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际法 国际法形成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8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篇一:国际法形成性考核册(国际公法作业1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答案:1、c 2、abcd 3、bd4、a5、abc二、填空题1、威斯特伐利来公会的召开格劳秀斯《战争和平》的发表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具有强行性法的性质4、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5、强制性理由任择性理由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国家继承: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3、外交保护:指国家对其在外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违反国际法的分割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向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4、庇护: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四、简述题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
答:国际法主体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随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国际法主体的条件:1.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
2.能直接随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3.有国际求偿能力。
2、简述新国家产生的情势。
答1.殖民地或附属国的独立。
2.国家合并。
3.国家分离。
3、简述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在哪些情势下可以解除。
答:在以下情况可解除违背国际义务行为的不法性:1. 同意2. 自卫3. 对一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施4. 不可抗力5. 危难6. 危急情况五、论述题1、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答;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应该是既看到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体、调整的对象、渊源、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种关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家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该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规定。
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法试题课程代码:002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D)A、定居的居民B、确定的领土C、一定的政权组织或政府D、主权2、一国准许外国人离境的条件是该外国人已经(A)A、履行了当地的义务B、缴纳了离境税C、缴纳了所携财产的特别税D、处置了所有不动产3、国际法渊源中的“一般法律原则”指的是(C)A、国际法的基本原则B、国际强行法C、各国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D、各国之间“一般法律意识”所产生的原则4、大部分国家之间的引渡都是基于(A)A、双边条约B、区域性公约C、诸边条约D、普遍性国际公约5、一国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侵害该国国家或公民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行使的管辖权属于(D)A、属人管辖权B、属地管辖权C、普遍性管辖权D、保护性管辖权6、表明一国放弃国家豁免权的情形是(B)A、一国代表在另一国法院出庭作证B、在另一国法院提起反诉C、同意适用另一国的法律D、仅为对诉讼中有待裁决的财产主张一项权利的目的介入诉讼7、属于国家继承范围的是(B)A、国债和地方债务B、国债和地方化债务C、地方债务和地方化债务D、国债和恶债8、依习惯法,通航边界河流的界线一般是(C)A、一定经纬度线B、两个固定点之间的直线C、主航道中心线D、河床中心线9、下列割让中,在现代国际法看来,已失去其合法性的是(A)A、俄国在日俄战争后根据《朴茨茅斯和约》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B、中国根据边界条约将中缅边界的中国猛卯三角地与缅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进行交换C、葡萄牙因葡萄牙公主与英国国王结婚把非洲属地丹吉尔送给英国D、俄国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10、关于相邻或相向两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实践中广泛采用的是(A)A、公平原则B、中间线原则C、正常基线原则D、直线基线原则11、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D)A、是领海B、是公海的一部分C、属于沿岸国共管区D、是自成一类的海域12、确定“飞行安全”是犯罪侵害对象的是(A)A、《蒙特利尔公约》B、《东京公约》C、《海牙公约》D、《巴黎航空公约》13、专门将“空中劫持”定义为一种单一罪名得国际犯罪的公约是(C)A、《东京公约》B、《芝加哥公约》C、《海牙公约》D、《蒙特利尔公约》14、国家外交关系的领导机关是(B)A、国家元首B、政府C、外交部D、常驻使团15、若两国尚处于不正常或不完全外交关系,双方互派的外交使节一般是(C)A、大使B、公使C、代办处D、临时使团16、条约的加入一般只适用于(D)A、已生效的条约B、未生效的条约C、开放性双边条约D、开放性多边条约17、采取不经投票的协商一致方式来表决通过的是(C)A、《联合国宪章》B、《日内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书》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欧洲联盟条约》18、因程序简便而在实践中最常使用的条约文书是(B)A、宣言B、换文C、议定书D、协定19、国际法律责任旨在(C)A、制止违背国际法的行为B、使作出国际不法行为的国家保证不再违法C、确定国际不法行为和损害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D、警告作出不法行为的国家20、国际法已明确承认的国际刑事责任(D)A、主要涉及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刑事责任B、主要涉及国家和个人的刑事责任C、仅涉及国家的刑事责任D、仅涉及个人的刑事责任21、《联合国宪章》与其他国际组织基本文件的最大区别在于(C)A、是造法性国际条约B、是政治性国际公约C、被认为具有国际社会宪法的地位D、缔约国最多22、被称为“最典型的超国家组织”的是(B)A、美洲国家组织B、欧洲联盟C、世界非洲联盟D、联合国23、联合国大会对“重要问题”进行表决的多数通过制采取的是(C)A、多数加特定成员B、简单多数C、三分之二多数D、四分之三多数24、联合国文