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_天气和气温_大气的压强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7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米左右的高度内.与比地球半径相比,显得比较薄.然而对地球来说却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大气层: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分为1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递减率为0.6℃/100米2平流层: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因为平流层的大气中含有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3中间层: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这一层大气几乎没有臭氧,这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穿过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时气温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可上对流层.4暖层:在85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暖层的气温很高,据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达到1000℃以上.5外层.500千米到5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一层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高度大气密度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对流层特点: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的形成: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第二节天气和气温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现象:刮风,下雨,雷电,晴,阴等属于天气现象气温: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气象观察中,除使用普通温度计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大气压:大气的压强叫大气压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1大气压有重力-----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2大气会流动-----因此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由于大气压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标准大气压:大气压接近于1.01×10 帕(760毫米汞柱).大气还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hpa为单位,一行以汞柱为单位,一毫米汞柱为1.33百帕)气体(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气体(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即使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就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并非固定不变.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高压区的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例如晴天的天气,一般心情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却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这就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代工具能使人登临高山,远涉重洋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会使人的机体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能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正常情况下,人的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压力锅,吸尘器等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第五节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察和预报常使用有八种风向.东.东南.南等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是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湿度:空气中水的多少叫湿度(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温度计:观察湿度的仪器称为温度计测量湿度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雨的可能性就越大降水过程: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云和雾.当空气的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就发生了水汽凝结.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后飘浮在空气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降雨量:一般用毫米来计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少云:指天空总云量在3/10到5/10之间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之间阴: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15毫米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连线.根据等压线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比较凉爽.是因为大量的海水在吸热.海洋上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比热(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kg·℃)表示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温度):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向阳坡高于背阳坡温度.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降雨):垂直变化体现在地势高低不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上雨多山下雨少.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 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季风.中国东部的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称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称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短.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气温差大,光照强,光照时间也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量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气温的日差和年差大,但日照充沛.适宜种瓜果.寒潮,台风和洪水: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有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带来有很多危害,但也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洪水: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着很大关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有利于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险.相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温室效应:由于人类的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下降,使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呈现变暖趋势.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第2章天气与气候2.1 大气层知识点1 大气的作用及大气的温度1.大气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多数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大气层的水汽可以成云致雨,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2.大气层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永远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生物死亡.3.大气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12km 以下和55~85km的范围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余高度则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知识点2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底层的对流层.点拨: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目前地球大气上界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 km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 km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km知识点3 对流层1.对流层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大;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小.2.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2 气温知识点1 天气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阴、晴、风、雨、雷、电、雾、霜、雪等都是天气现象.2.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也是不同的.3.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是构成天气的重要因素.知识点2 气温1.气温是时刻变化着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而不是太阳高度最高的12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晚上24时.2.陆地和海洋的性质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而海洋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8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和北半球正好相反.2.3 大气的压强知识点1 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1.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有很多,如浮杯实验、可乐瓶瘦身、瓶吞鸡蛋等,日常生活应用中的吸管、吸盘等均是利用的大气压.2.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气体与固体、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就产生了大气压强.3.离地面越高,空气就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就越小.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
初中科学总复习地理局部大气第1节大气层学问要点一.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温度的改变范围在-84℃~2500℃之间。
在85千米以上, 大气的温度呈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改变是我们对大气进展分层的主要依据。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 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二.大气层是指从地面到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1.对流层①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 紧靠地球外表, 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
2.②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 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动、植物的生存, 人类的绝大局部活动, 也在这一层内。
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 故称对流层。
