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消炎痛与布洛芬灌肠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微炎状态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生儿中,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特别是在早产儿中更为常见。
动脉导管未闭会导致血液在心脏和肺部循环之间的不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功能的异常,增加心脏负担。
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出现微炎状态,进一步加重心功能的不稳定。
目前,消炎痛和布洛芬灌肠是两种常用的消炎药物,它们在抑制炎症和缓解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于消炎痛和布洛芬灌肠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微炎状态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和不足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消炎痛和布洛芬灌肠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微炎状态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1.2 研究目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胎龄较小或体重较轻的早产儿中更为多见。
虽然动脉导管未闭在成年后闭合的情况很常见,但如果在早产儿时期未及时闭合,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衰、肺动脉高压、感染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消炎痛和布洛芬灌肠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微炎状态的影响,评估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联合应用的效果,从而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不同药物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微炎状态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参考,从而降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意义和价值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微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研究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微炎状态的影响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发微炎状态。
而微炎状态会进一步影响早产儿动脉导管的未闭情况,可能导致心功能的不全,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颤动性肺动脉血流嘶哑
杂音、肺动脉高压、左心室扩大等,严重的动脉导管未闭会引起肺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
本文通过观察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对其进行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其疗效,同时对其血常规、肝肾功、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
监测。
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3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1岁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
治疗后观察到26例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如肺动脉血流嘶哑杂音减弱或消失、肺动脉高压减轻等;6例患儿疗效不佳,表现为症状无明显
改善或症状加重。
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血常规、肝
肾功、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符合正常范围。
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具有一定疗效,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
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症状轻微或者无手术指征的患儿可以考虑采用口服
药物治疗。
但是,该研究受制于样本量较小以及治疗时间不长,因此还需要更多大样本、
长期随访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吴海霞;李明霞【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确诊为PDA的新生儿患者在能进奶时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美林100 mL),第1次给予0.5 mL/kg,第2、3次均0.25 mL/kg,每次间隔24 h,服完第3次后24h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若未闭合,继续服第2个疗程.结果 96例PDA的新生儿口服美林后有82例闭合,闭合率达85.42%.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2(031)021【总页数】2页(P8,10)【关键词】布洛芬混悬液;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作者】吴海霞;李明霞【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儿科,山东烟台264001;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儿科,山东烟台26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小儿先天性的心脏病常见的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15%~20%。
胎儿期的动脉导管的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路,未闭常发生在妊娠满28周前出生的婴儿,发生率约占80%,可诱发肺疾病、充血性心衰、颅内出血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影响新生儿存活与后遗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
我们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PDA9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PDA新生儿患者96例,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确诊。
其中男54例,女42例;出生体重 1 250~2 500 g,平均(1 834±400)g;入院日龄20 min~7 d。
在患儿进奶时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即美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11)口服,首次按0.5 mL/kg服用,第 2、3次0.25 mL/kg·次,每次间隔的时间是 24 h,服用 3次为1个疗程,服完第3次后的24 h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若未闭合者继续服用第2个疗程,方法同第1个疗程,服完第2个疗程后24 h再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若仍有不闭合者,则视为无效。
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且并未接受手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30例,根据是否接受口服布洛芬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
治疗组患者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每次剂量为8~10mg/kg,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12周。
对照组患者不接受药物治疗,直接等待病情自行缓解。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岁,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岁。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1.8周,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1.5周。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体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显著降低了左、右心室的负荷、动脉压力和氧合指数。
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胃肠道不适的副作用,但均于数天内自行缓解。
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非手术干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和氧合水平。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胃肠道不适的副作用。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确认其安全性和疗效。
口服布洛芬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目的:观察口服制剂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PDA 106例,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每24小时给药一次,剂量分别为(10-5-5)mg/kg。
