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身份的三重标识
- 格式:pdf
- 大小:232.1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5月 辽 宁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May 2024 第3期 (总第145期) JOURNAL OF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No. 3 (Ser. No. 145)85人工智能时代公安院校教师的身份重塑徐佳峰(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移民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3)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师的开展教学,也将塑造全新的教师角色。
智能技术的应用给公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公安工作广泛应用,公安教育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多元化需求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冲击着传统的公安教育,教师角色面临知识传递权威性的挑战、课堂教学主导性的考验和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威胁等三重困境。
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公安院校教师应当实现三个身份重塑:从传统知识权威到学习创新引领者,从课堂主导者到个性化学习促进者,从价值观守护者到灵魂塑造推动者。
关键词:人工智能;公安教育;角色重塑中图分类号: 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27(2024)03-0085-07收稿日期:2024-01-18作者简介:徐佳峰(1987—),男,广东翁源人,讲师,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出入境证件安全技术,出入境执法培训。
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2GQN54)。
一、引 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工业 4.0技术正引领着众多产业结构的重组与经济社会的转型,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也展现出了重塑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的巨大潜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出版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与研究应用指南》,力求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2]。
我国也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早在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3]。
高等院校的教师职称级别一、助教助教是高等院校的教师职称级别中最低的级别,通常是指那些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以及一些初出茅庐的教师。
助教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教授进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
助教还可以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学术论文的撰写,以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
二、讲师讲师是高等院校教师职称中的中级级别,通常是指已经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
讲师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工作,包括授课、辅导学生、组织实验等。
讲师还需要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
此外,一些讲师还会担任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等管理职务。
三、副教授副教授是高等院校教师职称中的高级级别,通常是指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
副教授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工作,并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副教授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
一些副教授还会担任教研室主任、学院副院长等管理职务。
四、教授教授是高等院校教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通常是指在学科领域具有杰出贡献和广泛影响力的教师。
教授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课程教学工作,并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
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教授还会担任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等重要管理职务。
五、特聘教授特聘教授是高等院校教师职称中的特殊级别,通常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极高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的教师。
特聘教授通常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他们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独特的研究成果。
特聘教授在高等院校中担任重要职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并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特聘教授的聘期通常较长,享受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六、终身教授终身教授是高等院校教师职称中的最高荣誉级别,通常是指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教授。
终身教授通常是在教授职位上经过一定年限的工作后获得,需要经过学校严格评审和授予程序。
由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看教师的职业形象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决定了高校教师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因此高校教师良好职业形象的确立必然包含着多维的要求:作为教育者需养成师德,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作为知识分子需要有关怀社会的意识与服务社会的精神。
高校教师应以多重社会角色的定位为基础,增强职业形象意识。
标签:高校教师;职业形象;教育者;学者;知识分子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作为这一事业的承担者——教师,常常被冠以“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称号。
但与这些荣誉相对应的,教师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任命。
由于高等学校职能定位的特殊性,就使得高校教师比一般中小学教师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确立良好的高校教师形象就愈发显得重要。
一般来说,现代高校具有三大职能,分别是: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
与这三大职能相适应,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应该注重塑造相应的形象。
一、树立以师德为追求的教育者形象教学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根本属性,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根本任务是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
”也就是说,教师职业是需要通过示范这一特殊的方式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自己的道德观念、人格品质、学识素养等作用于学生,从而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塑造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树立教师社会形象、有效推进教学的核心要求。
在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好其形象塑造工作,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自主建构。
第一,自觉加强敬业精神。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济大潮对思想观念的冲击,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开始潜入大学校园,侵蚀一些教师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唯利是图、追逐金钱现象开始在大学教师中滋生,这严重地削弱了大学教师的敬业精神,破坏了其职业形象。
