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第一次课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二课程表1. 课程表概述初二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和知识领域。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时间,制定一份详细的课程表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为初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初二课程表。
该课程表包含了主要科目和相关活动,并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
通过遵循这个课程表,初二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课程表内容2.1 主要科目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8:00-8:45 数学英语物理历史数学9:00-9:45 生物地理数学英语政治10:00-10:45 化学数学英语物理生物11:00-11:45 语文物理数学英语地理14:00-14:45 英语历史政治数学语文15:00-15:45 数学生物地理英语物理2.2 活动安排除了主要科目外,初二课程表还包括了一些活动安排。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交技巧和兴趣爱好。
2.2.1 体育活动•星期一下午:足球训练•星期三下午:篮球训练•星期五下午:游泳课2.2.2 艺术活动•星期一上午:音乐课•星期三上午:美术课•星期五上午:舞蹈课2.2.3 其他活动除了体育和艺术活动之外,初二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其他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学校辩论社团每周二下午举行会议。
•学生会每周四下午组织各种社团活动。
•学校图书馆每天都开放,学生可以在空闲时间前往阅读。
3. 课程表的制定原则制定初二课程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3.1 均衡安排各学科为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初二课程表应该均衡安排各学科。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有所涉猎,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2 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初二课程表应该合理安排学科的顺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3 照顾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初二课程表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
初二数学(上)集体备课记录初二数学第二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初二数学第四周集体备课初二数学第五周集体备课本周完成15.1—15.2 5个教案及课件上交和讲解2、讨论15.3—15.4的教学思路,完成这5个教案。
下周二上交到F TP自己的文件夹里。
(1)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新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以新带旧,训练画图能力是突破口。
(4)对学生易错点、易混点,进行强调和强化训练。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石秀坤15.3函数图像的画法赵桂英 15.4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周五上午集体备课的时候按照分工主讲自己的章节大家讨论。
回去形成自己的教案。
第2周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09年2月27日周次:2参加人:苏为民焦丽英赵桂英石秀坤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本周完成15.3—15.4 5个教案及课件上交和讲解2、讨论15.5—15.6的教学思路,完成这5个教案。
下周二上交到F TP自己的文件夹里。
(1)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新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以新带旧,训练画图能力是突破口。
(4)对学生易错点、易混点,进行强调和强化训练。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苏卫民15.5一次函数图像焦丽英 15.6一次函数性质周五上午集体备课的时候按照分工主讲自己的章节大家讨论。
回去形成自己的教案。
第3周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09年3月6日周次:3参加人:苏为民焦丽英赵桂英石秀坤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本周完成15.5—15.6 5个教案及课件上交和讲解2、讨论15.7、本章复习的教学思路,完成这5个教案。
初中数学首课开学第一课教案数学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
初中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探索自己的潜能和发掘创造力。
初中数学首课开学第一课教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思维,为全年数学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习基本概念,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
三、教学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建基本数学概念的知识框架。
四、教学内容分析实际上,初中数学的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型。
本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分析:1.数学中的关键概念——数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学生来说掌握数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本课需要向学生介绍数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来源、数的种类、数的表示方法等问题。
2.数学中的关键概念——运算除了数,运算也是数学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运算是处理数字的一种方法,使数学有更强的逻辑性。
本课将重点介绍加法和减法两种运算方法,同时也涉及到乘法和除法。
教师可以通过真实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概念。
3.数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数字和运算之间的关系是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
本课将着重介绍数字之间的关系,如数字大小、相等、不等等,同时也会介绍运算之间的关系,如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
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材料、数字习题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框架。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独特的思考题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的深度思考,让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思考和创造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该是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初中生开学第一课数学教案第一节:引言开学第一课是每个初中生都期待的时刻,课程安排中数学常常是首要的一节课。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第三节: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当中。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四节: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课堂教学工具和活动材料,如白板、彩色粉笔、骰子、纸牌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供学生进行解决。
第五节:教学过程1. 复习基础知识:通过课前练习或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如四则运算、代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何计算购买一件商品打折后的价格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游戏互动:利用骰子、纸牌等道具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例如,通过掷骰子来计算点数的概率。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体积等。
第六节: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复习、引导思考、分组活动、游戏互动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七节: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第八节:教学延伸在课后,学生可以继续进行一些数学相关的活动和实践。
