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学期碱金属复习习题--新人教版(2019年10月)
- 格式:ppt
- 大小:331.0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一化学必修1 碱金属知识点习题训练一、考纲要求1.掌握钠的重要性质,了解钠的保存和重要用途.2.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Na2CO3与NaHCO3的联系与区别.3.掌握碱金属的性质,理解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掌握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钾及其离子的操作技能.二、知识结构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制法:名称和符号锂(Li)钠(Na) 钾(K) 铷(Rb) 铯Cs结构原子序数 3 11 19 37 55 原子结构简图电子式xLi xNaxK xRb xCs 主要化合价+1 +1 +1 +1 +1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1个电子不同点原子核外电子层不同,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递增离子半径依次递增金属活动性依次递增单质还原性依次递增阳离子氧化性依次递减物理颜色和状态银白色固体密度0.534/cm3 1.97/cm30.86g/cm3 1.532g/cm3 1.879g/cm3性质熔点依次递减沸点依次递减化学性质跟氧气反应2Li+O22LiO4Na+O22Na2O2Na+O2Na2O22K+O2K2O2K+O2KO2R b+O2RbO2Cs+O2CsO2跟卤素反应2M+X22MX(M、X2表示碱金属、卤素)跟硫反应2M+S M2S与水反应2M+2H2O2MOH+H2↑反应剧烈程度:Li<Na<K<Rb<Cs与酸反应2M+2H+2M++H2↑与盐溶液反应如(CuSO4)2M+2H2O+CuSO4M2SO4+Cu(OH)2↓+H2↑制法2MCl电解2M+Cl2↑(K:Na+KCl 850℃ K+NaCl )2.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法:名称和化学式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氢氧化钠(NaOH) 颜色和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无色固体类别碱性氧化物离子化合物过氧化物离子化合物碱离子化合物电子式Na+[*⨯....O*⨯ ]Na+Na+[*⨯....O.•....O*⨯ ]2—Na+Na+[*⨯....O*⨯ H]-氧元素化合价 -2 -1-2 化学键 离子键 离子键 非极性键 离子键 极性键 稳定性不稳定 比Na 2O 稳定 离子键 极性键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2Na 2O 2+2H 2O4NaOH+O 2↑不反应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 +H 2O2NaO 2+4HCl 4NaCl +O 2↑+2H 2ONaOH+HClNaCl+H 2O与酸酐反应Na 2O+CO 2Na 2CO 32Na 2O 2+2CO 22Na 2 CO 3+O 2↑2NaOH+CO 2Na 2CO 3+H 2ONaOH+CO 2NaHCO 3与盐溶液反应Na 2O+2NaHSO 42N aSO 4+H 2ONa 2O+H 2O+CuSO 4Cu(OH)2↓+Na 2SO 42Na 2O 2+4NaHSO 4 4 Na 2SO 4+O 2↑+2H 2O2Na 2O 2+H 2O+CuSO 4Cu(OH)2↓+2Na 2SO 4+O 2↑NaOH+NaHSO 4Na 2SO 4+H 2O2NaOH+CuSO 4Cu(OH)2↓+Na 2SO 4制法2Na+Na 2O 22Na 2O6Na+2NaNO 2N 2↑+4Na 2O2Na+O 2Na 2O 2Na 2O+H 2O2NaOH2NaCl+2H 2O电解2NaOH+Cl 2↑+H 2↑用途制氢氧化钠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 化工原料、制纸浆、肥皂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制法:名称和化学式碳酸钠(Na 2CO 3) 碳酸氢钠(NaHCO 3)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颜色和状态白色晶体白色粉末水中溶解性易溶易溶(比Na2CO3小)热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2-3+H+HCO-3HCO-3+H+H2O+CO2↑HCO-3+H+CO2↑+H2O与某些碱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与某些盐反应BaCl2+Na2CO3BaCO3↓+2NaCl NaHCO3+NaHSO4Na2SO4+H2O+CO2↑与CO2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不反应相互转化NaHCO3Na2CO3制法NaOH+CO2NaHCO32NaHCO32Na2CO3+H2O+CO2↑NaOH+CO2NaHCO3鉴别加酸产生CO2加热难分解加酸产生CO2较Na2CO3快加热分解出CO2用途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发酵粉、治胃酸过多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通过钠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钠长久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现象和原理.2.通过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实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钠与酸溶液、盐溶液、碱溶液反应时的现象及实质.3.通过Na2O2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Na2O2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及所起的作用.4.通过Na2O2、NaHCO3、NaOH的性质的学习,掌握有关Na2O2与NaHCO3混合加热、NaOH与NaHCO3.混合加热类型习题的计算.【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其中最多的是碳酸钠B.运用钠蒸气放电发光的性质,制造的高压钠灯能发出强烈的白炽光,其射程远,穿透力强,可作航船的探照灯.C.单质钠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钼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D.钠着火后,可用砂子灭火,不能用水,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知识点:钠在自然界中存在.钠的化学性质和钠的用途.能力点:再现能力、辨别能力、知识迁移能力.2.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看到的现象是:( )A.置换出金属钙而有固体析出B.置换出氢气单质C.反应比在水中剧烈、引起燃烧D.溶液变浑浊,并放出气体知识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原理、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晶体析出的条件能力点:再现能力、迁移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3.在某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ag,该温度下,用bg水溶解一定量的Na2O2形成饱和溶液,需加入Na2O2的质量为( )克。
第3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碱金属元素1.(2019重庆一中高一下月考)对于可能存在的第119号元素,有人称之为“类钫”。
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判断下列有关“类钫”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A.“类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八周期,在化合物中显+1价B.“类钫”元素的非金属性极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C.“类钫”单质遇水剧烈反应,可能发生爆炸D.“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钫单质,且大于1 g/cm32.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熔点和沸点低B.碱金属在常温下易被氧化C.碱金属原子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D.碱金属原子的核电荷数比较小3.锂(Li)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质软,是密度最小的金属。
金属锂常用于原子反应堆、制轻合金及电池等,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备受人们推崇。
