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7慢性肾衰竭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420.00 KB
- 文档页数:42
临床内科知识:慢性肾衰竭定义及分期
系统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内科学相关知识-慢性肾衰竭定义及分期。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
慢性肾衰竭分期
1.肾储备能力下降期
GFR降至正常的50%-80%,无症状。
2.氮质血症期
GFR降至正常的25%-50%,血肌酐升高( 450 mol/L),轻度贫血、多尿、夜尿。
3.肾衰竭期
GFR低至正常的10%-25%,血肌酐显著升高(450-707 mol/L),明显贫血、夜尿增多及水电解质失调,并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症状。
4.尿毒症期
GFR低于正常的10%,血肌酐707 mol/L,肾衰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异常显著。
例题: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是指?
A.GFR50ml/min~80ml/min、Scr133 mol/L~177 mol/L
B.GFR25ml/min~50ml/min、Scr186 mol/L~442 mol/L
C.GFR10ml/min~25ml/min、Scr216 mol/L~604 mol/L
D.GFR10ml/min~25ml/min、Scr451 mol/L~707 mol/L
E.GFR10ml/min、Scr 707 mol/L
正确答案:E。
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脏损害程度,慢性肾脏病可以分为五个分期,即分期1至分期5。
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肾功能逐渐下降,症状将逐渐显现。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脏病至关重要。
分期1,GFR≥90 mL/min/1.73m²,肾脏损害存在,但尚未导致肾功能下降。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肾脏损害已经存在。
治疗上,主要是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分期2,GFR为60-89 mL/min/1.73m²,轻度肾功能损害。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症状,如尿频、夜尿增多等。
治疗上,除了控制基础疾病外,还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高血压和血糖,以减缓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
分期3,GFR为30-59 mL/min/1.73m²,中度肾功能损害。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尿量减少、贫血、高血压等症状。
治疗上,除了前期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合理使用药物,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分期4,GFR为15-29 mL/min/1.73m²,重度肾功能损害。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贫血、骨质疏松、水钠潴留等症状。
治疗上,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以维持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分期5,GFR<15 mL/min/1.73m²,肾功能衰竭。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或肾移植,以维持生命。
同时,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支持治疗,包括心理、营养、康复等方面的支持。
总之,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及早发现和干预慢性肾脏病,能够有效减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来说,定期检查肾功能,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来说,也需要给予他们全面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共同抗击慢性肾脏病。
经验交流108刘素秋主任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总结王振,赵延楠,宋蕾#(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山东济南 250200)摘要: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药物损害,导致痰浊、瘀血、毒邪相互交结,导致肾气郁结、痰瘀肾络,肾气升降失常发为本病,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探究本源,以常达变,兼顾变证,随症化裁。
主要探讨刘素秋主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
关键词:名医经验;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肾气郁结中医学虽无慢性肾衰竭这一病名,但根据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虚劳”等范畴,认为外感六淫邪气、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药物损害是主要发病原因,病位在肾,与肺、脾胃、肝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1]。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明显的疗效和优势[2]。
刘素秋主任为济南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对内科杂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潜心钻研肾脏疾病的治疗,撷取各家之长,总结出了“灵活辩证,协调阴阳”的理论思路。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慢性肾衰竭、腰痛、水肿、泌尿系结石、咳嗽、虚劳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刘素秋主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1.1 痰瘀肾络,肾气升降失常为主要病机肾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外邪侵袭,邪犯下焦,易使邪从阴而化,导致寒痰凝滞下焦;过食辛辣油腻之品,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日久化热,湿热内蕴,下注于肾;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或痰饮等积滞体内,阻遏经络,导致血液循行不畅,进而导致血液瘀滞于肾,壅滞肾络,导致肾络之气升降失常;药毒直中肾络,导致肾络升降失衡,久病及肾,导致肾气渐衰,肾之枢机不利,最终必然会伤及肾之精、气、阴、阳,从而出现肾脏损伤,肾封藏失职,精血外泄,瘀血内阻肾络,肾精气化失常,进而脾肾虚弱,脾肾衰败,经脉痞涩,发为慢性肾衰竭。
1.2 痰浊、瘀血为主要病理因素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为“虚、瘀、湿、逆”[3]。
泄浊消癥汤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7例的影响张清科【摘要】目的:观察泄浊消瘕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泄浊消癥汤,两组治疗周期为6个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2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N、Scr、24h pro、GFR等肾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泄浊消癥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明显.【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09【总页数】3页(P108-109,118)【关键词】泄浊消癥汤;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疗效观察【作者】张清科【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广东东莞5236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病,属于疑难病症,其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其失代偿期是指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血尿素氮(BloodUrea Nitrogen,BUN)升高,进一步发展可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
笔者运用祛瘀消癥、泄浊解毒为基础理论,以中药复方泄浊消癥汤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Scr、BUN、24h pro、GFR等指标分别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尤为明显,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肾脏病引起的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减退,直至功能丧失导致的一些列症状与代谢功能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单纯应用西医西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有限。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各类慢性肾疾病进展到后期的共同结局,对于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预后有着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逐年增多,临床中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就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诊断引言: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1 failure,CRF),是临床当中常见病、综合征,病死率较高、预后差,临床表现为肾功能损伤、水肿、高血压,症状并不会突然发作,而是肾脏功能长时间恶化的结果,由于此类危险因素会长期存在,治疗效果不够优异,极易导致CRF从代偿期逐步朝向尿毒症期进行转变,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
