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5页word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走进京剧》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以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一课为基点加入创新与改编,在第一课时学生上网了解京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感受与体验京剧名曲片段的学习。
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教学目标:1、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欣赏与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欣赏与体验中学习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对象:五年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主要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便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唱脸谱》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步入京剧的殿堂。
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脸谱。
)生:京剧脸谱师:对。
那有一首歌叫《唱脸谱》,你们听过吗?生:……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播放flash课件)(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又喜爱的京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那么,歌中所唱的外国人把我们的京剧叫做什么?……就是“北京歌剧”的意思。
那么连外国人都这么喜欢我们的京剧,甚至都远道而来学习我们的京剧,那么你们对我们的国粹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京剧。
(板书课题)(设计说明:课题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进教室时的浓郁京剧氛围到《唱脸谱》参与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很浓。
《走近京剧》的教案
教案主题:走近京剧
教案目标:
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资源:
1. 《走近京剧》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2. 京剧表演的录像或录音;
3. 京剧服饰、道具等相关文化实物。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用京剧的音乐或视频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背景知识(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包括京剧的地位、剧目、表演形式等。
第三步:基本动作与造型(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京剧的基本动作和造型,如扇子、拐子、坐步、挑脚等,学生跟随模仿。
第四步:角色扮演(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京剧角色,分别表演一段经典的京剧台词或乐段。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表演指导和技巧。
第五步:作品欣赏(15分钟)
播放一段京剧的录像或录音,让学生欣赏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以及表演中所
体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结,谈谈自己对京剧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分组展示自己的表演作品。
教学延伸:
1. 借助相关文化实物,向学生展示京剧的服饰、道具等,深化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豫剧、越剧等。
走进京剧教案第一篇:走进京剧教案走进京剧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
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
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
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
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
“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走近京剧》的教案教案:走近京剧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艺术特点。
3.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
2.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京剧基本动作和唱腔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京剧音乐和视频资源。
2.京剧服饰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京剧了解多少?你们最喜欢的京剧剧目是什么?为什么?2.了解京剧(20分钟)a.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四大宗师”的传统,以及现代京剧的发展。
b.介绍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如唱、念、做、打的结合,以及脸谱和服饰的意义。
3.学习京剧基本动作(30分钟)a.示范和讲解京剧的基本动作,如站立、跌倒、扭转身体等。
b.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仿练习基本动作。
4.学习京剧唱腔(3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
b.老师教授一段京剧唱腔的歌词和发音,让学生跟着唱。
c.学生分组进行小练习,互相演唱一段京剧唱腔。
5.观看京剧表演(2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
b.学生观看京剧表演,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
c.讨论学生对于京剧表演的理解和感受。
6.表演京剧小片段(30分钟)a.学生自由选择一段京剧剧目,分组进行排练和表演。
b.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七、拓展练习:1.学生可以选择深入研究一个京剧剧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京剧起源和发展的小论文。
八、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体会,鼓励学生对京剧进行深入学习和表演。
九、课后作业:1.回家观看一段京剧表演,写下你的观感和感受。
2.自选一段京剧唱腔进行练习,下节课准备进行展示。