例如,参与数学竞赛、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等,以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第九节: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分钟1.5分钟0.5分钟归纳总结拓展提升例:利用因式分解计算22224914.35114.3)2(202120202020)1(⨯-⨯-+分析:(1)中2220212020-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成)20212020()20212020(-⨯+,进而再进行化简运算;(1)中可以先提取共同的因数3.14,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计算.解:2021202120202020)1()20212020(2020)20212020()20212020(2020202120202020)1(22-=--=-⨯++=-⨯++=-+28.6210014.3)4951()4951(14.3)4951(14.34914.35114.3)2(2222=⨯⨯=-⨯+⨯=-⨯=⨯-⨯例:如图,在一块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各减去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其中a=1.86,b=0.34,求剩余部分面积.分析:求正方形减去四角后的面积,即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小正方面即可。
先可以列出式子为a2-4b2,若直接带入数值,发现运算量较大,所以可以先将a2-4b2因式分解后,再代入数值运算,可大大简化运算过程。
解:S剩= a2-4b2=(a+2b)(a-2b)把a=1.86,b=0.34带入S剩=(1.86+2×0.34)×(1.86-2×0.34)=2.72×1 =2.72四.归纳总结问题:今天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22bababa-+=-问题:怎样判断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需要满足所给多项式能够写成两项平方差的形课后作业式,或者在变形后能够写成两项平方差的形式.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或多项式.问题:在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若多项式中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因式;(2)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继续再分解为止.五.拓展提升如图,100个正方形由小到大套在一起,从外向里相间画上阴影,最里面一个小正方形没有画阴影,最外面一层画阴影,最外面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cm,向里依次为99cm,98cm,…,1cm,那么在这个图形中,所有画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多少?解:每一块阴影的面积可以表示成相邻正方形的面积的差,而正方形的面积是其边长的平方,这样就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了.则S阴影=(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050(cm2).答: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5050cm2.六.课后作业1.下列所向是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为什么?22222222)4()3()2()1(yxyxyxyx--+--+2.分解因式16)4(4)3(49)2(251)1(422222+----ayyxbaba3.已知x+2y=3, x2-4y2=-15,求x-2y的值和x, y的值.。
初二数学(上)集体备课记录初二数学第二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初二数学第四周集体备课初二数学第五周集体备课初二备课第1周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09年2月20日周次:1参加人:苏为民焦丽英赵桂英石秀坤缺勤:无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本周完成15.1—15.2 5个教案及课件上交和讲解2、讨论15.3—15.4的教学思路,完成这5个教案。
下周二上交到F TP自己的文件夹里。
(1)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新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以新带旧,训练画图能力是突破口。
(4)对学生易错点、易混点,进行强调和强化训练。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石秀坤15.3函数图像的画法赵桂英 15.4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周五上午集体备课的时候按照分工主讲自己的章节大家讨论。
回去形成自己的教案。
第2周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09年2月27日周次:2参加人:苏为民焦丽英赵桂英石秀坤缺勤:无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本周完成15.3—15.4 5个教案及课件上交和讲解2、讨论15.5—15.6的教学思路,完成这5个教案。
下周二上交到F TP自己的文件夹里。
(1)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新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以新带旧,训练画图能力是突破口。
(4)对学生易错点、易混点,进行强调和强化训练。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苏卫民15.5一次函数图像焦丽英 15.6一次函数性质周五上午集体备课的时候按照分工主讲自己的章节大家讨论。
八年级上数学听课记录八年级上数学听课记录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八年级上数学听课记录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八年级上数学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学而思-朱韬+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讲义一、引入感谢大家参加学而思-朱韬老师的初二数学课程,本讲义将为大家详细介绍2021年秋季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二、课程介绍1. 课程名称: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课程2. 授课老师:朱韬老师3. 课程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初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为日常学习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教学内容:包括代数、几何、函数等多个模块,共分为十个单元。
三、教学安排1. 课程时间:每周三下午14:00-16:002. 上课方式:线下授课3. 课程安排:每个单元分为理论讲解和练习两部分,通过讲解巩固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式1. 讲授:朱韬老师结合教材和题库,通过清晰的讲解和丰富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本质和应用方法。
2. 练习:课程安排大量的练习题,鼓励学生思考、独立解题,并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3. 互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提问、讨论,老师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课程特色1. 知识点全面:课程内容涵盖初二数学的各个模块,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实战训练:通过大量的实战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解题技巧:老师将共享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六、考核评价1. 平时作业:每个单元结束后,会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2. 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结课前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将作为学生学业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七、总结通过学而思-朱韬老师的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课程,相信同学们将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为未来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相信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课程的讲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八、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本课程将以专业的初二数学教材为主线,兼顾相关辅助教材,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5 年10月24 日时段14:00 -16:00 第(1)次课授课地点:
任课教师上课学生
课程名称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重点坐标定位
教学难点坐标的对称性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讲解:
(一)、考点讲解:
1.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
的原点.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
限和第四象限
例1.如图1-5-2所示,○士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2),
相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2那么,"炮"所在位置的坐标为______.