件中,对非政府组织的个人来文申诉权作出了规定的是(D)A、《世界人权宣言》B、《禁止酷刑公约》C、《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D、《有关侵犯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来文的处理程序》25、开创了由当事国在仲裁条约中规定仲裁庭所适用的法律规则之先例的是(B)A、帕尔马斯岛仲裁案B、阿拉巴马仲裁案C、英法大陆架仲裁案D、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26、国际法院对联合国大会提出的法律问题发表的意见是(D)A、判决B、终审裁决C、强制性司法解释D、咨询意见27、瑞士在还未取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时,却取得国际法院诉讼当事国的资格,是因为瑞士(A)A、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B、具有永久中立国的特殊身份C、事先向国际法院书记交存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D、在特定国际争端中放弃国家豁免权28、《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明确肯定属于合法战斗员的是(B)A、军队医务人员B、公开携带武器并遵守交战规则的起义居民C、间谍D、外国雇佣兵29、战争中的作战方法允许(D)A、使用国际组织的标志而假装享有被保护的地位B、假装有在休战旗下投降的意图C、假装具有平民身份D、使用诈术30、最突出地表现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收紧”之基本倾向的是(A)A、设定了“克减权”条款B、加强了措辞的精确性C、扩大了《世界人权宣言》所宣告的权利D、规定了《世界人权宣言》所宣告的各项权利之外的新的权利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2016 年32.联合国会员国甲国出兵侵略另一会员国。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制止甲国侵略的决议案,并进行表决。
表决结果为:常任理事国4票赞成、1票弃权;非常任理事国8票赞成、2票否决。
据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决议因有常任理事国投弃权票而不能通过B.决议因非常任理事国两票否决而不能通过C.投票结果达到了安理会对实质性问题表决通过的要求D.安理会为制止侵略行为的决议获简单多数赞成票即可通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
安理会讨论维持和平、制止侵略的决议案,在联合国安理会属于实质性事项。
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此又称为“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非常任理事国并无否决权。
弃权不构成否决。
选项D错误。
简单多数是联合国大会对一般问题进行表决时所要求的标准,而非安理会表决的规则。
33.甲乙两国边界附近爆发部落武装冲突,致两国界标被毁,甲国一些边民趁乱偷渡至乙国境内。
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国发现界标被毁后应尽速修复或重建,无需通知乙国B.只有甲国边境管理部门才能处理偷渡到乙国的甲国公民C.偷渡到乙国的甲国公民,仅能由乙国边境管理部门处理D.甲乙两国对界标的维护负有共同责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
陆地上的界标和边界线应保持在易于辨认的状态。
双方都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界标被移动、损坏或灭失。
若一方发现界标出现上述情况,应尽速通知另一方,在双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修复或重建。
国家有责任对移动、损坏或毁灭界标的行为给予严厉惩罚。
选项B、C错误。
对于毁损界标并偷渡到乙国的肇事者,甲国享有属人管辖权,乙国享有属地管辖权。
选项D正确。
边界邻国对于界标的维护负有共同的责任。
34.关于国际法院,依《国际法院规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法官选举拥有一票否决权B.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有诉讼管辖和咨询管辖两项职权C.联合国秘书长可就执行其职务中的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D.国际法院做出判决后,如当事国不服,可向联合国大会上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作业1一、选择题:1、C2、 D3、ABCD4、BD5、ABC6、ACD7、D 8、AB二、填空1、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
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4、18;19。
三、简述题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指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法律效率的依据。
传统国际法学派对此有三种观点:(1)格老休斯派: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为自然法和国家的一般同意;(2)自然法学派: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唯一依据;(3)实在法学派:认为国际法是实际存在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现代国际法学派对此有两种观点:(1)新的自然法学派提出了社会连带学说和规范法学说:社会连带学说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国际社会的连带关系;规范法学说则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来自于最高的规范即是人类的正义感或法律良知。
(2)新实在法学派:提出了权力政治说和政策定向说。
2、国家承认有哪些法律效果?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1)国际法上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
(2)国家承认还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权利义务关系的范围、程度和内容取决于承认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3)国家承认对承认国的国内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
四、论述题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
国际法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国际法的特征不包括()A.主体主要是国家B.调整对象是国际关系C.具有国内法的强制力D.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答案:C。
国际法主要依靠国家自觉遵守和国际社会舆论、道义压力等实施,不具有国内法那样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特性,其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国际关系,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
