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版步步高高考地理必修2--第1章-第17讲教学讲义ppt
- 格式:ppt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120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2地琛也.绎待丽及菇忙理甘*日卅瓦二的齐问、比例尺.常爪圈價和订记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 .地球仪(1)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 --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_____ (2)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 2万千米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②纬线特点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知识整合知识回顾理清救财必修1第一醴地球9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曲刑良示]1地珠的形状和丈小鬥|厅下兴平坤拜:b 357千末亦逋屮輕:h :j ;H rx(4) 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北楼/?Z- -A \ A/ JX图示A V iA iJt _ 進 H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 90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分布规律的度数愈向西愈大的度数愈向南愈大20° W 0°〜160°E 为东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划分半球160° E 〜180°〜20°W 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特殊经纬度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方法技巧■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1) 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⑵ 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必修2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最新考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分析解读]1.结合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及新区的建设等材料,加强对城市形态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城市空间结构和成因以及相关城市等级体系的考查。
2.以“畅通工程”的实施、“绿色住宅”的建设以及“十二五”中有关“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为背景材 料,综合考查城市化进程、特点、原因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3.世界重要城市的城市功能分区评价及新城区的规划与发展。
4.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第1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夯实基础・整合体系、城市的空间结构1 •概念:也称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2 •主要功能区•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1) 中心商务区 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组成: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2商业区布局: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特点:是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有成片住宅 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1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 类型* L 市政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区"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 _______■1工业区 特点:交通便利,不同程度的存在噪声、空气、 ___________.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5)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3•成因(1) 城市空间结构实质:是城市内部各种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是各种功能组优化薑合有序识记住宅区织的地域分布。
⑵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成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城市等级 城市数目城市距离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服务功能高 少 远 大 多 强 低多近小少弱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步步高地理课件步步高地理课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能力目标: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中国的疆域。
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关于“中国的疆域”的教材分析本节中国的疆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把握中国的位置、范围。
本节知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学习中国的疆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教会学生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
教材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部分内容是体现地理学科应用价值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切入点。
因此该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养成。
从知识结构看,“从世界看中国”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我国的疆域”明确中国的国土面积、范围,利用经纬度确定我国的四端,即经纬度位置;“我国濒临的海洋”进一步明确海陆位置关系及海陆组成特点;“陆界和邻国”明确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知识点:从世界看中国→明确地理位置我国的疆域→明确国土面积、领土四端我国濒临的海洋→明确领海、内海、濒临的海洋、海岸线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岛屿和半岛陆界和邻国→陆界和邻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关于“中国的疆域”的教法建议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在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方法,运用分析、比较、读图、谈话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