锂(Li)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锂B.锂很软,用小刀可以切割C.锂的熔点比金属铯高D.金属锂可以保存在煤油中4.下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还原性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熔点D.原子半径5.(2019安徽安庆白泽湖中学高一下月考)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钾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6.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 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铯的原子序数为。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正确的是()A.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C.在空气中加热均可生成多种氧化物D.碱金属与水反应,均漂浮在水面上2.锂、钠、钾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是A.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B.原子半径相近C.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B.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C.碱金属单质都是密度较小的有色金属D.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4.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单质均呈银白色,且有延展性B.单质与水反应时,锂、钠的反应更剧烈C.它们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D.单质的熔点随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碱金属与氧气化合生成的产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B.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C.碱金属锂、钠、钾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D.碱金属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形成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6.钠和铯都是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铯的密度比水小,像钠一样浮在水面上B.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C.碳酸铯加热时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铯D.氢氧化铯是强碱,其碱性比氢氧化钾弱7.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对应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O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③与2④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⑤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⑥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⑤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金属铷投入水中会发生爆炸式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C.碱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D.金属铯的密度大于钠,而钠的熔点高于铯9.钾元素是碱金属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K的原子半径比Na大,离子半径比Na+大B.K的金属性比Na强,跟水反应比Na剧烈C.K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CuD.K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10.第ⅠA族金属元素习惯上又称为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Li Na K Rb Cs<<<<B.单质的密度:Li Na K Rb Cs<<<<C.单质的熔、沸点:Li Na K Rb CsD.单质的还原性:Li Na K Rb Cs>>>>11.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锂②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③碱性:LiOH NaOH KOH RbOH CsOH<<<<④Li 的密度最大⑤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化合物⑥粒子半径:Rb K Na +++>> Cs Cs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④⑥D .②③⑤⑥12.我国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锂-钠合金空气电池。
《碱金属》典型计算题例析碱金属元素是中学化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族金属元素,以钠为代表的碱金属有关计算问题非常典型,是高中毕业会考及高考的常见考点,不仅计算过程复杂,而且计算难度也相当大,但理解了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内在的量的关系,掌握了有关计算的方法,也可以化难为易。
例1.加热NH4CO3固体,使产物维持气态:⑴若混合气依次通过足量Na2O2、浓硫酸,分别增重a1 g、b1g;⑵若混合气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Na2O2,分别增重b2g、a2g。
则a1、b1、a2、b2从大到小的关系为。
解析:这一道综合应用CO2、H2O与Na2O2反应量的关系来解决问题的计算题。
采取抽象数据具体化的原则,设所加热是为1 mol NH4HCO3固体,则分别产生1 molCO2、1 molH2O、1 molNH3。
根据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则有下表:答案为:b2>a1>a2>b1。
小结:钠与钠的化合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一些变化量,往往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依据,化学计算中采用这些数据,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不再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而是直接利用有关量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计算。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变化量为:⑴1 mol钠无论是与水反应,还是与酸反应,总会使溶液增重22 g,产生1 g氢气;⑵1 mol Na2O2无论是与水反应,还是与CO2反应,总是产生16 g氧气;⑶1 molNaOH与CO2反应,可生成Na2CO353 g或NaHCO384 g;⑷1 mol Na2O2加入水中,生成NaOH80 g,使溶液增重62 g;⑸1 mol H2O(l)通过足量的Na2O2,Na2O2固体增重2 g;⑹1 mol CO2通过足量的Na2O2,Na2O2固体增重28 g;⑺1 mol NaHCO3受热完全分解,质量必减少31 g。
练习1:强热3.24 g NaHCO3与Na2CO3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残渣2.51g,求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基础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随着核电荷数的减小,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B )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沸点升高(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加大( D ) 随着核电荷数的减小, 单质的密度增大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钠原子不稳定,而钠离子较稳定(B)由于钠是活泼金属,所以它能从溶液中将较稳定的金属置换出来(C)钠跟硫化合时能爆炸(D)钠与氧气剧烈反应生成氧化钠3.金属钠在空气中长久放置,最终生成物是()(A)氧化钠(B)过氧化钠(C)氢氧化钠(D)碳酸钠4.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A)水(B)煤油(C)干沙(D)泡沫灭火器5.将4.6 g 钠投入95.4 g 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4.6 %( B) 4 %(C)8 %(D)8.02 %6.