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内容()A.调查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B.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C.调查大气污染、水污染的状况D.调查当地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情况2.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其调查的方式包括()①实地调查②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③自己想象④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收集资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2019·日照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下列叙述与此规定不符合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D.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4.下列属于有害垃圾的是()A.废灯管B.碎玻璃C.剩饭菜D.废塑料5.2019·江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B.低碳绿色出行C.沿河排放污染物D.禁燃烟花爆竹6.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我们应该()A.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B.无能为力,任其自然发展C.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D.只要自己能做到不做环境污染的事,别人怎么做与己无关7.2019·淮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
图4-7-6中,“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A BC D图4-7-68.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A.矿产资源B.气候资源C.生物资源D.水资源9.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是保护生物圈的中心目标之一B.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之一C.保护生物圈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应尽的义务D.人类的活动会强烈地干扰生物圈的自然发展10.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C.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二、非选择题11.图4-7-7为反映环境问题的漫画,请认真思考,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可使()A.我们的生存环境即刻变得美好B.我们认识到每一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C.我们的政府注意环境保护D.我们的学习进步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哪一项是科学的?()A.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B.禁止砍伐C.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整齐美观D.喷洒农药,消灭森林害虫3.下列是垃圾分类的几种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A.生活垃圾类、建筑垃圾类、工业垃圾类、其他类B.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C.玩具类、包装类、食品类、其他类D.生物类、非生物类4.下列与“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A.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C.少开汽车多走路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A.使用含磷洗衣粉B.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6.★温室效应是指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
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探究创新7.★当你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居民小区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分类放置。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案教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设计人:宁阳十中刘海洋学习目标: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2.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分别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片及自然被破坏后人类面临困境的图片,形成强烈的对比,唤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和意识,再简要介绍人类目前面临的十大类主要环境问题。
那么,我们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呢你认为哪些环境问题是最主要的其现状如何你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调查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讨论完成调查方案。
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提示:调查前,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指出所选题目宜小不宜大,并事先准备几道题目供学生选择。
(2)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3)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应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学习任务二:汇报调查结果1.分组上讲台汇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他组的成员提出质疑,并对其汇报进行打分,并派代表作简要的点评(如汇报的成功点在哪里,调查还存在哪些不足等)汇报注意事项:(1)计划要抓住关键问题,不能主次不分。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着重体现从生物圈的高度认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本着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意识到人类对生物圈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当履行的义务,增强环保意识二、教材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是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师生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整合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探究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与生态平衡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优劣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学生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他们喜欢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从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再进一步为学生构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展开交流,拟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采用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2.)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能够独立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处理信息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3).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4).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2).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事例,初步形成这种观念: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三.教学重点(1.)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难点完成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目标1.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2.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能够独立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难点】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外出调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环保局或污水处理厂、垃圾厂、空气检测站、生态研究所等部门咨询。
学生:做好预习;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美丽的地球、家园,环境污染对地球的巨大破坏。
【学生】观看图片,认识环境污染对地球的破坏,唤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讲授新课(一)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2页的“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和114页的“退耕还林还草”两部分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目的要求]1.通过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和分析讨论,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2.认识到每一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材料用具]笔记本、笔。
[方法步骤]1.分组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每组至少选择一个当地存在的问题,详细写出具体的实例和近些年来采取的措施。
进一步收集、学习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加深理解、进行评价并写出调查报告。
3.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4.推选代表汇报本组调查报告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注意事项]实地调查时要注意安全。
调查时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学生】对调查到的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总结,鼓励学生拟定环境保护的计划,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课下分组实施,并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扎根人心。
[问题设疑]①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②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粮)③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等)提问: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内容及原则?内容: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停止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