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乐不思蜀背后有什么无奈?刘禅生平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4.60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后主刘禅为啥落下一个乐不思蜀的骂名导语:刘禅降魏后,曹魏权臣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演出蜀地歌舞,以观察刘禅的反应。
蜀国旧臣无不触景生情,深感悲痛,只有刘禅一...刘禅降魏后,曹魏权臣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演出蜀地歌舞,以观察刘禅的反应。
蜀国旧臣无不触景生情,深感悲痛,只有刘禅一人嬉笑自若,开心得不得了。
司马昭便问刘禅,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历史上经典成语从此诞生。
当然,司马昭若想杀刘禅,可谓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刘禅,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须让司马昭觉得他懦弱无能、不足为虑,而“此间乐,不思蜀”正是刘禅所释放的一个烟雾弹,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
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堪称上上之策。
在这个问题上,刘禅实在是一个能称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贤才。
保全自己性命,这是人的本能,但究其刘禅当时“乐不思蜀”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他身为一国之主,却身不由己先后娶了两位奇丑无比的皇后,而使自己陷入了婚姻失败、性生活不协调的悲惨境地,失去了一个帝王所应有的“性福”。
那么,刘禅到底娶了哪两位丑女为后呢?据《三国志》中说:“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
章陵元年,纳为太子妃。
建兴元年,立为皇后。
十五年薨,葬南陵。
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
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
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联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
今以贵人为皇后。
’”《三国演义》中也说:“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
"后主即纳之。
”刘禅竟然娶了张飞之女为妻,而且一娶就是两个,并先后均立为皇生活常识分享。
人物风流:亡国之君刘禅受辱敌国却乐不思蜀汉后主刘禅,字公嗣,小名叫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
他的母亲甘夫人原来本是刘备的小妾,后来扶为正妻,掌管内室。
他随刘备在荆州住了数年,生下了儿子刘禅。
当年在长坂坡的战争中,刘备被曹操打败,丢下甘夫人和刘禅只顾自己逃命去了,幸亏大将赵子龙七出七入,在百万军中,杀入重围,寻找到甘夫人母子,甘夫人将阿斗交给了赵云,就跳进了旁边的一个枯井里。
赵云将阿斗揣进铠甲里绑好,又将一堵土墙推倒掩埋了枯井,重新上马,只杀得血染铠甲,才杀出重围,救出了阿斗。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刘禅被立为太子。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正式称帝,刘禅被立为皇太子。
蜀汉章武三年,刘备东征孙吴,大败而归,于白帝城病逝。
临终前,嘱托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
此时刘禅才十七岁,朝政大事全由诸葛亮主持。
诸葛亮殚精竭虑,努力整顿内政,奖励生产,使蜀中经济发展起来;又和孙权建立攻守同盟;并且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收降了苗人部族的酋长孟获;后来,诸葛亮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不料,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刘禅失去了主心骨,镇不住局势,于是朝中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
