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华师在线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论 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表情达意具有很强思想性2.《三字经》《千字文》3.生活实践联系发展4. 2500 日常读写5.基础知识识字方法6.读写训练听说训练7.反馈调节8.平时考察考试9.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10.延续性多样性二、单项选择题1.B2.A3.D4.C5.B6.D7.B8.D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DE3.ACDE4.ABCD四、名词解释1.“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方法等,“道”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道统一”是指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文道统一”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2.是我国传统的识字形式。
特点是:先识字,后读书,识字和阅读交替进行,任务相对集中,分散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顺利进行阅读的能力。
它包括五个方面: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记忆能力和一定的速度。
4.是一种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
五、简答题1.(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2.(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2)中年级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3)高年级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3.(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4.(1)内容要全面(2)标准要全面(3)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4)收集信息要全面六、材料分析题(1)材料分析: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
学生写作文,应该表达自己的意思。
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上下功夫,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进一步分析:为使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要“通阻”和“开源”②改进命题方法,淡化审题要求③要借鉴,不要机械模仿。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一、填空题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思维和表达。
2.说话能力的结构包括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和应变的能力三个方面。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以选择教学策略。
4.蒙学读本的代表作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5.对小学生语文集体学习质量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平均数、标准差、分数段。
二、名词解释1.文道统一: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偏重某一方面。
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
但是语言的性质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涵,语言形式是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的统一体,所以语文历来讲求文道统一。
2.讲授法:指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际,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选择题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B.便于统一指导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CD )的形式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 )A.听是说的基础B.读是写的基础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A )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5.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A )A.低年级B.高年级C.中年级 D.中高年级四四、简答题1、简述课堂提问的技巧。
答:①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紧扣目的和重点,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
②问题的表述应清楚明了③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④指名要面向全体。
1.第1题()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B.教学大纲C.教学设计D.语文课程标准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三字经B.大学C.论语D.学记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B.国语C.语文D.文学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科学实用B.人文教育C.文学D.艺术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B.情景性C.自主性D. 复杂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18题()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集中识字B.分散识字C.识写分开D.注音识字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19题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B.语法C.标点D.运用规则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20题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分散识字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D.象形会意识字法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21题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A.宽松B.和谐C.自主D.指导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22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A.基础性B.实践性C.综合性D.单一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34题“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B.易经C.春秋D.论语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35题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共6次)2:第二次作业(共6次)3:第三次作业(共6次)4:第四次作业(共6次)5:第五次作业(共6次)6:第六次作业(共6次)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语文素养2、口语交际3、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二、简述教学法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三、分析实践题:阅读下列两位教师的教学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师甲教《燕子》一课的实录片断:老师:现在请大家读第四小节,这小节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这一节有三句话,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
老师:对,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种样子课文中说像什么?学生: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老师:为什么说这很像曲谱呢?知道什么叫曲谱吗?学生:就是歌曲的谱。
老师:你们知道歌曲有哪两种谱吗?学生:……。
老师:歌曲有两种谱,一种叫"简谱”,一种叫"五线谱”。
(出示表示两种谱的图片)那么课文中说的"曲谱”应该是哪一种?学生:(齐)是五线谱。
老师:对,那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为什么会像五线谱呢?我们先来理解"嫩蓝的天空”。
什么叫"嫩蓝”?它与"深蓝”、"蔚蓝”有什么区别?学生:嫩蓝就是蓝得很淡。
老师:很好,就是淡蓝,因为远远望去,天空是淡蓝的。
这"几痕细线”又是什么?为什么用"痕”而不用"根”?学生:"几痕细线”指的是电线,"痕”就是很细,因为远远望去看不清。
老师: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什么,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又像五线谱上的什么?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回答。
学生: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五条线,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像五线谱上的……老师:音符。
说得真好。
燕子正准备演奏一首歌颂美好春天的曲子呢!教师乙教《燕子》一课实录片断:老师:我们接着读第四节。