用药期间和结束后监测PDA关闭情况、循环功能、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和颅内出血发生情况。
结果:(1)经治疗99例(99/106,93.4%)PDA关闭。
(2)疗效与胎龄有关,胎龄≥34周疗效为96.4%(54/56),优于胎龄0.05)。
(3)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少尿(46.2%),肌酐和尿素水平正常。
未发现血小板减少。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9.2%,程度较轻,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未发现颅内出血加重。
结论:口服布洛芬可以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但尚需观察其远期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
标签: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al ibuprofen(Motrin suspension)in the treatment of preterm infant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Method:A total of 106 preterm infants with PDA were included 3 to 18 days after birth. The patients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ibuprofen,and the doses were 10-5-5 mg/kg every 24 hours. Monitoring PDA closure rate,circulatory function,renal function,blood coagul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ere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1)99 patients(99/106,93.4%)got the closure of PDA. (2)The efficacy was related to the GA. The higher closure rate was in the newborns with GA ≥34 weeks (54/56,96.4%)than ones with GA 0.05.(3)Side effects manifested as a transient oliguria (46.2%),creatinine and urea levels were normal. No thrombocytopenia.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children was 29.2%,to a lesser extent,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does not appear. Aggravation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as not found. Conclusion: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ministration of oral ibuprofen for treating PDA in preterm infants are acceptable. However,pharmacokinetics and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 are needed in the future in preterm infants to 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make the efficient regimen.【Key words】Infant;Prematur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Ibuprofen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生后早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可以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尤其在早产儿RSD和慢性肺疾病的治疗期间,加重肺水肿,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呼吸机和用氧时间延长,影响疾病进程,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和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发生率。
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危新生儿,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有PDA的58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口服布洛芬进行治疗的为治疗组,28例未做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对照分析。
结果30例PDA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23例闭合,6例未闭;28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13例自然闭合,治疗组闭合率76.7%,对照组自闭率46.4%,治疗组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布洛芬治疗组患儿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黄疸、尿少等不良反应。
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部分患儿以后手术的痛苦。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oral ibuprofen neonatal artery catheter not closed treatment (PDA)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safety.Methods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9 in our hospital in pediatrics new high-risk newborn, the color echocardiography established the PDA 58 newbor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30 cases were treated by ibuprofen treatment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28 cases do not treat as control group, observe two groups close status and PDA compared.Results30 cases of children of the PDA by oral ibuprofen 23 cases closed after treatment, 6 patients not closed; 28 patients without drug treatment of children of the PDA, 13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natural closed closed 7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 closed 46.4% rate, The treatment group closed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观察组于生后3 d采用口服或鼻饲,分3次给药,首剂给予布洛芬10 mg/kg,于24、48 h后各给予5 mg/kg。
口服布洛芬混悬剂和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对照研究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混悬剂和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2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不同时段闭合率组间比较,布洛芬组优于消炎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总体不良反应率为3.03%,消炎痛组不良反应发生25例,总体不良反应率为18.94%,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布洛芬组低于消炎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悬剂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可靠选择。
标签:口服布洛芬混悬剂;消炎痛;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属于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相关的临床实践报道结果以及临床研究数据调查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大约占早产儿的比例接近20%。
目前我国相关的临床做法是都用消炎痛片剂磨粉水溶后口服,这种做法由于其临床不良反应较多而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国外的研究报道结果显示,口服布洛芬混悬剂和消炎痛在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过程中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1]。
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比较口服布洛芬混悬剂和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对照结果,本文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2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2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研究对象。
男142例(53.79%),女122例(46.21%)。
日龄1~5 d,平均(3.13±1.11)d。
根据实施治疗的方法不同将患儿分成布洛芬组和消炎痛组,每组132例患儿。
