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探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节水的关键措施。
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灌溉效率和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探究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1. 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水利设备和智能的灌溉系统。
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水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2. 管理不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相对混乱,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农田水利管理部门对农田水资源的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利用或浪费现象严重。
3. 水资源供需矛盾我国农业用水仍然较大,由于农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导致农田水利灌溉难以合理利用和节约。
二、解决办法1. 推进先进技术应当加大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水利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降低灌溉能耗,提高灌溉效率。
2. 完善管理体制需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推行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计量和定量管理,遏制水资源浪费和滥用行为。
3. 节约用水应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
4. 打造生态灌区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实践中,应注重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5. 加强科学研究应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科学研究,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水平。
要解决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农业生产者共同努力,推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革新和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是现代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田的高效灌溉。
本文将从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 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在一些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设计中,存在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和合理的问题。
一些设计方案可能忽略了地区的降雨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水等因素,导致设计方案不切实际、不可行。
2. 灌溉设施老化问题一些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存在老化问题,造成了节水灌溉效果不佳。
老化的设施容易出现漏水、管道堵塞等问题,影响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
3. 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灌溉管理机制,造成了灌溉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一些农民在灌溉时常常采用过量灌溉的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4. 土壤盐碱化问题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和管理措施可能导致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土壤的盐碱化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土地的产出。
二、解决措施2. 加大投入,更新设施对于存在老化问题的灌溉设施,需要加大投入,进行设施的更新和改造。
通过更新设施,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保障节水灌溉的有效实施。
3. 建立科学的灌溉管理机制在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的地区,需要建立科学的灌溉管理机制,督促农民科学用水。
这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技术指导等措施来实现。
4. 推广科学灌溉技术,防止盐碱化为了防止土壤盐碱化问题,需要加大对科学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
科学的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有效利用,减少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从而保障土地的良好生产状态。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更新设施、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和推广科学灌溉技术等措施,可以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推动农田的高效灌溉。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摘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而节水灌溉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灌溉规划,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设计灌溉工程的布局,实现农田水利的节水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节水灌溉;设计中图分类号: s6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用水产生影响,抓好农业节水,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本文就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进行阐述,从而为我国农业节水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国当前的水利灌溉现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尤其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由当地的人们自己建造的,因此不免存在种种问题。
标准低、配套不健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就在所难免。
进而造成了农田水利工程中出现设备老化失修、效益下降,难以为继的现象。
水田节水灌溉的现状: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节水灌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方面,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由于发展节水灌溉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还在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进行投入。
二、节水灌溉的优点水田节水灌溉的作用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改善水质。
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三、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要想节约用水其关键是对中间运输水环节中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1)渠道防渗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为渠道输水。
传统模式下的土渠输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
探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除了能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还面临不少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探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存在的问题1. 设备落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其机设备需要常年维护和更新,但由于一些农户的资金和技术资源有限,导致许多落后设备仍广泛使用。
这些设备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导致损失水流,浪费水资源。
2. 灌溉制度不完善许多地区的灌溉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在用水和排水方面。
一些灌溉水源尚未得到科学有效管理,灌区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导致防渗技术加强程度不足,地下水位过高,甚至会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环境和农作物生长。
3. 种植方式不合理一些农民经常采用不合理的种植方式,例如旱地直播、大面积种植单品种等。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还加重了农田用水压力,导致许多农田出现积水、淤泥和滑坡等危害。
解决办法农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是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面临的一个难题。
因此,应该优先考虑设备的更新。
可以通过加强资金投入、拓宽渠道等方式,提高设备更新率,促进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
为了改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必须加强灌溉水源统一调度管理,改善灌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防渗技术加强程度,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全面更新。
许多农民缺乏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无法根据水资源利用状况来调整作物品种和面积,导致浪费水资源。
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知识普及及技术培养,引导他们根据水资源充分、充足利用状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和面积,从而达到节约用水、高效生产的目的。
