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14
2021-2021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7.2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根据复分解反响条件判断以下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的是〔〕A. HCl、Ca〔OH〕2B. Ba〔NO3〕2、Na2CO3、H2SO4C. ZnSO4、KNO3D. CuSO4、NaOH、NaHCO32.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展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一、透明状,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选项是〔〕A. NaOH、KNO3、CuSO4、NaClB. KNO3、NaCl、Na2SO4、HClC. HCl、Na2CO3、Na2SO4D. HCl、H2SO4、KNO3、BaCl23.以下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Fe2+、Ca2+、CO32-、OH-B. Ba2+、H+、Cl-、OH-C. Na+、SO42-、Cl-、OH-D. Ag+、NH4+、NO3-、OH-4.以下物质可以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NaOH Na2SO4BaCl2B. Na2SO4CuSO4NaClC. NaCl KNO3K2CO3D. Na2CO3CaCl2KC15.以下玻璃仪器,久盛各种试剂后,内壁附有一层污垢,不能用盐酸除去的是〔〕A. 盛过油脂的试管B. 久盛石灰水的烧杯C. 制备氢氧化铁沉淀的试管D. 盛铁屑的试管,内壁附有红褐色的铁锈6.以下气体能用浓硫酸枯燥,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枯燥的是( )A. H2B. O2C. CO2D. N27.以下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H+、HCO3﹣B. Na+、Ca2+、CO32﹣C. K+、NO3﹣、H+D. H+、Cl﹣、OH﹣8.以下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C. 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 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9.以下物质常用于改进酸性土壤的是〔〕A. 熟石灰B. 烧碱C. 食盐D. 大理石10.以下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最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B. 硫酸亚铁溶液、稀盐酸C. 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二、填空题〔共4题;共17分〕1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盐与水。
7.2 常见的酸和碱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组物质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NaCl、KOH、Na2CO3B.KNO3、HCl、CaCl2C.Na2SO4、FeCl3、NaNO3D.BaCl2、NH4NO3、H2SO42.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Fe3+、NO3﹣、Cl﹣B.Na+、NO3﹣、CO32﹣C.Mg2+、SO42﹣、OH﹣D.NH4+、Cl﹣、SO4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一定不能形成原子B.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4.在100mL烧杯中加入20g 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0.365%的稀盐酸,关于反应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溶液可能不变色C.产生大量热,烧杯变烫,形成大量水雾D.当溶液为无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3%5.如图为A、B、C、D、E五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组成的化学卡片拼图,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相邻卡片中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与E发生反应时,不可能有气体产生B.A和D发生反应时,不可能有沉淀生成C.若A和B发生置换反应,则一定有单质生成D.若A为稀盐酸,C为黑色固体,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一定是浅绿色6.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化学性质与稀盐酸相似,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A.Mg B.Fe2O3C.CO2 D.NaOH7.以下四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这组离子是()A.Fe3+SO42﹣H+Cl﹣B.Mg2+Cl﹣OH﹣Na+C.H+Ba2+NO3﹣SO42﹣D.H+Na+K+NO3﹣8.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Fe+H2SO4═H2↑+FeSO4B.CaCO3CaO+CO2↑C.CO2+2NaOH═Na2CO3+H2O D.HCl+AgNO3═AgCl↓+HNO39.某同学利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如下探究,将a克黑色粉末加入盛有50 克该稀H2SO4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克,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A.反应中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B.黑色粉中含有铁粉的质量一定为5.6克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可能不含有碳粉D.该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低于19.6%10.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下列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11.盐酸不小心走进了许多“食人兽”(即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小山,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无法通过,请你帮助它走出小山。
2019-2018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基础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如图。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发生了中和反应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3.下列物质能在pH=1 的溶液中共存且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A.(N H4)2SO4、F e Cl3、N a N O3、K2SO4B.KOH、KNO3、NaCl、KMnO4C.Mg SO4、N aCl、H N O3、K2CO3D.B a(OH)2、CuSO4、Mg Cl2、H2SO44.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A.锌与稀盐酸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第 1 页C.氧化铁与稀硫酸D.大理石与稀盐酸5.下列应用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试管中装有稀盐酸.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温度计温度升高,该物质是()A.锌粒B.冰块C.铜块D.氯化钠7.在探究盐酸的性质时,下列实验中测得溶液pH 的变化符合如图的是()A.向盐酸中加水稀释B.向盐酸中加入硝酸溶液C.向盐酸中加入氯化钠溶液D.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一瓶浓硫酸敞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烟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监色火焰10.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中和反应应用的是()第 2 页A.用稀硫酸除铁锈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如斯达舒)来治疗胃酸过多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大量白烟D.纯铜在黄铜上刻划,黄铜上留下划痕12.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A.挥发性B.吸水性C.导热性D.延展性13.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1.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a(HCO3)2=CaCO3↓+CO2+H2OB.2Na+Cl2=2NaClC.2Mg+CO22MgO+CD.AgNO3+NaCl=AgCl↓+NaNO32.