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4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12
交通的地理区位因素
交通的地理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交通的地理区位因素首先是要考虑地理位置。
不同地理位置的交通条件会有所不同。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会有较为便利的海上交通,而内陆地区则相对缺乏这方面的条件。
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也是影响交通的地理区位因素之一。
例如,地形地势、水系和气候等因素都会对交通的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高山、河流和湖泊等地貌特征会对道路和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3. 资源分布:资源分布也是影响交通的地理区位因素之一。
当某一地区存在丰富的资源时,交通网络通常会相应地得到优化和完善,以方便资源的开采和运输。
例如,矿区通常会建设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设施。
4.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也是影响交通的地理区位因素之一。
人口密集的地区交通需求通常会更大,因此交通网络在这些地区通常会更为发达和完善,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5. 城市布局:城市布局也会对交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规模、布局和交通组织方式会影响交通需求和交通网络的设计与建设。
例如,拥有规划良好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城市通常会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口和资源。
总的来说,交通的地理区位因素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和城市布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对于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网络至关重要。
考点24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五种基本交通方式[问题思考]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 km B.600~800 kmC.500~700 km D.400~600 km(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C.航空 D.水路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在600~800 km运距内,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甲运输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其他距离段内变化较小。
第(2)题,距离越长,甲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距离越长,选择这种运输方式的人越多,符合航空运输“速度快、安全、舒适、适合远距离运输”等特点。
[知识归纳] 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法点拨] 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
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1)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2)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具体图解如下: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问题思考] 读图回答下题。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路线。
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答案 D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蜂农迁移具有短距离、时段性特点,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知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
[知识归纳](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图解(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问题思考] 下图为“我国某岛屿图”,该岛全年吹东南风和东北风的频率大。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2、自然因素(制约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影响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影响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优良土地。
3、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促进区域发展)(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减少对城区和重要地区的破坏)(6)政治(7)科技(解决各种自然难题,比如在冻土上修铁路)。
4、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最有效的陆上交通方式。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
(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一般指汽车运输。
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3)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
(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
5、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6、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考点24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五种基本交通方式[问题思考]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 km B.600~800 kmC.500~700 km D.400~600 km(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C.航空 D.水路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在600~800 km运距内,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甲运输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其他距离段内变化较小。
第(2)题,距离越长,甲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距离越长,选择这种运输方式的人越多,符合航空运输“速度快、安全、舒适、适合远距离运输”等特点。
[知识归纳] 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法点拨] 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
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1)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2)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具体图解如下: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问题思考] 读图回答下题。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路线。
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答案 D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蜂农迁移具有短距离、时段性特点,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知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
[知识归纳](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图解(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问题思考] 下图为“我国某岛屿图”,该岛全年吹东南风和东北风的频率大。
高考地理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点地理交通区位因素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
地理交通区位因素分析是对不同区域间交通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的过程,本文将介绍与此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地理交通区位因素的基础,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
地理条件主要指地形、地势和地貌,高山、大河、湖泊等地理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则主要影响着交通工具的选择和运输效率。
例如,寒冷的气候条件会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而湿润的气候则可能导致道路的泥泞不堪。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地理交通区位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交通需求、交通投资和交通成本。
交通需求是指人口、商品和信息等要素流通的需求程度,它决定着交通网络的扩展和完善程度。
交通投资则体现了社会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它直接影响着交通设施的建设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交通成本是进行交通运输所需的费用,包括运输成本、时间成本和环境成本等。
经济因素对交通区位的选择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地理交通区位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规则的遵守以及交通行为方式的形成等。
例如,一些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地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传统交通方式,如骑马或使用人力车,而现代化大城市则更偏向于使用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四、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相关交通政策。
它直接影响着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政府在制定交通政策时会考虑到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例如,一些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如修建高速公路、扩大机场规模等。
五、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指现代交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例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技术因素还包括交通信息系统、交通控制系统等的应用,它们实现了交通信息的实时分享和交通流量的优化调控,有助于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技巧】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5)交通区位一、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二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冶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粱、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入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二、交通运输两中点的区位因素:㈠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运输点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考点24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五种基本交通方式[问题思考]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 km B.600~800 kmC.500~700 km D.400~600 km(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C.航空 D.水路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在600~800 km运距内,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甲运输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其他距离段内变化较小。