刘禅则逐渐贪图享乐起来,经常带领宫人宦官外出游玩,内政越来越腐败。
蜀汉景耀五年,魏国大军准备伐蜀,蜀国的大将军姜维是诸葛亮的亲授弟子,秉承诸葛亮的遗训北拒曹兵,刘禅对姜维的策略置之不理,而且相信宦官黄皓的胡说八道,对魏军毫不防备。
结果,魏国大将邓艾突出奇兵,长驱直入,直取成都。
这时刘禅才慌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虽然有几个出路,但刘禅贪生怕死,决定投降。
其子北地王刘湛义正辞严地说:“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应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社稷国家一起灭亡,我们一同去见先帝。
为什么要投降?”然而,刘禅不听劝谏,亲率太子刘璇及文武百官,自缚双手,抬着棺材到邓艾军营中投降,把蜀国的数十万人民和大量财物双手送给敌人。
刘湛宁死不屈,先杀了自己的妻儿,然后自杀明志。
乐不思蜀的故事简介20字三国时期,刘备在永安病死,他的儿子刘禅继位,即蜀后主。
他即位后安于享乐,宠信宦官,残害忠良。
黄皓弄权,为所欲为。
刘禅不但不加制止,反而助纣为虐。
最终于263年降魏,被封为安乐县公。
刘禅(shan)即蜀汉怀帝刘禅,公元207年出生,即蜀汉第二位皇帝(第一位皇帝刘备),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甘夫人怀刘禅的时候,梦见月亮入怀,于是给他取名“禅”。
后主刘禅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费祎等人,在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国家大事的治理,使得蜀汉政权得到了延续,最终五虎将皆老去。
刘禅在位四十一年(公元223-263年),病死于景耀五年(公元262年)七月,享年64岁。
(公元223年-263年)。
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小名阿斗。
于公元223年在位,字公嗣,号思王。
128。
年,刘备在永安病逝,白帝城托孤,封诸葛亮为丞相,负责治理国家大事。
同时派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北方军队。
后主刘禅的生活一天比一天优越。
蜀国有良田万顷,粮食年年丰收,人民生活安乐。
连孙权都羡慕不已,说:“你们真是天府之国呀!”刘禅每次和大臣谈论政事,从来不提起治国之道。
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诸葛亮,诸葛亮就告诉后主,说:“你现在怎么能够同普通老百姓一起谈论政事呢?你应该多读书,学习治国的本领。
”于是刘禅变得爱好读书,善于辩论。
198。
年,曹操大举进攻孙权。
次年,刘备败于汉中,不久病死。
诸葛亮准备北伐。
先占据关中,稳定人心,又命赵云、邓芝率军平定与曹操连接的郡县。
后主刘禅只顾吃喝玩乐,让魏延等将领率兵防守汉中,自己带着张飞、赵云等将领出成都到沔阳(今勉县),去观看水军演习。
结果曹兵杀来,被张飞打败。
刘禅回到成都,听信黄皓的话,把诸葛亮召到永安,免了他的官,只让他做个安乐公。
公元234。
年,诸葛亮又带兵出祁山北伐曹魏,并声称五路进兵,北伐中原。
可是当他们出了斜谷口,走到街亭时,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失去了战机,使得诸葛亮不得不撤退。
乐不思蜀的典故
[典故]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儿子叫刘禅。
他是个非常昏庸而且胸无大志的皇帝。
刘备死的时候,将刘禅托付给了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死后,又将他托付给姜维。
但刘禅根本不听姜维的劝告,只相信奸臣的谄言。
结果蜀国被司马昭消灭了,刘禅也只好投降。
为了笼络蜀人,司马昭就封刘禅做了一个官。
刘禅这个人,见又做了官,就高兴起来了,把亡国的事情全忘了。
有一次,司马昭举行宴会,专门邀请刘禅和蜀国投降的诸位大臣一同赴宴。
宴会上,司马昭让人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那些投降的将士都不由得想起了蜀国,非常伤心。
只有刘禅一个人依然谈笑风生。
这时司马昭就问刘禅:“你还打算回到蜀国去吗?