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KCl、NaCl、Na2CO3 B.KNO3、Ca(NO3)2、NH4ClC.CuSO4、H2SO4、MgCl2 D.AgNO3、NaNO3、HCl3.如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B.★对应物质属于盐C.★处应填“不”D.★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绿色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空气、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 B.液氧、纯碱、过氧化氢C.氮气、熟石灰、生石灰 D.生铁、酒精、干冰5.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Cl2+H2O→HCl+HClO请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某瓶水是蒸馏水还是自来水: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6.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CuSO4FeSO4+CuB.Fe+H2SO4H2↑+FeSO4C.CO+CuO CO2+CuD.H2+CuO Cu+H2O7.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A.BaCl2 B.NaOH C.CuO D.Zn8.夏日炎炎,蚊虫猖獗。
蚊虫叮咬后会在皮肤中释放蚁酸,蚁酸又名“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刺激皮肤红肿起泡。
为缓解症状,适合涂抹的物质是A.食醋B.柠檬汁C.氢氧化钠溶液D.肥皂水9.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水呈碱性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10.如图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C CO2 → H2CO3 CaCO3 CO2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A.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复分解、化合、分解、置换 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11.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A.FeCl3、ZnSO4、NaCl B.CaCl2、Na2SO4、NaOHC.K2SO4、NaNO3、NH4Cl D.CaCl2、K2CO3、NaNO312.下列是生活中四种常见物质的近似pH,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陈醋苹果汁牙膏肥皂水pH 2.5 3.18.510.0A.酸性最强的是苹果汁B.涂抹肥皂水可以缓解蚊虫叮咬后(分泌出酸)的痛痒C.牙膏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胃酸过多的人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陈醋13.在四只分别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有石蕊溶液,现往这四只烧杯中不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其中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的物质是( )A.CaCO3 B.CaO C.NaOH D.Na2SO414.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Ba2+和X离子,则X可能是:A.CO32-B.NO3-C.SO42-D.K+15.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 既能与Y 反应又能与 Z 反应的是()X Y Z①SO3KOH 溶液石灰水②Mg(OH)2Cu(NO3)2溶液稀硝酸③AgNO3溶液Zn CaCl2溶液④Fe2O3稀硫酸CO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该反应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17.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
2017-2018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7—2018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俗名不能表示氢氧化钠的是A. 烧碱 B. 纯碱 C. 火碱D。
苛性钠2.物质的性质不仅决定了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有腐蚀性;②易吸收水蒸汽而潮解;③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3。
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C.D.4。
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Na+、K+、Cl﹣、NO3﹣B。
NH4+、Na+、OH﹣、SO42﹣C。
Ca2+、CO32﹣、K+、NO3﹣ D. Ag+、Ba2+、OH﹣、Cl ﹣5.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各种各样的饮料和水溶液中不可能是酸性的是()A. 柠檬汁B。
汽水 C. 果珍饮料D。
肥皂水6.对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沪教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粉末和M粉末。
左盘烧杯中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则托盘天平右盘烧杯中加入的M粉末可能是(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钙C.碳酸镁D.氧化铝2.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是()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3.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下列气体混有水蒸气时,既可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的是A.O2B.NH3C.CO2D.SO24.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操作甲乙丙丁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变红不变色不变色加入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加入锌粒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5.将一根铁棒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
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不同离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铁离子B.“”表示铜离子C.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D.反应后铁棒质量减小6.两个或多个同时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A.H2S3O9B.H2S2O7C.H2S4O13D.H2S5O167.金属X的活动性比较强,它的氧化物为X2O3,其对应碱为其对应碱为X(OH)3.X(OH)3难溶于水,而XCl3可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而制得XCl3的是( )A.X+HCl B.X2O3+HClC.X(OH)3+HCl D.X(OH)3+MgCl28.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跟踪训练7.2常见的酸和碱一、单选题1.通过如下实验,判断金属X、Y、Z的活动顺序。
将金属X、Y、Z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只有X、Z能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将Z投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X产生。
X、Y、Z的活动顺序为()A. Z>X>YB. X>Z>YC. Z>Y>XD. Y>Z>X2. 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俗称是()A. 纯碱B. 熟石灰C. 石灰浆D. 石灰水3.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
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白醋里含有氢离子B. 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 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 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4.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 X>Y>ZB. X>Z>YC. Z>X>YD. Y>Z>X5. 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图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A. 蒸馏水B. 稀盐酸C. 酒精水溶液D. 硫酸钠溶液6.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Y与稀硫酸不反应②Y+2ZNO3=Y(NO3)2+2Z ③X+H2SO4=XSO4+H2↑,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Y Z XB. Y X ZC. X Y ZD. X Z Y7.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C. 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 该金属一定是铁8.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铜。