因为“拜物教”现象的存在,一些教师无心教学,疏于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高校教师岗位等级制度是指用于评价和区分高校教师职称级别的一套规定和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师岗位等级制度可能存在差异,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高校教师岗位等级制度:
1. 初级职称:
-助教:通常是高校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助理工作。
2. 中级职称:
-讲师:通常是博士学位的持有者,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副教授:通常需要具备一定年限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能够独立进行科研项目。
3. 高级职称:
-教授:通常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影响力。
-研究员:通常是在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的高级职称。
在评定高校教师岗位等级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学历和学位:通常要求具备相应的学历和学位,例如硕士、博士等。
-教学经验: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包括执教课程、指导学生以及参与教育改革等。
-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的科研成果和专利等。
-学术声誉和影响力:通常会考虑在学术界的认可、引用率、学术活动和学术组织任职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高校教师岗位等级制度可能因国家、地区和高校而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高校教师岗位等级制度有着自己的规定和标准。
因此,在了解具体的高校教师岗位等级制度时,建议您参考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政策和高校的具体规定。
大学教师级别是怎么划分的?想去高校上班的博士收藏网友一:严格意义上说,大学的教师是没有行政级别的,因为大学本身都是一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公务员,也就没有行政级别。
现在一直在提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事业单位领导也是比照行政单位的领导管理的,这就使大学这个事业单位的领导有了级别。
大学里有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等。
他们都不是教师,都是管理人员。
也有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的,如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学院院长等。
这些教师都是有级别的。
这也就是一些军事院校,为什么有的教师有军衔,一些教师没有军衔的原因。
有军衔的都是有职务的,都是有领导级别的,没有军衔的,也就没有领导职务。
所有的教师都是有职称的,是技术职称,技术职称不是行政级别,不好和行政级别比,只是工资可以和行政级别比较。
一些事业单位,单位领导只是科级,他管理的员工可能许多都是高级职称,而高级职称人员的工资至少都是处级。
如学校,科研单位等。
网友二:大学教师有两个主要任务,一个是本科和研究生各专业的理论教学,一个是做科学研究。
故有的学校把大学教师分成了两个编制系列,一个是教学编制,一个是研究编制。
如果是这种情况,教学编制的将以理论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那么晋级将按教学系列级别,即工作1年后可以聘为初级职称--助教,3年后可以聘为中级职称--讲师,讲师满4年后可以申请高级职称—副教授,副教授满5年后可以申请教授。
当然每一次晋级都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发表文章和申请基金的要求,这样才有资格参评,但能否聘任上要看申请的人数和该职称的指标,往往都是僧多粥少。
如何是科研编制,将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晋级时限基本和教学编制一样,但对文章和基金的要求往往更高。
走的晋级路线一般是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分别对应于教学的相应级别。
有的大学不分教学和科研编制,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按各自的需求走教学职称或科研职称。
大学教师角色的四元规训与三重破解王立平,彭霓(铜仁学院教育学院,贵州铜仁554300)摘要:大学教师角色是外界期待与个人塑造的综合体,是区别自我与他者的重要标志。
然而,大学教师角色在形塑过程中受到政府、社会、高校及学生等外界因素的强势规训,使得自身意愿和能力在角色形成中的作用被极大削弱。
面对大学教师角色出现的异化情形,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提供了较好的破解路径:将消解集体化角色作为先决条件,恢复角色塑造的个体化;以“局部斗争”为必要手段,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在角色塑造中的能动性;以自我关怀为最终保障,确保大学教师角色在自我与他者的动态游戏中保持活力。
基于以上三重破解路径,大学教师角色面对的四元规训困境可以得到适恰解决。
关键词:大学教师;规训权力;教师发展;教师角色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2023)04-0096-09大学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生产知识、传播文化,甚至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的任务,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极大认可。
大学教师的职业属性让其具有了多面性,而他们也会在每个面向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设定自己认为合适的形象,以立于公众面前。
根据大学教师的形象设定,可以更加明确他们的不同身份,用以作为区分和识别大学教师和非大学教师、自然科学教师和人文科学教师、A 教师和B 教师的方式,这是大学教师角色的一种功能性体现。
在社会的权力关系中,大学教师角色应该是在与他者的交互中自由形成的,但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等四方面的规训权力使得大学教师角色失去了自主性,成为被动支配的规训对象。
福柯(Michel Foucault )的生存美学理论注重个体性,主张在划定自我边界的基础上积极与他者打交道,这为破解规训权力带来的大学教师角色困境提供了一定的解决之法,为大学教师角色的解放和自由找到了一条适恰路径。
一、权力统摄下的大学教师角色的四元规训福柯认为,“规训”不同于体制或者机构,它是一种权力类型,有着自身的行使轨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机理及其培育研究”(2021ZC090);铜仁市2021年委托课题“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教师教育惩戒实施理念与策略研究”(2021WTKT42)作者简介:王立平,男,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大学教学。
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1.30•【文号】教人〔2020〕15号•【施行日期】2020.11.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人〔2020〕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有关司局、有关直属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切实扭转高校“唯帽子”倾向,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部制定了《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各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好宣传解读,帮助广大人才充分知晓和正确理解《意见》,营造贯彻落实的良好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当前工作中不符合《意见》要求的地方,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立行立改逐项抓好落实。
整改方案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报我部人事司备案。
严格对照《意见》要求,全面梳理有关制度文件,抓紧修订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要结合实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开展工作,注重经验总结,并于2021年6月30日前将《意见》落实情况和经验做法报我部人事司。
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所属高校按照要求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落实过程中有关意见建议,请及时报我部。
教育部2020年11月30日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树立正确人才观,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激励和引导高校人才队伍坚守初心使命、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现就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提出如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