教案结束。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高年级小学生及中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年级和能力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走近京剧》教案课题:《走近京剧》教材: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六班级第四课《京腔京韵》教学班级:四班级课型:综合观赏课教学课时:一、教材分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本节课选取了京剧的起源、行当,表演形式、脸谱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同学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引导同学做多种形式的参加和感受,在富有制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二、学情分析京剧是我国的国剧,但对于学校生来说,京剧知识了解甚少,缺乏肯定的爱好,但他们有着较强的新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学习京剧,须以爱好爱好为动力,着重同学的主动参加。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倾听京剧、感受京剧、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同学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爱好,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在观赏、体验的活动中,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从而对京剧文化艺术产生骄傲感和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通过观赏、分析、判断、仿照来充分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表演形式、脸谱等相关知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基础知识及相关文化,提升喜爱京剧艺术的爱好。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念”、“做”等功夫。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學过程八、教学反思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一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把它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如京剧的形成进展、京剧的行当、表演形式等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同学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整节课着重表达和运用体验、仿照、探究、合作、综合的教学方法,为同学提供开放、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同学在观赏,仿照和富有制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同学喜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同学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新花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走近戏曲〔一〕〕样板教案第十二课走近戏曲〔一〕-观赏京剧,学习念白京剧〔报灯名〕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当前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甚浅,对京剧没有什么了解,更谈不上喜欢了。
要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充分借助互联网,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援助学生了解京剧,喜欢京剧。
学生课前打算:自己通过网络查阅和了解一些京剧的相关知识教师课前打算:京剧相关资料整理,优秀京剧视频的搜集、制作二、教学课题京剧选段〔报灯名〕三、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重点认识丑角,激发学习京剧的兴趣从而喜欢京剧艺术;2、在听、看、读、演、议的活动中感受数板的表演方法及丑角的特点;3、学习〔报灯名〕,能用一点京腔,带上动作表演.四、教材分析〔报灯名〕是指定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之一,它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为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时的数板。
数板突出的是节奏的作用,将节奏相对自由的言语纳入固定节奏的标准之中。
数板是丑角念白的一种形式,字音强弱清楚,节奏性强。
它可以用打击乐伴奏,从而使言语的节奏更为强烈、鲜亮。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报灯名〕。
教学难点是能用一点京腔,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
五、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表达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特点,我设计了“赏〞、“听〞、“读〞、“演〞、“评〞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模仿制造,从而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丑的特点及数板的表演形式,逐渐走进京剧,喜欢京剧。
1、听读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
我让学生借助网络从听入手,听小演员读,听老师读,听同学读,听自己读,逐渐学习京剧〔报灯名〕。
2、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表演〔报灯名〕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京剧的自信。
《走进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唱腔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京剧的能力,学会演唱。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京调》教师提问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片段是属于我国戏曲当中的哪一种生:京剧二、导入: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走近京剧》教学设计指导教师:范筝(岳麓区教研室)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湘艺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教材分析: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戏曲文化艺术,要让学生接受并喜欢十分不易。
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表演艺术手法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并围绕京剧的表演展开模仿与创编活动,再结合欣赏教材内容《苏三起解》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模仿及学唱京剧片段《苏三起解》,学生能简单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服饰及表演艺术手法等相关基本知识。
2.在听、看、唱、做、创等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京剧唱腔的韵味,初步激发对中国民族戏曲的兴趣。
3.感受“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体验民族艺术的绚丽多彩,激发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设计意图:将视、听、唱、说、演相结合,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线,将整个课堂变成戏台,学生变成演员,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表演艺术。
以谈话方式介绍京剧知识,以实践表演巩固京剧知识,使学生顺利接受并喜爱京剧这一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亮点:整节课以学生喜爱模仿的天性作为切入点,为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体验环节,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并喜爱上这一门看似枯燥无味的京剧艺术。
最后设计的游戏环节也为整节课做了最全面的知识总结。
