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发展草原羔羊产业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22.29 KB
- 文档页数:1
2021年第6期(总第287期) 畜牧生产15浅析西藏农区绒山羊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达 瓦1,德 吉1,巴桑玉珍2,阿旺措吉1,卓玛央宗3,次仁美朵4,次仁德吉1,边巴卓玛5,巴 贵1*(1.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尼木县农业农村局,西藏 尼木;3.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药厂,西藏 拉萨;4.西藏尼玛县农牧业科技服务站,西藏 尼玛;5.西藏那曲市农牧业科技服务站,西藏 那曲)中图分类号:S826.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21)06-0015-03 本文通过对林芝市朗县、山南市乃东县、日喀则市萨迦县等农区绒山羊产业现状的调研,总结了西藏农区绒山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从西藏实际地理环境出发,以促进西藏绒山羊产业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从政策引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饲草供应体系建设、畜群结构调整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对西藏绒山羊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农”工作新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发展的重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藏为发展绒山羊产业在牧区开展减畜增产技术研究,在农区建立基础设施先进、高产高效、污染可控、绿色养殖的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绒山羊现代养殖模式,推动西藏传统养羊业转型增效,在保障草原生态环境能良好发展的前提下,使农牧业也能够增产增效,显著提升农牧民的经济收益,力争呈现青山绿水和绒山羊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西藏绒山羊耐粗饲料,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在高原的高寒低氧环境中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在生产性能上,西藏绒山羊的肉品质优良、绒细度细、繁殖率高。
因此,绒山羊养殖是当地半农半牧及农区农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半农半牧及农区有着丰富的饲草资源及距城镇较近的地理位置和市场、交通等优势。
笔者对林芝市朗县拉多乡吉村养殖山羊30户、山南市乃东县多布章乡养殖山羊40户、日喀则市萨迦县吉定镇龙桑村、雄玛乡旺堆村和加布堆村养殖山羊50户在牲畜养殖情况、人口、人工种草、饲草料加工、畜群结构、绒山羊养殖等是否有效益等方面进行调研,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
对典型草原保护的几点思虑中国农科院区划所、草原所等单位经过遥感和“3S等”技术,联合地面实地检查,对北方草原11 个省的312 个县(旗)进行了近20 年的监测,结果表示:北方各种类草原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并且退化速率正在加快。
20 世纪 90 年月早期,退化面积约为 51%,到 90 年月末,北方草原的退化面积发展到约 62%。
此中典型草原退化比率约为 70%,并以中度和重度退化为主,集中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锡林浩特、科尔沁、浑善达克等草原区;西北沙漠地域草原退化比率约为 80%,以重度退化为主;东北草甸草原的退化比率约为45%,以轻度退化为主;青藏高原高寒类草原、草甸和沙漠区均出现了严重的草原退化现象。
这大大加剧了沙尘暴等自然灾祸的发生,生态系统遇到严重损坏,对国家的生态安全构成了日趋严重的威迫。
典型草原是温带内地半干旱天气条件下形成的草原种类,其植物主要为真旱生与广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而在某些条件下由灌木与小半灌木构成。
这是我国草原中散布最广也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一类草原。
是我国要点牧区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是发展细毛羊和毛肉兼用羊的优秀场所。
因其与京津地域相邻,是这些地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增强对典型草原的保护力度,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有名的四大草原之一,是典型草原的主要散布地域。
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处东经 111°25~′119°58、′北伟 41°35~′46°46总′面.积 20.3万km。
它曾以水草丰美而著称于世 .但是近来几年草原的旱灾、雪灾,一场场的沙尘暴接连不停,使得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这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地域遇到了重创。
正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同志在锡盟观察工作中曾指出过“锡盟草场退化、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
看到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的情景后,令人震撼和痛心,这是大自然对我们过去违反自然规律行为的惩罚”。
羊场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养羊业作为我国畜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向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方向快速发展。
各地区突出地方优良品种,引进国外优质羊品种,大规模开展杂交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工作,明显增加了养羊业产品的产量,并且改善了产品的品质。
但是在羊场生产管理中,仍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此,笔者结合生产工作实践,阐述了羊场生产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有效对策,以供参阅。
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家对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养羊业获得快速发展,各地区因地制宜,积极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发展,然而,由于管理能力欠缺和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诸多羊场效益低下,为此探讨羊场生产管理现存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解决,对增加羊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羊场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羊场的规模与结构不合理,综合管理观念差。