现阶段,临床当中最主要治疗手段为,中医药治疗,可以逐步缓解CRF患者中期、早期症状,保护残肾具备的功能,适当延缓病情进展,进而推迟透析[2]。
不过中医药治疗存在疗效发挥所需时间较长问题,因此,现阶段临床当中逐步将中西医联合,对CRF患者展开治疗,治疗效果十分优异。
现就针对CRF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病因病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以各类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据首要位置,其次则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问题,如先天性多囊肾、肾发育不健康、膀胱输尿管反流等;遗传性疾病,如肾髓质囊性疾病、遗传性肾炎疾病、Fanconi综合病症等,全身性系统化疾病中以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等最为多见[3]。
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实践论证显示,CRF的原发疾病有一定改变,由于肾间质小管损害进而诱发的CRF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结缔组织肾损害疾病等引发的CRF也有一定程度上升[4]。
2 诊断2.1西医诊断在1933年中华内科杂志肾病专业组依托黄山会议座谈会纪要,制定完整、健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之后这一标准在我国得到长时间沿用[5]。
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标准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逐渐失去正常功能的一种疾病,它通常是由于长期的肾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导致的。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即CKD-EPI方程和MDRD方程。
这两种方程均是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从而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分期评估。
根据CKD-EPI方程和MDRD方程,慢性肾功能不全分为五个分期,分别为1期至5期。
其中1期表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但存在其他肾脏损害的情况;2期表示轻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略低;3期表示中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4期表示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5期表示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及时了解其肾功能分期情况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合并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1期和2期的患者,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对于3期和4期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对于5期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以维持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除了治疗方案的制定,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分期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分期,可以预测患者的肾功能恶化速度和终末肾脏病情况,从而指导医生进行长期随访和管理。
对于早期分期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晚期分期的患者,可以及时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总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和患者应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分期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尿液游离轻链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王剑飞; 罗黎; 魏殿军【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9(059)033【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轻链; 游离轻链; 游离轻链κ; 游离轻链λ;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 尿素氮; 尿酸【作者】王剑飞; 罗黎; 魏殿军【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北燕达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最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肾病,近年其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发病率增加5%~8%[1]。
CKD病因众多,往往起病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状态,疾病的知晓率低,当疾病发展至G3期时,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和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显著增高[2]。
肌酐(Cr)作为目前肾功能常用的评价指标之一,其检测易受药物干扰,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CKD病情监测指标,以更精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血清游离轻链(sFLC)在早期的文献研究中主要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诊断指标[3],其代谢主要依靠肾脏,肾功能改变会导致其水平改变。
尿游离轻链(uFLC)因组成轻链的κ和λ都为小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由肾小管重吸收,uFLC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含量极少。
大量文献[4,5]已证实,在排除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情况下,sFLC、uFLC水平紊乱与肾功能损害或肾小管受损、重吸收功能下降有关。
肾功能的改变会导致FLC水平的变化,然而FLC与CKD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关系却鲜有研究。
本研究基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CKD进行分期,观察不同CKD分期患者sFLC、uFLC水平变化,分析sFLC、uFLC与血清eGFR、Cr、尿素氮(BUN)、尿酸(UA)的关系,探究FLC在CKD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8年10月~2019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KD患者146例,均符合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资助的肾脏疾病改善全球预后组织(KDIGO)在2012年颁布的“慢性肾脏疾病评估和管理的临床实践诊疗指南”中的CKD诊断标准。
慢性肾脏病(含慢性肾衰竭)第一节慢性肾脏病(CKD)【概述】慢性肾脏病(CKD)是指1)各种原因所致肾脏损伤(结构或功能异常)≥3 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虑过率(GFR)下降,2)GFR<60ml/(min•1.73m2),≥3 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在慢性肾衰竭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肾衰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
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危险。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轻度慢性酸中毒,多无明显症状;严重酸中毒可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或体腔积液,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
(3)钾代谢紊乱:肾功能衰竭期,易出现高钾血症,尤其是当钾摄入过多、酸中毒、感染、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发生时。
(4)钙磷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磷过多和钙缺乏。
可诱发甲状旁腺素(PTH)升高,即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 明显下降时,肾排镁减少,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患者常无任何症状。
2、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主要表现为蛋白代谢产物蓄积。
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和低血糖两种情况。
高脂血症常表现为轻至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
维生素代谢紊乱常表现为维生素A水平升高,维生素B6及叶酸缺乏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见的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4、呼吸系统症状体液过多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毒素诱发的肺泡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肺充血可引起“尿毒症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