2.国家领土取得的传统方式中,“先占”的对象是()A.无主地且实施有效占领B.他国领土通过武力夺取C.托管地转为己有D.与邻国争议土地强行占有答案:A。
先占要求占领的是无主地且实施有效占领,包括对该地有实际控制与管理等,武力夺取他国领土、处理托管地及强占争议土地均不符合先占合法要件。
3.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任期是()A.1年B.2年C.3年D.5年答案:B。
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为2年,每年改选其中5个,以保证安理会组成的动态性与代表性,参与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决策等工作。
4.外交代表在接受国境内的私人寓所()A.不受任何保护B.享有与使馆馆舍同等的不可侵犯权C.受一定程度保护,非经同意不得进入D.仅受所在国一般法律保护答案:C。
外交代表私人寓所享有一定特权与豁免,非经同意不得进入,虽不像使馆馆舍有绝对的不可侵犯权,但也区别于一般住宅的法律保护,体现对外交人员特殊地位的尊重。
5.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海里。
A.12B.24C.200D.350答案:C。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在此区域内沿海国享有特定经济主权权利与管辖权,对海洋资源开发等有重要意义。
6.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区分原则B.比例原则C.中立原则D.优先打击原则答案:D。
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有区分原则(区分战斗员与平民等)、比例原则(军事行动与预期军事利益成比例)、中立原则(人道救援等中立),不存在优先打击原则,其旨在保护而非无限制攻击。
国家开放大学《国际公法》形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任务1-4答案1.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美国是()。
答案:复合国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的承认。
答案:新政府3.各国采用()的方式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适用。
答案:采纳或转化4.根据保护条约将本国重要的国际事务交由保护国管理,但可以在保护条约所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处理某些对外事务的国家被称为()。
答案:被保护国5.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答案:随领土转移原则6.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立场在19世纪初得到英美等国的司法判例的确认,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得到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和学者的普遍支持。
答案:绝对主义7.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
答案:限制主义8.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答案: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9.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
答案:使国际法法典化10.国际法的官方编纂始于()。
答案:19世纪1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这表明()。
答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12.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大国要接受这一原则答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题目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答案: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13.国际法基本原则有()。
答案:强行法性质14.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建交是承认的一种表现形式15.国际法委员会于()年经选举正式成立。
答案:194816.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答案:美国的凯尔森17.国家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答案:主权18.国家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任何形式的干涉,这是国家()的体现。
答案:独立权19.国家领土自然划界的方法有()。
1.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的主体是指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与义务能力的集合体。
基本主体是国家,另外还有国际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关于个人是否是国际法的主体仍存在争议,但个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法主体。
2.国际法的渊源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的规定,国际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和国际法学说,还有国际组织的决议。
其中,国际习惯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物质因素,必须有通例的存在;二是心理因素,即存在的通例已被各国接受为法律。
3.国际法效力根据与学派效力依据是指国际法依据什么对国家具有拘束力。
学派主要有:1、自然法学派。
认为国际法是人类理性和良知的产物,是自然法的产物,因而有效。
2、实在法学派。
认为国家法效力的依据是现实国家的同意或共同意志。
3、格劳秀斯学派。
介于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之间,一方面承认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依据,另一方面又承认国家同意是国家法效力的依据。
我国学者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国际法的约束力来源于各国意志之间的协调。
4.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有一元论、二元论和对立统一三种理论。
一元论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同一个法律体系,是主从关系。
又分两派:国内法优先说和国际法优先说。
二元论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在法律主体、调整对象、适用范围、法律渊源、效力依据、实施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别,分属两种对立、不相隶属的法律体系。
我国学者认为两者互相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既对立又统一。
5.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a.国际习惯规则:若不与现行国内法抵触,可作为国内法的一部分来适用,不需经纳入程序。