一方面,鉴于国家畜牧业发展战略中大力倡导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节粮型草食家畜及养羊业的升温,许多羊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兴建起来,但因缺乏整体规划,盲目追求效益最大化,许多羊场不顾自身的饲养管理能力,饲草饲料供应能力及销售能力,盲目扩大羊群数量,导致产、供、销机制上的脱节,影响后期发展。
由于受当前经济利益的驱使,把一些本该留作后备羊群和一些不该出售的羊只出售,导致后续无力,不能再发展。
另一方面,目前许多羊场是以提高羊只出栏数为目标,以求提高经济效益,但却往往忽略了因数量的提升而导致质量的下降。
由于羊只数量扩大,羊舍不足、饲料供应增加、饲养人员缺少、管理条件跟不上等许多问题会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进而影响羊场的正常生产和最终利益。
2.饲草生产及供应不足。
羊群的健康体况是繁殖工作的基础,因此要确保羊只吃饱吃好。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分散饲养习惯的影响,饲草料来源品种单一,没有饲草种植和供应计划。
不少羊场认为在羊只吃上草的情况下,补饲一些玉米、麸皮等就行了,不能按营养标准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不能饲喂全价料,由于饲草料的单一,导致羊只能量与蛋白质的摄入不均,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使羊只的异食癖,营养代谢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生产。
草原畜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作者:江阿尔·吾胡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30期江阿尔·吾胡拜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草原畜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由于草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在新疆吉木乃县草原畜牧养殖业在当地的农牧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草原生态环境的负担。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需要对畜牧养殖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畜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农牧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当前阶段,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与当地的畜牧养殖业有一定的关系。
新疆吉木乃县很多农牧民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高层次教育,所以,在进行畜牧业养殖的过程中,仍然会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
这样的养殖方式会过度依赖草场环境。
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牲畜数量不断增多,对草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
很多农牧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养殖意识,经常会出现过量放牧的情况。
草场没有充足的恢复时间,进而降低了草场的生产能力,不利于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当地的农牧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的农牧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畜牧养殖的重要性。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当地基层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强力宣传工作,鼓励农牧民群众加入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进行宣传工作的时候,需要为农牧民给予科学养殖的建议与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完善的科学养殖规划,由放牧养殖逐渐转变为全舍饲养殖、半舍饲养殖。
降低农牧民草场放牧的次数,为草场提供足够的恢复时间。
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农牧民的养殖效果与经济效益,还能够更好地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转变生产方式,建立科学的草地利用体系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提升草原农牧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需要对畜牧养殖行业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与监督,并且制定科学的规划,使规划设计能够迎合当地的实际需求。
2023年第11期(总第414期)畜禽业乡村振兴发掘资源优势 实现草畜平衡———推动同心县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金录国同心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吴忠751300摘 要 通过对同心县县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饲草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草畜平衡的政策、资金、技术、服务、轮牧、模式等建设性意见,以期推动同心县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草畜产业;饲草利用;草畜平衡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3.11.008 引言当前,制约同心县肉牛、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较多,例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屠宰冷链深加工能力弱、饲草料价格高等外因和内因并存。
而优质饲草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是草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同心县草食家畜饲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饲草需求量相应增大,饲草产量已无法满足草畜产业发展需求,草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凸显。