小军同学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锌粉的烧杯中,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少量滤渣和滤液。
7.2常见的酸和碱一、单选题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2.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②处有气泡产生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可能为稀硫酸D.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3.下列有关酸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C.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H+D.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4.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C.丙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5. 已知Na2CO3+CO2+H2O═2NaHCO3,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M和N点溶液含有的溶质不同B.b曲线下降是因为该离子发生反应转化为HCO3-C.a曲线可以代表Na+D.该曲线表明二氧化碳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6.在100mL 5%的硫酸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有沉淀生成B.溶液最终呈黄色C.只发生两个反应D.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7.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B.有沉淀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盐生成8.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清洗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B.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C.用含氢氧化钠的洗涤剂清洗炉具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物质本身不是酸的是()A.SO3B.CaOC.NaOHD.Ca(OH)210.下列有关酸溶液的因果关系完全正确的是()A.稀盐酸可以除铁锈,是因为酸能与金属反应B.浓硫酸可以做干燥剂,是因为它极易与水反应C.浓盐酸打开瓶盖会看见白雾,是因为它有强烈的挥发性D.浓硫酸能使小木棒炭化变黑,是因为它有吸水性11.如表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对应的实验目的的是()A.AB.BC.CD.D12.现今有些药房出售“冲泡式”感冒药。
2017九年级化学下册7.2 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新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九年级化学下册7.2 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新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九年级化学下册7.2 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新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盐酸中的溶质是HClB.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蓝C.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处有白雾出现2.下列试管壁内残留的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B.用硝酸银试液检验盐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后留下的白色固体3。
下列物质可以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得到的是()A.CuCl2 B.FeCl3 C.AgCl D.ZnCl24.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u2+、SO42-、Cl—、Na+B.OH-、K+、NO3-、Ba2+C.Mg2+、SO42-、Al3+、NO3-D.Na+、CO32—、Ca2+、Cl-5.镇江香醋是江苏著名的特产,驰名中外.对食醋的描述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被某些虫子叮咬,涂食醋能消肿解毒B.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C.醋瓶被打翻后,室内醋味十足D.进餐时,鱼刺、骨头若卡在咽喉处,可用醋使鱼刺骨软化而不致发生危险6.草酸是一种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一些蔬菜(如菠菜)和草本植物(如秋海棠、芭蕉等)中常有的成分,它在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酸的性质推测,草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是()A.能用于除铁锈 B.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C.能用于除水壶内的水垢 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揭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雾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D.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持平8。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沪教版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2·怀化)下列溶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A.烧碱溶液 B.稀硫酸C.稀盐酸D.醋酸溶液2.(2012·昆明)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A. 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B.有强烈的腐蚀性C. 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D. 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3. 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A. 酸都能电离出H+B. 酸中都含有酸根C.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D.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4.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A.氧化钙、消石灰、CaOB.氯化氢、盐酸、HClC.碳酸钙、熟石灰、Ca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5.(2012·广州)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 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6.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被虫子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2SO4Na2SO4+H2O7.(2013·吉林)下列是某同学体内液体的pH,其中显酸性的是()A.胰液8.0B.唾液7.0C.胆汁7.2D.胃液1.18.(2012·泰安)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
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A.大豆B.茶C.玉米D.马铃薯9.(2013·苏州)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