b.国际条约规则:应由国内法来加以补充规定,可分两大类:A.转化。
即通过立法机关将国际法有关具体规则变成国内法体系,用国内法的形式表现出来。
B.并入。
一般地承认国际法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倾向于承认国际法在国内的效力。
c.中国的实践:对中国有效的条约在原则上是直接适用于国内的,且优于国内法;国际惯例可作为国内法的一部分,但其效力却低于条约和国内法。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作业1一、不定向选择题:1、C2、AB3、BD4、A5、ABC二、填空题1、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
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具有强行法的性质.4、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5、强制性理由;任择性理由。
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2、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3、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公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4、庇护国际法上的庇护一般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四、简述题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国际法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作为国际法主体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⑴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⑵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⑶有国际求偿能力。
2、简述新国家产生的形式。
以下某种情势的出现会导致新国家产生:⑴殖民地或附属国的独立;⑵国家合并;⑶国家分离;⑷国家解体.3、简述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在那些情势下可以解除。
按《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第20条、21条的规定,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解除违背国际义务行为的不法性:⑴同意⑵自卫⑶对一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施⑷不可抗力⑸危难⑹危急情况五、论述题1、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应该是既看到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体、调整的对象、渊源、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种关系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国家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该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规定。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是——格老秀斯P22.在国际法渊源中,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是——国际习惯3.第一次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规定为一项普遍的国际义务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P3664.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权称为——属地管辖权P585.永久中立国的战争权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是——对国家自卫权的限制P536.根据国际实践,一个新政府获得承认的必要条件是——有效统治P757.最惠国待遇是一国给予另一国——不低于该国给予第三国国民的待遇P998.属于可引渡的犯罪必须是——根据请求国和被请求国法律都是犯罪的行为P1079.以下不属于国家领土的是——陆地领土上空无限高的空间P11410.我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线是——自然边界线11.在以下海峡中,适用过境通行制度的海峡是——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的海峡P15912.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沿海国的——内水P14313.国际海底区域中,适用的开发制度是——平行开发制P17114.公海的法律地位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P16215.1988年《蒙特利尔公约附加议定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机场发生的暴力行为问题P18716.最早的全球航空公约是——《巴黎航空公约》17.1970年《海牙公约》规定的“飞行中”指——航空器从装卸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舱门以便卸货时为止的整个过程P18518.外层空间的基本法是指——《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原则的条约》P19019.以下表示缔约国同意承受条约拘束的方式是——签字P22920.按照条约的法律性质可以把条约分为——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21.在诈欺的情形下缔结的条约——效力待定P25322.使馆内协助馆长办理外交事务的高级外交官,在未设公使的使馆中,其位置仅次于馆长的是——参赞P20923.按照使馆人员派遣和接受的程序,使馆武官的派遣是——必须征求接受国的意见P20924.领事馆馆长开始执行职务的时间为——接受国发给领事证书之时P21825.国际法律责任的实质是——法律责任P26526.联合国大会每年召开常会的开始时间是——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P31827.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51个P31728.关于斡旋与调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两者的建议对当事国具有拘束力P36929.有关法律解释和适用问题的争端被称为——可裁判的争端30.下列能够充分表明战争开始的是——实际上出现了战争的法律状态P402二、多项选择题31.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有——国家;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P26532.根据国际实践,国家责任免除的情况有——同意;自卫;反措施;不可抗力;危难.P27533.集体人权包括——自决权;发展权34.可导致停止敌对行动的情况有——停战;投降.P40935.常设仲裁法院的组成机构包括——常设行政理事会;国际事务局;仲裁法院.P376三、名词解释题36.外交团:是指被列入衔名录的各国使馆馆长、外交官共同组成所谓的“外交团”。
