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10.15 MB
- 文档页数:68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教师课上可适当补充。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自然资源,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
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培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的学习,对自然资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二、本章教材分析在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知识后,安排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是促进和影响自然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自然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中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是后期对中国经济发展学习的基础。
本章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本章从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入手,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发展的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土地资源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审美情趣。
根据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等学习,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身边的自然资源可能比较熟悉,但具体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应该如何分类及使用与保护,还没有清晰认识。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国的自然资源》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状况;(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规律;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分布规律的把握;(2)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我国自然资源风光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2)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资源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状况;(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总结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3)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利用保护状况。
6. 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续)7. 课堂拓展(1)教师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例,如水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等;(2)学生分析实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