第(2)题,距离越长,甲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距离越长,选择这种运输方式的人越多,符合航空运输“速度快、安全、舒适、适合远距离运输”等特点。
[知识归纳] 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法点拨] 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
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1)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2)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具体图解如下: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问题思考] 读图回答下题。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路线。
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答案 D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蜂农迁移具有短距离、时段性特点,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知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
[知识归纳](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图解(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问题思考] 下图为“我国某岛屿图”,该岛全年吹东南风和东北风的频率大。
读图判断,在岛上最适宜建港口的地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 B解析 港口需要建在有优良港湾、避风的地方,根据题干提示,该岛全年吹东南风和东北风的频率大,结合四个选项可知,乙地具备避风条件,且有优良港湾。
[知识归纳](1)港口区位因素图解(2)港口、航空港、车站等是客货流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不同类型的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和选址要求均不同。
考向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典例剖析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答案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解析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要求,以及现代铁路交通的特点进行分析。
跟踪训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解析分析某一港口成为某种产品的输出港,一般要从三个条件分析,一是要有货物可运,二是这种货物适合水运,三是水运本身具备的优势。
蒙特利尔所处的圣劳伦斯河谷,正是加拿大的粮仓,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考向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选择分析典例剖析下图为“某国区域图”,该国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
影响该国港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B.资源丰富C.环境优美D.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风浪小答案 D解析依据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国为新西兰,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西北风)影响,该国港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刚好处于西风(西北风)的背风坡,风浪小;西北沿海处于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风浪大、降水量大;环境优美对港口发展影响不大;该国资源分布在图中没有体现。
跟踪训练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为7 500千米。
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答案 1.A 2.B 3.A解析第1题,影响高速铁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尤其是地形因素,不仅影响铁路的造价,而且地形坡度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有很大影响。
第2题,高速铁路占地面积广,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第3题,本题需要明确高速铁路和民航客运的各自特点。
由于高速铁路的票价明显高于普通铁路和公路运输的票价,而与民航运输的票价比较接近,故高速铁路和民航客运业的目标客户群体基本一致,将直接展开竞争。
高速铁路与航空相比,由于在中短途航线上优势明显,民航客运业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在题目中的高速铁路区段中,由于武汉—广州距离适中,客流量较大,受到的冲击也最大,而成都—上海、兰州—北京因路途远,杭州—上海因路途太近受影响相对较小。
“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 h),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
货物周转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它的运输距离的乘积。
下图为“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图”和“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 )A.北京、福州B.广州、乌鲁木齐C.兰州、哈尔滨D.郑州、拉萨2.关于图中运输方式科学的理解是( )A.甲适宜哈尔滨至成都长距离运输B.急需药品由北京至拉萨选择乙方式最好C.丁是西安至兰州最重要的运输方式D.上海至福州丙运输方式受水文影响最大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由题干内容可知,数值最小的通达度最好,数值最大的通达度最差,据此可作出判断。
第2题,据图可知乙运输方式速度最快、运量最小,为航空运输;丁运输方式速度最慢、运量最大,符合水运的特征;同理可判断甲、丙运输方式分别为公路和铁路运输。
3.下图是“2012年海南省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亿吨·千米)和旅客周转量(亿人·千米)统计图”。
四种交通运输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A.①—公路B.②—航空C.③—海运D.④—铁路答案 C解析海南省位于我国南海地区,货物周转以海运为主,故③为海运;旅客周转以航空运输为主,故④为航空;海南省公路运输量大于铁路运输量,故②为公路运输,①为铁路运输。
4.2015年初,以销售优质、低价名牌商品知名的某大型购物中心落户我国某城市。
影响下图中该知名大型购物中心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B.消费市场C.交通条件D.政府政策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知名大型购物中心离城区较远,布局在高速公路交会处,该处交通便利,说明其布局主要受交通条件的影响。
5.目前云南的花卉、水果等产品借助互联网销售到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地。
互联网销售促进了( )A.商业网点密度的增大B.商业区规模的扩大C.商业流通环节的增加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答案 D解析互联网销售没有增大商业网点密度,也没有扩大商业区规模;互联网销售是客户在网上下订单,商家通过物流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没有增加商业流通环节;互联网销售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2016·8月温州普通高中选考模拟考试)英法海底隧道,随着岩层的起伏,隧道呈平坦的W 形。
海底隧道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运送汽车的列车,称“乐谢拖”(Le Shuttle)。
读“英法海底隧道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据图推测,英法海底隧道呈平坦的W形的原因可能是( )A.W形利于隧道通风,减少污染B.火车利用地形滑行,节约能源C.所在岩层抗渗性好,易于掘进D.有效防止海水倒灌,保证安全7.设计“乐谢拖”(Le Shuttle)的目的可能是( )①节省运输能源②减少废气排放③增加运输灵活性④提高运输安全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6.C 7.C解析第6题,由图中可以看到海底隧道是沿同一岩层修建的,主要考虑该岩层抗渗性好。
第7题,乐谢拖为专门运送汽车的列车,不利于增加运输灵活性。
8.2013年9月26日,向莆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向莆铁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中西部腹地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也是福建省首条连接中部和内陆省(区、市)的现代化铁路。
向莆铁路建设里程632千米,途经江西省南昌市、抚州市和福建省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
向莆铁路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沿线地区陆路交通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格局,有效完善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读“向莆铁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出沿向莆铁路走向(由莆田至向塘)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向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
(3)简述向莆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变化趋势: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先增加,后减少;从东南1 200毫米开始逐渐增到1 800毫米,越过山脉后逐渐降至1 400毫米以下。
原因:福建省由沿海向西北部地区地势逐渐升高,地处山地的迎风地带,降水逐渐增多;武夷山至向塘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逐渐减少。
(2)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河流众多,多暴雨。
(3)加快内陆与福建省沿海港口城市的对接,拓展莆田港口的经济腹地;加速区域经济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闽、赣等省(区、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向莆铁路沿线年降水量分布的数值变化进行归纳。
图示区域的降水量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联系该区域的地形分布状况,分析山地的迎风地带和背风地带降水量的差异。
第(2)题,图示区域在地形上属东南丘陵,多山脉、谷地,河流众多;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
第(3)题,从加强区域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报道,2013年2月18日,中国企业获得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运营权,未来,瓜达尔港将会给中国能源供应通道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