一、不定向选择题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
A.林则徐B.严复C.丁韪良D.张之洞2.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C)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一般法律原则 D.联合国大会的决议3.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A.和平友好条约B.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D.道路交通条约4.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的原则是(ABC)A.国民待遇原则B.最惠国待遇原则C.优惠待遇原则D.互惠待遇原则5.引渡的程序包括(ABC)。
A.提出引渡请求B.执行引渡C.被请求国审查D.引渡结果的报告二、填空题1.在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中起到里程碑作用的两件大事是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和格老秀斯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法》于1625年发表2. 确定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包括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如下特性: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约束性、适用于一切国际法领域、构成国际法体系的基础4.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人、主权、领土、政府5.拒绝引渡的理由有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国家继承答:是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3.外交保护答:外交保护泛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利益进行的保护。
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国家的国内外交机关或外交代表机关来行使。
4.庇护答:庇护是指国家允许因政治原因受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在本国入境、居留并对之加以保护的行为。
国家对外国人的庇护通常在本国领域内,但不排除条约规定的或外庇护。
四、简述题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国际法的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
(2)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3)有国际求偿的能力。
2、简述新国家产生的情势1、殖民地或附属国的独立2、国家合并3、国家分离4、国家解体3.简述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在哪些情势下可以解除(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论述题1.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P.46答案: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问题。
从理论上讲,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体,调整对象,渊源,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又是有密切关系的。
这种关系首先表现在国家处理二者关系上应遵守国内法必须执行国际法的义务的原则。
其次,从国际法看,它的许多原则,规则和制度是借用国内法概念的,并且各国的国内立法实践对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再次,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影响。
在不少场合,国内法也采纳了国际法的概念,并且在将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转化为国内法的同时,促进了国内法的建立和发展。
从处理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实践讲,国家可采取采纳或转化的方式使国际法诠诘玫绞视?并对它们的地位作出规定。
2.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P.60答: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
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独立权。
即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物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
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的权利。
3自卫权。
即有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和协助他国防卫武力攻击的权利。
包括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
4管辖权。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
他包括属地管辖,即有权对位于本国领土范围之内的一切不享有管辖豁免的人、物、和行为进行管辖;属人管辖,即有权对无论位于何处的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进行管辖;此外还可以对本国领土以外犯有危害本国安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其他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还可以根据国际习惯规则或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在本国领域之外对本国人犯有某些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或对不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在本国领域以外所犯的某些国际罪行进行管辖。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二:1、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以公海上行使(B)A. 登临权B. 紧追权C. 执法权D. 攻击权2、对于宽大陆架的沿海国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域基线量起可划到(B)A.240海里B.350海里C.400海里D.360海里3、人类第一次飞离地面的工具是(B)A. 飞机B. 热气球C. 人造卫星D. 航天飞机4、使馆馆舍可用于(D)A.保护政治犯B.关押本国人C.关押犯罪的侨民D.开展使馆职务工作5.国家的常驻外交代表机关包括(B)A.驻国际组织的使团B.使馆C.外交团D.特别使团二、填空题1、国家领土的取得与变更方式包括先占、添附、时效、割让和征服2、国家之间划分边界线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即自然划界法、几何学划界法和天文学划界法3、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及其他相关国际文件,外层空间活动的制度主要包括责任制度、救助和送回宇航员及送还发射物制度和登记制度等三项制度4.在国际法上,一国的国内外交机关一般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和外交部门5、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长可以分为三级,分别是大使、公使和代办三、名词解释1、国际地役答: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
