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5年级上册语文16.太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8.89 KB
- 文档页数:17
16《太阳》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太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太阳》的阅读与理解。
2. 太阳的特点和作用的学习。
3. 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太阳》的阅读与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的学习。
难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太阳,提问:你们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太阳》,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 教师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太阳的理解和感悟。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作业:写一篇关于太阳的短文。
2. 学生将作业交给教师,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太阳》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了自然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究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同时,对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需要更加细致和认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太阳,例如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对太阳有更直观的认识。
2024年16《太阳》精彩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段落的划分,体会作者通过对比、举例等手法表现太阳的特点;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词汇积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的重要性。
2. 掌握自然段落的划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生字词,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段落的划分,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比、举例等手法表现太阳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太阳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太阳的神奇之处。
3. 讲解课文:划分自然段落,逐段讲解,分析作者表现太阳特点的手法,如对比、举例等。
4. 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
5.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太阳》2. 自然段落划分:第1段:引出话题,介绍太阳。
第2段:太阳的特点。
第3段: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3. 生字词积累:恒星、光芒、炽热、孕育、万物生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太阳的短文。
答案:1. 太阳的特点:炽热、光芒万丈,孕育万物生长。
2.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关于太阳的科普书籍,了解太阳的更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自然段落划分及生字词学习。
2.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现太阳特点的手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以点连线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话语中的关爱。
2、品味“番茄太阳”的意象之美,懂得用乐观与爱心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
1、学生读题。
2、激趣:番茄太阳,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组合。
文中是谁这么说的?这是明明心中的太阳。
(板画太阳)3、那么,“番茄太阳”指什么?再文中出现了几次?(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交流后读一读。
)4、那么,加了引号的“番茄太阳”究竟指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读文,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
二、牵引笑线,感悟内涵。
1、加了引号的“番茄太阳”指什么?(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板画笑脸)2、自读思考:为什么说明明的笑脸就是番茄太阳呢?她的笑脸真有这么美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14节,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
2、交流后出示四个描写笑脸的句子。
(一)第一回环,感悟笑容纯美。
1、请同学们大声地、动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重点读一读。
你觉得明明笑得怎么样?生读句体悟。
2、谁来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所感觉到的?3、生交流,师抓契机品评。
(1)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细细柔柔,特别爱笑。
(文静的、甜甜的、开朗的笑。
)你能把这甜甜的笑读出来吗?(2)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笑得很爽、很开心;明明爽朗的笑不仅给了自己快乐,也影响着家人。
)你能把这开心的笑读出来吗?(3)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和下巴,笑起来像个天使。
(美丽的笑。
明明长得很美,尤其是——)你觉得哪些字眼写出了天使般的美?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4)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笑得动听,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聊、明媚”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会写“晶莹、解决”等13个字,能读写“商量、终于、温和”等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太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对太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太阳》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读写“商量、终于、温和”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对太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5分钟)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圆形的天体,它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2.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用心思考。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4.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5.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对太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学生齐读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三、写字(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讲解生字的写法,强调易错点。
2. 学生在田字格上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字成果,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对太阳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 观察太阳,记录太阳的变化,体会太阳的伟大。
2024年16《太阳》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主要章节为第一、二自然段。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课文:教师针对课文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的基本概况2.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3.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
答案: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太阳为人类提供能源(如太阳能)、影响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案:《太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人类与太阳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太阳的外貌、温度、光线等特点,以及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4. 人类与太阳的关系:探讨人类如何利用太阳资源,以及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人类与太阳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太阳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2)人类如何利用太阳资源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人类与太阳的关系。
2. 课文朗读:(1)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太阳的特点和作用:(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阳的认识。
5. 人类与太阳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利用太阳资源,以及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太阳的了解。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教会学生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4. 合作探究: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通过提问方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分段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讨论如何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太阳的特点和作用1. 太阳离地球非常远。
2. 太阳很大,地球在太阳面前显得很小。
3. 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是地球生命的源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
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
学会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太阳。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并纠正读音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翘舌音:氏、兽、殖、蔬;平舌音:存的发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传chuán(传说、传递)都dōu(都有、都是)zhuàn(自传、水浒传)dū(首都、都市)差chà(差不多)漂piào(漂亮)chā(差错、差数)piāo(漂浮)chāi(出差)3.正字:(1)“抵”字的右半部分下面有一点,“氏”的下面没有一点,要强调记忆。
(2)“繁”字结构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分析记忆,注意下面部分不是一个“系”。
(3)“殖”字的右半部“直”中间不要少一横。
(4)“蔬”字下面的笔画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少一点。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出示以下句子: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的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的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四)引导学生发现以上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段的中心句。
(五)指名自由读报课文,要求读报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教学要求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重点)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课件。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猜谜。
(出示课件2)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
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谜底是什么呀?(太阳)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太阳吧。