县域基本情况1.1 农业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总面积4400km2,辖7镇4乡1个开发区,142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约38.7万人。
主要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夏秋短、冬春长。
年平均气温为8.6℃,年平均降水量为272.6mm。
据同心县人民政府网站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全县有农用地总面积约425万亩(1亩≈666.67m2),其中:耕地总面积145万亩(水浇地48万亩,旱耕地97万亩),林地87万亩,草地305万亩,其他农用地84万亩。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5万亩,粮食总产量46.64万t,其中:小麦21.45万亩,玉米52.49万亩,马铃薯4.5万亩,小杂粮46.56万亩。
年种植青贮玉米15万亩,优质牧草15万亩。
1.2 畜牧业据同心县2022年畜牧业统计报表显示,2022年末,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3万头,其中存栏13.6万头,出栏9.4万头;滩羊(肉羊)饲养量达到235万只,其中存栏109万只,出栏126万只。
浅议青海门源地区青稞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张全秀【摘要】通过对青海省门源县基本情况和近年来青稞生产状况的简要分析,结合青稞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青稞产业在该县维护藏区稳定、医疗保健、开发绿色食品及保健食品、发酵工业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前景展望.【期刊名称】《青海农技推广》【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青稞;产业;现状;发展前景【作者】张全秀【作者单位】青海省门源县种子站,青海门源8103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俗称裸大麦[H.uulgare(L.)],青稞在全国是小杂粮作物,而在青海藏区是大宗的粮食作物,是青海六大作物之一,也是最具青藏高原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尤其是藏族牧民的基本口粮和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
青稞耐低温能力强,≥0℃积温达到1100℃就可以正常成熟,在青藏高原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区,青稞是唯一适宜栽培的禾谷类作物。
青海省种植作物单一,尤其是高寒冷凉的藏区作物基本上以青稞和白菜型小油菜为主。
青稞籽粒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适中,脂肪含量较低,并含有较丰富的矿质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β—葡聚糖、α—生育三烯醇等多种生理功效成分。
其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较高,而且还是理想的低糖保健粮食作物和优质的畜牧业饲料;还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发展酿造业。
青稞的生态特性、营养保健作用和饲用价值都是其它粮食作物无法比拟的。
因此,依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优质青稞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1 地理位置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7°03′11″~37°59′28″,东径100°55′28″~102°41′26″之间。
北接甘肃河西走廊,南通青海河湟谷地,东邻甘肃省天祝县,西与本州祁连、海晏县毗连,是青海省的“北大门”,古老黄河文明的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辅道。
羊调研报告产业一、引言羊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羊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羊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对羊产业进行了调研。
本报告将从羊产业的规模、市场需求、产业链、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羊产业规模据统计,我国的羊存栏量达到了5.6亿头,是全球最大的养羊大国。
在各个省份中,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的羊存栏量位居前列。
羊肉和羊毛是我国主要的羊产品,每年产量分别达到了2500万吨和7000万公斤。
此外,羊奶、羊绒和羊皮等副产品也有一定的产量。
三、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品质羊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羊肉被广泛应用于民众的日常饮食中,而高档羊毛制品则成为时尚界的新宠。
此外,羊奶和羊绒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可以预见,未来羊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四、羊产业链羊产业链包括羊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
首先是羊饲养环节,养殖户需要提供合适的牧场和饲料,以确保羊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养殖户需要定期对羊进行防疫和兽医保健,提高养殖效益。
其次是屠宰加工环节,养殖户将成年的羊送到屠宰场进行宰杀和分割。
屠宰场需要具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确保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最后是产品销售环节。
羊产品通过批发市场、零售店和电商等渠道销售给消费者。
经过多个环节的流通,羊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五、存在问题尽管羊产业规模庞大,但也面临一些问题:1. 水资源短缺:羊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给养殖户带来了困扰。
2. 病虫害问题:由于羊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羊饲养带来了一定困扰。
3. 低水平的加工能力:羊产品的加工水平相对较低,加工技术和设备需要进一步提高。
4. 市场竞争压力:由于养殖户众多,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导致部分养殖户利润较低。
六、发展前景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羊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