总的来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政府的引导下,应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持和财政补助,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水利工程能够推动现代农业的智慧化进步,随着我国机械自动化和农业自动化的不断普及。
水利工程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日益完善的过程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人均用水量有下降的趋势,节水灌溉的技术必须要得到推广,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设计;问题;对策1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是因为水资源是有限的,而农业灌溉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约70%的淡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灌溉,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紧缺。
以下是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必要性的几个方面:(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灌溉用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精确灌溉技术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将水精确地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2)减少环境影响。
过量的灌溉水可以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地下水位下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过量的灌溉水,降低土壤盐碱化风险,保护地下水资源。
2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2.1规划与设计缺乏科学性1)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缺乏科学性。
现如今,由于我国仍然缺乏水利工程的专业设计人才,行业从业者对基础资料的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导致工程设计出现问题。
同时,有些设计人员对水利工程的编制大纲理解不到位,导致设计方案与大纲标准出现偏差,进而导致水利工程节水设计不够科学。
此外,我国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存在误区,认为节水灌溉只是单纯设计灌溉方式,设计师过于追求新灌溉方式,对建设资金和资源投入不够重视,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增加。
2)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不够科学。
浅谈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关键信息项:1、灌溉工程的类型及特点渠道灌溉喷灌滴灌2、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及作用3、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原则4、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5、维护与管理机制6、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7、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8、资金投入与成本核算11 灌溉工程的类型及特点111 渠道灌溉渠道灌溉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通过修建渠道将水源引入农田。
其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的灌溉。
然而,渠道灌溉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容易渗漏和蒸发等缺点。
112 喷灌喷灌是利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在农田上。
喷灌具有节水、灌溉均匀、适应地形能力强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高,维护成本也相对较大。
113 滴灌滴灌是通过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
滴灌能够精准控制用水量,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但滴灌系统的安装和管理较为复杂。
12 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及作用排水工程对于农田来说至关重要。
它能够排除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防止农田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减少土壤盐碱化和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3 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原则在设计和规划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31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和排水方式,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32 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33 科学合理运用先进的水利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精确的水力计算和工程布局,确保工程的运行安全和高效。
14 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质量,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包括:141 材料质量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管材、管件、喷头等材料,确保其强度、耐腐蚀性和密封性。
14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渠道的坡度、平整度,管道的连接牢固、密封良好,排水设施的通畅无阻。
探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节约用水成本,已经成为农业生产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展开探讨。
一、问题分析1. 水资源短缺我国地广人稀,人口众多,水资源在很多地方都是比较紧缺的,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农田用水量增加,导致水资源供不应求,很多地方水资源供给已经严重不足。
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提高农田用水的利用率,势在必行。
2. 水利设施老化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设于上个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水利设施已经老化,存在渗漏、漏水等问题,造成用水浪费,影响灌溉效果。
3. 用水管理不科学很多地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导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在灌溉方式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洪灌和小流量灌溉方式上,对于灌溉水量的控制不够精准,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二、解决办法1. 加大水资源综合配置的力度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区域,需要加大水资源综合配置的力度,通过引江济渭、南水北调等工程,调剂远距离水资源,保障农田用水的供应。
可以推进土地水利一体化改革,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加强水利设施改造对于老化严重的农田水利设施,需要进行加固改造,采用新型的水利设施,提高设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减少渗漏漏水现象,提高用水利用率。
3. 推广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灌溉方面,可以推广人工降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量的控制精度,减少浪费现象。
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灌溉技术水平,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水资源。
4. 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在农田用水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用水的监管,推行灌溉用水定额制度,对于违规浪费的行为给予惩罚,引导农民节约用水。
高标准农田项目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研究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对农业发展愈加重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非常重要,可以在农业建设、节能节水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
随着社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很好的改良和创新,优化了灌溉手段和方法,但是依然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应找到高效节水灌溉的措施,推动农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设计1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情况分析1.1设计和规划不够合理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没有做好现场勘查,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设计,这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不够合理,很难发挥节水灌溉的优势。
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进行实地考察,认真了解现场情况,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只有在了解实际情况后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够真正发挥节水灌溉设计的作用和效果。
1.2种植结构不够合理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目的是帮助农村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目前,大部分农民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没有根据灌溉区实际情况种植农作物,很多地区都是春天种植玉米、秋天种植小麦。