(板书:太阳)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1.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3)摄氏殖粮炭区杀菌疗(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殖—值炭—碳组词识记:摄氏度粮食地区杀菌治疗(2)教师指导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摄、殖、粮”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摄”:右半部分的第一个“又”的捺要变成点。
“殖”:右半部分“直”的里面是三横。
“粮”:左半部分“米”末笔捺变点,避让右半部分的“良”。
“炭、杀、菌”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
“炭”: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菌”:“禾”的末笔捺变点。
“区”: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为下面的环节做准备。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1.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学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4)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太阳》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课文通过对太阳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太阳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太阳,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学生能深入理解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准备课文对应的音频,以便学生在朗读时进行参考。
2.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资料:准备一些关于太阳的图片和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如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并让学生进行简要的复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太阳有什么特点?b.太阳对地球有什么重要性?c.你对太阳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理解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太阳的重要性和影响。
2.教授课文中难点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抽象概念,如太阳的作用和意义。
2.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热身环节: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内容。
2.导入新课:介绍《太阳》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3.学习课文:教师阐述课文内容,学生跟读。
4.生字词学习:解释生字词的意义,学生练习默写和造句。
5.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展开讨论。
6.课堂练习:课文朗读,辅助练习。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情境导入: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太阳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3.联想拓展:讨论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4.小组合作:分组完成太阳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分享。
5.课文再现:学生自由朗读、表演课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课后作业:布置与太阳相关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记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兴趣和参与度,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但在课文理解和抽象概念掌握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教师在导入新课和激发学生思维方面可以多加创新,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效果。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主表达方面表现出色,为以后学生互动和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五、教学延伸1.增加外出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观察太阳,并记录自己对太阳的认识和感受。
2.组织语文主题展示:让学生自主选择表演、讲解与太阳相关的内容,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太阳》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语句,并能正确书写。
3.认识和理解诗歌的格律结构。
4.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太阳》的内容。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认识和掌握诗歌的格律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太阳》中的比喻和抒情表达。
2.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和美感。
四、教学准备1.诗歌《太阳》的教材。
2.播放录音设备。
3.板书和粉笔。
4.教学PPT或图片。
5.教学工具和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太阳的照射,引导学生讨论太阳的形象和作用。
2. 学习诗歌1.背诵《太阳》。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3.分析诗歌结构和抒情意境。
3. 朗读与理解1.分组朗读《太阳》,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
2.组织学生谈谈对太阳的感触和理解。
4. 笔记和总结1.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太阳的形象和意义。
2.板书重点词汇和句子,让学生记录笔记。
5. 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下对太阳的情感。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情感体会。
6. 课堂延伸1.画画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太阳的理解画出太阳的形象。
2.诗歌创作:学生可以写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太阳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太阳这一自然界的伟大存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了朗读诗歌和抒情表达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1.背诵《太阳》诗歌。
2.写一段关于太阳的感悟和体会。
以上是对五年级上册第16课《太阳》的教案设计,请按照此内容进行教学。
16《太阳》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太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词,感受作者的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窗外阳光,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提问:你们知道太阳吗?太阳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新词。
(2)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教师检查反馈。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一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2)分析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
(3)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2)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 太阳1. 太阳特点2. 说明方法3. 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
2. 答案:(1)略(2)示例:我的书包是一个蓝色的双肩包,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
它的外形像一个小房子,里面分成了三个小房间,分别装课本、文具和零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了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了运用说明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第【1】篇〗《太阳》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清楚其特征。
3. 体会太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清楚其特征。
2.体会太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课件出示生词“摄氏度、繁衍、蔬菜、煤炭”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师总结:太阳的体积非常大,太阳也非常的热,太阳的距离我们也是相当遥远。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5-9小节1.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5-9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太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太阳关系到动植物生长、人类生存。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如果没有阳光,动植物会是什么样子的?3)人类如果缺少太阳,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你觉得,太阳对人类及动植物生长有什么样的作用?5)作为人类,应该做些什么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预设二:云、雨、雪、风与太阳有关。
1)云、雨、雪、风是怎样形成的?太阳起到什么作用?2)出示生态循环小视频,观后说说你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三:太阳可以杀菌,是万物生长的源头。
1)生活中有利用太阳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例子吗?2)如果单靠药物杀菌,你觉得人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3)想象,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一切又是什么样的?4)你觉得太阳对人类的作用有哪些?三.拓展。
2024年16《太阳》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太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如太阳的直径、体积、温度等;学习太阳对地球的重要作用;理解如何运用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太阳的特点及对地球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说明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说明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太阳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词义。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的特点及对地球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讲解说明方法的运用,结合课文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的基本知识:直径、体积、温度等。
2.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3. 说明方法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你感兴趣的天体。
2. 答案示例:月球,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表面布满陨石坑,是地球的卫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太阳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说明方法的运用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天体的知识,激发对宇宙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动植物、自然现象、人类的关系。
内容很有延续的余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太阳的认识、研究、开发会不断进步。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交流,学习倾听,学习简要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信息。
通过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知道信息搜集的渠道是很多的,掌握一些信息处理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
