特别吸引人的人文讲堂,在学生的朗朗念书声中,我感觉到了学生已经随着吕老师走进文本,体会语文的滋味。
人文的讲堂即是美的讲堂!。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说课稿设计篇1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
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课文原文那一年,我刚满11岁。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
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1. 我选取的读音不会错!2. 正确地处理难点,就能把下面的字写得好看些。
3. 下面的组词练习你能全对吗?4. 把下面的词适当地分配到括号里看说走跑打睡5. 请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6. 在下面横线上加上恰当的词语,再读一读,想想加上的词语所起的作用。
“爸爸!为什么?”我________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父亲________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________争辩着,哭出了声。
7. 细心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2)从父亲那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________8. 下面的短文含义很深,请在读懂后完成练习。
美好的发现者我相信你听过这个小男孩的故事,他出于一时的气愤对母亲喊他很憎恨,然后,也许是害怕惩罚,他跑出家里,对着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他。
母亲把他带回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
”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
”生命就像是一种回音,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来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别人有的事情,你也会有。
不论你是谁,如果你想寻找最好的方法,以便在人生各方面都得到最好的收获,那么你就应当在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种情况时,都寻找其美好的一面,并把它当做根本原则,奉行不悖(bèi“违反”的意思)。
(1)你能在括号中填写合适的词语吗?(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9.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钓鱼的启示”,请家长评一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1.【答案】zòng,lú,sāi,chún,jǔ,xī【考点】拼音【解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同步练习填空题1. 根据拼音补全词语。
2. 组词。
捞________ 饵________ 皎________ 唇________沮________ 诱________ 纵________ 诫________3. 读课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月光________的回忆________的教育________的夜晚________的启示________的抉择4. 根据释义写词语。
①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________②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________③不允许争论、辩解。
________④挑选;选择。
________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玉兰花在我星期四的绘画班中,有位学生每次主课总要带许多玉兰花分给同学,所以一到星期四就变得馨香满室。
我曾经好奇地问这位学生:“你哪里来的这么多玉兰花啊?”“我从家里树上摘的。
”“每次去摘不是很麻烦吗?”我问。
“麻烦也值得。
”她笑着说,“这是祖母教我们做的。
每年到这个季节,我家的树上就开满了玉兰花,朋友来访,总是一进门就赞不绝口,说是浓郁极了,可是我们整天接近,反倒久而不觉其香。
有一天,祖母突然对大家宣布:”以后每个人出去,只要树上有玉兰,就摘一些送朋友。
”当时大家都反对地说:“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可是祖母说:'花总是要谢的,自己有的太多,反不觉得芬芳,何不拿去送给没有花的人,让我们庭院的馨香散布在每个朋友的身旁呢?”从此全家人就都这样做,它使我们结交了更多的朋友,树上的花朵似乎也开得比以前更繁盛了!学生的这番话,真是令我感慨不已。
有些东西我们拥有得过多,反而不感觉它的美好,何不将它分给那些需要的人呢?(1)本文说明的道理是什么?(2)文章结尾一段突出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她”为什么说“麻烦也值得”?(4)文末“让我们从别人脸上,看到自己的笑吧”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石岐实验小学关少娴【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明亮、沮丧、诱惑、警告、实践”等词语。
2.明白得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明白“我”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明白得从小同意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2.明白得感悟第十一自然段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小孩。
【教学预备】制作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同学们喜爱钓鱼吗?钓到鱼时心情如何样?假如你钓到了一条大鱼,有人让你放了它,你情愿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发》,看看文中的小詹姆斯是如何做的?(板书课题)3.解题:“启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
】二、整体感知,读文探究。
(一)快速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提示学生注意预习时已圈画的生字词的正确读音)【设计意图:让学生认一认生字,为初步明白得课文扫清障碍,老师也把握了学生的一些预习情形,明白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的环节。
】(二)检查字词的把握情形1.幻灯片出示相关词语。
2.自由读、齐读。
(1)看哪个生字的写法上要注意的,能够提醒一下同学们。
(2)看有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3)再齐读一次。
(三)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互讲、指名讲)【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也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形。
】三、直奔主题,明确启发。
1.这次钓鱼给了“我”什么启发呢,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设计意图:整篇教学设计先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明晰,为学习下文的细节讲解做好铺垫】2.学生扫瞄课文,并回答所提的问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钓鱼的启示》原文及教案一等奖1、五年级上册语文《钓鱼的启示》原文及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钓鱼的启示》原文及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字词易错音:沮漪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分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师总结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钓鱼的启示(新课标)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
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
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
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
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
(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本周内完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