《7.2 常见的酸和碱》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1.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A.石灰石 B.熟石灰 C.干冰 D.烧碱2.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具有()A.脱水性 B.强腐蚀性 C.易潮解 D.强碱性3.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C.碳酸钙、熟石灰、Ca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4.固体氢氧化钠不能露置于空气中的原因是()A.易见光分解 B.易与氧气反应C.易潮解和易与CO2反应 D.易与氮气反应5.氢氧化钠可作为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的气体是()A.H2B.CO C.O2D.SO26.下列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Ca(OH)2→NaOH B.CO2→Na2CO3C.MgCl2→Mg(OH)2D.CaCO3→Ca(OH)27.保存NaOH溶液时,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避光 B.玻璃瓶配玻璃塞C.塑料瓶装 D.密封8.下列物质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反应若不加指示剂则无明显现象的是()A.氯化铁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硝酸溶液9.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前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A.酱油 B.食盐 C.香油 D.食醋10.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用食醋除去瓶中的水垢C.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D.用含NaOH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11.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杂质,可以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稀盐酸 B.CaCl2溶液 C.CO2气体 D.澄清石灰水12.如图所示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两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D.两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分子13.自来水生产中常通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4.取一些固体NaOH于表面皿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将一些NaOH固体放入试管加水,振荡,触摸试管外壁发现,用玻璃棒蘸取一滴稀溶液沾在手指上有感,立即用水将手指冲干净,这是由于.15.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可以看到,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农业上用此配成液对农作物有很好的杀虫作用.16.消石灰是松散的粉末,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干后能形成坚硬的墙面,这是由发生反应.17.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石灰石、纯碱、水为原料来制取烧碱的过程..18.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1)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作用.19.在20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50 g盐酸时溶液pH=7.求:(1)所得混合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2)若所用盐酸由36.5%(密度为1.2 g/cm3)的浓盐酸来配制,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是多少?20.小红和小明进行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小红用较稀的盐酸,小明用较浓的盐酸.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等质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盐酸均足量)并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图1.试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少的原因是(至少说出两个原因);(2)表示小红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填①或②);(3)请说明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4)图2是小李同学绘制的小红与小明各自实验中产生纯氢气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指出表示小明实验的曲线是(填“A”或“B”)沪教版九年级全册《7.2 常见的酸和碱》2015年同步练习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1.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A.石灰石 B.熟石灰 C.干冰 D.烧碱【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分析】酸性土壤一般用碱性物质来中和.选择碱性物质时还要综合考虑这种物质的性质,如是否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等.【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性物质,常用于建筑材料.故不选;B、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故选;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反应,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选;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故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的应用及几种常见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其性质.2.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具有()A.脱水性 B.强腐蚀性 C.易潮解 D.强碱性【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吸水并在其表面形成溶液,利用此知识解决问题.【解答】解:固体氢氧化钠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在其表面形成溶液,是潮解的特点,而其他性质均不能说明其做干燥剂的原因.故选C【点评】该题是对氢氧化钠固体的特性的考查,是其潮解性知识的应用,属识记型知识考查题.3.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C.碳酸钙、熟石灰、Ca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熟石灰、消石灰都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HCl的水溶液俗称为盐酸,因此HCl是溶液盐酸中的溶质,为盐酸的主要成分,二者不是同种物质.【解答】解:A、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氧化钙俗称为生石灰,化学式为CaO,因此,消石灰与氧化钙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B、HCl的水溶液俗称为盐酸,盐酸为HCl与水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HCl气体,二者不是同种物质;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与碳酸钙不是同一种物质;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因此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三者为同一物质.故选D【点评】有些物质名称很相似甚至仅一字之差,但是其结构组成却相差很大,结合能反映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区别名称相似的物质是简明有效的方法.4.固体氢氧化钠不能露置于空气中的原因是()A.易见光分解 B.易与氧气反应C.易潮解和易与CO2反应 D.易与氮气反应【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理解氢氧化钠的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解释一些现象.【解答】解:由于氢氧化钠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还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必须密封保存.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有关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氢氧化钠可作为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的气体是()A.H2B.CO C.O2D.SO2【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干燥,经常应用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等.干燥气体时必须满足:①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反应②干燥剂吸水能力要好.本题用的干燥剂是氢氧化钠固体,因此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不能用其干燥.