教学重点:听赏、模仿、体验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表演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京剧简单道具、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导言:同学们们好,初次见面,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梁老师。
今天梁老师想送给大家三小段戏曲作为见面礼,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唱的是哪些地方的什么戏曲种类。
2.教师唱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安徽黄梅戏《女驸马》、京剧片段《苏三起解》。
3.导入课题。
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是我们平时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它。
教案:走近京剧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走近京剧》教学设计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本课为《音乐与戏剧(一)》的第一课时)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
鉴于当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
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
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
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
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
五年级音乐课《走进京剧》教案教材分析:京剧,是一门及歌唱、舞蹈、美术、武术等为一身,其中包括京剧行当、京剧脸谱、京剧的场面、京剧的唱腔、京剧的服装等等,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京剧的脸谱、京剧行当、京剧的场面、京剧的唱腔等一些京剧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比三四年级学生趋向安静,参与意识亚于低段,但是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日趋完善,逻辑分析能力较强。
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跟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学生不会主动去接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并且喜欢京剧。
教学内容:《走进京剧》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四大行当2、让学生在欣赏京剧中感受京剧的美感,提高对京剧的艺术鉴赏能力3、让学生了解旦行中的花旦、老旦、武旦、能学会念白和“做”中的开门、高兴等简单动作教学过程:一、京剧问好(用生行、旦行京剧问好)二、四大行当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京剧世界,去领略国粹的风采。
1、看图片根据服装、化妆、性别说说有什么特点2、总结,由男性演员扮演画淡妆的是生行3、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看图片说行当三、表演形式1、唱念师:大家不但反应快而且说的准确,你们再来看两段表演看看都是哪个行当,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老旦表演唱、师扮演花旦表演《卖水》)师:京剧中的唱、念和我们平时的唱念一样吗?假嗓也叫假声发声时比真嗓喉孔缩小,气流变细音较高。
1、教念白2、完整念3、学动作4、分组表演5、请同学分别表演2、做师:刚才我们用动作表现了唱念的内容,现在老师不唱也不念,你们猜我在做什么?(开门、叠被)看视频师:这段表演是生活中的事情,但经过表演变美了,在京剧中用夸表现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固定的剧情这种表演形式叫“做”1学生模仿《拾玉镯》片段表演 2 学生自己创编表演3、打师:大家表演的这么棒老师带你们去戏院看戏,看到表演精彩的地方可以拍手还可以拍手叫好。
人音版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
2、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艺术。
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在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脸谱、相关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交流
二、导入激趣
1、游戏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那我们就做一个“鹦鹉学舌”的游戏,老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的最后两句有什么特点?像什么?
师:想不想听老师唱一段?
师:同学们,请听我说!【师唱《都有一颗洪亮的心》】
2、设问:谁知道老师唱的这一段是哪一种戏曲?——京剧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京剧,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引出课题——走近京剧】
4、设问:通过在课下搜集资料,你对京剧都有哪些了解?
生回答。
三、欣赏《铡美案》选段,了解京剧四大行当
1、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
2、了解脸谱,介绍“净”行当。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的人物。
如:包拯;或者有些鲁莽的如张飞。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的人物。
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
如:曹操。
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如:窦尔敦。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指神、妖一类。
如:孙悟空、二郎神。
【学生答出代表人物奖励脸谱】
师介绍:这些色彩夸张的脸谱,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京剧中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称为“净”,是京剧行当的一种。
3、揭示“四大行当”,模仿丑的表演。
(1)、图片展示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欣赏丑的表演片段
(3)、师生讨论,模仿丑的表演。
(4)、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
4、有奖竞猜,了解“生”行当
5、师介绍“旦”行当
旦,代表女性的正面形象。
端庄娴静的是——青衣(师边介绍边做动作表演)
活泼可爱,性格泼辣的是——花旦
擅长武打的是——武旦
老年女性是——老旦。
设问:你所知道的古代人物中那些属于这些角色?
四、欣赏、模仿,体验四大功夫
1、出示京剧表演“四大功夫”,生分组讨论分别指什么。
(1)分组讨论
(2)分组汇报
唱:演唱
念:也称“念白”,又分京白和韵白,是有节奏的说话。
做:也称“做派”,只表演不出声,是舞蹈性的表演。
打:武打,打斗时的表演。
2、欣赏京剧《卖水》选段,学习唱段。
(1)、分句学唱【出示曲谱】
(2)、再来一遍,觉得那一句比较难请告诉老师。
(3)、难点教唱,最后一句。
(4)、完整演唱。
(5)、同学们学的真快,请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3、模仿念白
(1)、拍节奏,模仿念白。
(2)、师表演念白。
(3)、加动作表演。
4、欣赏,模仿走台步。
(1)欣赏《拾玉镯》片段
设问:这段戏中演员表演了哪些动作?(梳妆、开门、赶鸡、喂鸡等)(2)生模仿表演。
(3)师表演走圆场。
(4)生学习走圆场。
(5)模仿男性人物走台步。
5、欣赏“打”的表演,京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段。
师:看完这一段你想说什么?
师:京剧演员们的功夫十分了得!太精彩了!我们不得不感叹京剧真是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五:欣赏少儿京剧表演
六、小结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