1.第3题“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B.易经C.春秋D.论语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4题()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集中识字B.分散识字C.识写分开D.注音识字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5题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分散识字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D.象形会意识字法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6题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A.即时性B.情景性D.自主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7题终身学习的内涵有()A.学会学习B.学会思考C.学会求知D.学会独立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9题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B.表达C.阅读D.听说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10题()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B.日记C.叙事D.讲故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B.情景性C.自主性D. 复杂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14题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B.阅读C.写作D.独白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21题()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B.教学大纲C.教学设计D.语文课程标准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22题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B.国语C.语文D.文学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23题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A.宽松B.和谐C.自主D.指导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3.第32题()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最新在线作业试卷华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课法》在线作业题库(5)及满分答案1.第 4题“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B.易经C.春秋D.论语答案 :A标准答案: A2.第 5题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A.基础性B.实践性C.综合性D.单调性答案 :D标准答案: D题目分数: 5.03.第 8题()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纲领B.教课纲领C.教课方案D.语文课程标准答案 :D标准答案: D4.第 9题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B.阅读C.写作D.独白答案 :B标准答案: B题目分数: 5.05.第 13 题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能够采纳()。
A.分别识字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D.象形会心识字法答案 :D标准答案: D6.第 1题_______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内驱力。
答案 :兴趣标准答案:兴趣7.第 2题培根说:“读史令人 __________,读诗令人 ________,演算令人精细,真理令人深刻,伦理学令人有涵养,逻辑修辞令人善辩。
”答案 :理智,智慧。
(次序不行颠倒)标准答案:理智,智慧。
(次序不行颠倒)8.第 11 题除了书中讲到的七种识字法外,还有此外两种在我国经过了长久实验而卓有收效的识字方法——和。
答案 :集中识字分别识字标准答案:集中识字分别识字9.第 16 题阅读教课是学生、教师、________之间对话的过程。
答案 :文本标准答案:文本10.第 17 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和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
”答案 :工具性;人文性标准答案:工具性;人文性11.第 6 题集中识字答案 :集中识字是与分别识字相对而言的,其基本特色是在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要点,识字时临时离开课文,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准时间内学习常用字。
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先识字,后念书” 。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一、单选题1、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A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B 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C 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D 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2、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
A 语为语言,文为文学B 语为国语,文为国文C 语为语言,文为“文言”D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3、现行教学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为分别为()。
A 400 、700 、600B 400 、750 、550C 400 、600 、300D 300 、400 、5004、评估要做到()。
A 科学、全面B 客观、详尽C 全面、细致D 科学、客观5、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
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C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D 《义务教育大纲》6、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A 理解课文B 读懂文章C 使学生独立阅读D 从读学写7、结合作文,训练听说的方式是()A 看图说话B 听辨训练C 口头作文D 答问训练8、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 对文章形式的理解B 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研读过程C 对文章思想的领悟D 对文章的语言和主题的研读过程9、()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 考试大纲B 教学大纲C 教学设计D 语文课程标准10、()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 三字经B 论语C 大学D 学记11、“文道统一”的关系决定了______相结合。
()A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B思想教育和美育C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D思想教育和文化12、识字能力的结构包括掌握字的形、音、义和()A识记字义B注音语音C理解字形D具有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13、在阅读教学中,核心是()A明确教学目标B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C优化阅读教学结构D加强课外阅读指导14、1937—1949年间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主要使用的教科书是()A《复兴国语教科书》B《小学国语常识课本》C《初小国语课本》D《开明国语课本》15、规定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的章程是()A《奏定学堂章程》B《钦定学堂章程》C《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D《小学校教则章程》16、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始于()A 1962年B 1987年C 1990年D 1992年17、1934年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中规定小学实行()A 五四制B 六三制C 三二制D 二三制18、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语文不单独设课,课程内容主要是()A神学 B 哲学 C 伦理道德 D 儒家经典19、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A 指导思想B 基本原则C 主要特征D 主要内容20、听和读属于自外而内的吸收,是信息输入,听读训练培养学生的()A 记忆能力B 理解能力C 表达能力D 迁移能力21、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A 语言体系B 语言文化C 语言生活D 语言交际22、听话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和()A辨析力 B 想像力 C 思维力 D 意志力23、首次把听话、说话教学明确定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是()A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B 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 1992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24、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 )A有具体内容B有中心C语句通D有条理25、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
XXX《小学语文教学论》20春在线作业1答案793D:交流能力正确答案: B,C,D1.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起源于XXX的“愤启—悱发”思想。
2.1987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提出了“听话、说话”内容。
3.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源于教育家XXX的“愤启—悱发”思想。
4.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称“癸卯学制”。
5.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语文”,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
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6.《钦定学堂章程》文件的颁布,以分科形式存在的小学语文课程已初见端倪。
7.小学中的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情境性。
8.班级授课制最早由17世纪的捷克家XXX(1592-1670)提出。
9.“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是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
10.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起源于XXX的“愤启—悱发”这一思想。
11.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包括学会认知、获得理解能力,学会做事、获得操作能力,学会合作、获得与人相处能力,学会生存、获得发展能力。
1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口语交际的三项基本能力,即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正确答案: B26.正确,历史比较法指研究者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以发展变化的观点作为指导。
27.错误,我国小学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格致学堂”,《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朝光绪年间的法令。
28.正确,扎实的口语交际应该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激活学生各种时间、空间获得的经验,兼容并蓄。