刘禅笑着说:“在这里生活实在太快乐了,我都不想蜀国
了。
”
蜀国彻底地被司马昭消灭了,刘禅也就永远成了亡国之君。
[出处]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释义]
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例句]
这个署假,小张的妈妈带她到景色怡人的杭州西湖游玩了一番小张简直乐不思蜀了。
蜀汉后主刘禅的生平简介刘禅,字公嗣,小名为阿斗,是汉烈祖刘备与昭烈皇后甘氏所生,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个皇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蜀汉后主刘禅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刘禅的生平简介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卒于公元271年。
17岁继任父亲刘备的蜀汉君主之位,成为蜀汉第二位君主,在位42年。
他是刘备在46岁时生下的长子,表字公嗣,小名阿斗。
幼年之时,多次遭遇不测,可以说是命运多舛。
他尚在襁褓之时,就经历长阪坡之战,他被刘备抛弃在乱军之中。
又在三岁之时,险些被继母孙尚香拐去东吴做质子。
还曾被刘备重重地摔在地上。
经历了这么多,还能成为一代君王,就是所谓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在章武三年五月,登基为蜀汉国君。
当年他大赦天下,并改元建兴。
他在继位的初期,谨遵刘备遗诏,事无俱细均听从于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他在蜀汉内发展农业生产,停止征战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建立了一个比较安和的蜀汉政权。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于渭滨。
他开始将权利慢慢地收回,废除了丞相制,设立了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个职位,以互相制衡。
军事和财务相互交叉,刘禅将拥有绝对权利的丞相直接踢出了朝堂,解决了自己手中无权的尴尬状况,自己掌管蜀汉政权长达十九年。
并且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议北伐之事。
蜀汉后期,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十分相信黄皓。
姜维上书请求刘禅调遣兵力准备抵御魏国的进攻,但他不在意。
以致后来邓艾兵临城下,而他措手不及,最后投降魏国。
蜀汉灭亡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就此坍塌。
刘禅无能是真的吗纵观历史,刘禅任蜀汉皇帝共有四十一年,这是三国时期所有帝王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刘禅作为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形象,他软弱无能,甚至被认为是弱智,低能儿,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个弱智的人能在诸葛亮死后在贤臣的辅佐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刘禅被认为是无能的人,实在是个千古奇冤。
殊不知,刘禅的父亲昭烈帝刘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高手了,刘备虽然文才不行,但是刘备的演技却是一流:他特别能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喜怒不形于色;而需要时,又说哭就能哭出来。
乐不思蜀的经典故事
三国时期,为争夺统治天下的地位,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经典故事:乐不思蜀。
其中,刘备统治的地方称为蜀。
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
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因此蜀国迅速走向衰落。
最后,魏国大军攻入蜀国,刘禅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
投降以后,刘禅他们被接到魏国居住,魏国封他为安乐公,还让他和以前一样生活,整日饮酒作乐。
司马昭担心刘禅表面上装作很顺从,暗地里集聚力量将来消灭魏国,就想试试他。
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表演蜀地乐舞。
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想起了家乡,难过地哭起来。
而刘禅却表现得很高兴,司马昭就故意问他:“你不想家乡吗?”
刘禅随口说:“这里的生活很快乐,为什么要想蜀国?”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如果司马昭再这样问,你就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天天都想念那里。
’这样司马昭就可能放我们回去!”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这个问题,刘禅就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哭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
司马昭一看,便明白他是装出来的。
以后,司马昭不再防备刘禅了。
感悟: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因为贪图享乐而忘了国家,甚至连装着想念家乡都装不出来,实在可气可叹。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贪图眼前的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追求。
乐不思蜀的故事100字乐不思蜀的故事100字1: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说的是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
在放到蜀国的音乐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在这里快乐,并不想蜀国。
乐不思蜀的故事100字2:乐不思蜀,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文: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译文: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左右的人都笑了。
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具体时间是在公元214年左右。
当时,蜀国的刘备逝世,其子刘禅继位。
然而,刘禅昏庸无能,不善治理,导致蜀国国力逐渐衰弱。
后来,魏国出兵攻打蜀国,蜀国不敌,被迫投降。
在魏国,刘禅被安置在一处豪华的府邸中,过着优渥的生活。
然而,他却不曾想过回到蜀地,反而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安逸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禅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故土和蜀地的百姓。