在交流信息的同时,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大胆地想象、畅谈自己美好的设想。
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质疑,培养主动质疑的兴趣能力,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探索,激发学生课外研究探索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动画,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动画片《后羿射日》,学生观赏。
2.激趣:同学们,你们说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为什么?谁能结合预习课文的内容及搜集的资料,简单说一说?3.引导学生简要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4.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太阳。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起学生思考,初步感知太阳离我们很远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太阳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进一步认识太阳。
2.提出读文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一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及时订正。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组长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小组成员正确轮流读、抢读,读得不准确的及时纠正。
16《太阳》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太阳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运用课文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的特点距离远温度高辐射强2.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光照能源气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
答案:太阳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一个星球,它具有很高的温度和强大的辐射。
太阳的光照和能源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地球的气候。
2.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出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提供光照,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生活;(2)提供能源,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3)影响气候,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太阳图片、阅读课文、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其他星球,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与地球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部编5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白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和《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组成。
《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
《鲸》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课文首先讲鲸非常大。
再讲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接着简要介绍了鲸的种类。
根据有无牙齿区分,鲸可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
然后重点讲鲸的生活习性,具体讲了捕食、呼吸、睡觉几个方面的特点。
最后讲鲸的生长特点。
这一特点是从从鲸是胎生的、生长快、寿命很长这三个方面来讲的。
《风向袋的制作》一文主要讲了风向袋制作前的准备、制作步骤和观察方法。
2.单元重点:(1)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编者把《太阳》放在说明文单元的第一课,其目的有二。
首先是再学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认识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其次,让学生明白说明事物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对此事物的认识。
《太阳》一课语言严谨、准确、平实;《松鼠》一课的语言风格明显不同于《太阳》,其语言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从语言风格来说,《松鼠》属于文艺性说明文或者说是科学小品文。
选编《松鼠》一课的意图应该是拓展学生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认识,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多元性。
《鲸》一课,从鲸的体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说明,和《太阳》一文比较,作者对《鲸》进行了分类,然后分别对它们的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进行相关介绍。
《风向袋的制作》一课和《太阳》、《松鼠》、《鲸》都不相同。
这三篇课文对一件事物的说明可以说是整体的介绍,呈“面”状结构,相关内容的说明可以不分先后,而《风向袋的制作》则重在说明其制作的过程,呈“线”性结构,环环相扣,按部就班,层次分明。
习作中种子的旅行,涮羊肉、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可以借鉴此文的写法。
(2)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怎样让学生把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一方面需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表格中的提示和题目中受到启发,明确在习作中要向别人介绍什么;另一方面,则需要资料的相应补充。
鼓励学生,在习作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对事物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第三方面,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把这种事物的主要特点凸显出来,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还要注意,在引用资料时学生往往会丧失自己的语言风格,因为资料里面常常包含着一些说明方法,学生常常会不加分辨,直接套用到习作中去,把什么样的资料补充进来,怎样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对学生还是应该有所指导。
【学情分析】对于说明文习作来说,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对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有了初步认识,说明方法的运用不成问题,重要的是学生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怎样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在课堂实施环节中,常常会发现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呈现有一定的距离。
一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
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
其次,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
【教法建议】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
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有机整合起来。
同时注意,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该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3. 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想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一定要走近它,了解它,观察它,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通过对文字的阅读了解单元主题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及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相关图片,在看图交流中把学生引入说明文的学习。
同时使学生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课件出示: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
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
(学生交流,教师评议,出示谜底:太阳)教师口述: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十分普通的恒星,但它却是太阳系的中心,阳光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展示图片: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黑夜便来临,我们对于太阳是熟悉的,你能说一说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吗?教师提示: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四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四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和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颗小天体区。
其中目前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课题:16.太阳)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了收集的资料后,对太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
】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六、主题延伸。
1.看了太阳的几组画面,你最想对太阳说什么?2.播放太阳的有关诗句,读一读。
竹枝词作者:刘禹锡 (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乡思作者:李觏 (宋)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3.推荐阅读。
新奇的钟表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是带有录音装置,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
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来,而不需动笔墨了。
“录音电子用表”能录音30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
戴这种手表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
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
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免受骚扰之苦了。
日本一家钟表公司研制出一种能显示地球上不同时区35个大城市的标准时间的手触式数字台钟。
这种台钟是按世界地图来设计的,钟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地球仪,只要用手轻按有感应能力的地球仪的某一时区,钟上的液晶就把该城市的时间显示出来。
一种专门为航海和登山运动员设计的“救命手表”,是瑞士的新产品。
这种手表的特点是有一面反光极好的反光镜。
如果运动员在航海或登山时遇难,他的手表与自然光接触,就有极强的光束反射出,救援人员就可凭反射光束找到遇难人的方向,进行救援。
思考:1.“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
”句中“一般”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交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愿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不是单一的说与读,而是读说结合,在读中感悟,并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们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体会,让读与说有机结合,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课外知识的适当介入,使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与生活实际和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相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目光由课内投向课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不足之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较少。
在课件的使用上,如果恰当地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在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