即使部分地区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高效农业生产项目,但是项目本身规模较小,节水灌溉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不能达到增产增值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整体经济效益也很难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动员和宣传工作,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新种植结构,真正发挥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2高标准农田项目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策略2.1建立节水灌溉体系在农户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管理、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技术性工作。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灌溉的作业效果,因此作为生产管理部门应当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要求以及条件,通过构建相对应的技术体系,从而协调农业生产的各项资源,使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农田水利灌溉之中,并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水利灌溉是农业增收的重要条件,地位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论述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设计
引言
当前,国内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实际施工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施工中所遇到的施工难题也很多,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投入资金过大,施工周期延长,使用寿命不长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工程设计时就应该谨慎考虑,适当的将生态理念考虑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做好工程的生态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以及经济效益的综合统一。
1、农田水利节水相关措施
1.1、工程措施
工程节水措施通常分为三个内容:
1.1.1、防渗渠道区的工程建设,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主要任务是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完善灌溉工程措施等。
1.1.2、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设施的建设,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方法,改进沟灌、畦灌、淹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技术,推广使用注水灌等点灌抗旱保苗措施。
1.1.3、蓄水工程的建设,譬如兴建水池、水窖、山塘、水库等水源工程,扩建地表蓄水工程和桥类、涵洞、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等各类水工构筑物。
1.2、农艺措施
1.2.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譬如:在某些干旱的年份,减少水稻、小麦等耗水量大的植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花生、红薯等耐旱节水品种。
1.2.2、对耕作覆盖加强措施,比较常用的覆盖方法有秸秆覆盖与塑膜覆盖以及砂石覆盖等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1.2.3、大力施用化学保水剂,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其它耕作技术等等。
1.2.4、耕作保墒技术。
就是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中耕除草、免耕少耕。
1.2.5、水肥耦合技术。
就是以肥调水、以水调肥。
1.2.6、筛选技术。
就是大力运用节水技术与高效种植制度来抗旱节水、提高品种产量。
1.2.7、化控节水。
就是运用保水剂或者复合包衣剂、多功能抑蒸抗旱剂、ABT生根粉等化学反应的应用来抗旱来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1.3、管理措施
就是依据相关的制度与法律法规对灌溉节水进行管理。
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1.3.1、调整水价,用经济当作杠杆促进人们节水行为。
1.3.2、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达到科学利用水源。
1.3.3、完善基层用水管水组织,健全节水规章制度,落实节水责任制等。
1.3.4、加强节水宣传,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普及节水知识,提高人民的节水意识。
1.4、微灌技术
微灌系统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4.1、固定式地面微灌系统它的优点是安装、拆卸清洗毛管和灌水器等比较方便,但缺点是它们易受自然人为的损害。
1.4.2、固定式地下微灌系统优点是免除了毛管在作物种植和收获前后的安装与拆卸工作,便于管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缺点是灌水器堵塞时不易发现和维修。
1.4.3、半固定式微灌系统的干管固定于地下,支管、毛管则可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量的不同)。
降低微灌设备投资成本,提高了设备使用率,便于实施计量用水管理。
1.4.4、移动式微灌系统它是将化肥注入装置和过滤设备都集中安装在水泵、动力机组上,干、支、毛管等全部采用快速管件连接。
灌溉时将动力机组和各种管道全部移动到待灌的土地上;灌完后,在移动至下一块土地上。
这种全移动式微灌系统的设备利用率高,降低了投资成本。
1.4.5、微灌的优点有:节约用水它比一般喷溉省水15%~20%,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节省能源微灌要求的工作压力比较小且用水量小,从面降低了能耗,节省了能源。
适应各种地形和土壤微灌采用压力管道输水,适应任何复杂的地形。
由于灌水强度低,可以适应透水性低的粘性土壤;由于采用小定额的浅浇勤灌方法,对于砂性土也不会产生深层渗漏。
微灌实施精量灌溉并结合施肥,最有利于保持作物生长的水、热、气、肥等状况,所以能提高作物产量。
便于自动控制微灌的灌水量小,灌水时间长,完全在微灌系统控制下工作,可采用自动控制设备运行。
也可采用人工手动操作。
1.4.6、微灌的缺点有:单位面积投资高。
对水质和过滤设备要求过高,否则滴头或微喷头易被堵塞。
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应用
2.1、在河流治导线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工程在开展河流治导线设计时,考虑的重点往往是工程的防洪排涝作用,对工程的环保生态性并不重视,进而导致了河流当中的浅滩与急流、主流与支流等格局被人为地改得面目全非:如果仅仅从工程量与工程造价上来看,这样做似乎无可厚非,既能缩短工程周期,又能降低工程成本,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
2.1.1、在那些被废弃的原有河道附近。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就将急剧恶化,甚至农田灌溉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2.1.2、新开的河道也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要尽量维持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就要尽可能地保持河流的既有状态和周边环境,即便要做局部的调整,也应当进行充分地论证。
2.2、在河岸滩地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河岸滩地具有经年有明水、地下水位较高等特点,因此在其整治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利用河岸滩在缓洪滞蓄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在其防护植物中优先选择耐水淹的植物。
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充分表明,对于河岸滩地如果还是盲目地采用传统的浆砌片石护坡为防护,则将会因为水流冲刷以及冻胀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护坡防护需要经常性的修理和维护,否则就有坍塌的危险。
而对于那些采用天然芦苇等耐水淹植物作为防护的河岸滩地,则由于这些防护植物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2.3、在堤岸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堤岸是河道的骨架,是决定防洪成败的关键。
传统堤岸结构一般选择使用土
料来进行堤岸的修筑,并在修筑完成后,在迎水面加设一道浆砌片石护坡工程作为防护,并利用其来控制水流,尽可能的将水流全部控制在河槽里面。
而随着自然防生原理和防生技术的不断推广,以草皮和乔木等植物相互结合而成的生态堤岸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草木或乔木植物施工建设成的堤岸护坡工程具有极强的水土保持性,且植物茎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断面的粗糙程度,抗涝防洪功效显著。
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设计和建设生态堤岸时,对于堤岸植物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水利灌溉工程所处的实际环境,比如当地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水土条件等等,根据这些因素要求作正确的选择。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采用生态堤岸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堤岸结构的水土保持性,还能最大化降低原有河道的认为改变和破坏,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结语
对于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而言,其根本目的并非将所有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全部消灭,而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各项生态理念的融入,来达到尽可能地避免各种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相关单位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生态理念的认识与应用水平,并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整个实施过程当中,找出各种明显的与潜在的生态问题,并对其加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各种问题所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点。
参考文献:
[1]翁爱民.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9:179-180.
[2]卢绍勇.浅谈我国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8:1-2.
[3]尹利海.浅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资讯,2010,11:158.
[4]孙永强.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问题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16:232.。