有一天,当刘禅在花园中游玩时,他看到了两只喜鹊在枝头嬉戏。
他突然想起了一首在蜀地流行的民谣:“南方有二鸟,名为鸳鸯。
一日不见,思之如狂。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蜀地了,而且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想再回去了。
这个故事中的“乐不思蜀”成语,就是从刘禅的故事中得来的。
它比喻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中过得舒适,不再想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会因为眼前的安逸和舒适而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甚至背叛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总之,“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故事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安逸而忘记自己的初衷和使命。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己,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乐不思蜀的故事文言文及寓义,点评-历史_历史故事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
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
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
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
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
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
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
’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
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
乐不思蜀的由来乐不思蜀可能是后主刘禅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不但不知羞耻,苟且偷生,还贪图逸乐,丝毫不以故国为念,可谓昏聩至极。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乐不思蜀说的是谁,供您参考,更多资讯请。
乐不思蜀的由来但其实,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不得已的原因。
当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包围成都,即便誓死抵抗,也很难挽回败局,而且一旦破城,蜀国的百姓肯定惨遭屠戮。
为了保全自己的子民,刘禅不得已开门投降,一个人承担了卖国的骂名,却保住了百姓的生命和财产。
所以,有史学家指出,在当时的形势下,刘禅的投降并非为了一己私利卖国求荣,而是一件造福苍生的明智之举。
在投降之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安乐公。
北上洛阳之后,他明白自己的表现直接关乎蜀国百姓的命运。
所以,他为了博取司马昭的信任,不得不韬光养晦,处处装疯卖傻,以减轻司马昭的疑心。
但是,多疑的司马昭始终没有真正放心,他总是找机会试探刘禅是否还有叛逆之心。
有一次,他设宴招待蜀国君臣,故意让人奏起蜀地音乐。
这时候,满座君臣哪个没有故国之思?一个个尽显悲戚之容。
可是刘禅不敢暴露自己的情感,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意味着什么,如果他也流露出忧思,不但自己生命难保,而且很可能为百姓招致大祸。
所以,他不得不强忍悲痛,故意傻笑,摆出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这时候,司马昭反而大惊,虽然一直以来看到刘禅都傻乎乎的,可人怎么能够这么无耻?便问他:“你难道不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说:“此间乐,不思蜀。
”于是,司马昭哈哈大笑起来,从此认定此人没有反意,可以放心了。
但是,很多卫道士却揪住这一句话不放,把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死死扣在他头上,丝毫不考虑当时的情景,假设刘禅像后主李煜那样,早就被司马昭赐死了。
刘禅从223年登基到263年降魏一共称帝四十一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
如果说有诸葛亮的辅佐,那也只是前十一年,后来的二十九年全靠他自己亲政。
当时蜀国实力最弱,能够坚持这么久,没有真才实干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仅从“乐不思蜀”一事便将其归为昏君,实在是有违史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禅乐不思蜀背后有什么无奈?刘禅生平简介
导语:乐不思蜀可能是后主刘禅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不但不知羞耻,苟且偷生,还贪图逸乐,丝毫不以故国为念,可谓昏聩至极。
乐不思蜀可能是后主刘禅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不但不知羞耻,苟且偷生,还贪图逸乐,丝毫不以故国为念,可谓昏聩至极。
但其实,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不得已的原因。
当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包围成都,即便誓死抵抗,也很难挽回败局,而且一旦破城,蜀国的百姓肯定惨遭屠戮。
为了保全自己的子民,刘禅不得已开门投降,一个人承担了卖国的骂名,却保住了百姓的生命和财产。
所以,有史学家指出,在当时的形势下,刘禅的投降并非为了一己私利卖国求荣,而是一件造福苍生的明智之举。
在投降之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安乐公。
北上洛阳之后,他明白自己的表现直接关乎蜀国百姓的命运。
所以,他为了博取司马昭的信任,不得不韬光养晦,处处装疯卖傻,以减轻司马昭的疑心。
但是,多疑的司马昭始终没有真正放心,他总是找机会试探刘禅是否还有叛逆之心。
有一次,他设宴招待蜀国君臣,故意让人奏起蜀地音乐。
这时候,满座君臣哪个没有故国之思?一个个尽显悲戚之容。
可是刘禅不敢暴露自己的情感,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意味着什么,如果他也流露出忧思,不但自己生命难保,而且很可能为百姓招致大祸。
所以,他不得不强忍悲痛,故意傻笑,摆出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这时候,司马昭反而大惊,虽然一直以来看到刘禅都傻乎乎的,可人怎么能够这么无耻?便问他:“你难道不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说: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