3. ③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提升1000米, 温度下降5~6℃。
4.平流层①大约距地球外表20至50千米。
平流层的空气比拟稳定, 大气是平稳流淌的, 故称为平流层。
②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 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 其温度在-55℃左右, 温度根本不变, 在30千米至50千米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微提升。
中间层, 大约距地球外表50至85千米, 这里的空气已经很淡薄, 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快速降低, 空气的垂直对流剧烈。
暖层, 大约距地球外表100至800千米。
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耀时,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汲取, 因此温度提升, 故称暖层。
散逸层在暖层之上, 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5.臭氧层, 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 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
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 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
6.电离层, 电离层很厚, 大约距地球外表80千米以上。
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 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耀, 电离层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局部自由电子形成的。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题地球的外衣“大气”前4节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的1、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2、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4、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教学内容课前检测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阴转多云冬暧夏凉晴空万里终年高温秋高气爽和风细雨冬雨夏干雷电交加2、通常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 )A.日落前后B.日出前后C.清晨2时D.午夜24时3、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____仍然存在A、彩虹B、流星C、下雪D、地震4、用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饭菜是因为:( )A、气压大、沸点低B、气压小、沸点低C、气压大、沸点高D、气压小、沸点高参考答案:1、天气:阴转多云、晴空万里、和风细雨、雷电交加。
气候:冬暧夏凉、终年高温、秋高气爽、冬雨夏干2-4:B D C知识梳理第一节:大气层一、大气的重要性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二、大气的温度【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整理第1节大气层一、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2节气温一、天气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如刮风、下雨、雷电等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例如晴空万里气候:例如冬雨夏干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2.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a.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1.5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第3节大气的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具体事例: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2.滴管中的液体不滴落下来3.挂钩会吸在墙上4.自来水笔吸墨水;5.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5.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学生: 科目: 第 阶段第 次课 教师:一、大气的温度: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至2500℃2)在地面附近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在85千米以上,呈逐渐上升趋势 二、大气的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 2)五层:对流、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现象及应用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 层 外层0至17千米 17至50千米 50至80千米 80至500千米 500千米之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的过渡层云、雾、雨、雪 超高速飞机极光、流星人造卫星、空间站、火箭三、对流层1、对流层的特点:1)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2)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对流形成的条件: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较低处的空气下沉,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对流形成的条件:上下的温度不一样,上低下高。
四、气温:1.概念:空气的湿度,即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
课 题大气层、天气和气候、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2、 掌握大气和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3、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学会测量气温、4、.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及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解释一些有关的现象5、.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是非常大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大气压工具和标准大气压的数值6、让学生知道人体内部也存在压强重点、难点1、掌握大气和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2、、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学会测量气温考点及考试要求1、 掌握大气和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2、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学会测量气温教学内容2.测量工具:温度计3.单位:摄氏度℃4.衡量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5.测量方法: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量。
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
2.大气的重要性:①保护地球,避免的碰撞。
②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③臭氧层防止的伤害④能成云致雨3.大气层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至2500摄氏度4.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是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5.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的是、。
6.是大气的底层,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7.大气层两极厚度约为千米,赤道约到千米8.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的大气质量和的水汽固体杂质9.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10.对流层的成因:气温高的地方,空气,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从而形成空气的第二节气温1.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有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
2.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即当地空气的,是构成天气的要素。
3.我国常用的气温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左右,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5.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白色的里。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6.一般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摄氏度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最先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3.大气压的测量:气压计、气压计4.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接近即760毫米汞柱高。
所以1毫米汞柱约为帕5.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生活用品有:、、真空压缩保存袋、吸盘挂钩、拔火罐、离心式水泵等6.大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
气压高的区域称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称区。
高压区天气,中心气压从往流动。
低压区天气,中心气压从往流动。
7.气压晴高雨低,冬高夏低。
8.人体对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9.大气压会直接影响人体血液的能力,大气压越高,溶解氧的能力越10.高原反应的原因:、1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随着气压升高而。
高一大气环境知识点大气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组成、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和运动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了解大气环境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大气环境的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和水汽占1%。
大气的结构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辐射层。
二、大气的温度和压力大气的温度和压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平均气温随季节和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同时也会受到地形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的压力主要由地表的重力引起,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三、大气的循环和运动大气通过对流、辐射和平流等方式实现热量和质量的传递。
太阳辐射加热地面,使大气成为一个巨大的热库。
大气中的水汽在气温、湿度和地形的影响下形成云雾和降水,同时也影响着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四、大气中的污染物大气中存在许多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臭氧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产生,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非常重要。
五、大气的环境保护保护大气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加强大气监测和治理、节约能源等方面入手,减少大气污染的发生。
同时,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大气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非常重要。
六、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和采取气候适应措施等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大气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环境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气环境知识的学习,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大气环境保护工作,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天空做出努力。