例2.已知点P在第二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P点坐标为___________
例3.若点M (a,b)在第四象限,则点M(b-a,a-b)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例4.如果代数式
1
a
ab
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点A
(a,b)的位置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知识点2:对称点的坐标
1.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2.反过来,P点坐标为P1(a1,b1),P1(a2,b2),若a1=a2, b1+b2=0, 则P1 、P2关于x轴对称;
若a1+a2=0,b1=b2,则P1 、P2关于y轴对称;若a1+a2=0,b1+b2=0,则P1 、P2关于原点轴对称.
例1.已知点P(-3, 2),点A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A点的坐标为______
例2矩形ABCD中的顶点A、B、C、D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D两点对应的坐标分别是(2,0),(0,0),且A、C关于x轴对称,则C点对应的坐标是()
A、(1,1)
B、(1,-1)
C、(1,-2)
D、( 2 ,- 2 )
课堂练习
1.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
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
2.若P(a, 3-b),Q(5, 2)关于x轴对称,则a=___,b=______
3.已知点A(2,-3)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1,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2,则A1、A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5-4,矩形OABC的OA= 3 ,AB=l,将矩形OABC沿OB对折,点A落在点A′上,求A′点坐标.
如图1-5-4
知识点3: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由距离和方位角确定;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一对有序实数对确定.
例1.如图1-5-8,A、B、C三点分别表示政
府、学校、商场中的某一处,政府和商场分别在学校的北偏西方向,商场又在政府的北偏东方向,则图中A表示_________,B表示_______ ,C表示________
例2.电脑的屏幕可以看作由许多格点组成的,如果在电脑屏幕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屏幕左下方的点的坐标为(0,0),右上方的点的坐标为(640,480)则电脑屏幕中心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例3.李明、王超、张振家及学校的位置如图1-5-9所示.
⑴学校在王超家的北偏东_______度方向上,与王超家大约_________米。
巩固练习:
1.点P(m,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m,0)在()
A.x轴正半轴上B.x轴负半轴上C.y轴正半轴上D.y轴负半轴上
2.若a>0,b<-2,则点(a,a+2)应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点P(-2,3)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
A.(-2,3)B.(2,3)C(2,-3)D(-2,-3)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l)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5.对于任意实数x,(x,x-1)一定不在第___________象限.
6.若点A(a,b)在第三象限,则点C(-a+1,3b-5)在第_____________象限.
7.P(-5,4)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
8.与点P(a,b)与点Q(1,2)关于x轴对称,则a+b=__________
9.如图1-5-18所示,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把OABC在直角坐标系中,B、C两点在第二象限
内,OA与x轴外夹角为60°,那么B点的坐标为_____
拓展训练
如图l-5-19 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 ,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 (6,0).
(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规律再
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B4的坐标是
_______;
(2)若按第(1)题的规律将△OAB进行第n次变换,得到△OAnB n,
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n的坐
标是__ ____,B n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