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80.46 KB
- 文档页数:4
引言1997年的那场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大家还记忆犹新,11年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又席卷全球,两次危机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的差异。
而这两次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危机回忆东南亚金融危机起始于泰国危机。
1997年7月,在国际投机基金大举抛售泰铢的货币攻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泰铢当日应声而贬20%,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国,新加坡、中国的和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乱,危机向纵深开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兴旺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统计资料显示:1997-1998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都有所下降,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萎缩;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由4.9%下降到2.2%;非洲国家则由平均增长4.6%下降为3.7%。
由于危机发生后,东南亚遭受冲击的国家深化改革并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革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再加上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及美国经济持续走强等外部因素,1999年,东南亚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重围,踏上了复之路。
〔二〕危机爆发的原因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出口大幅度下降,经常工程收支状况恶化。
3、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
4、固定汇率制度下,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5、国际游资兴风作浪是东南亚金融动乱的外部因素。
二、美国次贷危机〔一〕危机回忆美国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因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引起股市剧烈震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缺乏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标志有两个:其一是标准普尔降低次级债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降低意味着资产的投资价值下降,因此市值数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市值将大幅度下降;其二是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次级债,这意味着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开场向其他国家蔓延。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
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
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
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
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
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
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
关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研究朱基雄南京大学商学院一、引言现如今,只要是从十年前生活到现在的韩国人,不管是谁都无法忘记韩国经济曾经历过的如同噩梦一般的现实。
此次噩梦般的现实正是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外汇危机所导致的。
当时,在泰国、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连锁性的外汇危机形势下,韩国政府的外汇管理政策的不成熟与失败是导致此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现外汇混乱的直接原因。
然而,负责保持和管理能够维持国家正常经济活动的外汇持有额的行政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如同企业的倒闭一样,由于外汇持有额的下跌,造成了外汇支付无法实现的危机的出现,由此引发的国家信用度下降、韩币汇率急速下滑等连锁反应给国际间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同时,韩国政府还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缔结了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of understanding简称MOU),该备忘录规定了韩国政府在数年间需要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所提出的要求。
此后的十年,韩国社会经历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外汇危机,全体韩国国民团结一致力争克服危机。
然而,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外汇危机所造成的创伤彻底恢复之前,2007年末,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起因而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使韩国社会经济经受了再一次的考验。
通过对于每隔十年爆发一次的金融危机的观察,本考旨在对于“当未来社会再一次爆发其它危机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当今的世界经济形势一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那么在此首先对于由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事件所引起的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现况进行一下分由当时的社会投机所引起的次级抵押开始出现了急速的盛行。
当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了旺市,公民们把房子作为担保取得贷款以后便开始向房地产进行了投资。
抵押公司们对呈现旺市的房地产持有信心,毫无顾忌地贷出次级抵押贷款。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一、概览1. 金融危机定义与重要性作为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危机,导致金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
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往往具有跨国、跨市场的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金融危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消费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金融危机还会破坏国际经济秩序,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金融危机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深入理解和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经济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有益的启示。
2.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与概述上世纪末,世界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分别是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两次危机不仅给当时的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9年的大萧条,其背景在于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繁荣。
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失衡。
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限制了社会消费的增长,而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开始大量采用分期付款和赊购制度。
这种制度的盛行使得金融市场异常繁荣,但企业的实际资金状况却并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异常繁荣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而非真实的经济增长。
当这个泡沫最终破裂时,股市的崩溃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银行破产、信贷紧缩、生产下降和失业率飙升,整个社会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
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其背景则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失控密切相关。
在21世纪初,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推出了零首付贷款政策,这使得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
美国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50-01摘要 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现象,几乎各国经济都深受其害,中国经济也受到较大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
本文对当期世界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比较,并提出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异同措施一、引言金融危机指的是与金融相关的危机,也就是金融资产、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的危机,如股灾、金融机构倒闭等。
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最终得出对中国的启示。
二、两次危机的比较(一)相同之处:从宏观层面看,股票暴跌、货币贬值、金融机构倒闭、房地产缩水、失业剧增、经济增速下滑、经济衰退、部分地区局势动荡等。
(二)不同之处:一是两次金融危机发生地及影响范围、程度不同;二是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及表现形式不同;三是两次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同;四是两次危机的应对措施不同;五是两次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同。
三、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启示中国加入wto后带来的挑战增加了中国金融开放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脆弱的体系不堪一击,国际金融的动荡不安也同样构成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威胁。
第一,充分认识金融创新所伴随的风险,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金融创新。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就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
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随着金融全球化,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第二,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当前的次贷危机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而又缺乏监管导致的虚拟经济运作链条出现问题,继而导致连锁反应,发生大量的虚拟经济的破产最终拖累到实体经济,酿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文章以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为研究对象,从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爆发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等视角,比较研究了三类金融危机,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一、三次金融危机的概述(一)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一般指亚洲货币危机,此危机爆发于1997年7月,究其原因就在于货币,引爆点则为泰国汇率制度的转变,其由原来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导致泰国的货币泰铢贬值。
不久之后,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在内的数个国家,逐渐沦为国际金融炒家的攻击对象,打破了经济在亚洲发展迅猛的现象。
这场风暴最终导致一系列经济大国处于长期的经济低迷状态,部分国家的政局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般地,亚洲金融危机的演化历程包括三个阶段:首先,1997年7月,泰国汇率制度的转变直接导致了泰铢的贬值。
当时,泰铢兑美元的汇率下降17%,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及中国等数国都遭受了严重的影响,这场东南亚金融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了亚洲金融风暴。
其次, 1998年初,新一轮的印尼金融风暴开始显现,加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撤销对印尼风暴的救助,使得这场风暴迅速蔓延至东南亚汇市,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数国的汇率全部处于下跌状态,直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伸出援手,此场风暴才得以暂时处于平静态势。
但此期间,日本汇率持续下跌,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国际金融市场仍面临灰暗形势,亚洲金融危机还在不断深化。
最后,国际金融炒家对中国香港发起新进攻,由于当时中国实行的国际金融政策比较谨慎,导致国际金融炒家受到重创,损失惨重。
同时,金融炒家转向攻击俄罗斯,由于俄罗斯突然改变其金融政策,国际金融炒家更是元气大伤,甚至波及到美欧国家的汇市,导致汇市产生剧烈震荡,直到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才逐渐平息。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杨焕棉(经济与管理学院09电子商务)2012年5月29日从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两次金融危机都给了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将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简单的比较。
一、产生原因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始于泰国,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亚洲各国的股市、汇市进行疯狂投机。
以泰国为首的一些亚洲经济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冲击,主动下调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而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7月2日,泰国首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二、主要表现形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形式:1、国际投机者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抵御无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后,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弃主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随之大幅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