【解答】解: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氢气、氧气和一氧化碳都不和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它能与SO2反应,故不能干燥SO2.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干燥,属于与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初中阶段常用的干燥剂要记牢,而且要掌握其性质,了解一种干燥剂能与哪一类物质反应,能做哪些气体的干燥剂等.6.下列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Ca(OH)2→NaOH B.CO2→Na2CO3C.MgCl2→Mg(OH)2D.CaCO3→Ca(OH)2【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解答】A、Ca(OH)2+Na2CO3═CaCO3↓+2NaOHB、CO2+2NaOH═Na2CO3+H2OC、MgCl2+2NaOH═Mg(OH)2↓+2NaClD、CaCO3是盐,盐要只能与碱反应生成Ca(OH)2,CaCO3不溶于水,所以它不能与碱溶液反应,因此CaCO3不能一步得到Ca(OH)2,所以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只要熟练掌握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就较容易的选出正确答案,但一定要注意碱和盐只有都可溶才有可能反应,CaCO3不溶于水,所以不能一步转变为Ca(OH),但先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钙,氧化钙在与水反应既得氢氧化钙.27.保存NaOH溶液时,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避光 B.玻璃瓶配玻璃塞C.塑料瓶装 D.密封【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氢氧化钠见光不分解所以保存NaOH溶液时不避光;氢氧化钠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有粘性,使瓶塞黏在瓶子上打不开,所以氢氧化钠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盖;氢氧化钠和塑料不反应,不会腐蚀塑料瓶,所以可以用塑料瓶装;氢氧化钠易潮解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应密封.【解答】解:A、氢氧化钠见光不分解,所以A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有粘性,使瓶塞黏在瓶子上打不开,所以B说法不正确;C、氢氧化钠和塑料不反应,不会腐蚀塑料瓶,所以C说法正确;D、氢氧化钠易潮解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对物质的使用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8.下列物质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反应若不加指示剂则无明显现象的是()A.氯化铁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硝酸溶液【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A、根据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会生成红褐色的沉淀进行分析;B、根据碳酸根离子会与钙离子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C、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进行分析;D、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进行分析.【解答】解:A、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溶液由黄色而出现了红褐色沉淀,故A错误;B、碳酸根离子会和钙离子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混合后溶液中出现浑浊,故B错误;C、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水,而没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故C正确;D、硝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水,而没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以及带色离子的记忆.9.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前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A.酱油 B.食盐 C.香油 D.食醋【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由题意可知:“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熟石灰氢氧化钙为碱,纯碱碳酸钠为盐,其溶液显碱性,所以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应为酸性物质食醋.【解答】解: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都为碱性物质,碱性物质一般有涩味,利用中和反应,可以降低碱性减轻涩味,故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应为酸性物质,食醋中含有醋酸,呈酸性,可以中和碱性物质,而酱油也是酸性的,其pH介于4~5之间,酸性弱于食醋,所以最合适的应该是选用食醋.故选:D.【点评】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际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可以降低碱性和酸性.10.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用食醋除去瓶中的水垢C.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D.用含NaOH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B、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可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故选项说法正确.B、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食醋除去玻璃胆瓶中的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锅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铝锅脏物,可能把氧化物薄膜擦去,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含NaOH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杂质,可以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稀盐酸 B.CaCl2溶液 C.CO2气体 D.澄清石灰水【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离子,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性质,可以把它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前提是除杂剂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用稀盐酸会把氢氧化钠也除去,所选试剂错误;B、氯化钙能把碳酸钠除去,但反应后会带入氯化钠杂质,此项错误;C、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把氢氧化钠转化为碳酸钠,此项错误;D、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除杂质题的原则是:一要把杂质除去,二不能带入新的杂质,三要原物质的质量不减少.12.如图所示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两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D.两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分子【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分析,可溶性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得到相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解答】解:A、盐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正确;B、氢氧化钠在水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C、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分子,故C正确;D、两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不能结合,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和碱反应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碱盐电离的知识以及酸和碱反应的实质进行.13.自来水生产中常通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氯气会与水生成盐酸,自来水中含有的盐酸,鉴别纯净水真伪,实际上就是检验氯离子的存在进行分析.