下列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气体的是()(B)氧化钠(C)二氧化碳(D)过氧化钠7.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滚动(B)有无色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紫红色物质生成(D)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8.关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B)过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由淡黄色逐渐变成白色(C)过氧化钠在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19.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更易溶于水(B)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可以受热分解,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106 g碳酸钠与84 g碳酸氢钠都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一样多(D)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而碳酸氢钠不行10.下列气体中使用苛性钠固体干燥的是()(A)氢气(B)氯化氢气体(C)二氧化碳(D)氧气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钾与钠的性质相似,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都仅是过氧化物(B)钠的原子半径比锂大,其化学性质不如锂活泼(C)铯还原性不如钾(D)钠和硫粉研磨时不仅反应,而且还能发生爆炸12.两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7.8 g,与足量水反应后生成0.2 g氢气,此合金可能(A)锂-钠合金(B)钠-钾合金(C)锂-钾合金(D)锂-铷合金13.实验室中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此试剂是()(A)碳酸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D)盐酸14.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石灰水反应的是()(A)硫酸钠(B)碳酸氢钠(C)碳酸钠(D)碳酸钙15.某溶液中含有钾离子、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它们的个数比是1∶6∶3∶2 ,则该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硝酸钾和硫酸钠(B)硫酸钾、硝酸钠和硝酸钾(C)硝酸钾、硫酸钠和硝酸钠(D)硫酸钾、硫酸钠和硝酸钠二、填空题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均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形成()离子,它们的单质都有强()性。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碱金属基础复习资料人教版一、钠的物理性质记忆色、硬度,很,可以。
密度比水的。
是和的良导体。
熔点。
二、钠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意配平,写上反应条件。
与非金属化合与钠常温下点燃与硫与水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钠与盐酸反应*钠投入硫酸铜溶液Na→Na+,所以Na均作。
钠与酸溶液反应时,不能认为。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应该这样来分析反应的过程,如与硫酸铜溶液不能认为。
识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
(用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三、钠的化合物1.基本反应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在关于过氧化钠的两个反应中,相同点为过氧化钠的作用是,且转移电子均为。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谁更剧烈。
2.反应的理解应用:请用化学方程式来回答:(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2)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3)除去CO2中的HCl气体的最佳方法是;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原因是;也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为,其离子方程式为。
(4)检验NaHCO3溶液中的Na2CO3,不能用Ca(OH)2 溶液的理由是,其离子方程式是。
(5)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盐酸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所以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就可以鉴别碳酸钠溶液及盐酸溶液,将某溶液滴加进去就立即产生气体的所加溶液是。
四、碱金属元素1.默写所有碱金属的元素符号及名称、、、、、2.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密度呈趋势(反常地减小),熔点和沸点。
3.写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都,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金属性逐渐。
碱金属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4.锂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钠不同的是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加热时钠先熔化,故①正确;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②错误、④正确;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故③错误、⑤正确。
2.答案:D解析:钾属于活泼金属,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A项错误;钠属于活泼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不能保护内层钠,B项错误;铁表面生成的Fe O不能保23护铁,C项错误;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形成Al O保护层,保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D项正23确。
3.答案:D解析: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推断出A为Na,B为Na2O2,C为Na2CO3 ,D为NaOH。
Na2CO3属于盐,D 项错误。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A.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正确B、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正确C、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H2SO4=Na2SO4+H2O+CO2↑,2NaHCO3+ H2SO4= Na2SO4+2H2O+2CO2↑,Na2CO3和NaHCO3分别与同浓度硫酸反应,由于后者产生一样多的气体需要的硫酸的量仅是前者的一半,故NaHCO3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速率快,C错误;D、热稳定性:NaHCO3<Na2CO3,NaHCO3受热会分解,而Na2CO3不会,正确选择C选项5.答案:CNaHCO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混合物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解析:3Na CO的质量分数,A正确;可计算出2323Na CO 和3NaHCO 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b g 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23Na CO 的质量分数,B 正确;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选项C 不能测出混合物中23Na CO 的质量分数;23Na CO 和3NaHCO 都与()2Ba OH 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CO Ba -++ 3BaCO ↓ 、23HCO OH Ba --+++23H O BaCO +↓ ,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3 BaCO ,所以可以计算出23Na CO 的质量分数,选项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