大气压强的规律
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大气的重要物理量。
其规律可以归纳如下:
1. 高度规律: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大气层在地球表面的上方越来越稀薄,气体分子的密度逐渐减小,因此压力也随之减小。
这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中的理想气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气温规律:在同一高度下,大气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碰撞的力增强,从而增加了压强。
3. 水平规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强随着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地形变化及气压系统的位置和强度而变化。
通常来说,高压区对应着较高的气压,低压区对应着较低的气压。
气压系统的移动和变化会引起气压场的变动和天气的变化。
4. 时间规律:大气压强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气压的变化通常与天气的变化有关,例如,气压的下降可能意味着准备下雨或下雪的天气系统的接近,而气压的上升则可能意味着晴朗天气的到来。
总体上,大气压强的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高度、温度、地形、气压系统和时间等。
这些规律是大气运动和气象现象的基础,对于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一、大气层:1、大气的重要性a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b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c臭氧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d水蒸气能成云致雨(固体杂质) 等。
2、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球分成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层序高度温度分布特点特点第一层(对流层)0--17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强烈的对流运动,大部分天气现象第二层(平流层)17---50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适合高空飞行第三层(中间层)50---80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第四层(暖层)80--500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第五层(外层)500-1000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星来传送其中与人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3、对流层特点: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b.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c.两极厚度约8千米,赤道约17-18千米。
d.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二、天气和气温;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其中气温是最基本的要素。
2、气温是空气的温度,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仪器是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3、百叶箱a.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1.5--2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三、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大气层天气和气温大气的压强
一周强化
一、一周内容概述
二、重难点讲解
1、大气垂直分层
层序高度温度分布特点
外层500千米以上(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暖层85~500千米
中间层55~8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平流层12~5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对流层0~12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气温的测定。
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百叶箱是安置测温仪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降水和强风的影响,又能使仪器的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一般安装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地方,因为这个高度气温变化比较稳定,同时这个高度又是人类一般活动的范围,它可以真实地反映空气的温度。
4、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越稀薄,大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越小。
一般认为以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值为标准大气压,数值为1.01×105帕,或相当于760毫米汞柱。
在线测试
一、选择题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A.狂风暴雨B.碧海蓝天
C.火山喷发D.雷电交加
2、有关大气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中间层B.大气分为四层
C.对流层和暖层都是上部冷,下部暖D.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是平流层
3、民航客机的高空飞行常位于________的大气层中。
A.对流层B.平流层
C.中间层D.暖层
4、如图,若想快速地冷却一盒饮料,应当将冰块放在什么部位()
A.饮料盒上方A点B.饮料盒下方C点
C.饮料盒中部B点D.放在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
5、北方冬天很寒冷,许多城市采用集中供暖气的方法为居民供暖,住房中都设计安装了暖气片。
为了通过对流加热空气,暖气片应该安装在()
A.靠近天花板的墙上B.房间的中间
C.靠近地面的墙上D.任何地方都可以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温度B.气候
C.天气D.季节
7、有关气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气温是指某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C.测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一只漆成黑色的百叶箱中
D.一天内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
8、气象工作者常用来测量气温的仪器是()
①普通温度计②最高温度计③最低温度计
A.①B.①②
C.①③D.①②③
9、夏日,我省城市中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12:00,而是在午后的14:0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行道树遮荫B.城市中风速较大
C.城市中人口较多D.地面热量供给大气有一个过程
10、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上留有小孔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
11、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是()
A.测出大气压的值B.说明了马的力气很大
C.证明了大气压与哪些因素有关D.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还很大
12、把充满水的啤酒瓶倒立在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离开水面之前,瓶内露出水面的部分将()
A.充满水B.有水,但不满
C.酒瓶中无水D.瓶内外水面始终保持相平
1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14、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风筝在空气中飞行利用了下列什么原理()
A.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小
B.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大
C.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小
D.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大
15、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答案:CDBACCCDDADABCD
窗体底端
B卷
二、综合题
16、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
(1)①为________层,②为________层,③为________层。
(2)用图中数码填空:
天气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层;臭氧主要集中在________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________层;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层。
答案:
(1)中间平流对流
(2)③;②;③;②
17、我国北方某城市晚报刊登了当日天气预报,如果你是该城市学生,读后回答问题:2005年1月15日星期二
某市
白天:阴有小雪
降水概率:80%
风向:西北风
风力:2~3级
最高气温:-1℃
污染指数:60
夜晚:阴转多云
降水概率:20%
风向:西北风
风力:4~5级
最高气温:-8℃
(1)图中反映出这是我国的________季。
(2)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气预报通常反映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这一天的温差是________。
(4)你认为这一天的空气质量好不好?
(5)请你画出小雪的天气符号。
(6)这样的天气要出门办事,要注意什么?
答案:
(1)冬
(2)冷热、阴雨、风、降水、污染
(3)7℃
(4)较好
(5)*
(6)气温较低,有风雪,所以出门要注意防风保暖。
18、某校气象小组某日测定的当日气温记录资料如下表,根据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时
8时14时20时2时
间
测定温
8℃23℃17℃12℃
度
(1)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
(2)这一天的日较差是________。
(3)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_。
(4)在坐标图上,画出这一日的气温曲线图。
答案:
(1)15℃
(2)15℃
(3)14时左右(午后2点钟),8时左右(日出前后)
(4)略
中考解析
例1、如果没有大气层,则下列现象中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②地球上没有水③天空背景变成黑色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变得和月球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声音,易受陨石侵袭,温度较差增大,没有光的散射,天空会变成黑色。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A。
答案:A
例2、我国中部某地一飞机保持万米高度始终向北飞行,则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B.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C.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D.始终在平流层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对流层在不同纬度的高度,即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因此,该飞机开始应在对流层。
始终向北飞行,则可到高纬度,当飞机飞到高纬度时,万米高度即为平流层。
答案:B
例3、某中学的张三同学要测量家中的气温,为了使测量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气温,则温度计应该放在()A.朝南的阳台上B.客厅内
C.朝北的后窗外D.楼梯内
解析:
此题要求我们能找到准确反映大气的温度的位置,朝南阳台直接受光照,温度可能偏高,朝北的后窗外和楼梯间空气流动大,光照弱,温度可能偏低。
所以答案应为B。
答案:B
例4、如下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A.将管倾斜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少量水银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解析:
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等。
当外界大气压不变化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h就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当管倾斜时,管内水银虽然增多,但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会变化;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后,槽中水银面和管内水银面同时升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仍然不变;只有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才会发生变化,所以正确答案为D。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