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国家的领土,不构成国家领土组成部分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不能作为国际地役的客体2、大陆架答:是指沿海国的陆地领土在该国领海之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大陆架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足200海里的可延长到200诲里,但不得超过350诲里或不超过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
3、发射国答:根据责任公约规定,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进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
4、领事答:一个政府派驻他国某一地区或城市的外交官员,任务是保护本国与它的侨民的权益和处理侨民事务四、简答题1、简述《南极条约》法律体系及南极的法律制度答:法律体系:《南极条约》订立之后,南极协商会议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南极海豹公约》,1980年通过了《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1988年通过了《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1991年通过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南极条约》和上述其他公约或议定书以及南极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构成了目前的南极的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1.和平利用南极2.南极科学考察自由和国际合作3.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和权利要求4.维持南极地区的公海制度2、简述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答:无害通过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的前提下,迅速不停地穿过领海的航行。
在通过期间不得实施任何非无害活动。
3、简述公海上的管辖权。
答:1)公海上的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公海上的船舶及其人员和发生的事件的管辖权。
这种的管辖权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船旗国(船的国籍国)对本国船舶在公海上的航行事项和内部纪律事项,发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有专属管辖权。
另一种情形是各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贩运奴隶、非法广播及贩运毒品等行为都具有的管辖权。
这种管辖权的行使一般由军舰或其他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行使。
也可由军用飞机或执行政府公务的飞机行使。
2)登临权和紧追权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末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紧追权是指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其国家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进行追逐,继续进行到公海将其拿捕和交付审判的权利。
五、论述题1、论述《蒙特利尔公约》中关于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规定。
答: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确定的根据是《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
依据上述条约,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这些行为包括:(1)任何人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采取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从而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3)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而不能飞行或危及它的飞行安全;(4)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他人放置某种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5)破坏或损害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6)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7)对国际机场内的人采取暴力,造成或足以造成重伤或死亡,危及或足以危及该机场安全的行为;(8)破坏或严重损坏国际机场的航空设备及停放在机场未使用的航空器或中断机场服务。
[注:(7)和(8)是《补充蒙特利尔公约议订书》的规定。
如果只问《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定,(7)和(8)可以不答。
]2、试述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1)人身不可侵犯,外交代表不受任何方式的逮捕和监禁;(2)寓所、财产和文书信件不可侵犯;①外交代表的私人寓所如使馆馆舍享有同样的不可侵犯权及保护;②接受国不得侵犯外交代表的文书、信件以及财产;(3)管辖的豁免①刑事管辖豁免,外交代表触犯了接受国的刑律,接受国的司法机关不得对其进行审判和处罚;②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外交代表卷入民事纠纷,接受国的法院不得对其实行审判和处罚;(4)免税免检,外交代表免除一切对人对物课征的区域的或地方的捐税;(5)其他特权和豁免。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三:一、不定项选择题:1、条约无效的理由包括(ABC)A.诈欺B、错误C、贿赂D、与强行法抵触2、下列属于安理会职权的有(ABC)A、促使和平争端解决B、制止侵略行为C、采取必要武力行动维持国际和平D、停止会员国权利3、国际争端的强制解决方式包括(ABCD)A、反报B、报复C、平时封锁D、干涉4、以下哪些实体可以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ABA、联合国大会B安理会C、中国D、欧洲联盟5、国际常设法院于(C)A、1899B、1900C、1922D、1928二、填空题1、条约的缔结程序包括谈判、签署、批准、互换和交存批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