【解答】解:A、盐酸不会使酚酞变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B、氯化钡不会与盐酸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C、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D、硝酸银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4.取一些固体NaOH于表面皿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表面变潮湿.将一些NaOH固体放入试管加水,振荡,触摸试管外壁发现发热,用玻璃棒蘸取一滴稀溶液沾在手指上有滑腻感,立即用水将手指冲干净,这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其水溶液具有滑腻感和腐蚀性.【解答】解: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氢氧化钠固体易溶于水而放出大量的热,其水溶液具有滑腻感和腐蚀性.所以本题答案为:表面变潮湿,发热,滑腻,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可以看到蓝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Ca(OH)═Cu(OH)2↓+CaSO4,农业上用此配成波尔多液对农作物有很好的杀虫作用.2【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常用盐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硫酸铜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与碱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同时硫酸铜也用来配制波尔多液,多于对农作物有很好的杀虫作用.【解答】解:硫酸铜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与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是一种蓝色沉淀.硫酸铜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经常用来配制农药.故答案为:蓝色沉淀生成;CuSO4+Ca(OH)2═Cu(OH)2↓+CaSO4;波尔多.【点评】硫酸铜是一种具有杀菌消毒的盐,在农业中配制波尔多液.同时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但溶液颜色为蓝色.16.消石灰是松散的粉末,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干后能形成坚硬的墙面,这是由发生反应CO2+Ca(OH)═CaCO3↓+H2O .2【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消石灰溶于水,并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声称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使墙面坚硬.【解答】解: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消石灰溶于水形成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是不溶于水,质地坚硬.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点评】本题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考查消石灰就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于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特点.17.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石灰石、纯碱、水为原料来制取烧碱的过程.CaCO3CaO+CO2↑; 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及其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CaO+H2O═Ca(OH)2;Ca(OH)+Na2CO3═CaCO3↓+2NaO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描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方面的内容.18.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1)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腐蚀作用.【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钙.【解答】解:(1)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2)氢氧化钙对人体有腐蚀性.故填:腐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9.在20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50 g盐酸时溶液pH=7.求:(1)所得混合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2)若所用盐酸由36.5%(密度为1.2 g/cm3)的浓盐酸来配制,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是多少?【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由于pH=7,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和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由氯化钠的质量和混合溶液的总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混合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由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结合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浓盐酸的质量,由浓盐酸的质量结合浓盐酸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浓盐酸的体积.【解答】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150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 36.5 58.5200g×4.0% y x(1)=,x=11.7g所得混合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3.3%(2)=,y=7.3g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7.3g÷36.5%=20g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20g÷1.2g/cm3≈16.7cm3=16.7mL答:(1)所得混合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3%;(2)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16.7m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溶液质量、密度和体积间的换算,难度较大.20.小红和小明进行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小红用较稀的盐酸,小明用较浓的盐酸.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等质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盐酸均足量)并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图1.试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少的原因是(至少说出两个原因)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盐酸容易挥发;(2)表示小红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①(填①或②);(3)请说明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生成的氢气也越快.稀盐酸比浓盐酸挥发的慢.(4)图2是小李同学绘制的小红与小明各自实验中产生纯氢气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指出表示小明实验的曲线是 A (填“A”或“B”)【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盐酸溶液挥发,浓盐酸比稀盐酸挥发的快.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图中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解答】解:(1)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盐酸容易挥发,导致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少.故填: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盐酸容易挥发.(1)小红用的盐酸是稀盐酸,反应速率较慢,总质量减小的慢.故填:①(3)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生成的氢气也越快.稀盐酸比浓盐酸挥发的慢.(4)因为小明用的是浓盐酸,反应速率快,比小红的实验用的时间少.故填: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向各方面判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