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作者:李奕婵曾虹李建东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危新生儿,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有PDA的58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口服布洛芬进行治疗的为治疗组,28例未做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对照分析。
结果30例PDA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23例闭合,6例未闭;28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13例自然闭合,治疗组闭合率76.7%,对照组自闭率46.4%,治疗组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布洛芬治疗组患儿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黄疸、尿少等不良反应。
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部分患儿以后手术的痛苦。
【关键词】布洛芬;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oral ibuprofen in neonatal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LI Yi-chan,ZENG Hong,LI Jian-dong.Chaozhou Centr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21,China.【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oral ibuprofen neonatal artery catheter not closed treatment (PDA)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safety.Methods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9 in our hospital in pediatrics new high-risk newborn, the color echocardiography established the PDA 58 newbor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30 cases were treated by ibuprofen treatment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28 cases do not treat as control group, observe two groups close status and PDA compared.Results30 cases of children of the PDA by oral ibuprofen 23 cases closed after treatment, 6 patients not closed; 28 patients without drug treatment of children of the PDA, 13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natural closed closed 7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 closed 46.4% rate, The treatment group closed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ibuprofen of childre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did not happen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jaundice, urine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Oral Ibuprofen has better effect in treating neonatal with PDA and has few adverse effect, which can reduce suffering caused by operation on some infant patients.【Key words】Ibuprofen;Neonatal;patent ductus arteriosus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而早产儿由于动脉导管壁肌肉收缩能力差,而且功能上闭合的导管也较容易重新开放,遂更多见于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PDA)引起导管的左向右分流,常可诱发和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
因此及时关闭动脉导管以控制及防止心力衰竭等,提高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存活率及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
近年来布洛芬治疗新生儿PDA, 尤其是早产儿PDA被逐渐重视。
现将本院近几年接受口服布洛芬治疗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病区的58例高危儿,住院期间出现以下任何一项临床表现:发绀,心前区闻及杂音,胸片提示心影增大,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
男27例,女31例,胎龄30~41周,出生体重1200 ~3500 g,日龄30 min~3 d。
1.2方法58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8),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观察组于生后3 d采用口服或鼻饲,分3次给药,首剂给予布洛芬10 mg/kg,于24、48 h后各给予5 mg/kg。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尿少、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变化,腹胀、消化道出血,黄疸等症状,停药3 d,复查心脏彩超,观察PDA闭合情况。
对照组仅治疗原发病,住院治疗7 d后复查心脏彩超,观察PDA闭合情况。
1.3临床判断标准尿量88.4 μmol/L,血尿素氮>14.28 mmol/L提示肾功能受损,早产儿血总胆红素>257μmol/L为升高,足月儿血总胆红素>221 μmol/L为升高。
1.4统计学方法两组患儿PDA闭合结果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情况治疗组30例中用药后23例动脉导管关闭,关闭率达76.7%;对照组28例,动脉导管自然关闭13例,关闭率达46.4%,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未出现少尿、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大便潜血阳性、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反应。
3讨论动脉导管的开放是胎儿生存所必需。
出生后,大约15 h即发生功能性关闭,80%在出生后3个月发生解剖性关闭。
婴儿出生后随着呼吸运动的开始,动脉氧分压突然上升,动脉导管管壁肌肉发生收缩,形成功能性关闭;同时激肽酶原缓激肽系统激活,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 合成受抑制以及随后的管壁重构,最终形成解剖学关闭[2]。
如关闭机制存在先天性缺陷,或由于病理性因素引起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即有可能形成此畸形。
现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药物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以消炎痛为代表。
布洛芬为非选择性环氧合酶(COX)抑制剂,同消炎痛一样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降低血PG水平,促使动脉导管中弹力层内平滑肌收缩导致管腔缩小以致闭合,同时提高肺动脉压力,减少肺动脉间差压及血流,促使动脉导管闭合,但不减少肾脏血流和脑血流以及肠系膜血流,还具有对胃肠道细胞的保护作用。
在过去20多年中,国内外均采用消炎痛静脉注射或口服以促动脉导管关闭;其PDA闭合率为46%~89%[3,4],无效者采用手术结扎治疗。
近年来笔者用布洛芬治疗高危儿PDA取得很好的疗效,也没有类似消炎痛出现的一过性少尿、暂时性肾功能不全、胃肠出血、黄疸等不良反应,说明布洛芬治疗PDA还是比较安全有效的[5,6]。
本结果显示新生儿口服或鼻饲布洛芬治疗PDA,DA功能性闭合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还显示布洛芬不良反应少, 可避免部分患儿以后手术的痛苦,降低了患儿手术风险,节约医疗费用。
口服布洛芬给药方法更方便、简单、经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1] Koehne PS, Bein G, Alexi Mesk Hishvili V, et al.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complications of pharmacolog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J Perinat Med,2001,29(4): 327.[2] Sekar KC, Corff KE.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domethacin or ibuprofen.J Perinatol,2008,28( Suppl): 60.[3]车成日,韩京军,崔虎山,等.88例早产儿PDA的临床分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3,10(2):114-116.[4]Kelle RL,Clyman RI.Persistant Doppler flow predicts lack of response to multiple courses of indomethacin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current PDA.Pediatrics,2003,112(3pt I):583-587.[5]皮静虹,陈文敏,付琼芬,等.1例低体重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反复气道大量出血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04-105.[6]王亮,陈鹏.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