29.错误,语文课程的功能不仅包括思想教育功能和智能教育功能,还包括语言运用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30.正确,对1-2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求,在“质”方面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基本笔画和常用部首,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共24分)1.语文独立设科是在()年。
2.()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在音节ri wo kuo yuan gou jiang中,两拼音节有();三拼音节有();整体认读音节有()。
6.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教学要求具体分解为识字写字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五项要求。
7.汉语拼音教学要注意与学说普通话、()教学相结合。
8.在小学第一学段就应指导学生学习用音序和()检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选择题:(共12分)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
A.300万字;B.350万字;C.400万字;D.450万字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B.“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
C.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
D.小学阶段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3.小学阶段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
A.2000;B.2500;C.3000;D.35004.()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A.教学目标;B.教学重、难点;C.教学过程;D.作业设计5.应从第()学段开始指导学生使用毛笔。
A.一B.二C.三D.四6.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理解课文内容B.培养阅读能力C.提高思想认识D.受到审美教育三、简答题:(24分)1.请写出四种以上汉语拼音教学常用的方法?并举例加以简单说明。
(10分)2.回忆观看过的小学语文教学录像课,任选一节,结合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简单评析。
(14分)四、实践题:(共40分)请认真钻研小学语文中年级课文《荷花》,完成下列各题:1.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原创]华师在线大专小学语文教学法作业单选题第1题 (2.0) 分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分散识字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D、象形会意识字法第2题 (2.0) 分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A、宽松B、和谐C、自主D、指导第3题 (2.0) 分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A、基础性B、实践性C、综合性D、单一性第4题 (2.0) 分“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B、易经C、春秋D、论语第5题 (2.0) 分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B、表达C、阅读D、听说第6题 (2.0) 分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B、情景性C、自主性D、复杂性第7题 (2.0) 分终身学习的内涵有()A、学会学习B、学会思考C、学会求知D、学会独立第8题 (2.0) 分()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三字经B、大学C、论语D、学记第9题 (2.0) 分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A、游戏识字法B、象形会意识字法C、情景识字法D、词串识字法第10题 (2.0) 分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B、国语C、语文D、文学(2.0) 分第11题()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集中识字B、分散识字C、识写分开D、注音识字第12题 (2.0) 分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B、语法C、标点D、运用规则第13题 (2.0) 分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科学实用B、人文教育C、文学D、艺术第14题 (2.0) 分 ()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B、日记C、叙事D、讲故事第15题 (2.0) 分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单选题
第1题(2.0) 分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D、象形会意识字法
第2题(2.0) 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D、语文课程标准
第3题(2.0) 分
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C、自主
第4题(2.0) 分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C、学会求知
第5题(2.0) 分“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
第6题(2.0) 分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D、运用规则
第7题(2.0) 分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B、人文教育
第8题(2.0) 分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A、游戏识字法
第9题(2.0) 分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D、自主性
第10题(2.0) 分()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C、识写分开
第11题(2.0) 分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C、语文
第12题(2.0) 分()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
第13题(2.0) 分
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B、情景性第14题(2.0) 分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C、阅读
第15题(2.0) 分
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B、阅读
判断题
第16题(2.0) 分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正确
第17题(2.0) 分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
正确
第18题(2.0) 分阅读教学是教师交给学生文本内容的过程。
错误
第19题(2.0) 分
识字与读写的矛盾是我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尽快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尽早读写”。
正确
第20题(2.0) 分真正的阅读应该建立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
正确
第21题(2.0) 分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错误
第22题(2.0) 分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错误
第23题(2.0) 分
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
错误
第24题(2.0) 分道德教育就是关于品德方面的教育。
错误
第25题(2.0) 分
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确
第26题(2.0) 分
《美国语文读本》是一套通过道德文字向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
正确
第27题(2.0) 分
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讲解,对学生的阅读的影响力是有
限的,而教师自身对阅读的热爱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正确
第28题(2.0) 分综合性学习注重结果性评价。
错误
第29题(2.0) 分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般是用于成人择业的。
但近几年来,它却逐渐演变成一场壮观的“童子军大战”。
正确
第30题(2.0) 分
不一定非要参加生活实践才能积累到写作材料,阅读大量书籍就足够了。
错误
第31题(2.0) 分
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阅读,或对读书缺乏动力,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读书的兴趣。
正确
第32题(2.0) 分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正确
第33题(2.0) 分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
错误
第34题(2.0) 分“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错误
35题(2.0) 分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
错误
第36题(2.0) 分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
正确
第37题(2.0) 分母语和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
正确
第38题(2.0) 分只要有了新型先进的教育观指导,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
错误
第39题(2.0) 分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
正确
第40题(2.0) 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质上属于“集中识字”。
错误第41题(2.0) 分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即它涉及意义、语调、情感、修养等。
正确
第42题(2.0) 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
错误
第43题(2.0) 分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
错误
第44题(2.0) 分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正确
第45题(2.0) 分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
错误
第46题(2.0) 分教师的阅读与学生无关。
错误
第47题(2.0) 分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目的。
正确
第48题(2.0) 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体现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
正确
第49题(2.0) 分民国时期教材的内容都是民间故事,具有民间性。
错误
第50题(2.0) 分如果让字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仍然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